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光现象 期末复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
人教册第4章 光现象
一、选择题。(16题)
1、有关光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任何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
B.光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C.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D.日食、月食的形成都可以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水中倒影 B. 放大镜把图案放大
C. 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虹 D. 小孔成像
3、小丽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60 c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
A.30 cm B.60 cm C.90 cm D.120 cm
4、以下不是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光路的是( )
A.战士在战壕里所用的潜望镜
B.把阳光反射到井下达到照明目的的平面镜
C.古代妇女用来梳妆打扮的铜镜
D.医生用来观察患者口腔内情况的小平面镜
5、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
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C.演员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
D.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6、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是30°,则折射角可能是( )
A.0° B.25° C.30° D.45°
7、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下列物理学家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首次通过三棱镜发现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阿基米德 D.奥斯特
8、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中,从各个方向看队伍都是整齐划一,这是利用了( )
A.光速太大 B.光的反射
C.光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9、下图描述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从汽车“后视镜”中看车后景物
B. 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折了
C. 在小孔后的墙上看到烛焰的像
D. 用“放大镜”看日历
10、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
A.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应该将蜡烛B也点燃
B.选择与蜡烛A等大的蜡烛B,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C.将白纸放在像的位置,在蜡烛A一侧透过玻璃看到白纸上有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D.实验过程中,蜡烛B始终无法与A的像重合可能是由于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水平台
11、下列所示的四个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①海市蜃楼 ②日环食
③筷子上折 ④鸟的倒影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在5 000 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
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
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
1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B.杯弓蛇影,妄自惊扰
C.镜花水月,都是虚空 D.海市蜃楼,如梦似幻
14、在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日食
B. 山的倒影
C. 小孔成像
D. 筷子弯折
15、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
A.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D.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16、一盏探照灯的灯光射向水池,如图所示,在没有水的池底C处形成一个光斑。在逐步注水的过程中,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会( )
A.在原地不动 B.先向左移再向右移
C.向左移动 D.向右移动
二、填空题。
17、在雷雨天气里,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
。
18、皮鞋涂上油后,会越擦越亮,这是因为皮鞋没上油之前,光射到皮鞋上时发生_____,而上油擦后,光射到皮鞋上会发生_____.
19、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的光线是由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像是由__ __形成的,所以我们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0、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4=∠5),其中折射角是 ,空气在 (选填“AE的上方”、“AE的下方”、“CG的左方”或“CG的右方”)。
21、日光是一种_____(选填“单”或“复”)色光,英国科学家_____首先发现日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多种不同颜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_____。在各种色光中,红、_____和蓝称为三原色光。
22、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周杰伦的《菊花台》中的一句歌词这样唱道:“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其中的“影子”是由光 形成的,“湖面成双”是由光 形成的。
三、作图题。
23、如图所示,AB、CD是点光源S发出的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点光源S。(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探究题。
2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时都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水和玻璃的折射情况会相同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选择了光屏、透明玻璃砖、水槽、激光电筒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在光屏上画出互相垂直的NN′和MM′两条线段并相交于O点,如图甲所示。
(1)小华将玻璃砖的一个表面与MM′齐平放置,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线从A点到O点入射,他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光路(AO、OC为同一直线),你认为出现光线OC是因为 所致,鉴于本实验的目的,此时最应该记录的两条光线是 。
(2)接下来他要观察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的情况,他将光屏竖直放入水槽中,(使线段MM′水平)并向水槽中慢慢注水至水面与MM′齐平,入射光线应从A点向O点射入,这是为了保证 ,其实本实验小华还考虑了入射光线所在一侧的 相同。
(3)小华最终在光屏上记录下了如丙所示的光路图(OE为水中的折射光线)通过分析光路,你认为玻璃和水这两种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 。
(4)若激光相同的入射角分别从玻璃和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则 射出的折射光线更远离法线。
25、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
(2)选择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进行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3)实验中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12cm,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是________cm。
五、计算题。
26、在“国际物理年”曾经举行过一次全球性光信号接力活动。从美国普林斯顿发出一束光,经太平洋到我国上海,并在我国各省市传递后回到普林斯顿,历时正好一天(8.64×104s),在这个过程中,光传播的路程约为多少?
(光速取3×108m/s)。
第4章 光现象 期末复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
人教册第4章 光现象
一、选择题。(16题)
1、有关光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任何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
B.光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C.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D.日食、月食的形成都可以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答案】D
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水中倒影 B. 放大镜把图案放大
C. 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虹 D. 小孔成像
【答案】A
3、小丽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60 c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
A.30 cm B.60 cm C.90 cm D.120 cm
【答案】D
4、以下不是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光路的是( )
A.战士在战壕里所用的潜望镜
B.把阳光反射到井下达到照明目的的平面镜
C.古代妇女用来梳妆打扮的铜镜
D.医生用来观察患者口腔内情况的小平面镜
【答案】C
5、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
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C.演员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
D.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答案】A
6、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是30°,则折射角可能是( )
A.0° B.25° C.30° D.45°
【答案】B
7、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下列物理学家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首次通过三棱镜发现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阿基米德 D.奥斯特
【答案】A
8、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中,从各个方向看队伍都是整齐划一,这是利用了( )
A.光速太大 B.光的反射
C.光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答案】D
9、下图描述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从汽车“后视镜”中看车后景物
B. 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折了
C. 在小孔后的墙上看到烛焰的像
D. 用“放大镜”看日历
【答案】A
10、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
A.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应该将蜡烛B也点燃
B.选择与蜡烛A等大的蜡烛B,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C.将白纸放在像的位置,在蜡烛A一侧透过玻璃看到白纸上有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D.实验过程中,蜡烛B始终无法与A的像重合可能是由于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水平台
【答案】D
11、下列所示的四个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①海市蜃楼 ②日环食
③筷子上折 ④鸟的倒影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12、在5 000 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
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
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
【答案】D
1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B.杯弓蛇影,妄自惊扰
C.镜花水月,都是虚空 D.海市蜃楼,如梦似幻
【答案】A
14、在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日食
B. 山的倒影
C. 小孔成像
D. 筷子弯折
【答案】B
15、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
A.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D.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答案】A
16、一盏探照灯的灯光射向水池,如图所示,在没有水的池底C处形成一个光斑。在逐步注水的过程中,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会( )
A.在原地不动 B.先向左移再向右移
C.向左移动 D.向右移动
【答案】D
二、填空题。
17、在雷雨天气里,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
。
【答案】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18、皮鞋涂上油后,会越擦越亮,这是因为皮鞋没上油之前,光射到皮鞋上时发生_____,而上油擦后,光射到皮鞋上会发生_____.
【答案】漫反射 镜面反射
19、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的光线是由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像是由__ __形成的,所以我们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答案】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
20、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4=∠5),其中折射角是 ,空气在 (选填“AE的上方”、“AE的下方”、“CG的左方”或“CG的右方”)。
【答案】∠1;AE的下方。
21、日光是一种_____(选填“单”或“复”)色光,英国科学家_____首先发现日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多种不同颜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_____。在各种色光中,红、_____和蓝称为三原色光。
【答案】复 牛顿 色散 绿
22、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周杰伦的《菊花台》中的一句歌词这样唱道:“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其中的“影子”是由光 形成的,“湖面成双”是由光 形成的。
【答案】沿直线传播;反射。
三、作图题。
23、如图所示,AB、CD是点光源S发出的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点光源S。(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2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时都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水和玻璃的折射情况会相同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选择了光屏、透明玻璃砖、水槽、激光电筒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在光屏上画出互相垂直的NN′和MM′两条线段并相交于O点,如图甲所示。
(1)小华将玻璃砖的一个表面与MM′齐平放置,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线从A点到O点入射,他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光路(AO、OC为同一直线),你认为出现光线OC是因为 所致,鉴于本实验的目的,此时最应该记录的两条光线是 。
(2)接下来他要观察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的情况,他将光屏竖直放入水槽中,(使线段MM′水平)并向水槽中慢慢注水至水面与MM′齐平,入射光线应从A点向O点射入,这是为了保证 ,其实本实验小华还考虑了入射光线所在一侧的 相同。
(3)小华最终在光屏上记录下了如丙所示的光路图(OE为水中的折射光线)通过分析光路,你认为玻璃和水这两种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 。
(4)若激光相同的入射角分别从玻璃和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则 射出的折射光线更远离法线。
【答案】(1)有部分光线并没有通过玻璃砖,而依旧在空气中传播;AO和OB;(2)入射光线重合;入射角; (3)玻璃; (4)玻璃。
25、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
(2)选择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进行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3)实验中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12cm,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是________cm。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大小 (3)2
五、计算题。
26、在“国际物理年”曾经举行过一次全球性光信号接力活动。从美国普林斯顿发出一束光,经太平洋到我国上海,并在我国各省市传递后回到普林斯顿,历时正好一天(8.64×104s),在这个过程中,光传播的路程约为多少?
(光速取3×108m/s)。
【答案】S=vt=3×108m/s×8.64×104s=2.592×1013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