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0 07:3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
授课时间: ,共 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来的不同文化的交锋;
2. 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难点:战争对文化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归纳法
导入新课
在《坠落的王冠:欧洲君主制的黄昏》中,英国历史学家、欧洲王室历史领域写作名家西奥·阿伦森(Theo Aronson)将聚焦1910-1918年间欧洲12位君主的命运故事,再现君主制欧洲的辉煌日落和戏剧性解体,思考辉煌的君主制为何会迎来黄昏?
《坠落的王冠:欧洲君主制的黄昏1910—1918》作者:[英]希奥·阿伦森(Theo Aronson),
讲授新课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然而它们却无法主宰自己的民族命运。
(2)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西亚和北非各地。
(3)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四大帝国,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战争后期,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
(4)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殖民帝国产生重要影响。
英国将其殖民地印度的士兵,法国将其北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的士兵,大量投入战场。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拓展】
1.一战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摧毁四大帝国,诞生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
(1)沙俄帝国被社会主义俄国取代,在民族自决原则鼓舞下,原沙皇俄国统治下的些民族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和自治共和国。
(2)奥匈帝国解体:在原来奥匈帝国领土上,出现了新的国家,如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
(3)德意志帝国解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帝国首都柏林发生革命,德皇威廉二世逃亡荷兰,波兰宣布独立,德意志帝国解体。
(4)奥斯曼帝国彻底终结:一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领上大部分丧失,帝国的其余部分或独立,或委托给英国和法国管理。随着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奥斯曼帝国彻底终结。
2.民族自决原则
(1)概念:民族自决权指全世界各个民族都有权自行决定自己的政治体制和自己的国家命运,有权自由处理自己的天然资源与财富等,这些决定不得为其他国家或其他政权所决定。
(2)由来与发展
①民族自决权的理念源于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但当时不具有国际法的意义。
②1917年,苏维埃政府提出反对民族压迫,坚持民族自决权,支持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斗争。
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近结束时,民族自决权成了世界政治口号。但这一时期的民族自决只不过是一项政治口号,而不是法律原则,更没有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④20世纪中期,民族自决原则逐步确立为国际法基本原则。
3.民族自决原则的广泛传播
(1)背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殖民地人民民族独立意识的进一步觉醒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欧洲宗主国在其殖民地的威信一落千丈,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
②成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苏维埃政权发表《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宣布各族人民享有平等权和自主权,享有完全自决乃至分离并建立独立国家的权利。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
(2)意义:使限于欧洲的民族自决原则成为普遍原则,鼓舞和推动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民主的思想武器。
2.表现:
(1)亚洲
中国:巴黎和会上收回山东主权的外交努力失败,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猛醒,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变化,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标志
越南:胡志明在法国参加了共产党,转向了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
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尼赫鲁更加明确地提出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并为之奋斗
(2)其他地区:埃及,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也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推进民主的进步运动。
3.影响: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冲击了以欧洲为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拓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促进作用
(1)经济: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这些地区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强。
(3)思想基础: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4)政治:一战加深了帝国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出于战争需要,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加紧人力物力的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加剧了殖民地各民族与帝国主义间的矛盾。
(5)一战期间俄国的十月革命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历史纵横】泛非会议
1900年7月,来自美国、西印度群岛和非洲的57名代表在伦教举行第一次泛非会议。会议讨论了全世界黑人的境遇问题,主张黑人与白人应享有同等权利,提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的口号,形成了泛非主义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泛非运动日益活跃。从1919年到1945年,连续召开了5次泛非大会,这是非洲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自治的重要表现。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2)战争结束后,殖民主义的急速衰落、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
2.表现
(1)随着日本的战败,朝鲜获得了独立,中国收复了台湾。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英国首相丘吉尔极力维护英帝国,但是英帝国还是很快解体。
(3)战后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3.影响
(1)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席卷了所有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2)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拓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创造了条件
(1)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欧洲的殖民帝国,无论是战败国还是战胜国,都因战争而受到重创,减弱了对殖民地的控制。
(2)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力量得到发展,在经济、政治、思想、组织乃至军事方面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3)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力量的英勇表现和中国革命取得的辉煌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战后社会主义阵营有力地牵制了帝国主义势力,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独立斗争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为其他被压迫民族树立了榜样。
(4)民族独立、自由等原则的确立和国际社会对独立运动的支持。给予被压迫民族民族自治权,成为国际公认的理念,并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武器。联合国支持非殖民化,使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中能够获得一定的国际支持。
(5)从殖民帝国本身来说,宗主国内部存在的反殖因素也在发展。一些西方进步人士不断抨击本国的殖民制度,而且殖民帝国维持殖民统治的代价也越来越高。因此,面对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宗主国在武力镇压失败后,往往转向承认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并最大限度地为自己留下各种利益。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1.背景:二战后出现的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2.概况:
(1)印度文化
①独立后印度的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注重发展传统文化。
②政体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度语和英语。
③印度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④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等仍然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印度的现代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
(2)新加坡和韩国
①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②同时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3)埃及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成立了共和国。共和国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影响,复兴民族文化。
②现代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③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但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
④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
小结——与19世纪末20初相比,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的特点
(1)在地区上具有普遍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兴起各具特色的民族民主运动,特别是亚洲各国兴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的新高潮。
(2)运动领导具有更高的层次性:①由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如1926—1927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20世纪二三十年代,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②由民族主义政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如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埃及的华夫脱党领导的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民族民主运动。
(3)参加者具有广泛性:参加斗争的主体更加广泛,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都参加进来,逐渐具有了全民族运动的规模,改变了以往主要停留在下层人民的自发起义或民族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局面。
(4)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所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法将殖民地的士兵大量投入战场。但是,正是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5)运动具有持续性:如中国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和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影响下,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展开;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6)呈现不平衡性:①斗争诉求不同。亚洲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同时,提出争取民主的要求;非洲主要是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拉丁美洲以争取民主革命和改革为主要任务。②领导阶级不同。
(7)影响更加深远: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