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穿井得一人》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穿井得一人》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8 20:5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穿




《吕氏春秋》
学习目标
1.了解《吕氏春秋》的文学常识。
2.积累词语,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故事的寓意,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知识锦囊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和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采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计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此书是博采众家学说之所长,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
写 作 背 景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察传”即明察传闻。。题目是编者加的。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诫人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传言,一定要详察,弄懂其真义、真相,不要轻信、轻传,否则容易陷入误区。
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整体感知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
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姓。
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待,等到。
凿,打。
告诉,对……说。
传播,转述。
【译文】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个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打井挖到了一个人。”
整体感知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命令,派遣。
介词,当“向”讲。
听到,得到。
像。
不如。
向宋国的国君报告这件事。
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整体感知
【译文】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向宋国的国君报告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像这样听传闻,还不如不听。
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思考: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层?
整体感知
开端
发展
结局
第一层
(1、2句)
第二层
(3、4句)
第三层
(5、6句)
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写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一直传到国君那里。
写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精读细研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由此可见宋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宋君是一个重视事情真相,对谣传不轻信的人。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句在结构上,收束全文,表达对故事的看法;在内容上,运用议论的方式,点明文章主旨,简洁明了,画龙点睛。
精读细研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穿井得一人
对待传闻,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闻之于宋君( )
得一人之使( )
代词,这件事
助词,的

有闻而传之者( )
闻之于宋君( )
动词,知道、听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
介词,从
介词,向
一词多义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及其家穿井( )
国人道之( )
古义:挖掘、开凿。
今义:把衣服、鞋袜等套在身上。
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词类活用
合作探究
闻之于宋君(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国人道之  B.闻之于宋君  
C.问之于丁氏 D.得一人之使
4、“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危害。
1、《穿井得一人》选自 。
《吕氏春秋》
2、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1)吾 穿 井 得 一 人。
(2)得 一 人 之 使,非 得 一 人 于 井 中 也.
D






以讹传讹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