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沪教版1.1《白杨礼赞》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上沪教版1.1《白杨礼赞》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01 10:3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白 杨 礼 赞 茅 盾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预习检测
初读感知
理清层次
了解环境
分析形象学习目标(一)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
3、品析文中对白杨树外在形象的描写。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茅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虹 》、《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人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写作背景1、读准下列词语,并说出划线词语的含义。
大毡子???? 外壳??? 锤炼???????
主宰???? 倦怠 虬枝????
婆娑???????? 楠木???????? 秀颀
潜滋暗长?? 旁逸斜出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恹恹欲睡?????????????? 纵横决荡
2、课文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 yínqísuō kéqiúdǐdàizǎizhānyān“礼赞”是崇敬和赞美的意思。预习检测 听课文的朗读录音,找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同时思考文章的结构有何特点。初读感知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的基础,也是结构文章的线索。首尾照应理清层次 围绕着对白杨树的“不平凡”的赞美,作者展示了几幅优美的图画?这些图画分别从什么方面来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 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 5段 )(2—3段 )( 5、7、8段 )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来突出白杨树的?白杨树外形的总特征是什么?感悟形象美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12/14/201812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12/14/201813自学指导阅读第5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 白杨树的总体形象特征是什么? 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力争上游”,既是外形特点,又是内在品质。 (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目的是在写人。)
2 文章是从 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树外形的? 各有什么特点?
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外部形象 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叶:片片向上 (进取)
皮:光滑淡青色 (质朴)
3 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用文中词语回答。
“倔强挺立”“努力向上” “ 不折不挠”(形神兼备,为下文由树及人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作了很好的铺垫和准备。)
白杨树皮——光滑
叶——向上
枝——靠拢
干——笔直力争上游
倔强挺立外在形象美互动交流阅读第2、3两段,完成下列问题
1 作者笔下的壮美的黄土高原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感受又如何?

2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白杨树而是从从黄土高原写起?
特点:“黄绿错综的大毡子”——色与形;
“无边无垠”——空间;
“坦荡如砥”——地形。
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惊奇地叫)(欲扬先抑,为白杨树的出场铺垫、蓄势)① 展现了白杨树不寻常的生长环境,衬托出它傲然挺立的形象。
② 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生长环境美生长环境黄绿错综色
无边无垠大
坦荡如砥平雄壮伟大 单调 正衬反衬对比不平凡互动交流再读课文第7小节,思考下列问题:
1 哪些词语可以形容白杨树的不平凡?
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伟丈夫等。
2 为了表现白杨树内在气质的不平凡,采用了哪些手法?
① 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指出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抑),但是“伟丈夫”(扬),流露出作者对白杨树之美的肯定;
② 以“伟丈夫”与“好女子”相对比,从外在形象到内在品质,全面评价白杨树,突出白杨树刚健的不平凡的内在气质。 仔细读“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一段话,回答下面问题。
1 这是一组什么句式构成的排比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怎么改?
反问句,“你不应该只觉得它只是树,你应该想到……,你也应该联想到……,你还应该更远一点想到……。 ”
2、四个反问句怎样逐句加深的?
第一句启发读者思考人和白杨树的联系,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下文作铺垫。
第二句肯定白杨树的不平凡品质,肯定白杨树和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
第三句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
第四句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正是象征了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
由树及人,由实到虚,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发人深思?。
互动交流
伟丈夫!伟岸 正直 朴质
严肃 坚强不屈
温和 靠紧团结
挺拔 力求上进 好女子 农民 哨兵
精神 意志拟人 对比衬托欲扬先抑排比 反问 层层递进 气势充沛 酣畅淋漓 婆娑
屈曲盘旋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象征了根据地的军民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内在联系:相同的地域,相同的品质)这种手法称为托物言志。3 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
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杨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互动交流二“贵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
茅盾同志回答说:“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
2 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何作用?
①结尾写楠木是为了与白杨树对比,突出白杨树的普通而不平凡的特点;
②引出那些赞美楠木的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表明自己对共产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
互动交流 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不矛盾。
“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讲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 在树中并不“贵族化”。
“不平凡”主要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因为它具有不寻常的象征意义;它有许多十分可贵而美好的品质。
互动交流 这篇课文通过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课堂小结1、“不平凡”三字既是文章的抒情基础,也是结构文章的感情线索;
2、课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使得文章的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3、散文中记叙、描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抒情、议论是记叙、描写的深化。课堂小结象征思 考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格式:我由---想到了---他象征了--- 完成《基础训练》第二课
一、三、四题练习作业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