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9 01:0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资溪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楼梦》写了近千个人物,其中堪称典型的不下数十人。读者闭起眼睛也能想得出这些人物的形象和说话的声音来。《红楼梦》的作者还能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的形象来,连带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语言,都能让读者永远留在心头。例如第七回“焦大醉骂”,全部叙述不到一千字,但焦大这个人物,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就不会忘记他。特别是他那句“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的“醉汉嘴里混唚”,就成为焦大的名句。光凭这一句话就能让人想到嘴里被塞满了马粪、捆翻在地的焦大的形象和这句惊天动地的话的声音。再如第二十四回写醉金刚倪二和贾芸的事,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起,直至“一面说,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共一千八百字左右,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市井游侠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雪芹之笔,真可谓勾魂摄魄。尤其是三十三回宝玉挨打前,要老嬷嬷快去报信,老嬷嬷却耳聋,竟把“要紧,要紧”误听成“跳井,跳井”,还笑着说:“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情势一缓一急,两相对照,一方是紧急待援,一方是木然无知,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跳井,跳井”这一句话,也就把老嬷嬷耳聋淡木的神态描摩殆尽。“‘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着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
《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自然要数林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这几个人了。林黛玉是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是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是伶牙俐齿,如簧百啭;麝月在教训那些老婆子时的语言是词锋逼人,势猛气锐。我觉得《红楼梦》的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特色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红楼梦》里其他人物的语言也都符合各个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包括湘云说话时的咬舌,把“二哥哥”说成是“爱哥哥”等等。所以读《红楼梦》品味各个人物的说话,如在社会生活中一样,一片天然,没有斧凿,真所谓“大匠不雕”。
材料二:
盛唐诗人王维全面的艺术造诣使之对后世诗学以及艺术理论形成了很大的笼罩力。《红楼梦》的文本较为充分地反映出王维对后世的强大而深远的影响力。对浑融蕴藉、兴象玲珑的诗美和高度情景交融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是促使《红楼梦》“诗化”艺术形成的重要因素。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的情节,明确标举王维诗歌。黛玉要香菱首先读《王摩诘全集》,而不是李白、杜甫的作品,并且要求香菱“细心揣摩透熟了”,比对李杜的诗歌所作的“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体现出曹雪芹对王维诗歌的格外重视。俞平伯先生认为“黛玉跟香菱谈诗,不妨视为悼红轩的诗话”。而香菱对于王维诗歌体会入微,得其神妙的鉴赏,实际上就是曹雪芹对王维诗歌的品赏之见,香菱对王维诗歌发表的那番精微的鉴赏,已多为后人论王维诗歌写景如画,精于炼字艺术时所引用。
《红楼梦》中的大量诗文曲赋多有对王维诗歌字句、意象到立意的袭用和借鉴,可见作者对王维诗歌的熟悉和欣赏。《红楼梦》中的各种描写景致的文字,多通过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句和诗意的借鉴和化用,来营造一种宁静幽美、清雅如画的境界。如贾宝玉所作《蘅芷清芬》“轻烟迷曲径,冷翠湿衣裳”(第十八回)一联,取意于王维《山中》“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而《赞会芳园》中“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第十一回)几句,则颇有《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的如画意境。贾宝玉所作藕香榭对联上句“芙蓉影破归兰桨”(第三十八回)以动写静,显然源自王维《山居秋暝》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的特殊写法。第五十回《芦雪庭即景联句》中,李纨的咏雪诗句“寒山已失翠”,翻用了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中“寒山转苍翠”。第七十六回《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中的“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的妙对,也受了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意境的启发。
《红楼梦》中的诗歌不仅在具体的字句、意境方面袭用王维诗歌,还在情趣、神韵方面进行模仿,往往神情逼肖。第十八回《大观园题咏》中黛玉为宝玉代拟的那首《杏帘在望》尤显功力。诗云:“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语言清新明快,境界安详和乐,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王维田园诗代表作《渭川田家》《洪上即事田园》《山居秋暝》等的结构和情调十分相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几十个堪称典型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明,语言富有个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材料一用“醉金刚倪二和贾芸的事”,佐证《红楼梦》用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传神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C.《红楼梦》精心设计林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四人的语言,凸显人物既能言善语又个性鲜明的特点。
D.《红楼梦》继承和发展了王维的浑融蕴藉、兴象玲珑的诗美特质,由此形成自己的“诗化”艺术特色。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的情节,表明曹雪芹认为王维诗歌远比李杜的诗歌艺术价值更高。
B.香菱对王维诗歌的鉴赏,实为曹雪芹的品赏之见,这与俞平伯关于王维诗歌“写景如画”的论断一致。
C.《红楼梦》中的诗歌不是在具体的字句上袭用王维诗歌,而是在意境、情趣、神韵等方面进行模仿。
D.《红楼梦》中黛玉替宝玉写的《杏帘在望》,语言清新,境界祥乐,生活气息浓郁,酷似王维的某些诗作。
3.下列《红楼梦》诗句中最符合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B.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C.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D.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4.作为《红楼梦》的赏析文章,材料一和材料二赏析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5.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材料一的观点,简析王熙凤的形象以及其语言特点。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抱着父亲回故乡
刘醒龙
抱着父亲。
我走在回故乡的路上。
①田野上自由延伸的小路,左边散落着薄薄的稻草。相同的稻草薄薄地遮盖着道路右边。茂密的芭茅草,从高及屋檐的顶端开始,枯黄了所有的叶子,只在茎秆上偶尔留一点苍翠。
抱着父亲,我们走向回龙山下那个名叫郑仓的小地方。
抱着父亲,我还要送父亲走上那座没有名字的小山。
乡亲们说起来,对我是用“你爷爷睡的那山上”;对我堂弟,则是用“你父亲小时候睡通宵的那山上”。家乡之风情,常有一种固定的默契。
小山太小,微不足道。因为要带父亲去那里,因为离开太久而缺少对家乡的默契,那地方就不能没有名字。像父亲给我取名那样,我在心里给小山取名为“小秦岭”。我将这山想象成季节中的春与秋。父亲的人生将在这座山上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称为春,一部分叫秋。称为“春”的部分有八十八年之久,叫着“秋”的部分,则是无边无际。
我不敢直接用春秋称呼这小山,春秋意义太深远,春秋用于父亲,是一种奢华。
父亲太普通,在我抱起父亲前几天,父亲还在牵挂一件衣服,还在操心一点养老金,还在希望新婚的孙媳何时为家族添上血脉,甚至还在埋怨距离手边超过半尺的拐杖!②父亲也不是没有丁点志向,在我抱起父亲的前几天,父亲还要一位老友过几天再来,一起聊一聊“十八大”;还要关心偶尔也会被人称为老人的长子,下一步还有什么目标。
于是我想,这小山,一半是春,一半是秋,正好合为“秦”字,为什么不可能叫作“小秦岭”呢?父亲和先于父亲回到这山上的亲友与乡亲,人人都是半部春秋!
小路弯弯,穿过芭茅草,又是芭茅草。
轻轻地走在芭茅草丛中,身边如同弥漫着父亲童年的炊烟。炊烟是饥饿的天敌,炊烟是温情的伙伴。而这些只会成为炊烟的芭茅草,同样既是父亲的天敌,又是父亲的伙伴。在父亲童年的一百种害怕中,毒蛇与马蜂排在很后的位置。被父亲视为恐怖之最的正是郑仓疯长的芭茅草。八十年前的这个季节,八岁的父亲正拿着镰刀,光手光脚地在小秦岭收割芭茅草,父亲的手与脚被割破了无数次。父亲疑惑,这些作为家中唯一柴禾的植物,为什么非长着锯齿样的叶片?
冬日初临,太阳正暖。
这时候,父亲本该在远离家乡的那颗太阳下面,眯着双眼小声地响着呼噜,晒晒自己。是我双膝跪拜,双手高举,从铺天盖地的阳光里抱起父亲,让父亲回到更熟悉的太阳之下。我能感觉到家乡太阳对父亲格外温馨,已经苍凉的父亲,在我的怀抱里慢慢温暖起来。
我还在抱着父亲。没有芭茅草的小路,再次落满因为收获而遗下的稻草。
父亲喜欢这样的小路。父亲还是一年四季都是赤脚的少年时,则更加喜欢。稻草的温软,或多或少地阻隔了地面的冰雪寒霜。那时候的父亲,深得姑妈体恤,不管婆家有没有不满,年年冬季,姑妈都要给侄儿侄女各做一双布鞋。此外,父亲他们再无穿鞋的可能。一九九一年中秋节次日,父亲让我陪着走遍黄州城内的主要商店,寻找价格最贵的皮鞋。父亲亲手拎着因为价格最贵而被认作是最好的皮鞋,去了父亲的表兄家,亲手将皮鞋敬上,以感谢父亲的姑妈,我的姑奶奶,当年之恩情。
北风微吹,将一座小山散淡地放在小路前面。这便是小秦岭了。
父亲的小秦岭,乘过父亲童年的凉,晒过父亲童年的太阳,饿过父亲童年的饥饿,冷过父亲童年的寒冷,更盼过父亲童年对外出做工的爷爷的渴盼。除了父亲的父亲,我的爷爷,父亲还能盼望什么呢?远处的回龙山,更远处的大崎山,这些都不在父亲期盼范围。
父亲更没有望见,在比大崎山更远的大别山深处那个名叫老鹳冲的村落。那时候的父亲身强体壮,立下军令状,不让老鹳冲因全村人年年外出讨米要饭而继续著名。父亲在远离郑仓,却与郑仓有几分相似的地方,同样留下一次著名的伫立。是那山洪暴发的时节,村边沙河再次溃口。就在所有人只顾慌张逃命时,有人发现父亲没有逃走。父亲打着伞,纹丝不动地站在沙堤溃口,任凭沙堤在脚下一块地崩塌。逃走人纷纷返回时,父亲还是那样站着,什么话也没说,直到溃口被堵住,父亲才说,今年不用讨米要饭了。果然,这一年,丰收的水稻,将习惯外出讨米要饭的人,尽数留了下来。
我的站在沙河边的父亲!
我的站在小秦岭上的父亲!
小路尽头的稻草很香,③是那种浓得令人内心颤抖的酽香。如果它们堆在一起燃烧成一股青烟,一定为父亲所喜欢。那样的青烟绕绕,正是我头一次与父亲一同行走在这条小路上的情景。
那一次,父亲在这小路上,用那双大脚流星追月一样畅快地行走,快乐得可以与任何一棵小树握握手,可以与任何一只小兽打招呼,更别说突然出现在小路拐弯处的久违发小。那一次,是我惟一见过极具少年风采的父亲。
没有路的小秦岭,本就不需要路。山坡上,④一堆新土正散发着千万年深蕴而生发的大地芬芳。父亲没有挣扎,也没有不挣扎,不知何处迸发出来的力量,将父亲从我的怀抱里带走。我的怀抱空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较多笔墨叙写“心里给小山取名为‘小秦岭’”,因为小山与父亲的生前身后紧密相连,作者借此表达对父亲的赞美之情。
B.一童年的父亲有“一百种害怕”,意在突出他的弱小和胆怯;成年后“身强力壮”的父亲孤身与山洪抗争,凸显他的英勇和担当。
C.作者通过“家乡太阳对父亲格外温馨”的感受,含蓄而多情地表达了我和父亲两代人都饱含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浓浓热爱之情。
D.在抱着父亲的骨灰盒回故乡安葬的路上,所见的是寻常的家园意象,唤醒的是对往事的许多记忆,这既是写父亲,也是写故乡。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个别词语重复出现,不仅增添了视觉画面感,而且加快了叙写节奏,增强了抒情性和表现力。
B.句子②中的“不是没有”,两个否定词与修饰词“丁点”连用,委婉表达了对父亲平凡又不平凡的赞美。
C.句子③中稻草的“酽香”,给人美好的感受,引出下文对父亲重返故乡时快乐激动的回忆,衔接自然。
D.句子④语言不张扬,不煽情,但字里行间蕴藏着深沉凝重的情感,又不乏质朴深刻的哲思,直击人心。
8.刘醒龙在谈及创作时说:“好的散文一定要懂得心痛,一定要发现仁爱。”请结合文中画浪线的段落,对此作简要分析。
9.此文曾获第五届“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如果你是评委,试从行文特点的角度谈谈本文获奖的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乙)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论佛骨表》。疏奏,宪宗怒甚,将加极法。于是人情惊惋,乃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0.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B.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C.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D.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文中指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B.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
C.谈宴,指边宴饮边叙谈;与曹操《短歌行》“契阔谈宴,心念旧恩”的意思相同。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于是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的奖励督促。
B.韩愈曾写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指出来,皇上不采纳意见还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
C.韩愈正直敢谏,他上表反对唐宪宗供奉佛骨,触怒了皇帝,众人包括国戚权贵都认为他罪过太重。最后他被贬为潮州刺史。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人交往从不改变态度;他爱护提携后进,从他在公卿间推荐张籍、为李蟠写文章等方面可以看出来。
13.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14.韩愈为什么上书反对“迎佛骨”?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5~16题。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①《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蒌蒌。”②此诗为李白辞乡出蜀时作。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维诗开篇以“山中相送”点题:次句用“日暮”“掩柴扉”二语渲染凄清孤寂的氛围,离情别绪尽寓于其中。
B.李白诗以哀怜故乡江水不离不弃,奔流万里为己送行作结,既表达了送别之意,又抒发了思乡之情,寄慨深沉。
C.王维诗化用《楚辞·招隐士》之典,不粘不滞,不落痕迹,自然真切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真挚之情。
D.李白诗的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阔天远,奇幻瑰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16.两首诗均为“送别”诗,但在构思上别具匠心,极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和苏轼的《赤壁怀古》都用到了“白发”这个意象,对应的句子分别是“ ”和“ ”。
(2)《劝学》中,“ , ”两句以“马”为例,正面论述了坚持不懈会获得成功。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有“ ”的结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滑坡谬误”的定义是:声称某事件发生之后,必将会发生一连串可怕的后果(或可喜的后果),后果一步一步推,终于“滑坡”了,一路滑跌到沟底。“滑坡谬误”的实质是错误地使用了一连串因果关系。举个例子:“迟到的学生要判死刑;迟到的学生是不用功的表现,①______,那么将来也不会努力工作;如果将来不努力工作,就会导致公司损失;如果公司损失,那么公司就会倒闭;如果公司倒闭,就会使从业人员失业;如果从业人员失业,就会出现家庭问题;如果出现家庭问题,就会导致自杀率上升;为了防止自杀率上升,我们应判迟到的学生死刑。”这个例子犯的就是“滑坡谬误”。他把假设的一连串“可能性”②______。“滑坡谬误”的推理形式属于逻辑上的纯假言推理。即“如果甲,那么乙;如果乙,那么丙;如果丙,那么丁;所以,如果甲,那么丁”。要使逻辑上的纯假言推理的连锁引申确保成立,必须确保事件联系有必然关联性与合理性,即必须确保每个“如果……,那么……”中,③______,是“那么”后面的后件的充分条件。例子虽然夸张,但心理学家分析,“滑坡谬误”是许多人可能会犯的错误。很多人在思考时或多或少有“狂想”倾向。
18.下列句子中不属于“滑坡谬误”的一项是( )
A.屠户现在杀猪,今后就会杀牛杀羊,最终会沦为杀人犯。
B.如果要上好大学,就得好好学习;如果要好好学习,就得静下心来。
C.如果不参加聚会,就会失去朋友;失去朋友,人生就会失败。
D.我不乱扔垃圾,马路就会很干净,就不需要打扫,你就会失业。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长达半年的太空“出差”有太多“名场面”让人 ① 。人们还记得,三名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失重环境里创下首次在太空中吃包含我们中国传统美食饺子的年夜饭的记录。还有,三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两次出舱活动,生动开启两次“天宫课堂”,中国空间站首次举办天宫画展。无论新春写春联还是元宵弹古筝,都让三名航天员在太空拥有别样的体验,也让身处地球家园的我们 ② 、倍感新鲜。中国航天事业一次次迈上新台阶,彰显了中国航天人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决心。星空浩瀚无垠,探索 ③ 。我国今年将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天舟四号、五号货运飞船和问天、梦天实验舱将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我国航天事业怎样才能迎来新的荣光?精心准备,确保发射万无一失;精心组织,确保发射圆满成功;精心实施,确保发射百下百全。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某研究人员曾致力于研究某个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研究领域,结果意外获得新发现。不少人称赞他能审时度势,在新领域打开一片新天地;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就好比在一块木板上钻孔,却没有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这样的研究少有意义。
这不仅是科学研究领域的问题,也是个人自我发展、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800 字。
1.D 2.D 3.A 4.材料一着眼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侧重赏析《红楼梦》语言的魅力;材料二着眼于王维诗歌的影响力,侧重赏析《红楼梦》诗化意蕴。 5.①运用带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语言,令人印象深刻。“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非常符合王熙凤泼辣的个性特点,成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典范;②人物语言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和个性,具有作者精心设计的语言特色。“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这一段王熙凤夸林黛玉的语言特写,刻画了王熙凤能言善语、八面玲珑的形象特点。
6.B 7.A 8.①懂得心痛:父亲年少时一年四季都赤脚,饱含对父亲当年艰辛生活的心痛。②发现仁爱:父亲的姑妈每年冬季“给侄儿侄女各做一双布鞋”,体现长辈对幼辈的怜惜仁爱之情;父亲把最好的鞋敬送给他年迈的姑妈,体现了幼辈对长辈的感恩仁爱之情。 9.①巧妙安排线索:回故乡的一段“小路”串连了现实与记忆,将丰富的内容颇具匠心地组织起来。②精心选择回忆的触发点:以小路周围“稻草”“芭茅草”“阳光”“小山”等家园意象唤醒记忆,切换自如。③现实与记忆交织:用意识流展开对过去的回忆,既呈现各自独立错落有致的片段,又联结成内容饱满的有机整体。④在景物描写和往事追忆中穿插哲理哲思。
10.C 11.A 12.C 13.(1)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之道,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2)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到罢黜放逐,作《进学解》来自我开导。 14.①朝廷兴师动众;②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极力追捧;③百姓不惜耗尽家产甚至伤害身体;④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
15.B 16.①王诗不写送别的场景,将本为临别叮咛的 “王孙归不归” 一语后置,以别后掩扉独语的形式出现,所表达的情感更加细腻丰富。
②王诗从相送到送罢,在时间上完成了三次跳跃,形成多层留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③李诗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构思奇巧,别具匠心。
17.(1)艰难苦恨繁霜鬓 早生华发
(2)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18.B 19.①如果现在不用功 ②推演为“必然性”③“如果”后面的条件
20.记忆犹新 大开眼界 永无止境 21.三名宇航员创下记录,(他们)首次在太空中吃年夜饭,年夜饭包含我们中国传统美食饺子,这一记录是在太空中的失重环境里创下的。 22.①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怎样才能”的问题并进行回答。一问一答,引起读者的思考;顿生波澜,避免平铺直叙。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由三个“精心”、三个“确保”形成排比,突出了我国航天事业迎来新荣光的具体做法;结构相似,句式整齐,使句子富有气势。
答案第4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