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
生物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相变指物质在液态、固态、气态间的转变。不同脂质具有不同的相变温度,生物膜中脂质的不饱和程度越高,相变温度就越低,膜的流动性越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脂质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其组成元素均含 C、H、O
B. 植物细胞中的三酰甘油的相变温度比动物细胞中的高
C. 生物膜中磷脂的脂肪酸链不饱和程度越高,越易进行侧向运动
D. 生物膜中脂质的饱和程度会影响细胞的物质运输、生长、分裂等过程
2. 科研人员发现乳腺癌细胞中的细菌数量是正常乳腺细胞的近 10倍,这些胞内菌通过重塑细胞骨架,加快了乳腺癌细胞向肺部的转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菌和乳腺细胞的DNA都能与蛋白质结合B. 细胞骨架的构建需要游离的核糖体参与
C. 细胞骨架起到支撑和锚定细胞器的作用 D. 胞内菌利用癌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3. 蛋白质分选是依靠蛋白质自身信号序列,从蛋白质起始合成部位转运到功能发挥部位的过程,可大体分为两条途径一是在游离核糖体上完成肽链合成,然后转运至线粒体、叶绿体及细胞核或成为细胞质基质和细胞骨架的成分,称为翻译后转运二是蛋白质合成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之后由信号肽引导,边合成边转入内质网中,再经一系列加工运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即共翻译转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唾液淀粉酶、抗体、性激素的分泌属于共翻译转运途径
B. 线粒体、叶绿体中的蛋白质都来自翻译后转运途径
C. 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可通过核孔自由出入细胞核
D. 细胞中转运方向不同的蛋白质的自身信号序列中的氨基酸序列不同
4. 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可为细胞提供一种“开关”机制,使各种靶蛋白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示蛋白质的磷酸化属于放能反应
B. 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可以改变蛋白质的构象
C. 温度会影响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
D. 细胞吸收某些无机盐离子时需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参与
5. B细胞分化成各种浆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几个相隔较远的基因片段会有规律地连接成有活性的特定免疫球蛋白基因,该现象称为基因重排,该机制有利于人体对抗各种病原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B 细胞分化过程中 DNA 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B. 不同抗原会诱导不同的基因重排
C. 与 B 细胞相比,浆细胞的内膜系统更加复杂
D. 基因重排说明一种浆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1
6. AMP(一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是一种调节能量代谢的蛋白质, 当细胞内AMP/ATP、ADP/ATP 的比值增大时,会激活 AMPK,促使细胞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来适应饥饿环境。下列述错误的是( )
A. 当细胞内葡萄糖减少而能量消耗又增加时,会使 ADP/ATP 的比值增大
B. AMPK 可能通过增加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分解, 以增加 ATP 的合成
C. AMPK 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脂肪、糖原等物质的合成,影响 的比值
D. AMPK和ATP在细胞中广泛存在, 当ATP相对含量减少时,AMPK的活性会降低
7.下图所示生理过程中, P680 和P700 表示两种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PQ、 Cytbf、 PC是传递电子的蛋白质,水的光解造成膜内外质子势能差,PQ在传递电子的同时能将转运至类囊体腔中, CF 、CF 构成偶联因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研磨、过滤获得的光合色素提取液,给予充足光照可产生氧气
B. NADPH的作用是作为还原剂参与暗反应,并提供能量
偶联因子可催化ATP的合成和主动转运H
D. PQ对电子的传递减小了基质和类囊体腔的质子势能差
8.研究人员用小鼠进行实验,发现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大小有所不同,着丝粒较大的染色体更易与酪氨酸化(Tyr)纺锤丝分离,并与去酪氨酸化(dTyr)的纺锤丝结合,从而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卵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示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进行分离
B. 图中细胞分裂后有 dTyr纺锤丝微管的一端将形成次级卵母细胞
C. 图中同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需要纺锤丝的牵引
D. 与卵细胞同时形成的极体中着丝粒小的染色体较多
2
9.研究表明,细胞中氧含量较低会导致线粒体受损,且受损的线粒体会产生活性氧等自由基。现将动物细胞均分为三组,且在不同氧浓度条件下培养相同的时间,测得各组细胞受损线粒体的自噬水平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气在线粒体内膜上参与反应 B. 受损线粒体通过自噬途径被溶酶体降解
C. 据图可知,适度低氧能激活线粒体自噬
D. 用自噬抑制剂处理b 组细胞,其活性氧含量会降低
10.“母体影响”是指子代某些性状是由于母体核基因的某些产物积累在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使子代表型不由自身的基因型所决定,而出现与母体核基因型所决定的表型相同的遗传现象。椎实螺的外壳旋转方向由一对核基因控制,右旋(D)对左旋(d)为显性。椎实螺为雌雄同体,既可异体受精又可自体受精。现有一只基因型为dd(♀)的左旋螺与基因型为DD(♂)的右旋螺进行异体受精,得到的F 均为左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F 进行自体受精得到 F ,其表型为右旋:左旋=3∶1
B. F 进行自体受精得到的 F 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C. F 自体受精得到 F 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3︰2︰3
D. 一只左旋螺的自体受精后代全为右旋,则该左旋螺的基因型一定为Dd
11. 豌豆子叶的颜色有黄色(Y)和绿色(y),种皮的颜色有褐色(H)和白色(h)。现用两株基因型为 YYhh和yyHH 的个体作为亲代,杂交得到 F ,让 F 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得到 F 。经过数学统计后得出数据,分析其中的规律,下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论正交还是反交,亲代所结种子的子叶细胞和种皮细胞的基因型均为 YyHh
B. 统计 F 代所结的所有种子中,子叶黄色和绿色的比例为5:3
C. 若仅统计F 子叶为黄色个体所结的种子,其中种皮褐色和白色的比例为5:1
D. 如果这两对性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统计 F 所结的种子,会出现四种性状,比例接近
9: 3: 3: 1
12. 下列关于DNA 及相关实验证据的说法错误是( )
A. 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 的半保留复制过程提出了双螺旋结构模型
B. 大肠杆菌中的质粒呈环状,质粒中不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
C. 在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转化过程中所使用的DNA 纯度越高转化效果越好
D. 在用 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对该组实验放射性检测的结果影响不大
3
13. 科研人员从一种细菌中提取到一种新型抗生素(LysocinE),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一种超级细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施用新型抗生素(LysocinE)会使超级细菌种群消亡
B. 该种超级细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等
C. 该种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D.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耐药性变异定向积累
14.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通道,阻碍Na 外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 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不一致,前者不属于神经递质
C.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 Cl 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 膜内外钠离子的浓度差会影响神经细胞兴奋的产生
15. 人在长期恐惧,焦虑的情况下,会出现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与肾上腺素,钠尿肽和细胞因子的调节有关。当心脏血输出量过多时,心房细胞就会产生钠尿肽,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促进肾脏排钠、排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钠尿肽具有抑制肾脏对水的重吸收的作用
B. 人在恐惧时,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会增加,血糖升高,这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C. 长期恐慌、焦虑可能会使机体产生激素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使人体免疫力下降
D.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引起心脏血输出量增加,进而引起钠尿肽分泌增加,该过程体现了激素的协同作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 (本题共5小题, 每小题3分, 共15分)
16.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后,会出现“线粒体钙闪”现象,即线粒体中 的浓度突然快速增加,该过程需要线粒体钙单向转运蛋白(MCU)参与,由内膜两侧的浓度梯度提供动力。细胞能量不足时,能量感受器(AMPK)被激活,使 MCU 磷酸化而活化,促进 快速转运。可以促进有氧呼吸相关酶的活性,线粒体基质 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MCU减少可能会导致细胞周期缩短
B. AMPK被激活会导致葡萄糖的消耗速率增加
C. 磷酸化的 MCU 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线粒体钙闪”会导致线粒体内 持续增加
4
17.外胚层发育不良(ED)为单基因遗传病,下图为某ED 患者家系的系谱图,部分个体的相关基因的测序结果如下表所示(不考虑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个体 测序结果
I ……GCCGCAA……
Ⅱ ……GCCACAA……
III ……GCCGCAA…… ……GCCACAA……
A. ED 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Ⅱ 与Ⅲ 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
C .通过基因诊断,可确定III 是否患 ED遗传病 D. III 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2
18.新冠病毒(单链RNA 病毒)易发生突变, 目前已发现多种变异毒株。新冠病毒侵染人体细胞并发生增殖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CE2受体并不存在于所有人体细胞膜上,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病毒的外壳蛋白和RNA 复制酶在宿主细胞中的合成场所不同
C. 遗传信息从+RNA→-RNA 的过程中,不考虑顺序碱基配对类型有 A-U、C-G
D. 若+RNA 中某碱基C被替换为碱基 A,翻译有可能提前终止
19. 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某些环境因素虽然没有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却会引起基因的一些特定化学修饰,进而影响基因表达,且这种化学修饰变化还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子代表现型发生相应的改变,这通常被称之为表观遗传,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你的生活习惯可能改变你的遗传特性,进而影响到你的子孙后代。针对以上信息和所学知识,下列描述合理的是( )
A. 除了DNA 的化学修饰,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B. 基因特定的化学修饰造成基因表达的差异可能为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研究思路
C. 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就是表观遗传的具体体现
D. 亲代的等位基因在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时发生了修饰,会使亲代的等位基因具有不同的表达特性
5
20. 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药物甲的作用导致突触间隙中的 NE 增多
B. 药物乙抑制 NE释放过程中的正反馈
C. 药物丙促进突触间隙中 NE 的回收
D. NE-β受体复合物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5分。
21. 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结构复杂而精巧; 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地进行。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问题:
(1)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相似,但功能各有不同,从组成成分上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2)人体疾病往往与细胞器异常相关联。如内质网在病理条件下,受到损伤时,会发生肿胀、肥大和某些物质积累。肿胀是由于水分和钠的流入,使内质网变成囊泡,进而影响内质网的功能。内质网在病理条件下的肿胀现象能体现出生物膜具有的结构特点是 ,这是因为 。内质网出现功能异常后,可能被溶酶体分解,溶酶体除具有此类功能外,还具有 的功能。
(3)用含 H标记的亮氨酸(R基为—C H )的培养液培养胰腺腺泡细胞,实验中需要将亮氨酸中的H均标记为 H,通过追踪放射性强度来确定实验结果,亮氨酸经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放射性强度并未明显影响实验结果,原因是 。
(4)许多科学家认为,线粒体自由基体分别起源于一种原始的需氧细菌和蓝细菌类原核细胞。它们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后未被消化,而是与宿主间形成共生关系,最终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根据此学说,线粒体的外膜是从原始真核细胞的 衍生而来的。根据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特点,请列出支持该学说的 条证据 。
6
22. 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很多,内因如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外因如温度、水分等。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叶绿体中含有多种色素,叶绿素含量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在提取到植物叶片光合色素后,可通过测定色素对某种颜色的光的吸收率来计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为减少其他光合色素的干扰, “某种颜色的光”最可能是 (填“红光” “蓝紫光”或“绿光”), 原因是 。
(2)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会影响气孔导度,导致胞间CO 浓度不能满足光合作用的需求引起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核酮糖—1,5—二磷酸(RuBP)含量会 (填“增加”或“减少),原因是 。
(3)低温胁迫下细胞产生的自由基可攻击并破坏蛋白质、磷脂分子等有机物。科研人员通过实验探究了木霉对寒地盐碱土壤条件下某种植物抗逆性的影响,测的数据如下:
寒地条件下,施用木霉可以提高该植物光合速率的原因是 。
施用木霉可提高该植物耐盐碱的能力,据图分析理由是 。
7
23. 小鼠是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图1为雄鼠的某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图2表示不同细胞的染色体与核 DNA之间的数量关系。
(1)图1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为 ,该细胞中产生的变异类型为 ,其对应图2中的细胞为 。
(2)该动物体内细胞最多含有 个染色体组。图1细胞分裂完成后,产生的配子类型有 aY 和 。
(3)若b~e代表同 细胞的不同分裂期,则其先后顺序为 。
(4)若对小鼠体内的a基因用红色荧光标记,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细胞有3个荧光点,产生的可能原因是 (答出一种情况即可)。
(5)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图丙所示。基因型为Aa的雄性小鼠进行减数分裂时,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则该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有 。(若细胞中不含 A 或a 基因则用“0”表示)
8
24. 已知果蝇的性别由性指数决定。所谓性指数,即果蝇体细胞中X染色体的数目(X)与常染色体染色体组数目(A)的比例(X:A)。当果蝇胚胎性指数为1:2时,发育为雄性,超雌(性指数≥1.5) 和无 X染色体个体均胚胎致死。果蝇Y染色体存在与否仅与雄果蝇是否可育相关。
(1)正常雌性果蝇的染色体组成是 ,性指数(X:A)为 。
(2)用红眼雄蝇(XBY)和纯合白眼雕蝇(X X )交配,子代中偶然会出现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白眼雌蝇,这称为性染色体数量异常(三体)。为探究三体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配对情况,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获得信息并提出如下假说:
假说一:同源程度更高的染色体间更容易配对(占总体的80%),而未发生配对的染色体则随机分向两极。
假说二:同源程度更高的染色体间更难以配对(占总体的20%),而未发生配对的染色体则随机分向两极。
为验证哪一种假说是正确的,兴趣小组成员用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白眼雌蝇与正常红眼雄蝇交配,并统计后代的性状及比例。
预期结果与结论:
若杂交后代中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雌蝇:白眼雄蝇= ,则说明假说一正确。
若杂交后代中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雕蝇:白眼雄蝇= ,则说明假说二正确。
(3)研究发现,性指数在调控果蝇的性别发育时存在如下途径,X:A 的值决定了是否能够激活性别相关基因Sxl的表达。(注: (雌性特异蛋白)和( (雄性特异蛋白)是 dsx 基因的不同表达产物)
科学家在冈比亚按蚊中也发现了相似的性别调控途径,只有雌性按蚊传播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疾病,导致每年全球上亿人感染,数百万人死亡。结合上图信息,请设计一个控制蚊媒疟疾传播的方案 (简要写明措施及结果)。
9
25.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证明针灸的现代化模式——电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可在细菌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其神经生理学机制如下。
(1)低强度电针刺 ST36通过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轴发挥抗炎作用,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可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神经系统中的 (填“传入”或“传出”)神经。
(2)研究发现针刺小鼠腹部天枢穴不能发挥抗炎作用,为探究其原因,科研人员利用敲除PROKR2感觉神经元的小鼠进行研究,确定 PROKR2 神经元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的关键神经元,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针刺敲除 PROKR2神经元小鼠的ST36 (能/不能)激活迷走神经 肾上腺通路。
(3)为进一步验证针刺 ST36的抗炎机制,科研人员通过遗传学手段获得在 PROKR2 神经元中特异性表达光敏蛋白C的小鼠,通过蓝光光纤激活该神经元,检测相关指标如下图1 图2。
①光敏蛋白C为光敏感离子通道蛋白,蓝光激活后阳离子 ,PROKR2神经元产生兴奋,使肾上腺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等物质、激活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反应。
②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A)、促炎症因子ⅠL—6的含量, 结果如图2,请简述针刺ST36发生抗LPS诱发的炎症反应的机制 。
③综上所述,电针刺 ST36抑制 LPS 诱发的炎症反应的结构路径是:
电针刺ST36→ →脊髓→ →迷走神经→肾上腺
(4)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分析,针刺小鼠腹部天枢穴不能激活该通路进行抗炎反应可能的原因是 。
10生物试题
参考答案
1、BDDAD 6、DBDDA 11、BACAD
16、AD 17、BC 18、B 19、ABD 20、BC
21.(1)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2) (一定的)流动性 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吞
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亮氨酸产生水中的放射性强度明显低于肽链中放射性强度
(4) 细胞膜 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存在与细菌相似的环状 DNA(或线粒体和叶绿体内
有 DNA,不完全受核 DNA 控制或线粒体和叶绿体具备独立、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或线
粒体和叶绿体内膜和外膜有显著差异或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因组与细菌相似或线粒体和
叶绿体均以分裂方式繁殖,类似于细菌)(合理即可得分)
22.(1) 红光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通过比
较红光的吸收率,能更准确地计算出叶绿素含量
(2) 增加 胞间 CO2浓度降低,RUBP消耗减慢,RUBP生成速度基本不变,RUBP
含量增加
(3)施用木霉可以降低自由基的产生,减少对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及类囊体薄膜的破坏作
用,有利于提高玉米光合速率 施用木霉可以提高细胞内可溶性糖含量,细胞渗透压升
高,吸水力更强
23.(1)减数分裂Ⅰ后期 基因突变 b
(2) 4 aX、AX
(3)bdce (4)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 a基因的其中一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产生的
两条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含有 a 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在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 a基因的其中一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产生的两条染色体移
向细胞同一极
(5)A、A或 AA、0或 a、a或 aa、0
24.(1)6+XX 1∶1
(2) 18∶1∶1∶18 3∶1∶1∶3
(3)敲除按蚊的 Sxl基因(或抑制 Sxl基因的表达或促进 dsx基因特异性表达为 dsxM蛋
白),使其发育为雄性
25.(1)传出 (2)不能
(3)内流 针刺 ST36 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后,促进 NA的释放,降低 IL-6
的含量来发挥抗炎作用 PROKR2神经元 脑干
(4)腹部天枢穴中 PROKR2 神经元分布较少,或不受 PROKR2神经纤维支配
11
{#{QQABJQIUggAoABIAABhCEQEoCAIQkBCCACoOxAAMMAIAwR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