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古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授课时间: ,共 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来的不同文化的交锋;
2. 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国独立战争对美国文化构建的影响
难点:战争在客观上为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的契机
教学方法
讲授法、归纳法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美国独立战争
讲授新课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1.美国文化:
(1)独立战争前的北美洲文化。
背景:①独立战争前,在北美洲共同生活着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非洲黑人和当地的印第安人;②欧洲人排斥和压迫有色人种;③殖民地不断开拓
特征: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
表现:①北美居民在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②英语发展为美式英语;③饮食文化、艺术生活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④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等成为北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
评价:“美利坚人”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白人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2)独立战争后美国文化的发展。
原因:独立战争的推动;1787年联邦宪法的颁布;联邦制共和国的建立
表现: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发展种植园经济、继续实行奴隶制
评价:发展种植园经济和继续实行奴隶制,是与美利坚主流文化相违背的,是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面。
2.拉丁美洲文化:
(1)背景
①到19世纪上半叶,西班牙和葡萄牙控制着美国以南的广大美洲地区。
②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这一地区的主要语言。
③随着大量西、葡移民的到来,拉丁美洲的民族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
(2)表现
①在拉丁美洲,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种族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②在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内,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
③拉丁舞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但是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如多神信仰、图腾崇拜等。
(3)发展
①19世纪上半叶,在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中,除海地外,西属殖民地的土生白人成为革命的主要领导者。
②独立后的西属拉丁美洲和葡属巴西都颁布了宪法,取消了奴隶贸易和奴隶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但对黑人与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
③战争也促成了战后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这成为独立战争后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
(4)特点:多元性非常明显。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1.背景:
(1)17-18世纪,欧洲大多数国家处于封建统治之下;拿破仑通过战争,建立了庞大帝国,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2)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
①内容:确认了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其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否定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原则,规定每个公民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法典对于家庭、婚姻、继承等社会生活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
②基本原则: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契约具有法律效力。
③意义: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及其特权,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拿破仑的压迫,引起欧洲各地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不断高涨。
(拿破仑战争具有双重性质,即有明显的反对外国武装干涉、保卫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性质,又有强烈的侵略扩张性质。)
2.主要内容: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普遍诉求。
3.表现
(1)对俄国
①一些贵族青年军官于1825年12月发动了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被称为“十二月党人”
②在俄国传播了革命的主张
(2)对波兰
1830年11月,一批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进一步推动了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
(2)对德意志
①普鲁士进行并不彻底的废除农奴制改革
②1848年2月和3月,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
【拓展】
1.拿破仑战争前欧洲的政治文化
(1)政治上:大部分国家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
(2)宗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是欧洲人的普遍信仰。
(3)思想:14-18世纪,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所提出的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成为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石。启蒙思想在早期的尼德兰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已经有所体现,并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2.拿破仑战争使欧洲文化得以重构的原因
(1)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①拿破仑战争推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法国大革命提出的平等、自由与博爱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随着拿破仑战争传播到被征服国家,成为当地人民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极大地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秩序和封建制度。
②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
(2)引起欧州各地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的不断高涨。拿破仑战争输出革命,为民族主义在欧洲的扩散和欧州各民换国家的建立铺平了道路。正是在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影响下,欧洲各地的民族民主意识不断高张。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1.含义:殖民国家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
2.目的:改造甚至消灭被殖民地区的文化,淡化其民族意识。
3.结果: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4.概况: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文化的多样性
(1)中国
①以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为代表的志士仁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
②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也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
(2)印度
①英国把英语、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
②印度上层精英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并提出“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
③印度传统文化顽强地保留下来,如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还是印度的主要宗教
④种姓制度虽然被废除,但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埃及
①埃及独立后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伊斯兰教仍是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得以保留
【拓展】近代前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和特征
过程
时间 派别 主张 实践
鸦片战争后 地主阶级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19世纪60——90年代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自强求富 洋务运动
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 资产阶级维新派 实行君主立宪制 戊戌变法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革命派 暴力革命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 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
特征
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层层递进的过程,体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近代化探索历程。
②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
③主旨是救亡图存,体现出越来越强的反侵略反封建特征。
④没有形成完整的、成熟的理论体系。
⑤以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为主流,没有为中国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
小结
一、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文化重构的推动作用
(1)拿破仑战争冲破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秩序,加速了欧洲各国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推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3)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各国民族的觉醒。
(4)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法国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
二、拿破仑战争的历史进步作用
1.“反法联盟”作战的目的虽然具有同法国争夺欧洲霸权的性质,但是它要扑灭法国革命,恢复欧洲的封建秩序的目的也是坚定不移的。拿破仑多次击败“反法联盟”则是保卫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
2.拿破仑战争冲破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秩序,加速了欧洲各国实行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拿破仑以战争手段涤荡了德意志诸邦以及意大利诸国和波兰、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推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法国大革命提出的平等、自由与博爱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随着拿破仑战争传播到被拿破仑征服的封建各国,给予了那些封建国家里的人民以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
4.总之,拿破仑战争在摧毁欧洲封建秩序和封建制度以及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方面,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这也是不可抹杀的事实
三、独立战争前后美国的多元文化
1.美国文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移民文化,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建立主要是因为各个种族向美国移民而形成的,所以自然就会形成一种多元文化。
2.在美国建国之前,即美利坚民族形成的最初阶段,就具有多元化文化的特点。虽然占支配地位的是英国清教文化,但十三个殖民地的移民成分复杂,有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荷兰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瑞典人和犹太人,还有作为奴隶的非洲黑人。这些人在独立战争前经过不断的交往、交流产生了共同的语言,即英语,但它不同于英国本土的英语,不仅声调和重音有变化,而且从印第安人、黑人、欧洲大陆移民那里吸收了许多新词汇,形成了美国式的英语。生活方式上,移民们互相交流,不仅采用欧洲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向印第安人学习了许多生产方法,还有南方的奴隶制大庄园制。
3.建国以后,美国政府并未把清教用政治手段加以巩固或把清教定为国教,而是巧妙地把清教中的重商主义、个体本位、自由和民主因素同法国启蒙思想的国家观念结合在一起,成为继荷兰、英国之后的第三个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和封建主义的旧文化联系最少,政教分离使得它和宗教斗争激烈的欧洲相比具有更多的民主化、自由化,并对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都能容忍。
四、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政治文化的影响
(1)英国殖民者对印度原有政治体制进行了英国式改造,加快了印度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
(2)英国的殖民统治,激发了印度的民族意识,有助于印度的统一。
(3)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印度文明多元的、分散的特点,对原住民文化造成严重破坏。
(4)使印度政治文化处于一种“真空”状态,导致印度文化面临转型,出现诸多进退两难的问题。
五、全面认识近代欧洲的文化侵略
1.基本理解:
文化侵略是指在殖民侵略中,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以多种方式渗透本国的思想、语言文字、价值观念、宗教等,其目的在于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从精神上麻痹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以实现其殖民的野心。文化侵略具有隐蔽性强、影响深远的特点。
2.主要方式:
殖民者的文化侵略主要通过传教布道、开办学堂、兴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推行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
3.基本特征
(1)它不是赤裸裸的军事政治经济侵略,而是在人类文明的相互交融和渗透,民族文化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吸收的过程中进行,具有突出的潜移默化的特点。
(2)它往往不是强硬灌输,而是迎合了某些民族、国家和地区追求新奇崇洋媚外的心理与价值需求。
(3)它一般不采取与被殖民者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直接抗衡和冲突的形式,而是尽量选择沟通和契合的方式,引发被侵略国家民族文化传统中一些消极落后因素的泛滥,造成一一种强大的文化逆流,因此不易被阻塞。
4.客观结果:
不可避免地把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带到被殖民地区,激发被压迫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如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技、制度与思想等,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