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08 18:31:16

文档简介

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19年10月18日晚,五星红旗与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会旗在武汉迎风飘扬,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江城夜空。武汉体育中心欢声雷动,气氛激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宣布: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体育又一次架起友谊与和平的桥梁,世界军人运动会在中国开启全新篇章。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军运会期间以下各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
A.北京 B.沈阳 C.广州 D.海口
2.军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北半球,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向北移动
C.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晨昏圈(线)(  )
A.是正午与子夜的分界线 B.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C.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在地面上自西向东移动
4.下面四幅图中的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
A. B.
C. D.
5.(2020高二上·温州期中)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板块边界,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  )
A.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
C.欧亚板块、美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2)图中丙处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  )
A.裂谷 B.海岭 C.海沟 D.海岸山脉
大(理)瑞(丽)铁路,全长330公里,设计时速140公里每小时,于2008年开工,预计2021年底开通运营。其穿越了苍山、怒山、高黎贡山等山脉,被誉为“地球上最难修的铁路”。下图为云南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有关图示省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喀斯特地貌广布 B.多大风沙尘天气
C.农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D.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7.大瑞铁路被誉为“地球上最难修的铁路”主要原因是(  )
A.设计速度快 B.地形条件复杂
C.科技水平低 D.交通出行量小
(2020高一上·百色期末)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8.如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9.下列地形区成因与④相似的是(  )
A.吐鲁番盆地 B.黄土高原
C.喜马拉雅山脉 D.陕西华山
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图为河流阶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河流阶地成为早期人类主要聚居地是因为(  )
①地形平坦②便于狩猎③土壤肥沃④便于防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下列对该河流剖面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图中阶地形成的时间顺序为Ⅲ、Ⅱ、Ⅰ
B.阶地堆积物在垂直方向上无分选性
C.该处河流剖面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D.该地地壳共经历了两次间歇性抬升
下图为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和气压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2.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  )
A.海陆轮廓及洋流性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地势起伏状况
13.该季节(  )
A.甲地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B.乙地盛行东北信风,炎热干燥
C.丙地盛行偏西风,温暖多雨 D.丁地盛行偏东风,高温多雨
读世界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此时,丙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15.此时,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差别大,其主要原因是(  )
①甲地等压线比乙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②乙地等压线比甲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③甲地位于陆地,摩擦力比乙地大
④甲地位于海洋,摩擦力比乙地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共52分)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地质构造是   ;丙地的地质构造是   ;乙地的构造地貌是   。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
(4)简要分析选择在甲处建设隧道的原因。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它位于一条狭长沙坝的南端,海拔仅有1.8-3米,小镇人口约400人,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沙坝原来有深厚的永久冻土层,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沙坝面积不断缩小,沙坝上100多座建筑物摇摇欲坠。下图示意沙坝的地理位置和小镇景观。
(1)指出该沙坝的走向及形成的地质作用。
(2)近年来,岛上建筑物摇摇欲坠的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4月28日上午,大(理)瑞(丽)铁路全线最高风险隧道大柱山隧道全隧贯通。据报道,大柱山隧道隧道全长14484米,位于大瑞铁路大理至保山段内,隧道地处云贵高原西部边缘横断山脉中南段,为我国著名的滇西纵谷地带,被称为“世界最难掘进隧道”。大瑞铁路原本的建设目标是5年完成,2008年就开工了,现在足足用了12年,其中最难的部分就是这个大柱山隧道,随着这个难题的解决,预计2022年大瑞铁路将最终通车。
材料二:大瑞铁路全长330公里,设计时速140公里,是穿越横断山脉的第一条铁路,也是我国西南进出境通道之一的中缅国际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待建成通车后,大理到瑞丽的行车时间将由现在公路的6小时,缩短为2个小时左右。
(1)结合材料,分析大柱山隧道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2)分析大瑞铁路开通对于该地区的意义
19.(2023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下图是“某时刻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示月份,并说明理由。
(2)指出该季节印度半岛的盛行风向,并说明形成原因。
(3)判断此时被甲切断的气压带名称。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春分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1.2019年10月1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运动,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在变短,此时北半球纬度越低昼越长,海口纬度最低昼最长。
故答案为:D。
2. 2019年10月18日介于秋分(9月23日)至冬至(12月22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运动。
故答案为:C。
【答案】3.B
4.C
【知识点】昼夜更替
【解析】【点评】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
3.地球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正午是12点,子夜是0点,不是昼夜分界线晨昏线的位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地球自西向东转,晨昏线在地面上自东向西移动。
故答案为:B。
4.AB两幅都是侧视图,自西向东过ac,都进入昼半球,为晨线;D图为北极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过d向东进入昼半球,因此为晨线;C图位于南半球俯视图上,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向东过b点将进入夜半球,因此为昏线。
故答案为:C。
5.【答案】(1)A
(2)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板块的分布,从图中位置可以判断,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A正确。故答案为:A。(2)本题主要考查海底地形。读图可知,图中丙处位于大洋中部,其附近位于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区,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地下岩浆有可能沿着薄弱地带上涌,上涌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大洋中脊,因此该地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海岭,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坚硬的表层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之间的边界地壳活动活跃,板块边界分为两种类型: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大洋板块与大陆的挤压碰撞,大洋板块密度大,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上拱、隆起形成岛屿和海岸山脉。板块张裂边界附近。陆地上形成裂谷,在海洋上形成海岭。
【答案】6.A
7.B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
【解析】【点评】气候条件可以影响道路和铁路的建设和维护。例如,在气候寒冷的地区,道路和桥梁可能需要更多的防冻措施,而在气候潮湿多雨的地区,排水设施可能需要更好的设计。地形的起伏、高度差和斜坡等因素对交通线路建设有直接的影响。在崎岖的山区或丘陵地区,道路和铁路的设计可能需要考虑更多的曲线和坡度,以确保安全和平稳。地质条件会影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稳定性。例如,含有软土、泥炭、沙质或岩石的地区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基础工程和地质工程技术来确保交通线路的稳固和耐久。水源和水体对交通线路建设也有重要影响。例如,需要穿越河流或湖泊的桥梁和隧道需要特殊的设计和工程技术。此外,季节性洪水、雨水排放和海岸地区的海洋侵蚀等水文因素也需要考虑进入设计和规划。生物因素包括野生动物迁徙路线、栖息地和植被等,可能对交通线路建设产生影响。保护敏感生物群落和采取措施减少与动物的碰撞风险是确保交通线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
6.云南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形崎岖不平;云南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气候湿润,风沙天气少。
故答案为:A。
7.大瑞铁路穿越了苍山、怒山、高黎贡山等山脉,并且多喀斯特地貌,地形条件复杂,修建难度大;实际速度对铁路修建的难度影响小;我国基础建设能力强,科技水平高;交通出行量影响的是交通运输方式和线路密度。
故答案为:B。
【答案】8.B
9.D
【知识点】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点评】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 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峡谷)、瀑布、喀斯特地貌(石林、溶洞、石钟乳、石柱、石笋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丹霞地貌。
(2) 流水沉积地貌:山前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如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漫滩平原。
(3) 风力侵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雅丹地貌。
(4)风力沉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
(5)冰川侵蚀地貌:U形谷、刃脊、冰斗、角峰、峡湾(挪威曲折的海岸线、北美五大湖——冰蚀湖)。
(6)冰川堆积地貌:冰碛地貌(冰碛丘陵、冰碛湖)
(7)海水侵蚀地貌:①海蚀崖、②海蚀柱、③海蚀穴(洞)、④海蚀拱桥
(8) 海水堆积地貌:①海滩、②沙洲
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褶皱、④是断层构造中的断块山,地貌的形成都是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读图可知②地貌为风蚀蘑菇,该地貌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读图可知③图中为河口三角洲,该地貌主要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可知②③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项。
9.由上题,④为断层构造中的断块山,吐鲁番盆地是断裂下陷形成的盆地,故A错误;黄土高原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故B错误;喜马拉雅山脉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为褶皱山系,故C错误;陕西华山是沿断裂面上升形成的地垒,为断块山,故该题选D。
【答案】10.C
11.A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作用的一种形态,是随着不同时期地壳垂直升降运动和河流侵蚀作用交互作用的结果, 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了不同级别的阶地,而阶地的高度也反映了地形形成的年代。在地质、地貌和自然生态条件研究中,阶地是非常重要的标志地貌和对古地貌的重要记录。
10.早期的人类遗址多在河流阶地,主要是因为河流阶地地形平坦,多沉积物土肥沃,靠近河流,灌溉方便,便于农耕,①③正确;阶地上不好隐蔽,不便于狩猎和防御,②④错误。
故答案为:C。
11.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愈向高处年代愈老,所以阶地Ⅰ形成时间最晚、Ⅲ阶地形成时间最早;阶地物质是流水或风力沉积形成,分选性较好;河流上游为陡而深的V形谷,图中的河谷较宽,且有河漫滩分布,与上游的河谷不符;图中有三级阶地,说明地壳经历了三次间歇性抬升。
故答案为:A。
【答案】12.C
13.D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点评】7月,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东南风(性质湿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7月,澳大利亚西北部也为东南风(东南信风,性质干燥)。1月,澳大利亚西北部也为西北风(性质湿润,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为西北风)。
12.甲地盛行西北风,其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西北风;该盛行风与海陆轮廓、洋流、地势等关系不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是主要成因。
故答案为:C。
13.丁地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当地夏季受海洋吹来的偏东风的影响,高温多雨;丙地是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当地夏季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不可能影响到乙地;该季节甲地盛行西北季风,为南半球夏季,西北季风从低纬海洋吹来,不可能寒冷干燥,应温暖湿润。
故答案为:D。
【答案】14.B
15.C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风是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推动下产生的水平运动,大气的垂直运动不叫风。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地表冷热不均而产生的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由高压指向低压,风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14.该图位于北半球,且丙点西侧的气压值大于东侧,因此气压梯度力由西部指向东部,且位于北半球近地面受向右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向右偏,为西北风。
故答案为:B。
15.乙地等压线比甲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②正确,排除①;甲地位于陆地,乙地位于海洋,陆地摩擦力大,海洋摩擦力小,③正确,排除④。
故答案为:C。
16.【答案】(1)背斜;断层;向斜山
(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易破碎,易侵蚀成为谷地。
(3)岩层向下弯曲;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可能渗水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修建隧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隧道塌陷。
【知识点】断层;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分析】(1)甲地岩层向上弯曲,岩层年龄中老翼新,为背斜构造。丙地岩层发生断裂、位移,为断层构造。乙地岩层向下弯曲,岩层年龄中新翼老,为向斜构造,从地表起伏来看,乙处海拔高于两侧甲、丙两地,为山地,所以乙地的构造地貌是向斜山。
(2)甲地地形特征为中间低,南北两侧高,为谷地,甲地地质构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疏松,容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3)乙地的岩层形态为向下弯曲,且由岩层的新老关系可知,中间岩层较新、两翼的岩层较老,符合向斜构造的特征。
(4)甲地为背斜构造,适合修地下隧道,一是考虑防水,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流,隧道内不会有积水,二是考虑建筑安全,拱型构造相对来讲受力较强,不易出现塌方事故。而乙地是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若选择乙地建设隧道,隧道内会积水成为水道,丙地为断层构造,地质不稳定,若选择该地修建隧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滑坡、坍塌、渗漏甚至小型地震等地质灾害,存在安全隐患。
故答案为:(1)背斜;断层;向斜山;(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易破碎,易侵蚀成为谷地;(3)岩层向下弯曲;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可能渗水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修建隧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隧道塌陷。
【点评】 背斜构造: 岩层被向上弯曲形成了背斜构造。这种构造通常表现为岩层的中央部分上弯,边缘部分下弯,形成一个凸起的区域。岩层的年龄从中央向两侧逐渐变老,显示出岩层变形的历史。在地貌上,背斜构造通常会表现为圆拱形的山脊或隆起地形。断层构造: 岩层经历了断裂和位移形成断层构造。断层是地层间发生的断裂,使得地层的一侧相对于另一侧发生位移。这种构造可能导致岩层错动和不连续,形成断裂带。断层构造在地表地貌上通常表现为悬崖、峡谷或山脚断崖。向斜构造: 岩层向下弯曲形成了向斜构造。向斜构造在地层中心部分向下弯曲,边缘部分向上弯曲。这种构造使岩层的年龄从中央向两侧逐渐变新。从地表上看,向斜构造通常表现为高低起伏的地形。以上三种地质构造都是由于地壳运动和岩层变形所导致的。它们在地质学研究中非常重要,不仅揭示了地壳演化的历史,也对地貌和资源分布有影响。
17.【答案】(1)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地质作用:海水堆积。
(2)地表多为沙质,地基不牢固;处于极地东风带,风浪大;冻土融化,地基变软;房屋年久失修。
【知识点】海岸地貌
【解析】【分析】(1)基瓦利纳位于狭长沙坝的南端,所以图中沙坝的走向为西北一东南走向。图中沙坝是海水携带海洋中或河流带来的泥沙沿海岸线流动过程中,受海底浅滩阻挡,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
(2)近年来,岛上建筑物摇摇欲坠的原因应从地基、风力和房屋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该岛为泥沙沉积形成的岛屿,地表多为沙质,地基不牢固,图中显示,当地位于高纬度,气温年变化大,冻土冻融变化明显,使得当地地基变软地基不牢固;图中显示,当地位于高纬度地区,处于极地东风带,风力较大,风浪大,加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房屋年久失修,因此近年来岛上建筑物摇摇欲坠。
故答案为:(1)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地质作用:海水堆积;(2)地表多为沙质,地基不牢固;处于极地东风带,风浪大;冻土融化,地基变软;房屋年久失修。
【点评】因纽特人是居住在北极地区的土著民族,主要分布在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兰和俄罗斯等地。他们是北极地区最早的居民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因纽特人通常以渔猎为主要生活方式,依赖于捕鱼、狩猎海洋哺乳动物(如海豹和鲸鱼)以及狩猎陆地上的动物(如麋鹿和北极狐)来维持生计。他们精通海上航行和打猎技巧,利用皮划艇、独木舟和雪橇等传统工具和交通工具在北极环境中生活和移动。因纽特人有丰富的传统知识和智慧,他们通过口头传统将历史、神话故事和生存技能传承给后代。在文化方面,因纽特人有着独特的语言、艺术、音乐和舞蹈,以及精美的工艺品和皮毛制品。由于地理环境的严酷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纽特人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消融、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和资源的减少等。然而,他们通过适应性和创新性的方式,保持着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并继续传承和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
18.【答案】(1)地形起伏大,山体高大,隧道长度较长;位于板块边界,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地震较多;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水多,易发生透水事故;多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2)缩短区域间的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改善交通运输格局,加强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该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等。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大柱山隧道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地形地貌复杂:大柱山隧道位于云贵高原西部边缘的横断山脉中南段,地形起伏大,山体高大,隧道长度较长,这对于隧道的施工和通行都提出了挑战。 隧道地质条件恶劣:大柱山隧道位于板块边界,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地震较多,这给隧道的建设和运行带来了风险。 喀斯特地貌导致的难题:大柱山隧道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水多,易发生透水事故,这给隧道的防水隔水工程提出了严格要求。多地质灾害:横断山脉地区多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这会对隧道的施工和运行带来各种不利影响。
(2)大瑞铁路的开通对该地区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缩短区域间的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大瑞铁路的开通将把大理和瑞丽之间的行车时间从现在的6小时缩短到大约2小时,这将大大提高区域间的运输效率,促进物流业的发展,降低物流成本。2. 改善交通运输格局,加强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铁路的开通会改善该地区的交通运输格局,便于人员、物资、信息的流动,加强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3. 推动该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大瑞铁路是中缅国际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通将促进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4. 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等。大瑞铁路穿越横断山脉,途经山区、丘陵和平原等多种地形地貌类型,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铁路的开通将促进这些资源的开发,使其为地方经济增加新的活力,带动当地的就业和产业发展。
故答案为:(1)地形起伏大,山体高大,隧道长度较长;位于板块边界,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地震较多;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水多,易发生透水事故;多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2)缩短区域间的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改善交通运输格局,加强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该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等。
【点评】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铁路建设作为国家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受到了高度重视和支持。政府提供了资金和政策支持,为大瑞铁路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中国在铁路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随着多年的发展和改革,中国已经能够自主设计、建设和管理大规模的铁路工程。这使得中国具备了修建复杂工程如大瑞铁路的能力。中国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为铁路建设提供了空间。政府对土地利用和规划进行科学的安排和管理,确保铁路在尽可能少的土地上实现高效运行。中国在工程施工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够组织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工程管理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有效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也为铁路建设提供了动力和支持。大瑞铁路作为连接重要区域的交通枢纽,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区域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19.【答案】(1)7 月;亚欧大陆出现低气压(或太平洋出现高气压),气温高。
(2)西南风;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
(3)副热带高气压带
【知识点】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半球夏季,北半球陆地升温快,温度高于海洋,形成低压,形成亚洲低压,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被大陆的热低压截断保留下来的,在太平洋区域的称夏威夷高压。图示北半球,此时太平洋出现高压中心,在印度地区出现低压。符合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分布,且陆地低压中心数值低,最可能为陆地最热的7月。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太阳直射点周期性的移动,导致了气压带风带的周期性移动。印度半岛纬度低,当北半球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由于越过赤道后地转偏向力方向转变为向右偏转,使东南风转向形成西南风。
(3)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相关,北半球夏季,北半球陆地升温快,温度高于海洋,形成低压,形成亚洲低压,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被大陆的热低压截断保留下来,在太平洋区域的称夏威夷高压。甲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因此被甲切断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点评】夏威夷高压实际上是全球副热带高气压的一个部分。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被大陆的热低压截断,保留下来的,称夏威夷高压(保留在大西洋上的称亚速尔高压),夏威夷高压有时分成东西两个,西面这个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的天气和气候影响很大。
1 / 1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19年10月18日晚,五星红旗与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会旗在武汉迎风飘扬,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江城夜空。武汉体育中心欢声雷动,气氛激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宣布: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体育又一次架起友谊与和平的桥梁,世界军人运动会在中国开启全新篇章。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军运会期间以下各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
A.北京 B.沈阳 C.广州 D.海口
2.军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北半球,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向北移动
C.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答案】1.D
2.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春分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1.2019年10月1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运动,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在变短,此时北半球纬度越低昼越长,海口纬度最低昼最长。
故答案为:D。
2. 2019年10月18日介于秋分(9月23日)至冬至(12月22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运动。
故答案为:C。
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晨昏圈(线)(  )
A.是正午与子夜的分界线 B.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C.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在地面上自西向东移动
4.下面四幅图中的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
A. B.
C. D.
【答案】3.B
4.C
【知识点】昼夜更替
【解析】【点评】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
3.地球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正午是12点,子夜是0点,不是昼夜分界线晨昏线的位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地球自西向东转,晨昏线在地面上自东向西移动。
故答案为:B。
4.AB两幅都是侧视图,自西向东过ac,都进入昼半球,为晨线;D图为北极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过d向东进入昼半球,因此为晨线;C图位于南半球俯视图上,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向东过b点将进入夜半球,因此为昏线。
故答案为:C。
5.(2020高二上·温州期中)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板块边界,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  )
A.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
C.欧亚板块、美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2)图中丙处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  )
A.裂谷 B.海岭 C.海沟 D.海岸山脉
【答案】(1)A
(2)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板块的分布,从图中位置可以判断,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A正确。故答案为:A。(2)本题主要考查海底地形。读图可知,图中丙处位于大洋中部,其附近位于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区,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地下岩浆有可能沿着薄弱地带上涌,上涌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大洋中脊,因此该地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海岭,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坚硬的表层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之间的边界地壳活动活跃,板块边界分为两种类型: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大洋板块与大陆的挤压碰撞,大洋板块密度大,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上拱、隆起形成岛屿和海岸山脉。板块张裂边界附近。陆地上形成裂谷,在海洋上形成海岭。
大(理)瑞(丽)铁路,全长330公里,设计时速140公里每小时,于2008年开工,预计2021年底开通运营。其穿越了苍山、怒山、高黎贡山等山脉,被誉为“地球上最难修的铁路”。下图为云南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有关图示省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喀斯特地貌广布 B.多大风沙尘天气
C.农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D.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7.大瑞铁路被誉为“地球上最难修的铁路”主要原因是(  )
A.设计速度快 B.地形条件复杂
C.科技水平低 D.交通出行量小
【答案】6.A
7.B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
【解析】【点评】气候条件可以影响道路和铁路的建设和维护。例如,在气候寒冷的地区,道路和桥梁可能需要更多的防冻措施,而在气候潮湿多雨的地区,排水设施可能需要更好的设计。地形的起伏、高度差和斜坡等因素对交通线路建设有直接的影响。在崎岖的山区或丘陵地区,道路和铁路的设计可能需要考虑更多的曲线和坡度,以确保安全和平稳。地质条件会影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稳定性。例如,含有软土、泥炭、沙质或岩石的地区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基础工程和地质工程技术来确保交通线路的稳固和耐久。水源和水体对交通线路建设也有重要影响。例如,需要穿越河流或湖泊的桥梁和隧道需要特殊的设计和工程技术。此外,季节性洪水、雨水排放和海岸地区的海洋侵蚀等水文因素也需要考虑进入设计和规划。生物因素包括野生动物迁徙路线、栖息地和植被等,可能对交通线路建设产生影响。保护敏感生物群落和采取措施减少与动物的碰撞风险是确保交通线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
6.云南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形崎岖不平;云南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气候湿润,风沙天气少。
故答案为:A。
7.大瑞铁路穿越了苍山、怒山、高黎贡山等山脉,并且多喀斯特地貌,地形条件复杂,修建难度大;实际速度对铁路修建的难度影响小;我国基础建设能力强,科技水平高;交通出行量影响的是交通运输方式和线路密度。
故答案为:B。
(2020高一上·百色期末)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8.如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9.下列地形区成因与④相似的是(  )
A.吐鲁番盆地 B.黄土高原
C.喜马拉雅山脉 D.陕西华山
【答案】8.B
9.D
【知识点】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点评】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 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峡谷)、瀑布、喀斯特地貌(石林、溶洞、石钟乳、石柱、石笋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丹霞地貌。
(2) 流水沉积地貌:山前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如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漫滩平原。
(3) 风力侵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雅丹地貌。
(4)风力沉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
(5)冰川侵蚀地貌:U形谷、刃脊、冰斗、角峰、峡湾(挪威曲折的海岸线、北美五大湖——冰蚀湖)。
(6)冰川堆积地貌:冰碛地貌(冰碛丘陵、冰碛湖)
(7)海水侵蚀地貌:①海蚀崖、②海蚀柱、③海蚀穴(洞)、④海蚀拱桥
(8) 海水堆积地貌:①海滩、②沙洲
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褶皱、④是断层构造中的断块山,地貌的形成都是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读图可知②地貌为风蚀蘑菇,该地貌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读图可知③图中为河口三角洲,该地貌主要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可知②③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项。
9.由上题,④为断层构造中的断块山,吐鲁番盆地是断裂下陷形成的盆地,故A错误;黄土高原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故B错误;喜马拉雅山脉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为褶皱山系,故C错误;陕西华山是沿断裂面上升形成的地垒,为断块山,故该题选D。
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图为河流阶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河流阶地成为早期人类主要聚居地是因为(  )
①地形平坦②便于狩猎③土壤肥沃④便于防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下列对该河流剖面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图中阶地形成的时间顺序为Ⅲ、Ⅱ、Ⅰ
B.阶地堆积物在垂直方向上无分选性
C.该处河流剖面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D.该地地壳共经历了两次间歇性抬升
【答案】10.C
11.A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作用的一种形态,是随着不同时期地壳垂直升降运动和河流侵蚀作用交互作用的结果, 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了不同级别的阶地,而阶地的高度也反映了地形形成的年代。在地质、地貌和自然生态条件研究中,阶地是非常重要的标志地貌和对古地貌的重要记录。
10.早期的人类遗址多在河流阶地,主要是因为河流阶地地形平坦,多沉积物土肥沃,靠近河流,灌溉方便,便于农耕,①③正确;阶地上不好隐蔽,不便于狩猎和防御,②④错误。
故答案为:C。
11.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愈向高处年代愈老,所以阶地Ⅰ形成时间最晚、Ⅲ阶地形成时间最早;阶地物质是流水或风力沉积形成,分选性较好;河流上游为陡而深的V形谷,图中的河谷较宽,且有河漫滩分布,与上游的河谷不符;图中有三级阶地,说明地壳经历了三次间歇性抬升。
故答案为:A。
下图为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和气压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2.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  )
A.海陆轮廓及洋流性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地势起伏状况
13.该季节(  )
A.甲地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B.乙地盛行东北信风,炎热干燥
C.丙地盛行偏西风,温暖多雨 D.丁地盛行偏东风,高温多雨
【答案】12.C
13.D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点评】7月,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东南风(性质湿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7月,澳大利亚西北部也为东南风(东南信风,性质干燥)。1月,澳大利亚西北部也为西北风(性质湿润,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为西北风)。
12.甲地盛行西北风,其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西北风;该盛行风与海陆轮廓、洋流、地势等关系不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是主要成因。
故答案为:C。
13.丁地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当地夏季受海洋吹来的偏东风的影响,高温多雨;丙地是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当地夏季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不可能影响到乙地;该季节甲地盛行西北季风,为南半球夏季,西北季风从低纬海洋吹来,不可能寒冷干燥,应温暖湿润。
故答案为:D。
读世界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此时,丙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15.此时,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差别大,其主要原因是(  )
①甲地等压线比乙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②乙地等压线比甲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③甲地位于陆地,摩擦力比乙地大
④甲地位于海洋,摩擦力比乙地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4.B
15.C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风是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推动下产生的水平运动,大气的垂直运动不叫风。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地表冷热不均而产生的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由高压指向低压,风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14.该图位于北半球,且丙点西侧的气压值大于东侧,因此气压梯度力由西部指向东部,且位于北半球近地面受向右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向右偏,为西北风。
故答案为:B。
15.乙地等压线比甲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②正确,排除①;甲地位于陆地,乙地位于海洋,陆地摩擦力大,海洋摩擦力小,③正确,排除④。
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共52分)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地质构造是   ;丙地的地质构造是   ;乙地的构造地貌是   。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
(4)简要分析选择在甲处建设隧道的原因。
【答案】(1)背斜;断层;向斜山
(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易破碎,易侵蚀成为谷地。
(3)岩层向下弯曲;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可能渗水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修建隧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隧道塌陷。
【知识点】断层;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分析】(1)甲地岩层向上弯曲,岩层年龄中老翼新,为背斜构造。丙地岩层发生断裂、位移,为断层构造。乙地岩层向下弯曲,岩层年龄中新翼老,为向斜构造,从地表起伏来看,乙处海拔高于两侧甲、丙两地,为山地,所以乙地的构造地貌是向斜山。
(2)甲地地形特征为中间低,南北两侧高,为谷地,甲地地质构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疏松,容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3)乙地的岩层形态为向下弯曲,且由岩层的新老关系可知,中间岩层较新、两翼的岩层较老,符合向斜构造的特征。
(4)甲地为背斜构造,适合修地下隧道,一是考虑防水,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流,隧道内不会有积水,二是考虑建筑安全,拱型构造相对来讲受力较强,不易出现塌方事故。而乙地是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若选择乙地建设隧道,隧道内会积水成为水道,丙地为断层构造,地质不稳定,若选择该地修建隧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滑坡、坍塌、渗漏甚至小型地震等地质灾害,存在安全隐患。
故答案为:(1)背斜;断层;向斜山;(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易破碎,易侵蚀成为谷地;(3)岩层向下弯曲;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可能渗水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修建隧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隧道塌陷。
【点评】 背斜构造: 岩层被向上弯曲形成了背斜构造。这种构造通常表现为岩层的中央部分上弯,边缘部分下弯,形成一个凸起的区域。岩层的年龄从中央向两侧逐渐变老,显示出岩层变形的历史。在地貌上,背斜构造通常会表现为圆拱形的山脊或隆起地形。断层构造: 岩层经历了断裂和位移形成断层构造。断层是地层间发生的断裂,使得地层的一侧相对于另一侧发生位移。这种构造可能导致岩层错动和不连续,形成断裂带。断层构造在地表地貌上通常表现为悬崖、峡谷或山脚断崖。向斜构造: 岩层向下弯曲形成了向斜构造。向斜构造在地层中心部分向下弯曲,边缘部分向上弯曲。这种构造使岩层的年龄从中央向两侧逐渐变新。从地表上看,向斜构造通常表现为高低起伏的地形。以上三种地质构造都是由于地壳运动和岩层变形所导致的。它们在地质学研究中非常重要,不仅揭示了地壳演化的历史,也对地貌和资源分布有影响。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它位于一条狭长沙坝的南端,海拔仅有1.8-3米,小镇人口约400人,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沙坝原来有深厚的永久冻土层,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沙坝面积不断缩小,沙坝上100多座建筑物摇摇欲坠。下图示意沙坝的地理位置和小镇景观。
(1)指出该沙坝的走向及形成的地质作用。
(2)近年来,岛上建筑物摇摇欲坠的原因。
【答案】(1)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地质作用:海水堆积。
(2)地表多为沙质,地基不牢固;处于极地东风带,风浪大;冻土融化,地基变软;房屋年久失修。
【知识点】海岸地貌
【解析】【分析】(1)基瓦利纳位于狭长沙坝的南端,所以图中沙坝的走向为西北一东南走向。图中沙坝是海水携带海洋中或河流带来的泥沙沿海岸线流动过程中,受海底浅滩阻挡,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
(2)近年来,岛上建筑物摇摇欲坠的原因应从地基、风力和房屋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该岛为泥沙沉积形成的岛屿,地表多为沙质,地基不牢固,图中显示,当地位于高纬度,气温年变化大,冻土冻融变化明显,使得当地地基变软地基不牢固;图中显示,当地位于高纬度地区,处于极地东风带,风力较大,风浪大,加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房屋年久失修,因此近年来岛上建筑物摇摇欲坠。
故答案为:(1)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地质作用:海水堆积;(2)地表多为沙质,地基不牢固;处于极地东风带,风浪大;冻土融化,地基变软;房屋年久失修。
【点评】因纽特人是居住在北极地区的土著民族,主要分布在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兰和俄罗斯等地。他们是北极地区最早的居民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因纽特人通常以渔猎为主要生活方式,依赖于捕鱼、狩猎海洋哺乳动物(如海豹和鲸鱼)以及狩猎陆地上的动物(如麋鹿和北极狐)来维持生计。他们精通海上航行和打猎技巧,利用皮划艇、独木舟和雪橇等传统工具和交通工具在北极环境中生活和移动。因纽特人有丰富的传统知识和智慧,他们通过口头传统将历史、神话故事和生存技能传承给后代。在文化方面,因纽特人有着独特的语言、艺术、音乐和舞蹈,以及精美的工艺品和皮毛制品。由于地理环境的严酷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纽特人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消融、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和资源的减少等。然而,他们通过适应性和创新性的方式,保持着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并继续传承和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4月28日上午,大(理)瑞(丽)铁路全线最高风险隧道大柱山隧道全隧贯通。据报道,大柱山隧道隧道全长14484米,位于大瑞铁路大理至保山段内,隧道地处云贵高原西部边缘横断山脉中南段,为我国著名的滇西纵谷地带,被称为“世界最难掘进隧道”。大瑞铁路原本的建设目标是5年完成,2008年就开工了,现在足足用了12年,其中最难的部分就是这个大柱山隧道,随着这个难题的解决,预计2022年大瑞铁路将最终通车。
材料二:大瑞铁路全长330公里,设计时速140公里,是穿越横断山脉的第一条铁路,也是我国西南进出境通道之一的中缅国际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待建成通车后,大理到瑞丽的行车时间将由现在公路的6小时,缩短为2个小时左右。
(1)结合材料,分析大柱山隧道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2)分析大瑞铁路开通对于该地区的意义
【答案】(1)地形起伏大,山体高大,隧道长度较长;位于板块边界,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地震较多;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水多,易发生透水事故;多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2)缩短区域间的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改善交通运输格局,加强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该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等。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大柱山隧道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地形地貌复杂:大柱山隧道位于云贵高原西部边缘的横断山脉中南段,地形起伏大,山体高大,隧道长度较长,这对于隧道的施工和通行都提出了挑战。 隧道地质条件恶劣:大柱山隧道位于板块边界,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地震较多,这给隧道的建设和运行带来了风险。 喀斯特地貌导致的难题:大柱山隧道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水多,易发生透水事故,这给隧道的防水隔水工程提出了严格要求。多地质灾害:横断山脉地区多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这会对隧道的施工和运行带来各种不利影响。
(2)大瑞铁路的开通对该地区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缩短区域间的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大瑞铁路的开通将把大理和瑞丽之间的行车时间从现在的6小时缩短到大约2小时,这将大大提高区域间的运输效率,促进物流业的发展,降低物流成本。2. 改善交通运输格局,加强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铁路的开通会改善该地区的交通运输格局,便于人员、物资、信息的流动,加强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3. 推动该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大瑞铁路是中缅国际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通将促进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4. 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等。大瑞铁路穿越横断山脉,途经山区、丘陵和平原等多种地形地貌类型,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铁路的开通将促进这些资源的开发,使其为地方经济增加新的活力,带动当地的就业和产业发展。
故答案为:(1)地形起伏大,山体高大,隧道长度较长;位于板块边界,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地震较多;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水多,易发生透水事故;多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2)缩短区域间的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改善交通运输格局,加强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该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等。
【点评】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铁路建设作为国家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受到了高度重视和支持。政府提供了资金和政策支持,为大瑞铁路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中国在铁路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随着多年的发展和改革,中国已经能够自主设计、建设和管理大规模的铁路工程。这使得中国具备了修建复杂工程如大瑞铁路的能力。中国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为铁路建设提供了空间。政府对土地利用和规划进行科学的安排和管理,确保铁路在尽可能少的土地上实现高效运行。中国在工程施工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够组织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工程管理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有效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也为铁路建设提供了动力和支持。大瑞铁路作为连接重要区域的交通枢纽,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区域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19.(2023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下图是“某时刻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示月份,并说明理由。
(2)指出该季节印度半岛的盛行风向,并说明形成原因。
(3)判断此时被甲切断的气压带名称。
【答案】(1)7 月;亚欧大陆出现低气压(或太平洋出现高气压),气温高。
(2)西南风;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
(3)副热带高气压带
【知识点】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半球夏季,北半球陆地升温快,温度高于海洋,形成低压,形成亚洲低压,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被大陆的热低压截断保留下来的,在太平洋区域的称夏威夷高压。图示北半球,此时太平洋出现高压中心,在印度地区出现低压。符合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分布,且陆地低压中心数值低,最可能为陆地最热的7月。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太阳直射点周期性的移动,导致了气压带风带的周期性移动。印度半岛纬度低,当北半球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由于越过赤道后地转偏向力方向转变为向右偏转,使东南风转向形成西南风。
(3)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相关,北半球夏季,北半球陆地升温快,温度高于海洋,形成低压,形成亚洲低压,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被大陆的热低压截断保留下来,在太平洋区域的称夏威夷高压。甲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因此被甲切断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点评】夏威夷高压实际上是全球副热带高气压的一个部分。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被大陆的热低压截断,保留下来的,称夏威夷高压(保留在大西洋上的称亚速尔高压),夏威夷高压有时分成东西两个,西面这个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的天气和气候影响很大。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