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园六》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百花园六》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04 16:1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 S版五年级下册
语文百花园六一、理解与运用天空中挂着圆月。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指名说说这两句话的异同。(这两句话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但是前面一句比较简单,而后一句就比较具体。) 3.学生再读一读,思考:哪一句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4.指名反馈。(后一句的表达效果好。因为后一句写出了天空以及圆月的特点,更具体、更生动,使读者能在脑子里呈现出句子所描绘的景象。) 动词前面的“de”是土字旁的“地”;名词前面的“de”是白字旁的“的”。5、试着运用在句子中增加表示“什么样的”、“有多少(数量)”、“怎样地”“什么地方”等意思的词语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二、拓展与交流 这一单元,我们阅读了不少名著的精彩片段,有鲁迅的《故乡》,有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凡卡》,有罗贯中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有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伟大怍品《堂古诃德》,有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些篇章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经典作品的魅力。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这段时间学习名著的收获和体会。 2、指名分角色读宁宁和丫丫的对话。
3.指名反馈:从宁宁和丫丫的对话中,你们收获了什么?⑴开头写得精彩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⑵我们要积极积累名著的精彩片段。
⑶我懂得了插叙的写作力法。
⑷写作要善于设置悬念,这样能够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三、阅读《伸着两个指头》 《 伸着两个指头》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谁收集了有关《儒林外史》的资料,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冯沅君、陆侃如合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认为“大醇小疵”。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这一章节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严监生是一个非常有钱的人,临终却因为两盏油灯而迟迟不肯瞑目,直到赵氏挑掉一茎,他才断气。 二、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作者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形象? (吝啬、小气、贪婪、爱财如命) 四、积少成多鲁迅名言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3、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⑴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⑵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⑶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⑸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收集鲁迅名言 写一篇读后感学习目标: 1 写心得式读书笔记。
2 联系生活和思想的实际,抒真情讲真话,自由表达,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导:自读习作的那段导语,明确习作的要求。
学:
快速而认真的阅读,明确要求
导:(学习范文)阅读《做事要有主心骨——读<爷爷吃鸡蛋>有感》一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是写读到的内容(画上圆括号),哪些地方是写读后的感想(画上方括号),注意:在这两部分中,哪部分是小作者重点写的?文中的哪句话概括地表达出了小作者读《爷爷吃鸡蛋》后的最真实的感受?(画上波浪线)导: 1 指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2 读了这篇读后感,你知道我们该怎么来写读后感了吗?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矫(归纳小结) 1 引,即引出所读的书或文章,简要地叙述原书或原文内容。
2 议,即对这本书或文章中印象深刻的人或事等内容进行议论。
3 联,即联系生活实际或书籍、电视等媒体上看到的人或事来谈感受。
4 结,即用一两句精要的话总结自己想要阐明的感想或见解。注意事项: (一)用第一人称来写;
(二)联系自己的实际结合事例谈感受时不能变成记叙
一件事情的习作;
(三)除了写读后受到的启示、教育,也可写灵光一闪
时的感悟、联想,也可评点原文中的好词佳句,总之形式多样;
(四)要略写原文内容,重点放在“感”上;
(五)标题要合适,可直接拟成《<××>读后感》、《读
<××>有感》,也可采用正、副标题结合形式; 导:学习文后的“指南针” 默读“指南针”的提示:《学写读后感》,并注意文字后的图画中三个孩子说的话。
学:
认真默读,用心体会。测:判断下列读后感的写法哪种正确,在括号里画“√”。
1 有“读”无“感” ( )
2 有“感”无“读” ( )
3 “读”多“感”少 ( )
4 “感”重于“读” ( )导: 1 与伙伴说说读了喜欢的文章后的体会。
2 指名2-3人在讲台前说,大家边倾听边思考,随时指出口述的优缺点
师生共同点评习作学生当堂习作,自己修改,教师巡视,酌情个别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