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动物界召开哺乳动物联欢会,下列动物不能参加的是( )。
A.蝙蝠 B.老虎 C.企鹅
2.电、声音、运动着的物体看似不相关的东西,但是他们都( )。
A.有响声 B.会动 C.有能量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 )来说的。
A.地球 B.太阳 C.参照物
4.为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下列方法不合适的是( )。
A.查阅资料 B.网络搜索 C.实地查看
5.蚂蚁的触角长在( )部。
A.头 B.胸 C.腹
6.电源插座的外壳是塑料,这是利用了塑料的( )。
A.可塑性 B.绝缘性 C.导电性
7.蚂蚁是靠( )交流信息的。
A.声音 B.舞蹈 C.头上的触角
8.被困在建筑物废墟里的人通过敲击钢管来求救,这是因为( )。
A.钢管传声能力强 B.钢管能传热 C.钢管通风
9.根据钢尺、水、空气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会振动的结论,就是在( )。
A.归纳 B.观察 C.对比
10.如果要保护动物,最好的做法是( )。
A.把它们送进动物园 B.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
C.定期送些食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1.电工用钳子掐断电线,因为 。
12.鱼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 ,身体表面覆盖着 ,有鳍,用 呼吸。
13.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声音可以向各个 传播。
14. 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濒危动物较多的国家之一。
15.制作昆虫模型,需要用到的材料有 、 等。
16.蚂蚁的种类有 、 、 等。
17.像金鱼、鲤鱼、鲫鱼等动物都属于鱼类。身体表面有鳞片,用 呼吸,用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
18.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 中,身体表面覆盖着 ,有 ,用 呼吸。
19.导体是指 导电的物体,绝缘体是指 导电的物体。
20.我们平时常见的昆虫有: 、 、 、 等。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21.“郑和下西洋”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形的天体。( )
22.车速越快,带起来的风越大,危险性越大。( )
23.人在睡觉时是静止不动的。( )
24.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可以推理出运动的物体有能量。( )
25.设计小台灯只能用交流电,不能用干电池做电源。( )
26.路上没有车时,可以自由闯红灯。( )
27.可以用卷尺测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
28.为了放大实验效果,可以采用插座里电进行电学实验。( )
29.光、声、电看不见摸不着,不是物质。( )
30.人体中完成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 )
四、连线题
31.连线。(共6分)
肺
气管 消化器官
胃
鼻
小肠 呼吸器官
食道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32.在地球上,我们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也能看到月亮的圆缺变化。太阳、地球、月亮有哪些奥秘?请打开你的知识宝库跟大家分享吧。(至少三个知识点)
33.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34.了解了人类对地球认识的发展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35.怎样预防蚊虫叮咬?
六、综合题(共11分)
36.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会感到有甜味。李明猜测,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是口腔的唾液使馒头变甜的,于是他咀嚼馒头对馒头观察。
短暂咀嚼 较长时间咀嚼 长时间咀嚼
食物的形状 团状 糊状 泥状
感受 粗糙,不好下咽 稍有甜味 越嚼越甜,非常好下咽
请根据李明的观察记录,回忆你做的实验,完成下面的问题:
(1).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 。
(2).妈妈给李明的午餐包括:馒头、清炖排骨、麻辣豆腐,李明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建议妈妈再加一个菜: 。
A.木耳炒芹菜 B.牛奶 C.焖羊肉 D.炒鸡蛋
(3).李明的姐姐在吃饭时总要李明吃快点,她这么做对吗?你怎么说服她?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蝙蝠、老虎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企鹅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属于鸟类,所以动物界召开哺乳动物联欢会,不能参加的是企鹅。
2.C
【详解】从物体的构成角度看,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又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因此物体本身就具有内能。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有内能。在自然界中物质的任何一种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够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在转化中,总能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任何物体都具有能量,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动能,煤、石油等燃料中储藏着丰富的化学能,电、声音、运动着的物体中也具有能量。
3.C
【详解】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所以C符合题意。
4.C
【详解】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占世界种类总数的10%以上。为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可以查阅资料、网络搜索;因为珍稀动物分布广泛,实地查看的方法不合适。
5.A
【详解】昆虫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三对足。蚂蚁属于昆虫,所以蚂蚁的触角长在头部。可见A符合题意。
6.B
【详解】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安全用电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电源插座外壳是用塑料制成的,这是应用塑料的绝缘性,提高安全。
7.C
【详解】蚂蚁是能够互相交流信息的,蚂蚁的活动往往是通过触角来联系。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第二,蚂蚁也会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此外,蚂蚁还可以通过躯体的摆动来交流信息。
8.A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也能传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在电视里,我们经常看到被困在建筑物废墟里的人通过敲击铁制的管道来求救,这么做是因为钢管是固体,声音在固体的传播速度最快、传声能力强。
9.A
【详解】所谓归纳是指通过对特例的分析来引出普遍结论的一种推理形式。它由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前提是若干已知的个别事实,是个别或特殊的判断、陈述,结论是从前提中通过推理而获得的猜想,是普遍性的陈述、判断。根据钢尺、水、空气等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从众多个例总结得出物体发声时会振动的结论,属于归纳。故A选项正确。
10.B
【详解】.保护动物的做法:1.不参与残害动物的活动;2.不鼓励买动物,应该放生 ;3.不围观街头耍猴者;4.爱护环境,不乱砍乱伐;5.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如果要保护动物,最好的做法是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所以B符合题意。
11.钳子有绝缘柄,可以防止触电
【详解】一般情况下,物体按照容不容易导电,分为导体和绝缘体。像钢尺、铁钉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像木头、塑料、橡皮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电工用钳子掐断电线,因为钳子有绝缘柄,可以防止触电。
12. 水中 鳞片 鳃
【详解】鱼类大都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能分泌粘液具有保护作用还可以减少水的阻力;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向前游动。
13. 振动 方向
【详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
14.我国
【详解】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我国珍稀动物有大熊猫、藏羚羊、扬子鳄、白鳍豚、亚洲象、金丝猴等。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之一。
15. 大头针 软木片
【详解】昆虫本身的特性(例如身体、大小、软硬程度)、生活时(例如幼虫或成虫)及研究需求等,会有不同的标本制作方法。制作昆虫模型,需要用到的材料有大头针、软木片等,主要采用针插法制作。
16. 蚁后 雄蚁 工蚁
【详解】蚂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一个完整的蚂蚁群体通常由蚁后、雄蚁、兵蚁、工蚁共同组成。蚂蚁的种类有蚁后、雄蚁、工蚁等。
17.腮
【详解】鱼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游动,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生活在水中。根据对鱼的特征的认识,鱼类一般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用卵繁殖后代。
18. 水 鳞片 鳍 鳃
【详解】鱼类是大都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
19. 容易 不容易
【详解】导体就是容易导电的物体;金属、水、人体、大地都是导体。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纸、陶瓷、橡胶、塑料、纤维(布、毛线、毛皮)、木头等都是绝缘体。
20. 瓢虫 蜜蜂 苍蝇 蚂蚁
【详解】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常见的昆虫有瓢虫、蜜蜂、苍蝇、蚂蚁等。
21.×
【详解】16世纪至17世纪,航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通过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郑和下西洋”只是到了南亚地区,并没有环球航行。
22.√
【详解】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车速越快,带起来的风越大,动能也就越大,含有的能量也就越大,危险性越大。
23.×
【详解】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人在睡觉时相对床和屋子来说是静止的,但是地球一直在自转,所以我们又是运动的。
24.√
【详解】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我们发现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可以推理出运动的物体有能量。
25.×
【详解】交流电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使用交流电做实验,可以使用干电池做电源。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6.×
【详解】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路上没有车时,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不可以自由闯红灯,否则运动越快动能越大,更容易伤害别人。
27.√
【详解】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我们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测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时,我们可以用卷尺来测量。
28.×
【详解】生命只有一次,事故出于麻痹,加强用电安全意识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要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在本单元《电路》的学习中,我们只用干电池来做实验,不能用墙壁插座内的电来完成。
29.×
【详解】物质为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是能量的一种聚集形式。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火柴、铁钉等是物质,空气、电、火、声音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也是物质。
30.√
【详解】人体的呼吸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二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为下呼吸道。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气体交换中转站,能够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31.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由肺泡组成。消化系统的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部,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肛门这些器官。
【详解】消化过程是通过消化器官来完成的,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由肺泡组成。
32.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日食是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月食就在每月的十五。
【详解】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我们平时看到星星、月亮自东向西运行、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形成的;月球围绕着地球旋转,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旋转。日食和月食就是由于这两种运动所产生的结果。
33.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会有水花,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敲击音叉后,将音叉接触水面,发现水面会有水花;让音叉停止振动后,再接触水面,发现水面并无波动;由实验现象可知物体发生时都在振动。
34.人类对地球认识的发展变化,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科技进步推动人类对地球认识的发展变化,古今中外科技的发展对推动人类对地球认识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比如指南针、天文望远镜、火箭、宇宙飞船等等。
【详解】人类生存的地球是一个丰富多彩、富有生机的世界。她不仅是人类的家园,还生存着5000万种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生物。人类对地球认识的发展变化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科技进步推动人类对地球认识的发展变化,古今中外科技的发展对推动人类对地球认识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比如指南针、天文望远镜、火箭、宇宙飞船等等。
35.涂抹花露水、进行“薰药消毒”、点燃蚊香或者电蚊香。
【详解】病毒是一类原始的生物。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里。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水、伤口、血液、蚊虫叮咬等,预防蚊虫叮咬,我们可以涂抹花露水、进行“薰药消毒”、点燃蚊香或者电蚊香。
36.(1)淀粉 (2).A (3).不对,要细嚼慢咽,细嚼慢咽既是一种文明举止、良好的行为习惯,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有利于食物被消化。
【分析】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要均衡营养,细嚼慢咽。
(1).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齿的作用是切磨、咀嚼食物,舌头的作用是搅拌,唾液的作用是润湿、杀菌。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妈妈给李明的午餐包括:馒头、清炖排骨、麻辣豆腐,要均衡营养,所以应该加一个蔬菜类的木耳炒芹菜。
(3).细嚼慢咽表明咀嚼和人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细嚼慢咽既是一种文明举止、良好的行为习惯,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有利于食物被消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