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单元检测题 (含解析) 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单元检测题 (含解析) 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08 18:4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20题)
1.若m g Al在足量氯气中燃烧,生成固体的质量为(m+21.3)g,将m g Al投入总质量为95.2gNaOH水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2.7
B.Al与Cl2反应的产物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先出现沉淀,后又溶解
C.若在原NaOH溶液中通入足量Cl2,理论上可生成0.2molNaClO
D.Al与NaOH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4%
2.符合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A.Na2O2 B.Mn2O7 C.CO2 D.CuO
3.下列方法能够成功制备Fe(OH)3胶体的是
A.将5~6滴饱和FeCl3溶液加入40mLNaOH溶液中
B.将5~6滴饱和FeCl3溶液逐滴加入40mL温水中,边加边振荡,并加热到沸腾
C.将5~6滴饱和FeCl3溶液逐滴加入40mL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
D.将5~6滴饱和FeCl3溶液一次性加入40mL沸水中,并加以搅拌
4.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但其水溶液能导电的是
A. B. C.NaOH D.
5.已知酸性,则下列方程式不符合强酸可制弱酸的是
A.
B.
C.
D.
6.下列关于各组物质的分类及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混合物:氯水、漂白粉、水银、食醋、石灰水、CuSO4·5H2O
②胶体:饱和氯化铁溶液、蔗糖溶液、牛奶
③酸性氧化物:Mn2O7、CO2、NO、P2O5,碱性氧化物:Na2O、Na2O2、CaO、Al2O3
④酸:HCl、NaHCO3、H2SO4,碱:NaOH、Ba(OH)2、Na2CO3
⑤盐:KMnO4、MgCl2、H2O2、酒精
⑥电解质:BaSO4、NH3、NaOH、纯醋酸
⑦同素异形体:C60、C80、金刚石、石墨
⑧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⑨根据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⑩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是否能导电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A.1 B.2 C.3 D.5
7.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中不能完全对应的是 ( )
A.酸性氧化物、三氧化硫、SO3 B.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Na2O2
C.正盐、苏打、Na2CO3 D.含氧酸、次氯酸、HClO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混合,在以V2O5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反应后,容器内物质分子数大于2NA
B.标准状况下,22.4 LSO3所含分子数为NA
C.1 L浓度为0.5 mol/L的CH3COOH溶液,含有CH3COO-数目为0.5NA
D.1 mol O2中含有1.204×1024个氧原子,占有体积22.4 L
9.在0℃、1.01×105Pa下,有关H2、O2、CH4三种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体积的三种气体,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B.三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
C.等质量的三种气体,其体积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D.等体积、等密度的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
10.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0g质量分数为17%的氨水中含有的NH3分子数为NA
B.2molNO与1molO2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D.1L1mol L-1NH4Cl水溶液中NH与H+离子数之和大于NA
11.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与18g水所含分子数相等
B.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C.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D.的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为0.2mol
1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 B.乙醇 C. D.溶液
13.一种陨磷钠镁钙石的化学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混合物 B.属于共价化合物
C.、MgO均为碱性氧化物 D.属于正盐
14.光化学烟雾的产生与氮的氧化物排放有关;在一定条件下,和组成的混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4.4,则此混合气体中质量分数为
A.60.0% B.42.9% C.57.1% D.50.0%
15.若镁原子质量是ag,12C的原子质量是bg,NA是阿伏加 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B.该镁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g/mol
C.Wg该镁原子的物质的量是mol
D.Wg该镁原子所含质子数是
16.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密度比为16:11 B.物质的量比为16:11
C.体积比为16:11 D.分子个数比为16:11
17.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具有介稳性
B.当光束通过淀粉溶液时,出现了丁达尔效应,则淀粉溶液属于胶体
C.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制得红褐色Fe(OH)3胶体
D.Fe(OH)3胶体电泳实验表明胶体都是带电荷的,这也是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18.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
A.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镁溶液 D.盐酸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
19.“纳米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技术”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的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
A.能全部通过半透膜 B.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一定能导电 D.一定为悬浊液或乳浊液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2mol氢原子
②1molAl3+
③常温常压下,Vm=22.4L mol-1
④NH3的摩尔质量是17g
A.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题)
21.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这种应用与化学中的 作用有关;我们常穿的衣服材质之一是涤纶,属于 (填天然纤维、合成纤维)。不粘锅的内衬是聚四氟乙烯,属于 (填混合物、纯净物)。
22.6.02×1024个Na+ 约含 mol Na+,其质量为 克。
23.(1)“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及军事科学中。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微粒直径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所得液体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能全部透过滤纸
C.有丁达尔效应 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
(2)把淀粉溶液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鉴别溶液和淀粉胶体可以利用的方法是 。
(3)把少量的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成Fe(OH)3胶体,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至稀硫酸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某盐X含有三种元素,其摩尔质量为134g/mol,常用于焰火的黄色发光剂。气体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盐D与X组成元素完全相同。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
请回答:
(1)盐X所含元素为 (请填写元素符号),盐X的化学式为 。
(2)写出B转化为C的离子方程式 。
(3)盐X隔绝空气加热分解生成A和D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某同学利用Fe、CuO、H2SO4制备CuSO4,制备路线及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的化学式:A 、B 、C 。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 ;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Cu ;C→A 。
参考答案:
1.D
Al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铝,根据固体增重,可知增重为氯元素的质量,根据,计算氯原子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式可得,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依据铝的物质的量计算氢气的物质的量与偏铝酸钠的物质的量,然后计算质量分数即可。
A.mgAl在足量氯气中燃烧,生成AlCl3的质量为(m+21.3)g,则m(Cl)=21.3g,故,据AlCl3化学式可得,故,,故A错误;
B.Al与Cl2反应生成AlCl3,向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生成Al(OH)3沉淀,Al(OH)3沉淀不溶于过量氨水,故B错误;
C.Al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n(NaOH)= ,所以若在原NaOH溶液中通入足量Cl2,发生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可生成0.1molNaClO,故C错误;
D.依据铝元素守恒,生成偏铝酸钠物质的量为0.2mol,故质量为:,故失去电子数为,即生成氢气为:0.3mol,质量为0.6g,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选D。
2.D
根据图中示意图可知阴影部分表示的是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据此解答。
A.Na2O2是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A不符合;
B.Mn2O7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B不符合;
C.C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C不符合;
D.CuO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碱性氧化物,D符合;
答案选D。
3.C
A.将5~6滴饱和溶液加入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制得胶体,故A不符合题意;
B.将5~6滴饱和溶液逐滴加入温水中,边加边振荡,并加热到沸腾,会使胶体发生聚沉,故B不符合题意;
C.将5~6滴饱和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呈红褐色,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故C符合题意;
D.将5~6滴饱和溶液一次性加入沸水中,并加以搅拌,会使胶体发生聚沉,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B
A.BaSO4是电解质,故A不选;
B.NH3是非电解质,NH3能和水反应生成NH3 H2O,NH3 H2O能电离出和OH-,所以其水溶液能导电,故B选;
C.NaOH是电解质,故C不选;
D.Cl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不选;
故选B。
【点睛】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大部分的金属氧化物以及水是电解质,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绝大多数的有机物是非电解质。电解质溶于水能导电,但溶于水能导电的不一定都是电解质,如NH3、SO2、CO2等是非电解质,但它们溶于水后生成碱或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导电。是否电解质和溶液能否导电没有必然的联系。
5.A
A.H2S的酸性小于H2SO4,不符合强酸可制弱酸,故选A;
B.酸性:,符合强酸可制弱酸,故不选B;
C.酸性:,符合强酸可制弱酸,故不选C;
D.酸性:,符合强酸可制弱酸,故不选D;
选A。
6.A
①氯水、漂白粉、食醋、石灰水都是混合物,水银、CuSO4·5H2O是纯净物;故错误;
②牛奶属于胶体,饱和氯化铁溶液、糖溶液是溶液,故错误;
③酸性氧化物有Mn2O7、CO2、P2O5,NO为不成盐氧化物,Na2O、CaO、Al2O3属于碱性氧化物,Na2O2属于过氧化物,故错误;
④HCl、H2SO4属于酸,NaHCO3、Na2CO3属于盐, NaOH、Ba(OH)2属于碱,故错误;
⑤KMnO4、MgCl2属于盐,H2O2属于过氧化物,酒精属于有机物,故错误;
⑥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BaSO4、NaOH、纯醋酸属于电解质,NH3属于非电解质,故错误;
⑦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结构的单质, C60、C80、金刚石、石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正确;
⑧酸中含几个H原子,不一定是几元酸,而是根据酸能电离出几个氢离子则为几元酸,故错误;
⑨根据分散质的离子直径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错误;
⑩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故错误;
故答案为A
7.B
A. 三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3,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正确;
B. 过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B错误;
C. 苏打的化学式为Na2CO3,属于正盐,故C正确;
D. 次氯酸的化学式为HClO,属于含氧酸,故D正确;
答案:B。
8.A
A.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混合发生反应后产生的SO3的物质的量小于2 mol,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则最终达到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大于2 mol,含有的气体分子数大于2NA,A正确;
B. 标准状况下,SO3为固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微粒数目,B错误;
C. 1 L浓度为0.5 mol/L的CH3COOH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是0.5 mol,但醋酸是弱酸,只有很少一部分发生电离,所以溶液含有CH3COO-数目小于0.5NA,C错误;
D. 未指明气体所处的环境是否为标准状况,因此不能确定1 mol氧气的体积大小,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9.B
三种气体均处于0℃、1.01×105Pa状态下,即三种气体同温同压。
A.同温同压等体积的三种气体,物质的量相同,A项错误;
B.同温同压下,三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B项正确;
C.等质量的三种气体,根据,其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质量相同时,气体的体积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C项错误;
D.等体积、等密度即等质量,根据,气体物质的量与其摩尔质量成反比,D项错误;
答案选B。
10.D
A.NH3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溶液中含有 、、和,所以小于,A错误;
B.,反应为可逆反应,分子数应该大于2NA,小于3NA ,B错误;
C.和水反应是可逆反应,0.1mol不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1NA,C错误;
D.1L1mol L-1NH4Cl,为1mol,根据电荷守恒:,NH与H+离子数之和大于,大于NA,D正确;
故选D。
11.D
A.,,故A正确;
B.根据,得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故B正确;
C.,含有的原子总数为,故C正确;
D.题目中只给出溶液浓度,没有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选D。
12.C
A.铜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
B.乙醇在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是非电解质,B错误;
C.氢氧化钠在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是电解质,C正确;
D.硝酸钾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
答案选C。
13.D
A.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属于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
C.属于过氧化物,MgO为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
D.属于正盐,故D正确;
故选D。
14.B
设和组成的混合物中有x mol,有y mol,依题意有:,得到,质量分数为,故答案选B。
15.D
A.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镁原子质量与一个12C原子质量的比值,则该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故A正确;
B.一个镁原子质量是ag,镁原子的摩尔质量的数值与NA个镁原子的质量的数值相等,则镁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g/mol,故B正确;
C.镁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g/mol,则Wg该镁原子的物质的量是mol,故C正确;
D.镁原子的质子数为12,镁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g/mol,则Wg该镁原子的物质的量是mol,所含质子数是mol×12×NAmol—1=,故D错误;
故选D。
16.A
假设二氧化硫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均为1g,n(SO2)==mol,n(CO2)==mol。
A.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二氧化硫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之比为:=16∶11,故A正确;
B.等质量的二氧化硫气体与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ol∶mol =11∶16,故B错误;
C.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等质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之比为:mol∶mol =11∶16,故C错误;
D.分子个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质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为:mol∶mol =11∶16,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17.B
A.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不同,A错误;
B.丁达尔效应是检验胶体的重要依据,淀粉溶液属于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
C.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C错误;
D.氢氧化铁胶体不带电,胶粒才带电,氢氧化铁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电,且带同种电荷,故胶粒之间相互排,导致胶体比较稳定,D错误;
故选B。
18.B
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说明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降低,说明所加入物质能与溶液中电解质反应生成弱电解质或沉淀,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说明完全反应时溶液电荷浓度接近0,当另一溶液过量时,溶液中电荷浓度逐渐增大,又逐渐变亮,由此分析解答。
A.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NaCl,溶液电荷浓度不为0,灯泡不可能熄灭,故A错误;
B.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电荷浓度接近0,灯泡熄灭,符合题目要求,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镁溶液,灯泡不可能熄灭,故C错误;
D.盐酸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溶液电荷浓度不为0,灯泡不可能熄灭,故D错误。
故选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灯泡熄灭,说明完全反应时溶液电荷浓度接近0,根据反应物进行判断。
19.B
“纳米技术”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物具有胶体的性质。
A.该分散系属于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故A错误;
B.该混合物属于胶体,因此能发生丁达尔现象,故B正确;
C.由于分散质微粒不一定带有电荷,所以不一定能导电 ,故C错误;
D.该混合物属于胶体,微粒达不到悬浊液或乳浊液颗粒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20.C
①物质的量用来描述微观粒子,氢原子是微观粒子,则2mol氢原子叙述正确,故①正确;
②物质的量用来描述微观粒子,Al3+是微观粒子,1molAl3+,叙述正确,故②正确;
③标准状况下,Vm=22.4L mol-1,故③错误;
④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NH3的摩尔质量是17g/mol,故④错误;正确的是①②;
答案选C。
21. 乳化 合成纤维 混合物
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这种应用与化学中的乳化作用有关,因为洗涤剂可以使油污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中,使其形成乳浊液,再随着水漂走;我们常穿的衣服材质之一是涤纶,属于合成纤维,不粘锅的内衬是聚四氟乙烯,属于混合物,因为是聚合物n值不相同,故为混合物。
22. 10 230
=10mol;=230g,
故答案为:10;230。
23. BC 用可见光照射后可观察是否有丁达尔效应,若有则为胶体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先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后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变为棕黄色 2Fe(OH)3+3H2SO4=Fe2(SO4)3+6H2O
(1)由“纳米技术”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米的材料,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以此来解答;
(2)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具备;
(3)制备胶体的原理是利用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向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发生胶体的聚沉,然后二者之间会发生复分解反应。
(1)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属于胶体分散系,由“纳米技术”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则该混合物属于胶体,所以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胶体的性质;
A.胶体的分散质微粒较大,不能通过半透膜,故A错误;
B.胶体的分散质微粒较大,不能通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故B正确;
C.胶体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
D.胶体不是悬浊液,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2)胶体和溶液的区别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具备,可以据此来鉴别二者,故用可见光照射胶体,观察有无“丁达尔现象”,有就是胶体;
(3)制备胶体的原理是利用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向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胶体会发生聚沉,然后Fe(OH)3与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沉淀又消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OH)3+3H2SO4=Fe2(SO4)3+6H2O。
24.(1) Na、C、O
(2)
(3)
气体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1.25g/L22.4L/mol = 28g/mol,由图示转化可知,A在过量O2中燃烧生成的气体B和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C为CaCO3,,则A为CO、 B为CO2;CaCO3的物质的量为= 0.1mol,由关系式CO ~ CO2~ CaCO3可得,CO的物质的量为0.1mol;盐X常用于焰火的黄色发光剂,说明X中含有钠元素,盐X隔绝空气、加热到500℃分解生成CO和固体D,则固体D中含有钠元素,D和过量C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即CaCO3,则D为Na2CO3,其物质的量为= 0.1mol;13. 4g盐X的物质的量为= 0.1mol,则0.1mol盐X隔绝空气、加热到500℃分解生成0.1molCO和0.1molNa2CO3, 则X为Na2C2O4;
(1)盐X所含元素为Na、C、O,盐X的化学式为Na2C2O4;
(2)B为CO2,CO2和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C即CaCO3,同时生成水,离子方程式为: ;
(3)盐X隔绝空气加热分解生成A和D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 CuSO4 CuO
(1)C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可生成铜单质,则C为CuO;A可由C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又可与铁反应生成铜,则A为CuSO4;B可由CuSO4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且B还可加热分解生成CuO,则B为 ;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 ;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Cu: ;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