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Section A(3a-3c) 教学设计
一.语篇分析
本课围绕“中秋节”这一话题展开,属于“人与社会”的范畴,下面将从what , why, how 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What(主题和内容):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描述了人们如何庆祝中秋节,中秋节的主要食物月饼,庆祝中秋节的原因和嫦娥的故事。通过作者的介绍,读者可以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中秋节背后的意义有更深层的了解。
Why(主题意义):作者通过对中秋节的介绍可以使读者加深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认识,对中秋节象征的团圆有更深层的了解。读者能够更好的思考中华传统节日的庆祝的寓意,传承中华文化,发扬中华文化。
How(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修辞语言):该文为记叙文,是典型的故事类文章,结构整齐清晰。文章一共三个段落,重点是第二段。第一段对中秋节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第二段描述了嫦娥的故事,第三段介绍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第一段和第三段作者主要用一般现在时介绍中秋节的传统习俗,第二段作者主要用一般过去时讲述嫦娥的故事。本文语言有典型的记叙文的特点:以after Hou Yi shot down the nine suns, however, one night, after this等词汇呈现时间顺序。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
通过观看视频和头脑风暴的活动,能够初步感知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和习俗。(学习理解)
2.通过略读,寻读和细读等方式获取梳理人们度过中秋节的方式,整合嫦娥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学习理解)
3.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和角色扮演的活动,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嫦娥的故事。(应用实践)
4.通过思考人们过中秋节的原因与意义,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传承中华文化,发扬中华文化。(迁移创新)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获取梳理人们度过中秋节的方式,整合嫦娥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嫦娥的故事。
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传承中华文化,发扬中华文化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嫦娥的故事。
2.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传承中华文化,发扬中华文化。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1.通过观看视频和头脑风暴的活动,能够初步感知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和习俗。 (学习理解) 1.学生观看《话说中国节》中关于中秋节的视频,回答相关问题。 When is the Mid-Autumn festival Which folk story is mentioned 2.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的活动,快速用英语说出关于中秋节的时间,习俗,故事等能想到的任何内容。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在观看完视频后能否准确的回答相关问题,并给予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快速说出关于中秋节的内容以及说出的数量,并用提示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扩充自己的内容。
设计意图:本阶段的学习活动属于学习理解类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话题,初步感知关于中秋节的故事,习俗等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观看视频与头脑风暴的活动,总结出相关话题。在各项活动中,学生的知识面能得到扩展,并掌握一些新的词汇。
2.通过略读,寻读和细读等方式获取梳理人们度过中秋节的方式,整合嫦娥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 (学习理解) 3.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思考问题,回答课本上3a的两个问题。 How do people celebrat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What story is the reading about 4.学生快速阅读课文,领会每段的主题大意并进行段落与大意的匹配活动. Para 1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id-Autumn Festival. Para 2 The origin of the festival. Para 3 The traditional events on Mid-Autumn festival. 5.学生先阅读三个问题,了解每个小题的意义,然后带着问题读第一段的内容,并进行回答。 What do we eat on the festival What do mooncakes look like What meaning do the mooncakes carry 学生细读第二段的内容,找出嫦娥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并对他们的活动完成相应表格。 charactersactivities
学生完成课本中活动3b,将嫦娥的事件按照正常的顺序排列。 学生读第三段的内容,找出里面涉及到的两个中秋节的传统。 学生完成课本上3c的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与反馈,初步判断学生对整体文章的认知程度,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将段落大意匹配正确,给予指导与反馈。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正确回答相关问题,以判定学生对第一段的掌握程度,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借助表格呈现完成活动任务,了解每个角色及其相应的活动,给予指导与帮助。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在短时间内完成排序任务,给予指正。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顺利完成任务要求,给予指导与反馈。
设计意图:本阶段的学习活动属于学习理解类的活动,各项活动的布置都旨在获取中秋节及嫦娥故事的细节问题,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归纳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和角色扮演的活动,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嫦娥的故事。 (应用实践) 10.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构建关于嫦娥故事的思维导图,正确理顺每个角色之间的关系与活动。 11. 学生根据思维导读,在组内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用自己的语言将嫦娥的故事表现出来。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准确的构建出思维导图,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 教师根据学生对嫦娥故事的表演情况,给予指导与反馈。
设计意图:本阶段的学习活动属于应用实践类的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嫦娥的故事,从而达到语言内化,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
通过思考人们过中秋节的原因与意义,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传承中华文化,发扬中华文化。 (迁移创新) 12.学生观看关于中秋节的另一个视频,在组内讨论人们过中秋节背后的意义,由小组代表进行发言说出本组的观点。 教师观察每组学生讨论的情况以及活跃程度,及时给予指导,并在学生发表观点后,给予鼓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本阶段的学习活动属于迁移创新类的活动,学生从课本走向实际,讨论过中秋节的意义,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们了解中华文化。
五.作业布置
1. Share your learning about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o
your friends.
2. Write an article about your favorite festival.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第二单元的阅读部分,语篇素材为中秋节以及嫦娥的故事。在教学设计中,本人在充分挖掘语篇蕴含的育人价值,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通过逻辑关联,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体验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实现语言学习与课程育人的融合统一。学生经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语言能力上升的学习过程,逐渐从课本走向真是的生活世界,思考人们过中秋节的原因与意义,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传承中华文化,发扬中华文化。在教学中,本人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效,根据需要给予指导与帮助,基本上做到了“教-学-评”一体化。
但是在授课环节还是存在许多漏洞,有许多细节可以更加改善,例如,时间把控的不是很合理,有些活动不能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另外,在语言输入环节,没有让全体学生动起来,部分学生没有融入到课堂中。
在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体,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引导学生善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