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区高一年级上学期 12 月月考试题
地理
本试卷共8 页 ,32 题。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75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 , 先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 卡上的指定位置 。
2. 选择题的作答 :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 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 写 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
3. 非选择题的作答 : 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 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
4. 考试结束后 , 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
一、选择题:本题共30 小题 ,每小题2 分 ,共60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 ! 如下左图所示 "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 100 千米 处 "记录可能探测到的现象 " 下右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及高度 # 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 ! 据此完成 1 ~3题 !
1. 随高度升高 , 探空气球记录的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 递增y递减y递减 B. 递减y递增y递减y递增
C. 递增y递减y递增y递减 D. 递减y递减y递增y递增
2. 探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关于大气成分及天气现象的叙述 , 正确的是
A. 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 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B. 云 、 雨 、 雪 、 雷电等天气现象 , 主要发生在平流层
C. 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D. 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
3. 北京飞往美国华盛顿的飞机 , 升空20 分钟后遇到雷雨天气 , 此时飞机应
A. 迅速进行迫降 B. 不断降低飞行高度
C. 保持原有高度 D. 升至平流层
高一地理 第1 页(共8 页)
下左图为盐城市连续三天的天气预报图 "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4 ~6 题!
4.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与前两日相比,12 月12 日昼夜温差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A. ①增强 ④减弱 B. ①增强 ③增强
C. ②增强 ③减弱 D. ②增强 ④增强
6. 天气预报显示 , 未来几日盐城市温度还将持续降低 , 农民为了有效防止冻害 , 采取了一系列的 措施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覆盖地膜 , 提高地温 B. 建塑料大棚 , 加强保温效果
C. 点草烟熏 , 增强大气逆辐射 D. 架设黑色尼龙网 , 增强吸热
下图为某年4 月5 日8 时世界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局部&图 ! 据此完成7 ~9 题 !
7. 图中甲、 乙 、 丙 、 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甲 、 乙 、 丙 、 丁 B. 乙 、 甲 、 丁 、 丙
C. 甲 、 乙 、 丁 、 丙 D. 甲 、 丁 、 丙 、 乙
8. 下面关于甲、 乙 、 丙 、 丁四地的说法 , 正确的是
A. 四地中甲地昼夜温差最小 B. 四地中乙地风力最小
C. 丙地吹西南风 D. 丁地的气流以下沉为主
高一地理 第2 页(共8 页)
9. 表示甲地6 级风的符号是 D.
A. B. C.
一个晴朗的下午,某湖滨城市周边的风向如右图所示 。据 此完成10 ~11 题。 10. 该城市位于湖泊的 A. 东岸 B. 南岸 C. 西岸 D. 北岸 11. 图示地区湖风强于陆风的月份是 A. 1 月 B.4 月 C. 7 月 D. 10 月
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黄河源地 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 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 。据此完成12 ~13 题。
12. 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A. 山峰 B. 平原 C. 谷地 D. 丘陵
13. 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A. 日落前后 , 大风呼啸 B. 正午时刻 , 雨雪交加
C. 午夜时分 , 浓云密雾 D. 日出之前 , 晴朗无风
冰川风是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而形成的风,冰川风与 山谷风会相互作用 。下图为冰川风示意图 。据此完成14 ~15 题。
14. 下列与冰川风的形成最相似的风是
A. 海风 B. 谷风 C. 陆风 D. 山风
15. 下列关于冰川风对附近山谷风的影响 , 说法正确的有
①白天与谷风方向相反 , 削弱谷风势力
②白天与山风方向相反 , 削弱山风势力
③晚上与谷风方向相同 , 加强谷风势力
④晚上与山风方向相同 , 加强山风势力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高一地理 第3 页(共8 页)
气压是指某一 高度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 。气压的高低受到气温、空气的垂直运动以及 海拔等因素的影响 。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都与气压有关 。据此完成16 ~17 题。
16. 某地理老师去西藏旅游时带了一包真空包装的薯片 , 分别在购买时和到藏后拍摄了照片 。 包装很鼓的一张拍摄地点及原因是
A. 西藏 气温低 , 气压低 B. 西藏 海拔高 , 气压低
C. 武汉 气温高 , 气压低 D. 武汉 海拔低 , 气压高
17. 在东北的商场上一般会挂有门帘 , 维持室内温度 。 它们的重量按理说应该自然下垂 , 但是实 际情况往往不是 。 推测门帘向室内倾斜角度最大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 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 见下图)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 浅 。据此完成18 ~19 题。
18. 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 , 有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降水量变小 、 蒸发量变大
B. 降水量变大 、 蒸发量变小
C. 降水量基本不变 、 蒸发量变大
D. 降水量基本不变 、 蒸发量变小
19. 扎龙湿地面积增加对当地水循环各环节的直接影响是
A. 下渗减弱 B. 蒸发增加
C. 降水减少 D. 水汽输送增加
高一地理 第4 页(共8 页)
右图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
图 黄 据此完成20 ~22 题 黄
20. 图中① ~④海域表层海水密度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1. ①②两海域的最大温差为
A. 4究 B. 14究
C. 16究 D. 20究
22. ③处海域是世界著名渔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寒暖流交汇处 B. 暖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C. 冷海水上泛 D. 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石沪是修建在潮间带(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 ,利用海水运动将鱼群困在石墙内 的传统陷阱式捕鱼设施 , 下图示意台湾澎湖“ 心形项链”石沪 ,“ 项链坠”是集鱼的沪房 ,“ 项链 串”是防止鱼游出石沪的石堤 黄 据此完成23 ~24 题 黄
23. 石沪主要修建在潮间带,主要是因为潮间带
A. 海水深度较浅 B. 渔业资源丰富
C. 海面风浪较小 D. 海水周期涨落
24. 推测沪房处的石墙剖面结构与实际最符合的是
A. B.
C. D.
高一地理 第5 页(共8 页)
震荡水柱式波浪能发电主要利用波浪的水平和垂直运动驱动涡轮机转动发出电力 ,是目前 利用最为广泛的波浪能发电技术 , 国内建有多个试验电站 黄 下图为我国近海波浪能分布示意 图 黄 据此完成25 ~26 题 黄
25. 根据震荡水柱式海浪发电原理推测,我国南方海域同样装机容量下,震荡水柱式发电量最多
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6. 造成图示海域波浪能密度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海域面积 B. 洋流强度 C. 海水深度 D. 海水温度
右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 黄 据此完成 27 ~
28 题 黄
27. 洋流
A. ①②均是暖流
B. ①②均是寒流
C. 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D. 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28. 受图示洋流影响
A. A海域存在大型渔场 B. B群岛降水量较丰富
C. C沿岸冬季降温明显 D. D海域地热资源丰富
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 ,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 黄 古诗来源于 生活 ,不仅包含文学知识 ,还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知识现象 黄 据此完成29 ~30 题 黄
29. 水循环可以促使水资源得以更新 。能够体现这一作用的诗句是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0.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与“夜来霜”出现关系最大的是
A. 太阳辐射弱 B. 地面辐射强 C. 大气逆辐射弱 D. 大气散射强
高一地理 第6 页(共8 页)
(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 (
22
分)
材料一
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
、
盐度
、
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
。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 小题 ,共40 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 (18 分)
北京市某同学暑期到青海省旅行 。 出发当天,北京小雨 。飞机起飞后,迅速爬升,经历
了一段颠簸后,进入平稳状态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夏季节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 。盐场的形成需要有 利的地形和天气及海水条件,布袋盐场是我国著名的盐场。
(
(
1
)根据材料一,图中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海水的
、
、
黄
(
6
分)
(
2
)曲线①与曲线②的关系是大致呈
(正、负)相关
黄 曲线③在
A
处数值最大,原
因是
黄
(
4
分)
(
3
)台湾海峡与
A
海域的太平洋大致纬度位置相似,盐度却偏低,冬季更低,试说明原因
黄
(
6
分)
)(1)飞机起飞时,处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层,该层气温变化的特点是
, 大气 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多变,易造成飞机颠簸 黄
(6 分)
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近地面大气的温度 。规模较大的城市,城市中心区气温
一般比周围郊区高,因此把城市中心区称为“ 热岛”,在城市中心区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
岛环流”。
(2)说明“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过程 黄 (6 分)
(
(
4
)分析布袋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黄 (
6
分)
)(3)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合理措施 黄 (6 分)
(
高一地理 第
7
页
(
共
8
页
)
)高一地理 第8 页(共8 页)地理
命题要素一贤表
注:
1.能力要求:
I.获取和解读信息
Ⅱ.调动和运用知识Ⅲ.描述和阐释事物W.论证和探讨问题
2.核心素养:
①人地协调观
②综合思维
③区域认知④地理实践力
分
知识点
能力要求
核心素养
预估难度
题号
题型
值
(主题内容)
W
①
②
③
④
档次
系数
1
选择题
2
易
0.80
2
选择题
2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易
0.80
选择题
2
易
0.80
4
选择题
2
易
0.80
选择题
2
大气受热过程
中
0.65
6
选择题
2
中
0.65
7
选择题
2
易
0.80
8
选择题
2
等压线、大气水平运动
易
0.80
9
选择题
2
中
0.65
10
选择题
2
中
0.65
热力环流
11
选择题
2
易
0.80
12
选择题
2
/
中
0.65
逆温现象
13
选择题
2
中
0.65
14
选择题
2
V
难
0.55
热力环流
15
选择题
2
难
0.55
16
选择题
2
中
0.65
气压、热力环流
17
选择题
2
中
0.65
18
选择题
2
中
0.65
水循环
19
选择题
2
中
0.65
20
选择题
2
中
0.65
21
选择题
2
洋流的影响、海水性质
中
0.65
22
选择题
易
0.80
1
(地理)
23
选择题
中
0.65
海水运动、潮汐
24
选择题
2
0.65
25
选择题
2
难
0.55
海水运动、海浪
26
选择题
2
难
0.55
27
选择题
2
易
0.80
海水运动、洋流
28
选择题
2
易
0.80
29
选择题
2
1/
易
0.80
水循环、大气的受热过程
30
选择题
2
易
0.80
31(1)
非选择题
6
易
0.80
31(2)
非选择题
6
大气垂直分层、热力环流
中
0.65
31(3)
非选择题
6
难
0.55
32(1)
非选择题
6
易
0.80
32(2)
非选择题
4
易
0.80
海水性质
32(3)
非选择题
6
难
0.55
32(4)
非选择题
6
中
0.65
2
参考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
参考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
一、选择题
度减少冻害,A、B、C不符合题意:架设黑色尼龙网,可
1.B【解析】从地面到100千米高空,自下而上经过的
减少太阳辐射对地面的增温效果,不利于防冻,D正
大气层为对流层(0~12千米)、平流层(12~50千
符合题意。故选D。
米)、高空大气层底部及热层(50千米以上)。对流层
7.C【解析】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甲地气压值在
中随着高度的增加,受到地面辐射的影响减小气温降
1035~1040hPa之间,乙地气压值是1020~1025hPa,
低:平流层中上部为臭氧层,随着高度增加,气温升
丙地气压值在995~1000hPa之间,丁地气压值在
高:高层大气底部,温度急剧降低,到达热层时气温又
1000~1005hPa之间,所以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
逐渐升高,所以记录的气温变化规律为递减→递增◆
到低是甲、乙、丁、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递减→递增,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C【解析】甲地在高气压附近,天气以晴朗为主,昼
2.A【解析】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
夜温差较大,A错误:乙地等压线在四地中最密集,等
杂质组成,A正确: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
压线越密集风力应越大,B错误;丙地水平气压梯度
发生在对流层,B错误: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
力方向大致是由南指向北(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
少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C错误:大气组成成分的比
等压线的切线方向),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
例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D错误。赦选A。
右偏,从而导致丙地吹西南风,C正确:丁地位于低压
3.D【解析】雷雨天气一般出现在对流层,飞机遇到
中心附近,气流不会以下沉为主,D错误。故选C。
雷雨天气说明还在对流层飞行,而对流层以上为平流
9.C【解析】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大致是由东北
层,天气晴朗,大气稳定,适合飞机飞行,所以飞机应
指向西南(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的切线方
该升至平流层,D正确:迅速进行迫降、不断降低飞行
向),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右偏,从而导致
高度、保持原有高度都对飞行安全不利,A、B、C错
甲地吹东北风,选项中A为西北风6级,B为西南风6
误。故选D。
级,C为东北风6级,D为东南风6级,故C正确,A、
4.C【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
B、D错误。故选C。
热源是地面辐射,读图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
10.B【解析】根据图中风力大小分布,城市北侧风力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
较大,如果城市周边有湖泊,由于比热容的不同,白
辐射。故选C。
天湖泊与城市的温差最大,气压差值也最大,风力最
5.A【解析】12月12日昼夜温差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大,再结合城市周边风力分布,可以断定城市位于湖
当日为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①
泊南岸,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太阳辐射增强,白天气温较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减11.A【解析】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风力的强弱
弱,即④大气逆辐射减弱,导致夜晚气温较低,因此昼
主要依据气压差值的大小,冬季白昼时间短,太阳辐
夜温差变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射弱,湖风持续时间短:夏季昼长夜短,太阳高度大,
6.D【解析】农民为了有效防止冻害,可采取下列措
太阳辐射强,湖泊和陆地增温差异明显,湖风持续时
施,如覆盖地膜,提高地温;建塑料大棚,加强保温效
间长,且湖风与城市风风向一致,所以与冬季相比,
果:点草烟熏,增强大气逆辐射等,这些都可以提高温
夏季湖风强于陆风,依据图示信息,城市位于湖泊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