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四校联考
高二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每小题3分,共48分)
读图,完成问题。
1. 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是晨线 B. C在昼半球
C. D,E两点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 下一刻D点将进入黑夜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地一年中有一次被直射 B. C地一年中有两次被直射
C. B地以南是南温带 D. E地极昼极夜现象
2022年10月16日10时中四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四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家主居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会期为10月16日至10月22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开罗(约31°E,30°N)华人准时收看开幕式的区时是( )
A. 4:00 B. 4:04 C. 10:00 D. 14:00
4. 二十大开幕时,16日的范围占全球的( )
A. 7/12 B. 5/12 C. 3/12 D. 全部
5. 二十大会议期间( )
A. 开罗昼短夜长昼渐长 B. 悉尼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C. 北京正午影子逐渐变短 D. 地球的公转速度加快
一艘满载木材的船只在我国某江面上航行时,发生事故在甲处沉没(图),木材在江面上顺流而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打捞点,获得木材最多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处适合建港口
B. ②和①的距离在逐渐加大
C. ③和④的距离在逐渐加大
D. ④地泥沙淤积明显
研究表明,晋陕黄河峡谷的形成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阶段I为幼年期,宽谷广泛发育,河谷宽浅;阶段Ⅱ和阶段Ⅲ是壮年期,峡谷和阶地显著发育。晋陕黄河峡谷幼年和壮年期地貌叠加,宽谷和峡谷嵌套。晋陕黄河峡谷下游主要为壮年期地貌景观,而上游幼年期地貌更明显。下图示意晋陕黄河峡谷的宽谷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8. 晋陕黄河峡谷幼年期河谷宽浅的原因可能是河流( )
A. 流速比较慢 B. 径流量大 C. 曲流欠发育 D. 含沙量小
9. 与幼年期相比,壮年期晋陕黄河峡谷( )
A. 河床淤高 B. 河谷加深 C. 高差变小 D. 地壳下沉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形成最早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 图中地区( )
A. 丁地地表水源丰富 B. 丙地宜修建大型水库
C. 乙地可开采地下水 D. 甲地是良好储油构造
2022年某月初,有一天气系统经过北京,下表是北京在这期间的天气状况,该月气温化趋势与此类似。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日期 白天 夜间
天气状况 风力方向 最高温度 天气状况 风力方向 最低温度
第1天 晴 北风1-2级 23℃ 晴 北风1-2级 5℃
第2天 多云 东北风1-2级 17℃ 小雨 东北风1-2级 8℃
第3天 小雨 北风1-2级 14℃ 小雨 北风1-2级 8℃
第4天 多云 东北风1-2级 14℃ 多云 东北风1-2级 4℃
12. 该月最可能( )
A. 11月 B. 1月 C. 4月 D. 8月
13. 该天气系统可能是( )
A. B. C. D.
下图为“澳大利亚大陆某月等值线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4. 图示月份及其表示的等值线最可能为( )
A. 1月等压线 B. 7月等压线 C. 1月等温线 D. 7月等温线
15. 图示月份,达尔文的盛行风向为( )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16. 图示月份,对下列各地所出现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值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区小麦种植的农闲季节
B. 达尔文天干物燥,容易引发火灾
C. 珀斯受西风带控制,潮湿多雨
D. 悉尼受偏东风影响,降水较多
二、综合题(共52分)
17. 读太阳光照图,图1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B点位于极图上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当图1所示情形出现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2中的____处(填写序号),此时杭州(3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悉尼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
(2)一年中杭州昼最长的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图2中的____处(填写序号)。
(3)图1中A点的昼长是____小时,日落时间为当地____时。
(4)图1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省古雷半岛(位置见下图)呈狭长状,东临风急浪高的浮头湾,西临东山湾,南部通过东山湾口连接台湾海峡。东山湾内沉积物主要是泥沙,湾内底栖生物(生活在水域底部的动植物)密度较大,且近岸水域有养殖活动;古雷半岛东侧海域和东山湾口沉积物以沙底和砾石为主,底栖生物密度和生物量不高。浮头湾南部的莱屿列岛是一群花岗岩小岛,岛上遍布“石蛋”景观。
(1)说明古雷半岛周边海域沉积物差异的主要原因。
(2)简析古雷半岛沿岸底栖生物密度差异的成因。
(3)描述莱屿列岛“石蛋”景观的形成过程。
1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地球上出现了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独特气候区域,如10°N—20°N大陆西部地区以及30°N—40°N大陆西部地区。即使在常年受同一大气环流控制的地区内的不同地点,大气环流也存在差异。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
(1)若图所示的气压形势在这一季节属于常态,请判断此刻北半球所处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请判断M地此刻最可能风向。
(3)据材料,推测Q处气候类型是____,成因是_____。
(4)图中的N、P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请从所处位置及大气环流角度推测两地年降水量的异同,并简要分析原因。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四校联考
高二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每小题3分,共48分)
读图,完成问题。
1. 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是晨线 B. C在昼半球
C. D,E两点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 下一刻D点将进入黑夜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地一年中有一次被直射 B. C地一年中有两次被直射
C. B地以南是南温带 D. E地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顺地球自转方向,D所在晨昏线上各地即将进入白昼,AB是晨线,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D错误,A正确;图中显示,C所在半球,背对太阳,在夜半球,B错误;除极点外,全球各地角速度相同,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因此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但D点线速度大于E点,C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A地位于北极圈,一年中没有被直射的机会,A错误;B地以南是南寒带,C错误;C地位于赤道,一年中有两天被直射,B正确; E地位于南温带,无极昼极夜现象,D错误。故选B。
【点睛】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的照射情况不也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个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南温带--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南寒带--南极圈到南极点;北温带--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北寒带--北极圈到北极点。
2022年10月16日10时中四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四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家主居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会期为10月16日至10月22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开罗(约31°E,30°N)华人准时收看开幕式的区时是( )
A. 4:00 B. 4:04 C. 10:00 D. 14:00
4. 二十大开幕时,16日的范围占全球的( )
A. 7/12 B. 5/12 C. 3/12 D. 全部
5. 二十大会议期间( )
A. 开罗昼短夜长昼渐长 B. 悉尼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C. 北京正午影子逐渐变短 D. 地球的公转速度加快
【答案】3. A 4. A 5. D
【解析】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开幕时间为北京时间16日10时,根据区时计算规律,开罗(约31°E,30°N)当地时间应使用其所在时区的区时,即东二区区时,开罗时间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相差6个时区,即相差6个小时,依据东加西减原则,开罗位于北京西部,应减去6个小时,所以开罗时间为16日4时,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依据区时计算规律,开幕时北京时间即东八区为16日10时,可计算此时西二区为0时,16日范围是西二区向东到中时区再向东到东十二区,跨14.5个时区,约占全球的7/12,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二十大会议期间即从10月16日至10月22日,该期间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运动,由此可知,开罗昼短夜长且昼渐短,A错误;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悉尼日出东南日落西南,B错误;直射点远离北京所在纬度,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故北京正午影子逐渐变长,C错误。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即1月初)时,公转速度最快,故会议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离近日点越来越近,公转速度加快,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日出、日落的方位(极昼、极夜地区除外):1、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2、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一艘满载木材的船只在我国某江面上航行时,发生事故在甲处沉没(图),木材在江面上顺流而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打捞点,获得木材最多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处适合建港口
B. ②和①的距离在逐渐加大
C. ③和④的距离在逐渐加大
D. ④地泥沙淤积明显
【答案】6. D 7. C
【解析】
【6题详解】
船在甲处沉没,木材顺河而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水量大,顺右岸而下的木材多;依据河流流向可知④处为河流右岸,因此获得木材最多的是④地,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侵蚀岸水深岸陡,适合建港。依据河流的位置及流向可知,①处为堆积岸,不适合建港,④处为侵蚀岸,适合建港,A错误;①处为堆积岸,②所在的沙洲因流水堆积而成,因此②和①的距离在逐渐减小,B错误;④处为侵蚀岸,③和④的距离在逐渐加大,C正确、D错误。故选C。
研究表明,晋陕黄河峡谷的形成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阶段I为幼年期,宽谷广泛发育,河谷宽浅;阶段Ⅱ和阶段Ⅲ是壮年期,峡谷和阶地显著发育。晋陕黄河峡谷幼年和壮年期地貌叠加,宽谷和峡谷嵌套。晋陕黄河峡谷下游主要为壮年期地貌景观,而上游幼年期地貌更明显。下图示意晋陕黄河峡谷的宽谷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8. 晋陕黄河峡谷幼年期河谷宽浅的原因可能是河流( )
A. 流速比较慢 B. 径流量大 C. 曲流欠发育 D. 含沙量小
9. 与幼年期相比,壮年期晋陕黄河峡谷( )
A. 河床淤高 B. 河谷加深 C. 高差变小 D. 地壳下沉
【答案】8. A 9. B
【解析】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晋陕黄河峡谷幼年期宽谷广泛发育,河谷宽浅,说明所处地区地势和缓,起伏较小,落差不大,河流流速较慢,河流以侧向侵蚀为主,容易发育曲流,A正确,C错误;同一河段,流量大时,流速较快,下蚀作用较强,容易形成深而窄的河谷,B错误;河流含沙量较小时,河道不易淤积,流水侵蚀作用较强,容易形成深而窄的河谷,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壮年期,峡谷和阶地显著发育,说明该区域地壳抬升,高差变大,河流流速加快,下切侵蚀增强,河床变低,河谷加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形成最早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 图中地区( )
A. 丁地地表水源丰富 B. 丙地宜修建大型水库
C. 乙地可开采地下水 D. 甲地是良好储油构造
【答案】10. A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岩石侵入到甲岩层之中,表明乙岩石形成晚于甲地;丙在断层基础上形成的谷地,而断层断开了甲岩层,表明断层发生在甲岩层形成之后,则丙谷地形成晚于甲岩层;丁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石灰岩之中,而石灰岩覆盖在甲岩层以上,表明石灰岩形成晚于甲岩层,丁处地貌形成也晚于甲岩层,由此判断,甲岩层是四地地理事物中最早形成的,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1题详解】
丁地多峰林和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容易渗漏,地表水源往往不丰富,A错误;丙地地下有断层发育,地质不稳,不宜修建大型水库,B错误;根据形态位置判断,乙地应为岩浆岩侧形成的变质岩,往往致密,空隙少,储存的地下水有限,不宜在此开采地下水,C错误;甲地岩层向上拱起弯曲,属于背斜构造,背斜构造是良好储油构造,D正确。故选D。
【点睛】向斜岩层形态利于地下水汇集,是很好的储水构造;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利于油气储存,是很好的储油构造;由于背斜的拱形构造结构稳定、地下水分流不易透水,因此背斜构造有利于建设地下隧道。
2022年某月初,有一天气系统经过北京,下表是北京在这期间的天气状况,该月气温化趋势与此类似。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日期 白天 夜间
天气状况 风力方向 最高温度 天气状况 风力方向 最低温度
第1天 晴 北风1-2级 23℃ 晴 北风1-2级 5℃
第2天 多云 东北风1-2级 17℃ 小雨 东北风1-2级 8℃
第3天 小雨 北风1-2级 14℃ 小雨 北风1-2级 8℃
第4天 多云 东北风1-2级 14℃ 多云 东北风1-2级 4℃
12. 该月最可能是( )
A. 11月 B. 1月 C. 4月 D. 8月
13. 该天气系统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12. A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由表和材料可知,该月初日均温在10°C-15°C之间,月气温呈下降趋势;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1月均温在0°C以下,B错误;4月气温呈上升趋势,C错误;8月气温高,一般在20°C以上, D错误;11月气温呈下降趋势, A正确;故选A。
【13题详解】
由表和材料可知,天气系统经过北京时,气温降低,且有小雨,可能是冷锋,也可能是气旋,结合风向基本没有变化,都是北风或东北风,排除气旋,应为冷锋。读图可知,甲为暖锋,乙为冷锋,丙为气旋,丁为反气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冷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较大,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冬春季节的沙尘暴,都主要是冷锋过境造成的;而暖锋对我国的影响比较小。
下图为“澳大利亚大陆某月等值线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4. 图示月份及其表示的等值线最可能为( )
A. 1月等压线 B. 7月等压线 C. 1月等温线 D. 7月等温线
15. 图示月份,达尔文的盛行风向为( )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16. 图示月份,对下列各地所出现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值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区小麦种植的农闲季节
B 达尔文天干物燥,容易引发火灾
C. 珀斯受西风带控制,潮湿多雨
D. 悉尼受偏东风的影响,降水较多
【答案】14. C 15. B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由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可以分析得知该线应为等温线,因为近地面等压线的值一般为1000百帕,再结合图中显示,同纬度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分析应为澳大利亚的夏季1月份,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达尔文位于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南侧有一个高温(低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北指向南,考虑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此处风向应为西北风,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澳大利亚的小麦1、2月份犁地,3、4、5月份播种,6、7、8、9、10月份生长,11、12月份收割,1月份为小麦种植的忙季,6、7、8、9、10月份为小麦种植的闲季,A错误;达尔文为热带草原气候,1月份为当地的雨季,降水较多,B错误;珀斯为地中海气候,1月为当地的夏季,珀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干燥,C错误;悉尼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盛行从海洋到内陆的东南风,降水较多,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组一个常见的易错点在于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需要重视。表现在澳大利亚小麦种植的农事安排,实际和北半球一致,冬小麦都是秋播、冬长、初夏收,从月份来看南北半球由于季节相反,农事安排的月份是不一致的。本题组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技巧是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与我国东部沿海盛行风从月份、方向来看都完全一致,只是盛行风带来的降水多少不一样,需要总结记忆。
二、综合题(共52分)
17. 读太阳光照图,图1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B点位于极图上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当图1所示情形出现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2中的____处(填写序号),此时杭州(3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悉尼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
(2)一年中杭州昼最长的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图2中的____处(填写序号)。
(3)图1中A点的昼长是____小时,日落时间为当地____时。
(4)图1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
【答案】17. ①. ④ ②. 36°34′ ③. 昼长夜短
18. ② 19. ①. 18 ②. 21
20. (23°26′S,90°E)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阳光照图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为试题背景,涉及了晨昏线判读、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当图1所示情形出现时,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即为图2中的④处;杭州(30°N)与直射点所在纬度相差53°26′,根据H=90° 纬度差,可知此时杭州(3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6°34′;因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此时位于南半球的悉尼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
【小问2详解】
一年中杭州昼最长一天,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位于图2中的②处。
【小问3详解】
读图1可知,A点的夜弧跨度为90°,夜长6小时,因此昼长是18小时,根据“昼长=((日落时间-12时)×2”可知,日落时间是21时。
【小问4详解】
读图示1,结合所学可知,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90°E为地方时12时(平分大部分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直射点所在经度。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23°26′S,90°E)。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省古雷半岛(位置见下图)呈狭长状,东临风急浪高的浮头湾,西临东山湾,南部通过东山湾口连接台湾海峡。东山湾内沉积物主要是泥沙,湾内底栖生物(生活在水域底部的动植物)密度较大,且近岸水域有养殖活动;古雷半岛东侧海域和东山湾口沉积物以沙底和砾石为主,底栖生物密度和生物量不高。浮头湾南部的莱屿列岛是一群花岗岩小岛,岛上遍布“石蛋”景观。
(1)说明古雷半岛周边海域沉积物差异的主要原因。
(2)简析古雷半岛沿岸底栖生物密度差异的成因。
(3)描述莱屿列岛“石蛋”景观的形成过程。
【答案】(1)半岛西侧东山湾沿岸有漳江等地表径流注入,带来大量泥沙;且海湾较为封闭,水流速度较缓,沉积作用明显;半岛东侧海域和东山湾口风急浪高,水动力强,沉积物主要是颗粒较大的沙底和砾石。
(2)古雷半岛东侧和东山湾口风急浪高,水动力强,营养物质难以滞留,不适宜底栖生物栖息;古雷半岛西侧风浪较小,漳江等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物质,近岸还有养殖活动,海区营养物质相对丰富,底栖生物密度较大。
(3)莱屿列岛是一群花岗岩小岛,花岗岩出露地表后,在外力作用下,岩石表层出现裂隙,水分沿裂隙不断渗入和下蚀,岩石表层被分离成块状;岩块边角更易受外力侵蚀、风化作用,演化成形状、大小不一的“石蛋”。
【解析】
【分析】本题以古雷半岛为情景,设置3道小题,涉及外力作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福建省古雷半岛呈狭长状,东临风急浪高的浮头湾,西临东山湾,南部通过东山湾口连接台湾海峡”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古雷半岛东侧海域和东山湾口风急浪高,水动力强,沉积物主要是颗粒较大的沙底和砾石;半岛西侧东山湾较为封闭,水流速度较缓,沿岸有漳江等地表径流注入,带来大量泥沙;沉积作用明显,沉积物主要是泥沙,颗粒物较小。
【小问2详解】
据材料“东山湾内沉积物主要是泥沙,湾内底栖生物(生活在水域底部的动植物)密度较大,且近岸水域有养殖活动;古雷半岛东侧海域和东山湾口沉积物以沙底和砾石为主,底栖生物密度和生物量不高”可知,古雷半岛西侧东山湾内海域封闭,风浪较小,漳江等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物质,加上近岸还有养殖活动,海区营养物质相对丰富,底栖生物密度较大;古雷半岛东侧浮头湾和东山湾口风急浪高,水动力强,以沙底和砾石为主,营养物质少,底栖生物密度较小。
【小问3详解】
据材料“浮头湾南部的莱屿列岛是一群花岗岩小岛,岛上遍布“石蛋”景观”可知,莱屿列岛主要由花岗岩组成,花岗岩出露地表后,受风化作用岩石疏松破碎,表层出现裂隙,水分沿裂隙不断渗入和下切侵蚀,岩石表层被分离成块状;岩块边角受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影响,逐渐演化成形状、大小不一的“石蛋"。
1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地球上出现了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独特气候区域,如10°N—20°N大陆西部地区以及30°N—40°N大陆西部地区。即使在常年受同一大气环流控制的地区内的不同地点,大气环流也存在差异。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
(1)若图所示的气压形势在这一季节属于常态,请判断此刻北半球所处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请判断M地此刻最可能的风向。
(3)据材料,推测Q处气候类型是____,成因是_____。
(4)图中的N、P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请从所处位置及大气环流角度推测两地年降水量的异同,并简要分析原因。
【答案】19. 冬季。理由:北大西洋海域为低压区(亚欧大陆中部为高压区)。
20. 西南风。 21. ①. 地中海气候 ②.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22. 相同点及原因:位于北纬40°—60°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且分布均匀。不同点及原因:N地比Р地纬度较高,N地受西风带控制时间比Р地较长,N地年降水量大于Р地。
【解析】
【分析】本题以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压形势的季节判断、风向的判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影响因素的分析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冰岛附近海域受冰岛低压控制,同纬度向亚欧大陆的方向,气压有升高的趋势,从而判断亚欧大陆内部存在一个高压中心(亚洲高压)。据此可判断,该季节为北半球冬季。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M地南部气压高于北部,根据近地面风向的判断方法即可得出该地风向。图为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风的判读应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其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图中M处气压值南高北低,故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致由南指向北。近地面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风向沿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偏转30°-45°,故风向偏转为西南风。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P位于30°N~40°N大陆西部,而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一般是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形成的原因是30°N~40°N大陆西部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因此降水稀少;冬季太时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西风带会南移,30°N~40°N大陆西部地区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
【小问4详解】
相同点是N、P两地都位于北纬40°~60°大陆西岸,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两地降水较多且较为均匀。不同点是N、P两地虽都受西风影响,但西风影响强度不同,降水量多少有差别;N地纬度高于P地,受西风影响时间长,强度大,N地降水量多于P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