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9 08:2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少年中国说(节选)》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它选取了原文第十自然段的后半部分的内容,编者把这一内容分成三个自然段。文章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气势磅礴,能很好的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志。因而,在课后习题有这样的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课标一贯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篇要求“连贯而有气势”地朗读,足见“读”对学习本文的重要价值。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围绕人文主题“家国情怀”,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单元语文要素为“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古诗三首》的学习中学会聚焦诗句中的关键词句去筛选、整理资料,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人生经历,借助资料体会情感。《少年中国说(节选)》是在第一课学习搜集运用资料的基础上,能结合更多的资料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进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目标在单元的层次性很明显,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螺旋上升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上期的学生对于爱国这一主题并不陌生,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基础,能借助注释、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推想词句的意思,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差距较大,学生在结合资料体会作者的愤慨以及期待等情感这一方面,存在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较弱,自己的积累较为贫乏等问题。因此,教师首先需要指导学生课前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然后进行资料的二次整理,特别是搜集四字韵文中的事物图片、影像资料,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事物特点与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相似之处。虽然学生能够熟练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想要达成“连贯而有气势”的朗读目标,还需要重视多种形式的朗读实践,如对照图片师生合作读,观看视频配乐齐诵,读出连贯,读出气势,直至熟读成诵,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志,真正体会作者心中少年中国的美好前景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并背诵课文。
2.结合插图、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对少年中国前途不可限量的憧憬与浓浓的爱国情。
3.借助背景资料,了解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与振兴中华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结合插图、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对少年中国前途不可限量的憧憬与浓浓的爱国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唤醒中国少年
1.齐读课题,导入新课。(板书: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2.回顾关系,明确观点。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明白了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板书:中国少年 相辅相成 少年中国)师:这篇课文中梁启超先生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52页,快速浏览。预设: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3.引读第一自然段,感受中国少年责任重大。师:梁启超先生面对这个迫切需要少年成长的国家,他发出呐喊,一起读——(第一自然段)(板书:责任重大)(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让学生思维快速进入课堂,唤醒学生脑海中已有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少年责任重大。)
二、以读促悟,感知句式特点
1.自由朗读原文和译文,比较思考句式特点。
2.全班交流发现,教师小结特点。
(1)提问:同一篇文章,你读原文的感觉更好,还是现代文?
(2)追问:为什么读原文的感觉更好呢?谁发现了原文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1:四字一句。
预设2:双句押韵。
小结:梁启超的文章读起来不仅简洁,而且押韵,他可真不愧是大文学家。
3.结合“交流平台”,个别指导朗读。
(1)指名读第2自然段,一生评价。
(2)出示交流平台朗读提示,指名读第2自然段。
4.师生合作,读出变化。听到这位同学气势澎湃的朗读声,老师也心潮澎湃,真想你们合作来读一读!我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看看我们在语速、语调和节奏上的默契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师:红日初升,生:其道大光。……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句式特点进行讨论交流,结合“交流平台”的提示落实连贯而有气势的朗读要求。)
三、想象画面,赞美少年中国
1.探究少年中国的具体形象。师:那么梁启超先生用了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呢?预设:红日、河流、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2.探究事物的象征意义。
师:可是世上的事物千千万万,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七种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呢?这一定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吧。
(1)结合资料,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预设1:他们都和少年中国一样都处于刚刚开始的状态。
预设2:他们都有着美好的含义,这就是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
预设3:红日就象征着前途光明的中国;黄河是发展不可限量的中国的象征;潜龙是突然崛起的中国的象征;乳虎是声威巨大的中国的象征;鹰隼是有着冲天气势的中国的象征;奇花是有着美好未来的少年中国的象征;干将是奋发有为的少年中国的象征。
3.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师:作者用了七个有着美好含义的事物把他心中的那份理想描绘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再来赞美少年中国!配图引读,教师相机指导。
4.明确少年中国的美好形象,齐读体悟作者情感。
师:梁启超先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中国?
预设:生机勃勃、强大、朝气蓬勃、前程灿烂、富裕强盛、瑰丽无比。(板书:前程远大)
师:让我们连贯而有气势地读一读第,读出少年中国的力量,读出它的生机!
5.师生共读第三自然段,深化作者情感。
师引导读:此时此刻,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犹如一幅幅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作者不禁感慨——生接读: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小组交流事物的象征意义,随后在反复多形式的朗读中加深对七种事物象征意义的理解,感受作者对少年中国的期待与赞美,真正帮助学生以读促悟。)
四、结合资料,描绘今日中国
1.结合原文,理解“少年中国”。
过渡:可是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并不像理想中这样壮美,日本人甚至称我们为“老大帝国”。
(1)联系实际,理解“老大帝国”。
师:老大帝国是怎样的中国?
预设1:失败。预设2:落后。
(2)师生共读,抒发作者写作之志。
师读: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请用铿锵有力的话回答我——生读: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2.出示昔日中国图文,体会作者激愤、期待之情。
(1)教师讲解并出示昔日中国图文。
(2)提问: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指名说。
(3)反复引读“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一表达作者观点句,体会作者情感。
3.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分享优秀人物事迹。
师:你还知道哪些杰出人物以及相关事迹?谁来补充。预设:钟南山、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李四光……
4.观看今日中国视频,隔空对话描绘发展。
(1)观看今日中国相关视频。
(2)隔空对话,描绘今日中国的发展。
师:请你们至少写两句,一句4个字,来告诉梁启超先生现在的中国吧。
出示:梁公且看,今日中国——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太平盛世,国富民强。外不可侵,兵多将广。5G网络,卫星导航。公路连绵,四面八方。勤学少年,国家栋梁……
小结:把你们句子串起来,就是一篇今日中国说!
5.明确自身责任,展望美好未来。
师:作为当代中国少年,你有什么想说的、想做的?生: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6.齐诵全文,读出责任心和自信心。
过渡:建设未来之中国,责任在于谁?在于在座的各位中国少年!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责任心和自信心,捧起书本,全体起立,呐喊出属于我们的少年梦!(集体起立配乐诵读全文)
(设计意图:本单元语文要素为“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结合图文讲解昔日中国的历史和今日中国的发展,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说出激愤与期待,隔空对话说出自信,展望未来担起责任,帮助学生在引读和齐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学生自主分享课前搜集的优秀人物资料,锻炼其检索、概括和整合能力。教学环节设计坚持以“读”为要,做到读出层次,读出情感。)
板书设计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相辅相成
中国少年 少年中国
责任重大 前程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