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授课时间: ,共 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保持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化遗产的代表与意义
难点:文化遗产的代表与意义/了解辽宁省内著名的文化遗产
教学方法
讲授法、归纳法
导入新课
展示教材,思考为什么历史书用长城作为封面?
讲授新课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1.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1)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些由各民族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文化财富,一直受到严重威胁。
(2)针对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各国也采取了不少举措,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2.古代世界的文物保护
(1)在古代世界,收藏文物,往往是从艺术珍品开始的,成为人们拥有财富与权力的体现。
(2)欧洲各国的皇室、贵族和教会,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颇为盛行。
(3)中国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珍贵器物、字画、书籍等,针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金石学还发展成为专门之学。
3.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
(1)西方
①大约从19世纪开始,一些国家通过立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
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
③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有着深远的意义。
(2)中国
①在中国,由中央政府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始于1906年清政府颁布的《保存古物推广办法》。
②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
④1961年3月,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共180处。
⑤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这部法律还特别提出,由国务院将“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的城市”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从而建立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
二、《世界遗产公约》
1.《世界遗产公约》
(1)原因
①任何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人类共同财富。
②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
(2)制定
①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
②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又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
(3)目的:《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4)主张
①《世界遗产公约》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
②该公约还规定,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
(5)影响
①1978年,确定的首批12处世界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2019年7月,列入的遗产数量达到1 121处,分布在167个国家。
②截至2017年1月,共有193个国家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这是目前拥有缔约国最多的公约之一。
2.中国与《世界遗产公约》
(1)表现
①1985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
②2004年8月,中国又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③针对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还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
④2006年审议通过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强调“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⑤2011年,中国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意义
①通过上述举措,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②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1.西方
(1)古代文明遗迹: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遗迹主要包括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
(2)近代文化遗产:佛罗伦萨就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这里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和藏品极为丰富的博物馆,堪称包罗万象的艺术之域。
2.中国
(1)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泰山。
(2)截至2018年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40个。
(3)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4)国务院批准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2014年共有1 372项。
小结
一、世界遗产遭受破坏的综合原因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中提及世界遗产遭到破坏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许多因素并不在人类的控制中,大多数属于“天灾”范畴,如:
1.蜕变加剧。
2.灾害和灾变,如火灾、地震、山崩、火山爆发、水位变动、洪水、海啸等。
3.未知原因造成的重大变化。
另一类,则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人类对此类破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完全是属于“人祸”:
1.大规模公共或私人工程的威胁。
2.城市或旅游业迅速发展计划造成的消失危险。
3.土地的使用变动或易主造成的破坏。
4.随意摈弃。
5.武装冲突的爆发或威胁。
二、我国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1.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它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过程,具有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保护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2.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3.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总的来说,文化遗产,作为人类自然和社会活动的历史遗存,无论它们最初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先进的还是反动的,都从不同的侧面和领域揭示这一定的历史现象,体现古代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水平,它们的价值和作用是永恒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重大。
4.保护文化遗产能够帮助各族人民广泛汲取民族精神养分;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文物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根基;文化遗产在对外交流,保护旅游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