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合质量测评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合质量测评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08 16:5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A
山东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合质量测评
生物
2023.11
考试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在高考体检中需要对考生进行全面的检查,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 尿酸 B. 血糖
C. 血红蛋白 D. 促甲状腺激素
2. 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适稳态是指人体可适应外环境的持续改变而建立新稳态以维持健康,强调机体同时具有灵活性和稳定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神经—体液调节网络是适稳态的调节机制
B. 适稳态现象表明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 稳态与适稳态的调节过程都存在正反馈调节机制
D. 移居高原后人体血氧处于较高水平是机体适稳态调节的结果
3. 2023年亚运会中国队取得优异成绩,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刻苦训练,长时间的训练后,运动员出现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时间后缓解。下列关于运动员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假设运动员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  )
A. 线粒体内葡萄糖的氧化分解速率加快,体温略有升高
B. 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
C. 比赛中运动员在局部缺氧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等于消耗的O2量
D. 许多运动员容易出现抽搐现象,可能与血液中Ca2+浓度偏高有关
4.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吃梅止渴”、“望梅止渴”、“谈梅止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望梅止渴”需要神经中枢参与才能完成,“吃梅止渴”则不一定
B. “吃梅止渴”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
C. “谈梅止渴”与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有关,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D. 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不一定是条件反射
5. 针刺手指产生缩手反射。在该反射过程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
B. 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
C. ④处动作电位的峰值与细胞外Na+浓度有关
D. 此刻①处Na+内流,②处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6. 排尿反射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下图为排尿反射神经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刺激膀胱传入神经,就能引起排尿反射
B. 脊椎胸椎段损毁,排尿反射不受意识控制
C. 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
D. 膀胱壁的压力感受器受损,膀胱不能储存尿液,有随时漏尿现象
7. 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在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B. 激素和酶化学本质不完全相同,激素包括蛋白质和固醇两类
C. 激素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D. 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8. 炎性甲亢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滤泡细胞中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从而引起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的一种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催化细胞内有机物代谢过程,促进生长和发育
B. 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的高
C. 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数量比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数量少
D. 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直接受下丘脑的控制
9. 辣椒素是红辣椒的活性成分,对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都有刺激性并可使皮肤产生灼烧感。人体某些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存在辣椒素受体TRPV1(一种阳离子通道受体),该受体在辣椒素或炎热条件下会被激活,大脑中的TRPV1散热神经回路被打开,从而降低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辣椒素与TRPV1结合后,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这一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 吃辣椒后,有些人面部发红是由于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增大造成的
C. 炎热环境下TRPV1被激活并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调节中枢下丘脑,产生热觉
D. 吃辣椒时与运动时支配机体出汗的神经中枢不同
10. 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从而杀死细菌,此过程只发生在免疫的第二道防线中
B. 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细胞毒性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
C.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的功能
D. 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11. 研究发现,活化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发生免疫反应。癌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T细胞攻击癌细胞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B. 利用PD-1抗体或PD-L1抗体可以使T细胞有效对付癌细胞,从而实现对多种癌症的治疗
C. 细胞中的PD-L1表达量提高会使癌细胞实现免疫逃逸而大量增殖
D. 癌细胞表面抗原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后,直接被毒性T细胞裂解死亡
12. 研究发现,在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光敏色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科学家利用红光和红外光依次照射的方法对一批莴苣种子进行处理,然后将这些种子置于暗处。放置2天后,统计种子萌发率,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处理方法 发芽情况
无(黑暗对照组) 不发芽
红光 发芽
红光→红外光 不发芽
红光→红外光→红光 发芽
红光→红外光→红光→红外光 不发芽
A. 光敏色素受到光照射时,可通过改变自身结构来调控种子的萌发
B. 红光较红外光给莴苣种子提供更多的能量,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C. 将莴苣种子置于自然光下不会发芽
D. 反复照射时,种子的萌发取决于照光的多少
13. 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枝条生根的情况如图甲。图乙所示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表明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12ppm
B. 图乙中②表示的是根部,因为根对生长素更敏感
C. 图甲和图乙都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
D. 图乙中c~d段浓度的生长素对顶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14. 如图为种群特征及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大于C时种群密度就增大
B. 图中a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 图中D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
D. 若要调查某区域跳蛹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15. 种群密度是进行农林害虫监测、确定渔业捕捞强度等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的数量和面积不会影响调查结果
B.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会使调查结果偏小
C. 有趋光性的昆虫,可用黑光灯诱捕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
D.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室上,再盖上盖玻片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脑卒中是一类突发且发展迅速的脑缺血性或脑出血性疾病,研究表明脑卒中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和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可能会纠正患者酸碱失衡的状态
B. 言语障碍的“脑中风”患者可能与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H区受损有关
C. 偏瘫的“脑中风”患者可能与大脑皮层运动区受损有关
D.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能是脑卒中的诱因之一
17.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分泌量就明显增加。选取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副交感神经,测定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开始刺激后,胰岛素浓度升高的原因是血糖浓度升高
B. 开始刺激后,大鼠肝糖原分解将加快
C. 经过上述反射过程,胰高血糖素浓度将会升高
D. 该图示表明神经系统也可能参与血糖调节
18. 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B. 艾滋病(AID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C.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所致
D. 易过敏体质者,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就能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19. 植物体内各种激素之间可相互促进,也可相互抗衡,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高浓度生长素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升高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B. 在调节促进细胞分裂中,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
C. 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都是微量而高效的
D. 油菜素内酯是由植物体内特定腺体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20.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中,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有关的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有些因素虽然对种群数量起限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和种群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食物的充足与否会影响捕食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导致种群数量变化
B. 传染病在密度小的种群中更容易传播,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C.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D. 气温和干旱对种群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学习之余进行适当运动是有益的,如广播体操、跑步等,在进行广播体操的伸肘动作时,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图1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其中外周神经系统包括___,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自主神经系统由___两部分组成,其作用特点是___。
(2)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___,使屈肌舒张。
(3)有研究报道,常年坚持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清中TSH、甲状腺激素等的浓度升高,因而认为运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___(填分泌该激素的腺体名称)功能的指标之一。
(4)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度均有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图2表示将坐骨神经与生物信号采集仪相连,图3为a、b处测得的动作电位相对值。在刺激电极处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显示屏1上出现第一个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即阈刺激(记为Smin),动作电位幅值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的刺激强度为最大刺激(记为Smax)。
刺激强度到达阈刺激后,在Smin与Smax之间,动作电位幅值随刺激增强而增大的原因是___。导致显示屏2测得的动作电位叠加值低于显示屏1测得值的原因是___。
22.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稳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人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调节血钠含量平衡的机理如图1所示。当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ADH)调节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分重吸收的机理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醛固酮由___分泌,随血液运送到全身,只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原因是___。根据图1解释醛固酮作用的机理___。
(2)Na+和K+通过钠钾泵的转运有利于___(“提高”或“降低”)内环境的渗透压,原因是___。
(3)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___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这个刺激会促使___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4)水通道蛋白以___形式被转运至管腔膜,以便加快对水的重吸收。水分子穿过管腔膜和基侧膜的方式分别是___。
(5)ADH通过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来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据图2分析,ADH作用过程是否需要ATP,原因是___。
23.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2019年,研究者对某地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___。VZV突破第二道防线后,引发机体的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这个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功能。
(2)初次接种疫苗后B淋巴细胞被激活的两个信号是___,再次接种疫苗时,浆细胞的来源是___。
(3)2014年、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原因是___。疫苗接种主要利用了记忆细胞的___特点。
24. 茶树常采用扦插繁殖。某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三十烷醇(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树插条生根的影响进行了一组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在正式实验前需要先做一个预实验,设计预实验的目的是___。
(2)用三十烷醇处理茶树插条可采用的方法有___或___,三十烷醇跟生长素相比,具有哪些优点___。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
(4)若要探究三十烷醇促进茶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___ppm的浓度范围增设实验组即可。
25. 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曲线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能更正直观的反应出种群的变化趋势。某小组对一种草原田鼠进行了研究,图1是田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2表示该种田鼠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的变化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种群数量以曲线I增长时,种群增长率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少”)。曲线Ⅱ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稳定,K值的含义是___,此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
(2)图2中a-b段时间该草原田鼠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___。b-c段时间田鼠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___。如果在d时间,少量田鼠从其它地区迁入该地区,则该地区田鼠的K值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
(3)在2公顷的草原上调查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53只鼠,第二次捕获42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05只。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3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可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密度为___,根据图1种群变动的曲线,我们应该在___点采取措施控制鼠害,采取有效措施的原则是___。
山东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合质量测评
生物 简要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C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题答案】
【答案】AC
【17题答案】
【答案】D
【18题答案】
【答案】ACD
【19题答案】
【答案】BD
【20题答案】
【答案】A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脑神经和脊神经 ②.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③. 不受意识支配,两部分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相反
(2) ①. 伸肌和屈肌 ②. 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抑制屈肌运动神经元的兴奋
(3)垂体 (4) ①. 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有差异,在Smin与Smax范围内,随刺激增强,兴奋的神经纤维增多,导致动作电位幅值随刺激增强而增大 ②. 动作电位在不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不同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肾上腺皮质 ②. 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有醛固酮的特异性受体 ③. 醛固酮与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内受体结合后影响核基因的表达,产生更多的Na+通道蛋白,促进了Na+的重吸收;同时表达更多的线粒体蛋白和钠钾泵,促进Na+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
(2) ①. 提高 ②. 钠钾泵泵入2个K+,泵出3个Na+,内环境中溶质微粒数增多,内环境的渗透压增大
(3) ①. 下丘脑 ②. 垂体
(4) ①. 囊泡 ②. 协助扩散、自由扩散
(5)需要ATP,ATP水解产生cAMP,cAMP产生信息沿cAMP→蛋白激酶→磷酸蛋白进行传递,可使管腔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增加,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23题答案】
【答案】(1) ①. 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受损 ②. 特异性 ③. 防御
(2) ①. 一是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二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②. B淋巴细胞、记忆B细胞
(3) ①. 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都比较少,若人感染VZV,仍可能患病 ②. 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时间时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
【24题答案】
【答案】24. ①. 三十烷醇的浓度 ②. 进一步摸索实验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5. ①. 沾蘸法 ②. 浸泡法 ③. 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
26. 低浓度三十烷醇促进茶树插条生根,高浓度三十烷醇抑制茶树插条生根
27. 8~15
【25题答案】
【答案】(1) ①. 不变 ②. K值是环境容纳量,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③. 稳定型
(2) ①. 增加 ②. 先增加后减少 ③. 不变 ④.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迁入率无关
(3) ①. 600只/公顷 ②. a ③. 降低环境容纳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