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少年闰土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少年闰土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9 08:4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少年闰土
文本教学解读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少年闰土》的题目是教材编者后期所加。想要深度解读这篇文章,我们是需要阅读原文的。
课文开篇的场景描写——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胯下逃走了。
这段描写在原文中出现的契机是,鲁迅时隔二十余年后重返故乡,这次他返乡的目的是,带着母亲搬家到外间的寓所去,临行前,母亲告诉鲁迅,闰土要来看他,这时候,鲁迅的脑里忽然闪出这一幅神异的图画来。也就是说,这幅神异的图画,并非鲁迅亲眼所见,而是他想象的童年画面,与如今身处的“昏沉的夜”相比,童年的色彩是缤纷的:“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与如今身边麻木愚昧的人相比,童年的生命体是鲜活的:“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幅神异的图画,是留在鲁迅脑海中的美好的印证,是鲁迅对理想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课文的体裁是小说,按照故事情节划分,分为“相识”、“相谈”、“相别”三个情节,在“相谈”情节中,闰土给“我”讲了四件新鲜事,其中“看瓜刺猹”这件事描述得最具体,最详细,不仅如此,还观照了第一自然段的场景描写,这足以说明这件事对“我”而言印象尤为深刻。
在描写“看瓜刺猹”这件新鲜事时,具体写了“我”和闰土之间的对话,值得注意的是,鲁迅对闰土说得话进行了强调,如,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这里在划分段落时,将闰土说的话单独成段,以示强调,不仅如此,虽说是写人物对话,但“我”说的话只有两句——“管贼么”和“他不咬人么”,其余的地方都在描写我的心理活动,这两处不太自然的语言现象,恰好说明,小时候的闰土比“我”聪明伶俐得多,见多识广得多,他比“我”更富有表达欲和表达力。
此外,还可以从“雪地捕鸟”这件新鲜事中发现闰土的聪明伶俐——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短短70多字,捕鸟的时间、地点、方法,鸟的种类,各种信息,一览无余。而且,你会感觉到捕鸟很容易,你只需“扫”“支”“撒”三个动作便可完成装弶工作,而接下来,你同样“只一拉”,“......就......”,而且“什么都有......”,三言两语,道破天机,同样一个聪明伶俐、干练洒脱的少年闰土形象呼之欲出。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学词,会写“郑、拜”等12个生字,会写“一望无际、家景”等14个词语。
2.通过抓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4.仿照第一自然段,描写一张照片呈现的生活瞬间。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体会他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2.能说出“我”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少年闰土
2.课文叙述我和闰土之间相识、相谈、离别的故事。
3.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机智勇敢、淳朴的闰土,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听听闰土所说的那些新鲜事,继续发现在“我”心里,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活动一:聚焦事件识闰土
(一)指名读学习任务一:
(1)默读第6—18自然段,思考:闰土给“我”讲了哪些新鲜事?尝试用小标题概括。
(2)勾画描写闰土的句子,并想想,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1.汇报(生答:ppt逐步出示: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瓜地刺猹 看跳鱼儿)
作者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幕?
(生答:看瓜刺猹,追问:说说理由)
2.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让鲁迅永生难忘的夜晚,去认识那个可爱的少年闰土。
3.同桌之间试着分角色读读部分内容。
4.从这段对话中,你感受到闰土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果断、机智、经验丰富)
5.抽一组合作朗读,师相机指导:“月亮地下......轻轻走去。”(宁静的夜晚,一丁点的声音也能惊动狡猾的猹。)
读好后,可全班读这个句子。
“有胡叉呢......反从胯下窜了。”(师引:快刺啊,猹快逃了)
6.刚才孩子们在朗读时,我发现这组对话连提示语都没有,为什么呢?同桌讨论讨论再回答。
(加上提示语,读起来不神秘/因为当时听着很受吸引,所以情不自禁地就对话了/闰土讲得很精彩/引:问的急,答得快)
7. 你看,没有提示语,更能让我们体会当时人物对话时的心情。带着我们的理解再来读读这部分对话,左边的孩子读闰土的话,右边的孩子读鲁迅的话。
8.闰土讲述的故事还有好几个,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一读并想想从这件事中又能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人?
生汇报,板书: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9.小结:这四件事情哪件讲得最详细?为什么这件事讲得最详细?
相同一件事,为了表达的需要呈现方式不一样,因为印象深刻,所以放在开头,因为印象深刻,在4个事例中重点描写;描写的方法也不一样,印在脑海中的用——外貌、动作描写,面对面讲述时,采用——语言描写,无论哪一种描写方式,都在告诉我们,闰土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活动二:借助关键词句察“我”心
过渡:闰土讲的这些事,让我大开眼界,不禁感叹道:
我那时候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样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阿!闰土的心中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ppt出示)
1.(1)在文中标记这三句话的位置。
(2)自读句子,说说从中感受到“我”怎样的内心世界。小组里交流。
(对闰土的佩服,佩服什么?见多识广。引:是啊,闰土像自由飞翔的鸟儿,可以到雪地捕鸟,到海边拾贝…….这还仅仅是佩服吗?)
(对闰土的羡慕,羡慕什么?——生活自由自在)
2.借我的孤陋寡闻衬托闰土见多识广,表达我对闰土喜爱与敬佩。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板书)。对我自己生活环境的不满(板书)。插图
让我们带着深深的遗憾和满怀的向往一起读。(啊……)
引读:当闰土在雪地里抓各种各样的鸟雀玩时,
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当闰土在瓜田帮爸爸看瓜刺猹时,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当闰土在蔚蓝色的大海边捡拾奇形怪状的的贝壳时,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当闰土在金色的沙地上看着奇怪的跳鱼儿的时候,我……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当闰土经历着无穷无尽的希奇事的时候,我和我的朋友们……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4.分角色朗读第6—18自然段,通过文中的对话及心理描写,进一步体会“我”对闰土丰富多彩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5.所以离别时,我们难舍难分。
活动三:借助资料悟“我”情
这样一个聪明可爱、勇敢机灵的少年,三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呢?
文中的“我”和闰土长大后变成么样了呢?阅读《故乡》(节选),并谈一谈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ppt)
2.生阅读《故乡》
请看图(ptt)左边是鲁迅先生,右边是闰土。鲁迅笔下,这样写道:ppt出示齐读。少年闰土,成年闰土,强烈的对比……
3.请生说情感——出示写作背景资料,再说。
4.小结:闰土的巨大变化,反映了在当时社会中,农民被剥削的真实情景,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造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4.看到老年闰土的这般变化,让作者不由得想起了月光下那个机灵可爱的少年。(配乐读第一自然段。)
课后反思:
在《少年闰土》的教学中,我放手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人物特点。在学习课文第一段时,结合图画,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 感受当时宁静的环境。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学生各抒己见,想象丰富,闰土的形象赫然浮现于我们眼前。学生对闰土形象的理解是潜移默化的。我能注重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