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合格考地理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72分,每小题2分)
1 2 3 4 5 6 9 10 11 12
B B C B B B D A B C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22 23
C C B A A D B D B B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3 34
D B A A C C D C B A
35 36 38 39 41 42
D D B D A B
二、综合分析题(共28分)
7.BDAC(4分)
8.莫霍(2分) 古登堡(2分)
17.①反射,②太阳辐射,③大气逆辐射,④地面辐射(8分)
32.:工程措施:加固堤防;营造沿海防护林。非工程措施:加强台风监测与预报;采取应急措施;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都需涉及,加强台风监测与预报2分,其他合理即给分,每点两分。)
37.陆上内(2分) 海陆间(2分)
40.规划建设海绵城市;加强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在低洼处采用抽水机排洪。(两点4分)东华致远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评估
合格考地理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2022年10月2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了一张由太阳动力学观测台捕捉到的太阳的“微笑”。科学家表示,“微笑”背后是“笑里藏刀”,太阳的两只“眼睛”所代表的暗斑被称为日冕空洞,高能的太阳风从中向地球飞速奔袭而来。
材料二:太阳系模式图及太阳“微笑”图。
“微笑”的太阳还有明亮的“鼻子”,是指太阳活动能量高度集中释放的形式,据此推测,“鼻子”区域是( )。
A. 太阳黑子 B. 耀斑 C. 日珥 D. 太阳风
当明亮的“鼻子”激烈发生时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 )现象。
A. 极光 B. 磁暴 C. 暴雨 D. 干旱
并对气候、天气产生一定影响。此现象在2014年剧烈发生了1次,估计未来最近的1次将发生在约( )年。
A. 2023 B. 2024 C. 2025 D. 2026
4.太阳“笑”了,你认为不需要加强研究和预报的部门是( )
A. 通信部门 B. 冶金工业部门 C. 航天部门 D. 气候研究部
5.图中字母J和F对应的天体名称分别是( )
A. 哈雷彗星、木星 B.哈雷彗星、土星 C. 金星、木星 D. 金星、土星
6.图中其中既属于类地行星,又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字母( )
A. A B. B C. D D. J
7.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的原因,完成逻辑框图。
按照相互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数字横线上。
A.地球表面的温差较小B.比较稳定的太阳光照C.具有适宜的大气条件D.日地距离适中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发生了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多地市民接收到了预警信息(左图)。右图为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
8.不连续面D叫作______面。不连续面F叫作_____面。(4分)
9.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6千米,推测地震最可能发生在哪一圈层结构中( )
A. 内核 B. 外核 C.地幔 D. 地壳
10.软流层位于( )
A. 上地幔上部 B. 上地幔顶部 C.岩石圈上部 D. 岩石圈顶部
11.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它厚薄不一,下列各地的地壳厚最厚的是( )
A. 华北平原 B. 青藏高原 C.青海湖 D. 云贵高原
12.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生物圈独立存在,与其他外部圈层没有联系
C.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D.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之间均有明确的界线
材料二: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
13.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 B.鸟类 C.鱼类 D.两栖类
14.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元古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5.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变迁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变迁只会导致生物灭绝,不会导致生物进化
B.生物衰退和灭绝与环境变迁有直接关系
C.生物灭绝是孤立事件,与地理环境其他要素没有关系
D.生物灭绝在地质历史时期只有一次
16.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往往存在的地层是( )
A.前寒武纪地层 B.古生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三、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如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
17.读左图,写出各编号分别表示的箭头含义: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8分)
18.大气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层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19.左图中表示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的编号是( )
A. ① B. ② C. ③ D.④
20.利用飞机高空飞行的是( )层。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21.对流层的厚度因纬度不同而存在差异。下列城市,对流层最厚的是( )
A.北京(40°N) B.摩尔曼斯克(69°N)
C.漠河(52°N) D.新加坡(1°N)
22.据下图天气状况判断下列现象可能会出现的是( )
①白天气温不高②昼夜温差大
③夜晚出现霜冻的几率较小④地面辐射较晴朗的白天强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材料二:利用大气受热过程与运动的原理,为了避免在切洋葱时眼睛流泪,设计如下图示意场景。
23. 此生活技巧所体现的地理原理为( )(2分)
A. 大气的保温作用 B. 大气的热力环流
C. 大气的削弱作用 D. 大气的温室效应
24. 为了增强切洋葱时的防护效果,人们还可以( )(2分)
A. 将洋葱先进行加热 B. 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切
C. 洒香水改善气味 D. 在冰箱冷却洋葱
25.洋葱和蜡烛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B.
C. D.
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依次登陆了浙江省、上海市、山东省和辽宁省等四省市,是建国以来登陆我国省市数量最多的台风,给中国华东、东北等地带来明显影响。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图1 台风“梅花”路径图 图2 “梅花”过境前后上海气温、气压、降水量大小变化
26.台风是影响我国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从自然灾害分类上看,台风属于( )灾害。
A. 气象 B. 地质 C. 大气 D. 生态环境
27.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源于( )
A.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 B.东北太平洋和南海
C. 西北太平洋和东海 D. 东北太平洋和东海
28.登陆我国的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 )地区。
A. 西南地区 B.东北 C. 东南沿海 D.西北
29.9月15日,台风“梅花”在奉贤再次登陆,导致江河水位猛涨,给上海带来的灾害是( )
A. 泥石流 B. 滑坡 C. 内涝 D. 海啸
30.台风登陆时近地面天气变化是( )
①气压降低 ②气压升高 ③降水减弱 ④风速加强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31.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台风“梅花”路径预测和模拟主要运用的技术是( )(2分)
A.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B.遥感 C.地理信息系统 D.地理信息技术
32.简述台风的防灾减灾措施。(4分)
五、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为缓解淡水资源短缺,人们将海水脱盐得到淡水。 目前全球有超过半数的海水脱盐工厂采用蒸馏法提取淡水。
图1 海水脱盐的蒸馏实验示意图 图2为水循环过程图。
材料二:如图为海水表层的温度与盐度曲线。
33.根据材料一,实验中水的运动过程可反映自然界水循环的部分环节,图1中①代表的环节是( )
A. 降水 B. 蒸发 C. 下渗 D. 水汽输送
34.若想在实验中加快淡水提取速度,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加大加热板火力 ②增加水槽的深度
③塑料膜上加冰块 ④增加集水杯容积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35.海绵城市对城市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 )
①增加地面下渗 ②改变水汽输送 ③减少水汽蒸发 ④减少地表径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6.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 )
①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 ②削减城市各季节河流流量
③修复城市的生态环境 ④破解城中“雨天看海”景象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7.从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来看,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是_______循环,福建省域内主要是_________循环。(4分)
38.根据材料一图2,登陆浙江沿海的台风,属于图中数字( )表示的环节;
A. ① B. ② C. ③ D.④
39.修建水库、实施跨流域调水,主要影响了图中数字( )表示的环节。
A. ① B. ② C. ③ D.④
40.为减少“城市看海”、“汽车变船”现象,请从水循环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41.根据材料二,盐度曲线在赤道附近数值较低主要原因是( )
A. 赤道附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B. 赤道附近降水量与蒸发量都很大
C. 赤道附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D. 赤道附近降水量与蒸发量都很小
42. 红海海域盐度较高,主要的原因有该海域( )
①轮廓封闭,海水流动性差 ②位于副热带,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③陆地水汇入淡水多,带来丰富的盐类物质 ④蒸发量大且陆地汇入淡水很少。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