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东华致远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东华致远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9 01:21:18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答案
一、积累运用:(16分)
按要求填空(10分)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沁园春
列缺霹雳 梦游天姥吟留别
潦倒新停浊酒杯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2.(1)D (2)A
二、阅读
3.反复炒作(2分)
4.A(3分)
5.先摆出错误的观点“有人认为……用西方礼仪未尝不可”;接着进行驳斥,并亮出自己的观点“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事关民族特性存亡的大问题”;并引严复的话进行论证,强调了民族文化对养成国民性的重要作用;最后针对现实得出结论:“要实现中国梦,必须根植于中华本位文化,培养具有中国国性的中国人”,不仅升华了自己的观点,而且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5分)
6.第③段划线句中被认为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孔子“复辟奴隶制”的反动工具的“礼”,指的是民间传统所积累的经验和尊从的习俗,进而上升为的一系列社会制度,即为礼治;《乡土中国》认为: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礼治并不是指文质彬彬,也可以很野蛮、残忍,并不只是现代意义上的礼节和仪式;因此,第③段划线句中加点的“礼”与全文论题“礼仪”的外延和内涵都不一致,因此不是同一个概念。(5分)
(二)
7.作者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风雪的威猛和凶狠。为下文写冬天里的炭火作铺垫;天气的严寒更突出炭火的温暖以及炭火中体现出的亲情。(3分) 8.①看到桃花惊呼“火星子”,对未能及时感知温暖如春的季节变化而自责懊恼,生动地表现了小妹的天真烂漫,展现出儿童独有的丰富的想象力②深化了文章主旨,所有的艰难都会过去,只要希望不灭,终究会迎来春天。(4分)
9. AD(4分)
10.(1)家人亲情的温暖(2)生命能量的储蓄、蓄势(3)对未来的想象和憧憬,是希望,是生活上的春天。(3分)
(三)
11.《归园田居(其一)》(2分)
12.B(3分)
13.①远处,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②选取郭门、渡头、村树、谿口、白水、田野、碧峰等意象,紧扣雨后新晴的特点,描绘出清幽明丽、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写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5分)
(四)
14. 居于首位 晋升 (2分)
15.B(2分)
16.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今天因为你我看看他的文章。(5分)
17. 向李德裕推荐白居易。 委婉拒绝。 (2分)
18.文中将两人相比,是为了强调白居易和贾谊一样,虽然才能出众,却因遭人贬抑,未能充分施展其才能。(3分)
(五)
19.C(2分)
20.D(3分)
21.此句描写了夕阳余晖将尽,松色苍茫,回首犹可望见烟雾山峰的画面,表达了对美景的依依不舍之情,以景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
22.(1)要敢于攀登,勇于探究。
(2)做任何事情都要执着专一。
(3)只有努力上进,才能有所收获。(3分)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评估
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应用(16分)
1. 按要求填空。(10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沙》)
(2)___________,丘峦崩摧。(李白《__________》)
(3)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4)曹操的《短歌行》引用了《诗经》中“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女子的深情相思变成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具体描绘了“江山如画”的景象。
2. 按要求选择。(6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学习古代诗文,当然有很多方法,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B.“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的一生总要有点追求,为社会、国家留下点什么。
C.生活在大都市的我们很难想象西部山区里还有“称薪而爨,数粒乃炊”的孩子。
D.常言说得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如果不重视眼前的事,将来必然受影响。
(2)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科幻作品的贡献是独特的,是其它各种作品通常无法提供的。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个意义上说,__________。而且,现在看来似乎也只有科幻在着力承担着这方面的社会责任。__________。
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发人深省的现象。
②这就是对技术滥用的深切担忧,对未来世界的悲观猜测。
③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至少可以理解为对科学技术的一种人文关怀。
④这些幻想作品,无疑是当代科学文化传播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A.②③④①B.③②④①C.②①③④D.②④③①
二、阅读(6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6题。(15分)
礼仪与国性
①当前,我们国内存在两种礼仪:中华传统礼仪,西方礼仪。毋庸讳言,前者历经磨难,势单力薄;后者经过近十年的经营,阵容强大。推行全民的礼仪教育,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
②毋庸置疑,中国人应该选择自己的传统礼仪。礼仪都具有民族性,每个民族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礼仪。礼仪是民族成员的相处之道,是民族文化个性的突出表现,是展示民族文化与历史的窗口。礼仪并非新的就好,老的就坏。众所周知,西欧国家在外交活动中,都以炫耀本国的传统礼仪为豪。如英国女皇用18世纪的皇家马车迎接国宾,属于最高级别的外交礼仪;乐手身穿苏格兰格子裙,吹奏14世纪发明的苏格兰风笛。再如,奥运会点燃圣火的仪式,起源于普罗米修斯从宙斯手中偷取火种到人间的古希腊神话,现代奥运会沿袭传统仪式,在希腊奥林匹克发源地奥林匹亚举行,11位女修女从凹面镜聚光采集圣火,再由女祭司高举火炬,然后放在赫拉神庙遗迹前的粘土坛内。这些古老的仪式,欧洲人并没有抛弃,或者改头换面,使之“与时俱进”;相反,它们被作为宝贵的历史记忆,光大于世,从而引起各国人民的极大兴趣。事实一再证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礼仪尤其是如此。
③如今,中国境内的西方礼仪压倒中华传统礼仪,属于不正常的现象。众所周知,近代以来,中国人用过激的态度抹黑传统文化,礼,被视为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孔子“复辟奴隶制”的反动工具,被反复扫荡,在社会上几乎不复存在。直到2000年我国申奥成功后,举国上下都希望“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此时大家才发现,我们的社会已经普遍失范,随地吐痰、不肯排队、大声嚷嚷、说话粗俗等等,人们方才意识到礼仪的不可或缺。
④1980年,韩国获得1988年在汉城举办24届夏季奥运会的资格,韩政府将此作为向世界展示其“和平统一外交政策”的重要举措,借此提高文化形象,提升国际地位。当时韩国刚完成经济起飞,创造了“汉江奇迹”,国民富有,但文化素质一时跟不上,喜欢炫富,不排队,大声喊叫,爱贪小便宜等,国际观感很差,被时人讥为“韩国病”。此时,韩国政府决心抓住筹备奥运之机,切实改变国民形象,具体措施之一,便是要求每人每天礼让十次!经过八年的精心运作、反复要求,国民形象焕然一新,人人彬彬有礼,它随着奥运会的转播,成功地展现在全世界面前。就此而言,汉城奥运会无论投入多少经费,都是非常值得、非常成功的。
⑤如今一个错误的现象是,有人用“礼仪小姐”、“形象大使”替代十三亿民众的礼仪教育。西方礼仪经过反复炒作,备受推崇,成为许多人心中“高雅”、“现代化”的典范,西方婚庆公司、西方礼仪培训班如雨后春笋,遍地而起,成为一大产业。从政府到民间的庆典,大多采用西方礼仪。前些年,甚至有人建议将西方商务礼仪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这一切,推动了民众的文化认同转而向西,加大了民众对中华礼仪之邦的疏离感与离心力,真是触目惊心!
⑥有人认为,要有包容心,不必强分东西方文化,只要能培养中国人良好的礼仪习惯,用西方礼仪未尝不可。此说似是而非。中华是举世闻名的礼义之邦,完全没有必要到海外去进口。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事关民族特性存亡的大问题。1913年,著名学者严复先生应邀在中央教育会发表题为“读经当积极提倡”的演讲,精辟论述民族文化与国民性养成的关系。他说:“大凡一国存立,必以其国性为之基。国性国各不同,而皆成于特别之教化,往往经数千年之渐摩浸渍,而后大著。但使国性长存,则虽被他种之制服,其国其天下尚非真亡。”国性是立国的根基,它来源于本国文化的教育与浸润。国民教育的核心是“人格”与“国性”,“无人格谓之非人,无国性谓之非中国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根植于中华本位文化,培养千百万具有中国国性的中国人。
⑦推动当代中国社会文明的进步,需要千百万有识之士的无私担当与真心实干,而不是成天坐而论道。德国洪堡大学一座大楼墙上镌刻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感慨无似!
(节选自彭林《传统礼仪和当代文明》,有删改)
3.从文章中找一个能解释第①段加点词“经营”的词语是________。(2分)
4.对文章所用材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用“英女皇迎接国宾”和“奥运会点燃圣火的仪式”的例子,目的是为了论证每个民族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礼仪。
B.第④段用韩国经过八年时间来推行“全民礼让”从而改善国民形象的成功案例,论证了礼仪对于国家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C.第⑤段用当下“有人建议将西方商务礼仪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这一现象从反面论证中国人应该选择自己的传统礼仪。
D.第⑦段用马克思的名言来论证当代的中国需要千百万有识之士以无私担当和真心实干,才能推动中国社会文明的进步。
5.第⑥段论证思路很有特点,请对此进行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说,本文的论题“礼仪”指的是礼节和仪式,而第③段划线句中加点的“礼”与全文论题“礼仪”不是同一个概念。你是否认同这种看法?请结合《乡土中国》“礼治秩序”一章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4分)
冬天里的一团火
①每年秋天收了谷子,父亲便要抽空去后山一趟,赶在风雪来临之前,烧一窑炭回家。上好的木炭被父亲送到集市换一些冬季必需品,稍次的木炭就存放在自家的楼板上。做完这一切,风雪就从北方赶到了我们村庄,摇着窗棂吱呀吱呀直晃,踢得多年失修的门板咣当咣当直响。风雪像一个被冻得气急败坏的小孩,要一头撞进家门。小妹哆嗦着把小小的脑袋从被窝里伸出来说:“风也被冻哭了呢!”
②早晨起来,父亲已把家中四壁该固定的固定了,该糊实的糊实了。母亲则在房子中央燃了一团锣木炭火。我和小妹欢呼着跳下床,知道又到了漫长的烤火季节:我再不用去拾那拾不完的柴禾,再不用去扯那扯不完的猪草,父母手中也没了那些耕耙播割之类的活计,连小妹也用不着一个人伏在田垅上跟昆虫小蚁说话了。一家人团团围在一堆炭火旁,四双眼睛把一年到头都没有好好打量,甚至有些生疏的彼此认认真真端详一番。父亲的后脑勺居然稀稀拉拉有了些白发,而小妹剁猪草时左手的中指添了一道小小的疤痕。只有母亲总能及时记下丈夫和儿女每一点细微的变化。
③话头总是母亲最先引出的。她飞针扬线的手从容雅致,嘴里则像一只吐丝的蜘蛛,把一家人一年来细细碎碎的事情都吐了出来,条理分明得就像一张蛛网。父亲口吐云烟的样子气定神闲,我和小妹则像小猴样互相抓挠不休。炭火很快平息了我和小妹年幼的躁动,凝眸处,眼前构筑了一个通透的世界;民间典故在父母心中涌涌簇簇,于是给我们讲起故事来,从童话到传说,从演义到鬼怪。
④我和小妹被炭火烤得昏昏欲睡,伸个懒腰站起来,窗外已是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一风雪把贫穷的村庄变得富有,把枯涩的村庄变得丰润。黄昏时分,雪停风静,孩子们个个要把自己玩成一块冰雪才肯回家。冰雪帮穷孩子剥掉了那张积劳成茧的外壳,还以花蕾般稚嫩的饨真,让再傻再痴的孩子也变得冰雪聪明。冰雪是另一种形式的炭火,在烤红孩子们双颊的同时还点燃了他们对美好日子的憧憬。玩累了,我和小妹就挟一团寒气闯进家里,坐下来,脱掉鞋子,把双脚揣进父母怀中。那种痒酥酥的暖意真有说不出的舒服。繁重的农事剥夺了一家人彼此应有的关爱,一年之中就这么一刻让我感到是在家的中心,是在爱的中心,是在幸福的中心。
⑤晚上不点油灯,木炭火把陈旧的房子涂成年画的颜色,种种器皿都跳跃着金子的光泽,我们血色亏欠的脸庞也充满了油彩般的红光。木炭火烤焦了苦寒的岁月,木炭火煨软了坚硬的辛酸,木炭火烘托着我们对来年的种种幻想,木炭火用红光篡改了我们对苍白往事的记忆。而遗忘和幻想正是农人过日子的两大支柱。
⑥冬夜漫长,有火则短。往往是一家人先聊些闲话,慢慢地,思绪渐渐飘飞,思维渐渐断散,睡意这时从深海处泅洇上来,将一切漫淹。最后的那句含含糊糊的闲话也不知是谁说的,说了些啥,就像雨后叶尖上最后那滴迟迟不落的水珠落在空明的湖心,漾开去,漾开去,了无痕迹。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母亲首先“唔”一声从半梦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使夜色漾起了新的涟漪。母亲低头见团锣里自燃的炭火巳蒙上了一层灰垢,就用火针拨了拨,火又鲜光起来,辐射出的热能将我们渐凉的身子重新抚暖。又不知过了多久,细碎的炭火终于星星般隐去了,我们才拖着醉步上床睡觉。这种醉当然不是因了酒,而是因为火。火是让人类沉醉的另一种方式。
⑦冬天,我们一家人也会出门去做客,譬如说邻村的外婆总要在每年的冬天宰一只牲畜,叫我们去吃火锅,尽管冷,我们也决不会放弃这样难得的打牙祭的机会。这时,火就成了我们的管家,一家人急急切切地出门,将火独自留在家里守护家的温暖。等吃饱喝足后,又急急切切赶回,扒开事先用木灰掩埋好的炭火,暗红的炭火一下子就亮旺起来,那感觉就像是管家给风雪归来的每一个人上了杯热茶。
⑧我们每天都要从楼上拿一簸箕木炭下来,待到楼上的木炭即将告罄,冬天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过了休养生息的冬季,来到万物复苏的春天,怀揣热力的我们又开始忙于一年初始的事情。小妹是最后一个走出家门的。那天小妹走出家门,对着屋前的几树桃花打了个哈欠,泪眼婆娑地惊叫一声:“哟呵,火星子都跑到屋外了!怎不叫我早点出来?!”
⑨也许是吧,花朵是绿色生命另一种形式的燃烧,所有花朵都开放了,春天就会被烤得暖暖和和,舒舒服服。
分析第①段画线句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⑧段画线句对妹妹的语言描写很有表现力,请分析这一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思想上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第③段以“蛛网”为喻,表现了母亲既是讲述者,又是一年辛劳的亲历者。
B.第④段对冰雪的描写,是为了描写乡村冬景的美丽和追忆童年生活的欢愉。
C.第⑦段写家人到外婆家打牙祭一事,是为了突出作者儿时家庭状况的拮据。
D.作者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围绕“火”这一意象,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
E.木炭即将告罄,冬天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作者心中不觉涌出无限感伤之情。
10. 本文的核心意象是“火”,它被赋予了哪些丰富的内涵?请分条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诗歌,完成11-13题。(10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谿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本学期课内我们所学过和《新晴野望》同题材的诗歌为________。(2分)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原野旷”和“无氛垢”六个字,写出经过雨水冲洗,原野格外空旷开阔,空气清新明净,没有丝毫尘埃。
B.颔联写千家万户环绕渡口而居,村边的绿树与溪口相连,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雨后新晴野“望”的具体内容.
C.颈联紧扣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描写田野外的碧水和近山背后突兀而出的青峰。意境清幽明丽,生机勃勃。
D.尾联写农人在田间忙碌,使人仿佛呼吸到了农村浓郁的生活气息,为田野增添无限生机,丰富诗歌的内容。
13.请适当运用想象描述颔联和颈联的景象,并谈谈景象和诗歌思想情感间的关联。(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14分)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总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14.写出加点词在句中意思(2分)
(1)文章冠世(________) (2)不跻大位(________)
15.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分)
A.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
B.所以不欲观览
C.衣冠之士
D.阡陌交通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
17.从刘禹锡、李德裕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刘禹锡的意图是________,李德裕的态度是________。(2分)
18.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3题。(11分)
烟霞岭游记
(清)赵 坦
①烟霞岭,南山之长也。秀气磅礴,苍松蔚然,晨光夕曦,烟浮霞映,彩错斓斒,天成图画。其地多胜迹,而岌嶪①难登,游者罕至。
②岁丙午孟春,友人李青湘及其从子映衡,齐志幽探,招余偕往。遂小憩石屋,指烟霞而进影□。
③其上石磴陡削,苔华润滑,芒屦不留。彳亍②达平处,得小寺曰清修,荒寒特甚。
④独寺后危石一林,秀垒数仞,竹箭摇风,绿逸有致。左则嘉树青藤,深翳萦密,作帷益形。遂乃藉草静对,觉襟怀若涤,神悦心清。起绕寺右,潭得龙泉,峰为象鼻,岩曰佛手,井号上方,莫不沁洁奇幻,克肖其名。而古洞中释像③列镌,又各示我胜。
⑤相曲析西上,径忽线微。仰睇岭脊,境益幽异。因相与鼓勇而上。云松竦峙,疏阴凉覆,俯瞰陵峦,环青拱翠,岭耸正中,若受展谒然。他若湖光江影,越山烟渚,远近参差,相为映带。
⑥始知山深则景奇,心一则境辟,人不精进,安有得耶?俯仰久之,啸歌而下。时则斜晖欲毕,松色苍茫,烟霞在望矣。
注释:①岌嶪(jí yè):高峻的样子。②彳亍(chì chù):慢慢走。③释像:佛像。
19.第②段空格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2分)
A.哉B.耳C.焉D.乎
20.对第③段画线句“又各示我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又各自显示我的超常
B.又各自向我显示奇能
C.又各自向我展示美景
D.又各自展示自己的佳妙
21.赏析第⑥段画线句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游烟霞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70分)
23.结合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一直行走在人生的路上,由学会走到到快步飞奔,由牙牙学语到妙笔生花,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叙议结合,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