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必备知识基础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台风预报技术大幅提高,台风预报准确率逐年稳步提升。下图为某次台风的卫星云图。据此完成1~2题。
1.气象卫星发回的卫星云图主要运用了(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虚拟技术
2.利用气象卫星对台风进行监测,通过分析多幅卫星云图,可以获得( )
①台风中心的位置 ②台风的强度和速度 ③台风造成的降水强度 ④台风的移动方向 ⑤台风的登陆地区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高精度的三维坐标、速度及时间数据。据此完成3~4题。
3.森林发生火灾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
A.交通导航
B.绘制地图
C.灾情跟踪
D.通信联络
4.救灾物资空投,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为了( )
A.减少人力劳动,提高劳动效率
B.提高空投精确度,让救灾物资尽快投入使用
C.缩短空投距离
D.减少人员伤亡
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完成5~6题。
5.洪水前的某湖泊图层与洪灾期的图层相叠加,可以( )
A.分析洪水灾害的成因
B.预测洪灾结束时间
C.了解洪水淹没范围
D.计算洪灾损失
6.发生地震灾害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 )
A.预测地震灾害发生的时间
B.了解灾情状况
C.分析地震危害
D.计算灾害损失
下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据此完成7~8题。
7.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 )
A.河流分布
B.地形特征
C.商店布局
D.地质灾害
8.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
A.甲与乙
B.甲与丁
C.乙与丁
D.甲、乙、丁
9.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有关南极科考与地理信息技术的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1年5月7日,“雪龙2”号船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圆满完成。2020年11月10日,“雪龙2”号船从上海出发,历时179天,行程3.6万余海里,顺利完成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物资补给和人员轮换任务,开展了南大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环境综合调查,成功回收西风带环境监测浮标。
材料二 科考队员正在安装视宁度测量望远镜。
(1)南极科考队为安装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和 ;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2)“数字南极”是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将南极数据纳入互联网,将南极研究的各类数据和信息进行存储、分析、更新。利用“数字南极”不能(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技术
D.为极冰融化的治理提供有用的分析数据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 试举两例。
能力素养提升练
读某地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10~11题。
10.对图中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监测需运用( )
A.数字地球
B.遥感技术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11.在该图像的制作过程中( )
A.遥感技术可提供灾害发生地的准确位置和具体范围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灾害发生地的准确位置和具体范围
C.地理信息系统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确定不同灾害多发区的范围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获取区域自然、人文信息,对各种灾害进行立体显示
(2022重庆六校高一期末)某地历史上曾经发生滑坡,部分滑坡体残留在坡面。2021年,该坡面出现裂缝,6月起,连续出现强降雨。7月12日古滑坡复活滑动,给当地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下图示意该滑坡剖面的结构。据此完成12~14题。
12.从图中可以看出,诱发此次古滑坡复活的因素不包括( )
A.降水 B.坡度
C.裂缝 D.人类活动
13.下列危害不是滑坡造成的是( )
A.掩埋冲毁村庄
B.威胁交通安全
C.造成地表塌陷
D.形成堰塞湖
14.要监测大范围滑坡灾害及其灾情,需要首先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GPS(全球定位系统)
C.RS
D.GIS
下图为卫星拍摄的冰山照片。图片显示R冰山(69°24'S,100°12'E)已经从南极大陆边缘厚冰层中解体出来。目前,R冰山正在向该地区的东部海域缓缓移动。据此完成15~16题。
15.监测R冰山移动方向和速度最好采用( )
A.飞机跟踪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6.对冰山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移动的方向进行预测主要是应用(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电子地图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国土资源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从6 000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片。专家们对遥感图片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把这些图像传递到抗灾一线,为指挥人员制定抗震救灾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之后,航空遥感飞机还成为监测堰塞湖次生灾害威胁的“天眼”。
材料二 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2006年某日和2008年5月14日卫星对汶川地区拍摄的遥感影像。
(1)遥感技术在监测地震灾害时的作用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得出地震后发生了哪些次生灾害
(3)结合材料分析,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和灾后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试举出第(3)题所用两项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其他实例。
答案: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2.1.B 2.D 第1题,气象卫星云图是运用遥感技术取得气象数据,再进一步处理和计算,得出各种气象资料。第2题,从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出任何地方的天气状况,监测台风的位置、强度、移动方向和速度等,这为实时天气预报提供了依据,但不能获取台风造成的降水强度信息。
3~4.3.C 4.B 森林发生火灾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作用是灾情跟踪。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救灾空投物资可提高空投精确度,让救灾物资尽快投入使用。
5~6.5.C 6.B 洪灾期湖泊面积大于洪水前湖泊面积,因此可了解洪水的淹没范围。在发生地震灾害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了解受灾情况。
7~8.7.C 8.D 第7题,读图可知,丙图为公路,属于交通区位,丁图为居住区,二者叠加可以分析人流量变化及交通便捷程度,可以确定商业网点,研究商店布局,C正确。第8题,交通线路的选址需要考虑当地的地形条件,居民点的分布状况,同时河流也会影响交通线路的分布。所以要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甲、乙、丁图层,D正确。
9. 答案: (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技术
(2)C
(3)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测量观测点的海拔,确定科考队员的位置;利用遥感技术探测资源状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资源分布图。(举任意两例即可)
10~11.10.B 11.C 第10题,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不同时段遥感图像的对比,监测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发展。第11题,遥感技术可提供灾害发生地的具体范围;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灾害发生地的准确位置;地理信息系统能分析、加工有关信息,确定出不同灾害多发区的空间范围;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不能对各种灾害进行立体显示。
12~14.12.D 13.C 14.C 第12题,根据材料可知,连续出现强降雨,随着雨水的下渗,在滑坡体与基岩面之间形成滑动不稳固面,裂缝的方向与流水的方向一致,流水可以保持原先的速度和势能直接侵入滑坡体底部,加剧滑坡体的不稳定性,再加上山体坡度较大,诱发了此次古滑坡复活。此次古滑坡的复活与人类活动无关。故选D。第1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滑坡产生的危害有滑坡体可以掩埋冲毁村庄,威胁交通安全,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不会造成地表塌陷。故选C。第14题,要监测大范围滑坡灾害及灾情,需要首先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即RS,C正确。
15~16.15.C 16.B 第15题,冰山与周围海水温度和性质差异大,利用遥感技术所获得的影像可以迅速获知冰山的移动方向和速度,所以适合采用遥感技术监测。第16题,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主要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17. 答案: (1)监测地震受灾情况,为救灾提供科学依据。
(2)地震后出现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3)抗灾过程中:对灾情进行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灾后:对灾情做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