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与记录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之一。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稀盐酸除铁锈时溶液变为黄色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烟 D.将黄铜片与纯铜片互相刻画,黄铜片上出现明显划痕
2.下列离子在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Cl- B.、、
C.Ba2+、、 D.Na+、Fe3+、
3.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放在首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化肥起到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属于复合肥 B.磷矿粉能增强农作物抗倒伏能力
C.硝酸铵能和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D.均匀适度地施用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生石灰用做食品干燥剂
B.氮气用于食品储藏的保护气
C.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异味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5.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
C.该反应中乙、丙物质的质量比为12:11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6.下列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鉴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 滴入酚酞试液
B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滴入氯化钡溶液
C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
D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7.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 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改变
C.参加反应的A、B分子个数比是1:1 D.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8.实验时有的同学发现,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附有一层白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白膜的成分是碳酸钙 B.白膜的形成可能与二氧化碳有关
C.白膜可用盐酸除去 D.试剂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瓶塞
9.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及其用途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B C D
熟石灰 火碱 食盐 生石灰
Ca(OH)2 Na2CO3 NaCl CaCO3
制备生石灰 制造玻璃 做调味品 做干燥剂
A.A B.B C.C D.D
10.人体的汗液中含有氯化钠,手触摸过物体后,指纹上的汗液就会留在物体上。因此法医做指纹鉴定的时候可选取的试剂是
A.酸碱指示剂 B.碘酒 C.酒精 D.硝酸银溶液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
A.H2SO4 B.P2O5 C.KCl D.O2
12.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用一氧化碳冶铁:Fe2O3+3CO 高温 2Fe+3CO2 置换反应
B.干粉灭火器原理:Ca(HCO3)2== CaCO3↓+H2O+CO2↑ 分解反应
C.用酒精(C2H5OH)作燃料:C2H5OH+3O2 点燃 2CO2+3H2O 氧化反应
D.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复分解反应
二、填空题
13.日常生活中也蕴含大量化学知识。
(1)厨房中的下列用品,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
①木质菜板 ②不锈钢汤勺 ③塑料垃圾桶 ④大理石桌面
(2)不宜用钢丝球擦洗铝制品,因为会破坏铝制品表面致密的 (填化学式)薄膜。
(3)化肥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物资。KNO3属于 。(选填“氮肥”、“钾肥”、“复合肥”)
(4)医用葡萄糖注射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若配制100g该溶液则需要称取 g葡萄糖。
(5)某些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含有氢氧化铝,写出氢氧化铝与胃酸反应的微观实质 。
14.按下列要求,填写由氢、氧、氮三种元素中的某些(或全部)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
⑴酸 ⑵碱 ⑶盐 ⑷形成酸雨的一种氧化物
15.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应用 “蛟龙号”深潜器 “神舟”五号宇航员航天服 新型水处理剂
用到的材料 特种钢 高强度涤纶 纳米铁粉
(1)上述材料中属于合金的是 。
(2)纳米铁粉能吸附水中的某些污染物,吸附后经沉降、 (填操作名称)可除去污染物。下列物质也能因吸附而具有净水作用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生石灰 b.活性炭 c.碳酸钠
(3)纳米铁粉还能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铜离子),写出铁粉与含硫酸铜的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春节习俗你知道吗?请按要求填空,
(1)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俗名是 (任写一个):
(2)腊月二十八,蒸馍把面发:小苏打是常见的发酵粉,标出小苏打中钠元素的化合价: 。
(3)大年三十,吃年夜饭:调味料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 (填符号)。
17.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原理。
(1)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来炼铁。
(2)敞口盛放的石灰水上面形成一层白膜。
18.人类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常需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也是如此。
(1)1625年格劳贝尔发现将金属放入稀盐酸中会“消失”,这为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奠定了基础。小嘉选用锡、铜、锌三种金属重温实验,则会“消失”的金属有 。
(2)1766年卡文迪许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了一种可燃性气体,他称之为“可燃空气”,其实该气体就是 ,构成该气体的微粒是 (填“分子”、“原子”、“离子”)从此为探索金属活动性打开了新思路。
(3)1865年贝开托夫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金属活动性规律。小嘉运用该规律开展实验,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则B点时溶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有 (填微粒符号)。
三、实验题
19.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向氧化铁中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A中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 ;
(2)写出B装置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该实验存在的缺陷是 ;
(4)实验结束时先撤去酒精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其目的是
(5)实验前称量纯净的Fe2O3质量为20g。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完全反应后B装置总质量增加了13.2g,则反应后A中玻璃管内剩余物质为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0.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的气体”的实验。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描述A中发生的现象: 。
(3)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认为A装置和 装置相连并产生 现象时就足以说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该同学想要收集一瓶纯净的该气体,进一步验证它的性质。连接上述装置的顺序是(填写各接口字母) ,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计算题
21.化学兴趣小组收集到某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已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小组同学取22.9克该水垢样品进行实验,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开始分解;碳酸钙则需要温度达到800℃-900℃之间,才能够分解。
(1)分析图像,开始加热到t1时,固体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2)cd间任一点(不包括c、d两点)的剩余固体成分为 。
(3)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稀盐酸除铁锈时,溶液变为黄色,符合题意;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不符合题意;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不符合题意;
D、黄铜是铜的合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故将黄铜片与纯铜片互相刻画,纯铜片上出现明显划痕,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详解】A. 的溶液显酸性,K+、、Cl-所形成的溶液为无色,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此选项符合题意;
B. 的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Ba2+、不能大量共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Fe3+所形成的溶液为黄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详解】A、复合肥是指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肥,硝酸钾属于复合肥,硫酸钾属于钾肥,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钾肥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磷矿粉属于磷肥不属于钾肥,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会放出氨气降低肥效,硝酸铵属于铵态氮肥,故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不合理的使用化肥不仅会浪费肥料资源,而且还会破坏土壤生态环境,均匀适度的使用化肥或者农家肥,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且还有利于保护环境,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A、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是利用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吸收热量,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A错;
B、氮气用于食品储藏的保护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B错;
C、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疏松多孔,把异味吸附在表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C正确;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C。
5.C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详解】A、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该反应生成物中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反应前有4个分子,反应后有4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故B错误;
C、参加反应乙的质量为:3×16×2,生成丙的质量为:2×44,二者质量比为:12:11,故C正确;
D、1个甲分子和3个乙分子完全反应,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微观示意图类题,先根据图像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再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各选项是否正确。
6.B
【详解】A、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都是碱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不能鉴别,错误;
B、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可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而盐酸不和氯化钡反应,可以鉴别,正确;
C、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虽然除去了盐酸,但是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引入新杂质,错误;
D、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虽然除去了碳酸钠,但是引入新杂质氯化钠,错误;
故选B。
7.A
【详解】由反应的过程图可知,A、B、C、D分别为NH3、CO2、CO(NH2)2、H2O,反应由氨分子与二氧化碳分子反应生成尿素分子、水分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 CO(NH2)2+H2O:A、由上述分析可知,可以将CO2转化成CO(NH2)2,故A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故B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A与B的分子个数比是2:1,故C错误;D、该反应中都是化合物,不符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故D正确。故选A。
8.A
【详解】A、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可能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还可能水分蒸发,导致氢氧化钙析出,故白膜中主要含碳酸钙,也可能含有氢氧化钙,故选项说法错误;
B、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可能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白膜的形成可能与二氧化碳有关,故选项说法正确;
C、白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能含氢氧化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白膜可用盐酸除去,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有些药品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试剂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瓶塞,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9.C
【详解】石灰石用来制备生石灰,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生石灰的化学式为CaO,故A、B、D三项都是错误的,故答案选C。
10.D
【详解】人的汗液中含有氯化钠,则汗液中含有Na+和Cl-。
A、氯化钠溶液显中性,遇常见的酸碱指示剂不变色,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和酒精均不与NaCl反应,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C、酒精不与NaCI反应,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D、汗液中含有代谢产物氯化钠及一些油脂,用AgNO3溶液喷洒在留有指纹的物体上,氯化钠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然后对物品进行热处理,氯化银受热分解,在物品上出现黑色斑迹,指纹就显现出来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溶于水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 。由金属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叫盐,由金属或铵根和氢氧根组成的物质叫碱。故A. H2SO4 属于酸; B. P2O5 属于氧化物 C. KCl 属于盐 D. O2属于单质,选C
12.D
【详解】A、单化化单是置换,错误;B. 干粉灭火器中的药品可以是碳酸氢钠,错误;C、氧化反应不属于反应类型,错误;D、复分解两对换,生成水、气体或沉淀,正确。故选D。
点睛: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
13.(1)③
(2)Al2O3
(3)复合肥
(4)10
(5)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详解】(1)①木质菜板属于天然材料,故不符合题意;
②不锈钢汤勺是一种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不符合题意;
③塑料垃圾桶属于合成材料,故符合题意;
④大理石桌面属于天然材料,故不符合题意,故填写:③。
(2)铝与空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够隔绝铝与氧气的接触,避免内层铝的锈蚀,不宜用钢丝球擦洗铝制品,是因为会破坏铝制品表面致密的Al2O3,故填写:Al2O3。
(3)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硝酸钾(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写:复合肥。
(4)根据可知,配制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口服液,需葡萄糖的质量=,故填写:10。
(5)胃液中含有盐酸,胃酸过多会引起胃部不适,氢氧化铝是碱,氢氧化铝与胃酸反应实际上属于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填写: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14. HNO3 NH3·H2O NH4NO3 NO2
【详解】(1)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根据提供的元素硝酸符合要求,其化学式为:HNO3;
(2)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根据提供的元素氨水属于碱,其化学式为:NH3 H2O;
(3)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根据提供的元素硝酸铵属于盐,其化学式为:NH4NO3;
(4)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一种氧化物,其化学式为:NO2。
15. 特种钢 过滤 b Fe+CuSO4=FeSO4+Cu
【详解】(1)特种钢属于铁合金;
高强度涤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纳米铁粉属于金属单质,故填特种钢。
(2)纳米铁粉能吸附水中的某些污染物后经过滤与水分离,故填过滤;
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选项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及异味,选项正确;
c.碳酸钠溶于水形成溶液,选项错误,故填b。
(3)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Fe+CuSO4=FeSO4+Cu。
16.(1)烧碱/火碱/苛性钠
(2)
(3)Na+、Cl-
【详解】(1)氢氧化钠的俗称为烧碱、火碱、苛性钠。
(2)小苏打为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NaHCO3)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而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化合价,且符号在前,数字在后,则标出小苏打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
(3)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符号为Na+和Cl-。
17.(1)
(2)
【详解】(1)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敞口盛放的石灰水上面形成一层白膜是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1)锡、锌/Sn、Zn
(2) 氢气/H2 分子
(3)Cu2+、Fe2+
【详解】(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锡、锌位于氢的前面,能与酸反应,所以则会“消失”的金属有锡、锌,故填:锡、锌或Sn、Zn;
(2)由于较活泼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所以“可燃空气”就是氢气,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填:氢气或H2;分子;
(3)由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铁>铜>银,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铜,由图像可知,B点时铁与硝酸银恰好反应,则溶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有Cu2+、Fe2+,故填:Cu2+、Fe2+。
19. 红色固体变黑色 2NaOH+CO2=Na2CO3+H2O 没有进行尾气的处理 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装置与灼热的铁反应 混合物
【详解】(1)赤铁矿是一种红色固体,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种黑色固体铁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中观察到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
(2)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物是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3)图示装置的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没有进行尾气的处理,这样会造成空气的污染,故C的后面应该加上一个点燃的酒精灯,处理尾气中剩余的一氧化碳;
(4)实验结束时先撤去酒精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装置与灼热的铁反应;
(5)B装置内氢氧化钠溶液增重的质量即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即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g;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为x,
x=16g<20g,说明原物质中含有杂质,故反应后A中玻璃管内剩余物质为铁和杂质组成的混合物。
20.(1) 长颈漏斗 锥形瓶
(2)鸡蛋壳浮在液面上,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渐渐溶解
(3) D 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CO3 +2HCl=CaCl2+H2O+CO2↑
(4) a接d,e接b,c接g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AgNO3 + HCl=AgCl ↓+ HNO3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仪器②的名称是锥形瓶。
(2)装置A中盐酸与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观察到装置A中发生的现象是鸡蛋壳浮在液面上,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渐渐溶解。
(3)碳酸盐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所以A装置和D装置相连;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碳酸盐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观察到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装置A中盐酸与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CO3 +2HCl=CaCl2+H2O+CO2↑。
(4)盐酸具有挥发性,能够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即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收集一瓶纯净的该气体,生成的气体先通过硝酸银溶液除去氯化氢气体,再通过浓硫酸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干燥气体,最后在利用装置E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所以上述装置的顺序是a接d,e接b,c接g;
C装置中盛有硝酸银溶液,能够与气体中的氯化氢反应生成硝酸银沉淀和硝酸,从而能够吸收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即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C装置中的硝酸银溶液中的硝酸银与气体中的氯化氢反应生成硝酸银沉淀和硝酸,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AgNO3 + HCl=AgCl ↓+ HNO3。
21.(1)没有达到固体分解的温度
(2)氧化镁、氧化钙、碳酸钙
(3)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水的质量为:22.9g-22.0g=0.9g
解:设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是x
x≈12.7%
答: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是12.7%
【详解】(1)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开始分解;碳酸钙则需要温度达到800℃-900℃之间,才能够分解,开始加热到t1时,固体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没有达到固体分解的温度;
(2)ab段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cd段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d间任一点(不包括c、d两点)氢氧化镁已经完全分解,碳酸钙部分分解,故剩余固体成分为:氧化镁、氧化钙、碳酸钙;
(3)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