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新课导入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学习目标
1、知道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相关史实。
2、理解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本质,树立为民族复兴、人类和平而奋斗的精神。
目标导学一·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背景
华北事变后,日本加紧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部署。侵略华北进而侵略整个中国的“大陆政策”,是日本长期以来坚持的国策。1936年,日军势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北平,形势十分危急。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演习中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拒绝后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观看视频,概括七七事变过程
时间
地点
发动者
借口
影响
1937年7月7日
2.概况
北平南郊的卢沟桥
日本
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名词解释:全民族抗战的含义:“全民族抗战”指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国内各阶层、各利益集团、海外华侨团结一致,抵抗外来侵略的抗战行动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我们中国军队表现
出什么样的态度呢?
面对日军侵略,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29军副军长佟麟阁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报国。——佟麟阁
29军132师师长赵登禹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赵登禹
第29军在卢沟桥上向日军还击
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根据材料结合课文思考:日本为什么日本要在卢沟桥挑起事端?
材料一:那时候,在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盛传着这样的谣言:“七夕的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沟一样的事件。”对此大吃一惊的军部和政府的一部分消息灵通人士,似乎就不约而同地秘密派出了各自的视察人员。
——[日]令井武夫著,《今井武夫回忆录》翻译组译:《今井武夫回忆录》
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知
识
拓
展
①日本国内爆发了严重经济危机,为转移民众视线,掠夺中国资源,并不满足于东北。
②卢沟桥是平汉线上的咽喉,占领卢沟桥,可切断平汉铁路,使中国军队和西北抗日力量无法开赴前线,因此卢沟桥成了中日必争的战略要地。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对日政策如何?
面对日军全面入侵,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步伐。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摘自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摘自蒋介石《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1937年7月17日)
国共两党在抗战问题上达成共识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对中国共产党的军队进行改编。
中国工农红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朱德
彭德怀
南方八省游击队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军长 :
副军长 :
叶挺
项英
目标导学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工农红军的改编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讲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国共合作宣言意义: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观看视频,概括淞沪会战过程
目标导学三·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的概况
时间:
战役:
结果:
意义:
1937年8月13日
宝山保卫战(姚子青)、
四行仓库战斗(谢晋元)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姚子青
宝山保卫战
1937年8月31日至9月7日,姚奉命坚守宝山城。与日军苦战三天,姚子青率领剩下的官兵20多人与日寇展开了最后的肉搏。最终因寡不敌众,年仅29岁的姚子青和全营 500 多名官兵全部殉国。宝山保卫战历时7天,日军动用陆、海、空力量,付出惨重的代价方才占领。
四行仓库保卫战 1937年10月26日,大场等防线失守,为掩护数十万大军西撤,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 “八百壮士”(实为452人)进驻四行仓库。谢晋元对全体官兵说:“现在我们四面被日军包围,这个仓库就是我们的最后阵地,也可能是我们的坟墓,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就要同敌人拼到底!”全体官兵抱定必死决心,与阵地共存亡。谢晋元凭数百孤军和弹丸之地,抗击日寇数万,激战四昼夜,完成了掩护大军撤退的任务。
谢晋元
目标导学四·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第8号敕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随后日军连破国军三道防线直扑南京。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往陪都重庆
南京
重庆
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余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余人。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遇难者者达30多万人。
我们铭记历史最好的方式,就是从不曾忘记。不曾忘记那段沉重的历史,它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清醒剂。也不曾忘记那些为捍卫民族,守护国家而流血牺牲的英雄先烈,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让我们一同致敬历史,同沐荣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上海——淞沪会战(1937.8-11)
南京——南京大屠杀(1937.12.13)
启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北平——卢沟桥事变(1937.7.7)
国民党、中国共产党
三座城市
一条战线
两大政党
七七事变
与全民族抗战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1、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此报道所描述战役的意义在于( )
A.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