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授课时间: ,共 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了解现代经济全球化下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 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下的人口迁徙
难点:经济全球化下的人口迁徙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归纳法
导入新课
概念阐述:移民、难民
讲授新课
一、近代以来国际人口迁移
1.原因
(1)政治因素:国际人口迁移多半是由于国内动荡不安所致。这种动荡可以由战争、变革以及宗派之间和社会团体之间的纷争而引起,故这种迁移常常又被称为被迫迁移。
(2)经济因素:国际人口迁移常常是由于贫困所致,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是主要原因。一般由个人决定迁移与否,迁移的目的主要是改善经济地位。
2.特点
(1)二战前: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随着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主义的扩张,掀起了人口迁移的洪流。特点是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移向未开发国家。
(2)二战后人口迁移特点: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即外籍工人大量增加。
复习:二战的过程
1931——1937——1939.9.1——1943.9.8——1945.5.8——1945.8.25
3.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国际人口迁移对提高人口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
②国际人口迁移促进了接受国经济的发展。
③国际移民在人口增长和就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④国际移民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⑤国际移民参与所在国的政治生活,进而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⑥国际移民有利于文化交流和传播。
(2)消极影响
①对原籍国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流失,进而可能会影响原籍国的经济发展。
②从迁入国方面考察,国际移民带来的消极影响是难民问题、非法移民问题和跨国移民犯罪问题。
二、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背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2.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地区的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吸引许多亚非移民。
(4)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
3.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改变:
(1)劳工迁移:20世纪50—70年代。概况: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2)精英迁移: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①原因: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②特点:在跨国公司尤为明显,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并留在发达国家工作,作为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发挥重要作用。
【拓展】全球劳动力市场呈现出知识化、高端化——“精英迁移”的趋势
(1)演变的原因
①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是科技创新和工业化水平升级的过程,因此,经济全球化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需要国际化高端人才
②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精英移民从事的主要是高科技等新兴产业的工作。
③发达国家产业升级后,将比较低端的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来减少,从事简单体力劳动、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移民在发达国家的就业机会也随之减少。
(2)演变影响
①对发达国家:总体上有利于在科技创新中走在前列的发达国家。它们凭借着高水平的教育机构,吸引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并将其中的“知识精英”留下来从事科技创新,巩固并扩大了知识创造、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优势。
②对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面临人才流失的被动局面
三、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1.难民问题
(1)形成原因: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
①国内政治、经济和宗教等社会矛盾造成的战争、民族压迫。
②外国的侵略扩张干涉。如苏联入侵阿富汗造成的400多万阿富汗难民、越南和以色列在印度支那和中东的侵略造成大批难民外流。
③人口危机、生态破坏。如非洲的旱灾使广大居民外流。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迫害使30多万黑人被迫到附近国家避难和谋生。
(2)表现:
①二战前: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
②二战后: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2.难民救助
(1)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2)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3)1966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4)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
(5)国际社会在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
3.解决方式
(1)最理想的途径:难民选择自愿回国。(前提必须是国内环境变得良好和稳定,但遗憾的是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2)就地融合:让难民在庇护国得到妥善安排。
(3)将难民重新安置于第三国。
4.为什么难民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1)根本原因:难民问题根源复杂、与当代世界的各种政治因素交织、地区冲突、民族矛盾、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等问题依然存在、各类国际、国内冲突频发。
(2)各国的难民政策有限大的差异、联合国难民署只是一个协调机构,无法统一各国的难民政策。
四、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1.背景
(1)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出现了移民社会。
(2)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不同文化交汇、借鉴与认同。
2.代表国家与地区
(1)美国的移民文化
①形成原因:
A、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每段时间内进入美国的新移民相对于已经融入美利坚民族的并接受美国文化的美国人而言都是少数,经过两三代的民族融合后会成为美利坚民族的一部分。
B、美国政府同时允许任何一个民族群体可以在忠于美国的前提下,保持独特的民族信仰,创办自己的学校,这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持和延续,使美国呈现出一体多元的文化现象。
②特征:
A、以欧洲文化为主流。
B、“美国化”与“多元化”共存。各国移民带着本民族的文化倾向不断融入已形成的美国文化,同时也保留了自身的某些特性,从而使得美国的移民文化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的文化,形成了一体多元的美国移民文化的构架。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③影响:
A、积极影响:“美国化”使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文化认同,有利于保持美国社会的稳定;族群和文化的多样性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创新的活力。
B、消极影响:多元化使美国社会的文化认同始终存在着不同族群间的矛盾与冲突。
(2)新加坡的移民文化
①形成原因
新加坡是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新加坡的人口构成:主要是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其次为本地的马来族,还有印度裔移民。
②特征:官方语言;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
小结——现代社会的移民特点
1.国际移民在绝对数量上呈现出较大增势,反映出当今世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性依然强劲。
2.国际移民的主要流向是西欧和北美,但流向更加多元化。
3.国际移民呈现出“精英迁移”的趋势。
4.难民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全球移民治理的重大挑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