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图形与几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
北师大版·总复习
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画面不同,根据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巩固测量和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周长的方法,并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画面不同,根据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辩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重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巩固本学期所学的新知识。
观察物体
从不同角度
观察同一物体
从不同角度观
察两个物体
图形与几何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观察几个物体,可以从这几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判断观察的位置。
周长
认识周长
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观察物体
从不同角度
观察同一物体
从不同角度观
察两个物体
图形与几何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
”
一个位置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
3个
乐乐
丽丽
欣欣
举例说说什么是周长,用什么办法能测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教科书第93页图形与几何独立思考2)
你还知道其他的测量周长的方法吗?
观察物体
观察一个物体
A图是( )号机拍摄的,
B图是( )号机拍摄的,
C图是( )号机拍摄的,D图是( )号机拍摄的。
①
④
②
③
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观察物体
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
下面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在括号里写上他们的名字。
观察几个物体,可以从这几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判断观察的位置。
小敏
小华
小刚
小佳
观察物体
观察长方体
下面这两幅图分别是站在哪个位置看到的?把位置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③
①
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长方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少能看到一个面。
观察物体
站在不同的位置看长方体或正方体,有时只能看到一个面,有时能看到两个面,有时能看到三个面,并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观察组合图形的形状时,不仅要考虑每个物体的形状,还要注意各个物体的位置关系以及遮挡情况。
周 长
什么是周长?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周 长
周长的计算方法。
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就是把所有围成多边形的线段长度相加,是几边形就是几条边的长度相加。
17+17+6+6+6+6+6+6=70(厘米)
周 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求下面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3+7)×2=40(厘米)
30×4=120(分米)
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先量一量,再算一算。
把长方形每边的长量出来,再加起来。
也可以利用长方形的特点,用长加宽,再乘 2。
4厘米
1厘米
4×2+1×2=10(厘米)
(4+1)×2=10(厘米)
或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厘米
4×2=8(厘米)
周长
认识周长
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观察物体
从不同角度
观察同一物体
从不同角度观
察两个物体
图形与几何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宽=长方形的周长÷2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长方形的周长÷2-宽
宽=长方形的周长÷2-长
1. 下面四幅图分别是机灵狗站在那个位置看到的?在( )
里标出序号。实际看一看。
(教科书第98页1)
①
④
②
③
2. 下图的图形分别是哪只小动物看到的?请连一连。
3. 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幅图?在括号里写上他们的名字。
小月
小刚
小军
小芳
亮亮
龙龙
兰兰
华华
4. 小鸡吃虫。
5. 王奶奶想靠墙用篱笆围成一个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鸡圈。
(1)可以怎么围?画一画。
宽的一边靠墙
长的一边靠墙
3米
5米
3米
5米
5米
3米
5. 王奶奶想靠墙用篱笆围成一个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鸡圈。
(2)分别算出至少需要篱笆多少米。
长的一边靠墙
3米
5米
3米
5×2+3=13(米)
5. 王奶奶想靠墙用篱笆围成一个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鸡圈。
(2)分别算出至少需要篱笆多少米。
宽的一边靠墙
5米
5米
3米
3×2+5=11(米)
答:至少需要篱笆11米。
6. 淘气用铁丝围成了一个长方形(如下图)。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5厘米
3厘米
(5+3)×2=16(厘米)
16÷4=4(厘米)
答: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4厘米。
7. 两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厘米?把它们拼成一个长
方形,周长是多少厘米?
7厘米
4厘米
(7+4)×2=22(厘米)
答:周长是30厘米。
4厘米
4厘米
4×4=16(厘米)
(7+4+4)×2=30(厘米)
作业:
王奶奶想靠墙用篱笆围成一个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鸡圈。
(1)可以怎样围?画一画。
(2)分别算出至少需要篱笆多少米。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