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核舟记》课件(共5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核舟记》课件(共5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9 12:3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微雕吗?
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
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
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1 核舟记
学习目标
01
知识备查
02
字词清单
03
初读课文
04
精读课文
05
教学目录
07 拓展延伸
06 课堂小结
1.熟记“篆”“冠”“矫”等字的读音;熟记“贻”“峨”
“褶”“篷”等字的字形;理解“历历可数”等成语的意思;识记作者魏学洢的文学常识。
2.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重点)
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究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难点)
4.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素养)
学习目标
魏学洢(约1596—约1625),明朝末年散文家。字子敬,浙江嘉善(今浙江嘉兴)人。其一生短暂,未曾做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张潮收入《虞初新志》。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卷十(清代张潮编,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略有删节。文中所记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据清代笔记记载,王叔远,常熟人,又名叔明,号“初平山人”,曾到过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
1994年,在宁波镇海发现了一枚桃核舟,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志,“明”是王叔远的简称,其方位与魏学洢《核舟记》中记载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的情况完全一致。经过专家鉴定,此枚核舟为王叔远晚年作品。
背景资料
“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即由桃核雕刻成的舟。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标题简清明了,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和文体。
大苏泛赤壁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人诬陷所作诗文有毁谤朝廷的意图,被捕入狱。最终他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担任一个有名无实的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他泛舟游览黄州城外的赤鼻矶(并非真正赤壁之战所在地),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以寄托他谪居时的心情。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佛印(1032—1098),宋代名僧。宋神宗钦仰其道风,赠号“佛印禅师”。
◆古今异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雕栏相望焉
其两膝相比者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零数、余数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对着
靠近
竟然
挑选
简单(跟“繁”相对)
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
向远处看
比较
古义
今义
字词清单
◆一词多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形容词,奇妙
名词,零数、余数

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副词,大约
助动词,可以

东坡右手执卷端
其人视端容寂
名词,事物的一头
形容词,端正

盖大苏泛赤壁云
此中人语云
句末语气词,无实义
动词,说
《桃花源记》

启窗而观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转折

罔不因势象形
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往晓之
介词,顺着、就着
介词,趁、乘
连词,于是、就
《咏雪》
《杞人忧天》

明有奇巧人
为字共三十有四
有,与“无”相对
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为宫室、器皿、人物
中轩敞者为舱
动词,做。这里指雕刻
动词,表判断,是

佛印居右
不可久居
动词,坐
动词,停留

如有所语
此中人语云
动词,说话
动词,告诉
《小石潭记》
《桃花源记》

佛印绝类弥勒
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副词,极、非常
动词,停止
形容词,与世隔绝的
《三峡》
《桃花源记》

东坡现右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
名词,脚
动词,值得
《桃花源记》

动词,类似
名词,类
《桃花源记》
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箬篷覆之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石青糁之
居右者椎髻仰面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名词用作动词,梳着形状像椎的发髻
◆文言句式
倒装句: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为”表判断
判断句:
其两膝相比者
定语后置,即“其相比两膝者”
细若蚊足
状语后置,即“若蚊足细”
省略句:
则题名其上
省略介词“于”,即“则题名(于)其上”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省略主语,即“(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成语积累
水落石出
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历历可数
可以清楚地逐一数出来。
因势利导 罔不因势象形
比肩接踵 其两膝相比者
历历在目 珠可历历数也
顺着,就着
靠近
分明的样子
披坚执锐 东坡右手执卷端
拿着
热泪盈眶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茂林修竹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探究研读时解决。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用,拿
做。这里指雕刻
无不,全都
模拟
初读课文
疏通文意
1
顺着、就着
曾经

句末语气词
译文: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能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大概,大约
有余,多一点儿
高起
2
宽敞
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打开
用颜料等涂上
译文:小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开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可看到右边窗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窗上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高高的帽子
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靠近
3

译文: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和黄鲁直一起看着一幅手卷。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体,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抬头仰望
不相类似
靠着,靠
弯曲
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译文: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态与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船桨
撑船的人
撑船的人
4
扳着
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译文: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的左右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炉子,炉子上有个壶,那个是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5
清楚明白
朱红
译文:那只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的脚,笔画清清楚楚,字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朱红的。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共,总共
6
和,连同
竟然不满一寸
挑选
长而窄
译文:总计这一只核舟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刻了箬竹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篆字,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是挑选了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5)
第三部分(6)
总说。介绍雕刻者的精湛技艺,交代雕刻品“核舟”的由来和主题。
详细介绍了核舟的形状、结构,描述舟上各个人物的神情状貌,用细节说明雕刻者技艺的精湛。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总括核舟上雕刻的人、物、文字及其数目,赞叹雕刻者手艺的精巧。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第1段从哪几个方面印证了“奇巧”二字?
阅读第一部分
雕刻材料的微小
雕刻内容的丰富
雕刻者构思精巧,技术高超
(1)径寸
(2)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1.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核舟?
阅读第二部分
船舱
船头
船尾
2.作者在介绍船头时,用了一系列方位词,请找出来,想一想这些方位词有何作用?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用“中”“右”“左”三个方位词分别交代船头的人物及他们的位置,突出苏东坡的主人地位,紧扣“大苏泛赤壁”的主题。后用“左”“右”描绘苏、黄的姿态、神情和动作,表现二人的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时的神情。进一步显示了王叔远雕刻刀法的奇巧,也表明了作者观察之细腻,描写之逼真。
3.船头三人各有何特点?
苏轼和黄庭坚陶醉在书画长卷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表现出豁达放旷的胸怀,其中苏轼表现出长者的慈爱,黄庭坚表现得心有所悟又自由自在。佛印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放浪形骸,洒脱不群。
4.作者描述的舟子的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为什么这样写?
①两个“舟子”虽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专注听“茶声”。但营造了一个共同的氛围——愉悦、轻松、活泼、自乐。
②再加上舟楫的“横卧”,更加展现出一种有楫等同无楫、有舟子等同无舟子的放任自流的情形。
③这样写,是为了使船尾之境与船头之景遥相呼应,实现对船首氛围的烘托。
5.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
全文先总体介绍王叔远的雕刻艺术,再具体介绍主题为“大苏泛赤壁”的核舟,最后对核舟上雕刻的人、物进行了分类统计。具体介绍核舟主体时,是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进行的。
这只核舟两头尖尖,中间部分较为厚实且有高度,刻有船舱、船篷,所以首先介绍中间部分,这是核舟视觉上的“主体”。
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
船舱无疑就是背景部分了,先介绍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而且可以使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
“主体”已经明了,船头的三个人物的位置自然也就很清晰了。而苏东坡、黄鲁直、佛印是主要人物,所以先介绍。船尾舟子是陪衬人物,所以后描写。作者这样写,一是为了表达方便,二是为了遵循逻辑顺序。
作者为什么在段末再次对船上的事物进行说明?
阅读第三部分
强调了核舟的体积虽小,但所刻之物十分丰富,让人对小小核舟叹为观止。此时,作者最后发出的“技亦灵怪矣哉”,也正是读者由衷的感受。
整体探究
核舟的设计是如何体现雕刻家的艺术构想的
(1)苏轼游赤壁,大部分时间是“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雕刻家利用桃核“修狭”宜于刻成舟形的特点,把游览的全过程集中到“舟”上来加以表现,形成了“泛舟”的主题。
(2)以“峨冠而多髯”表现主角苏东坡。苏轼的《赤壁赋》《后赤壁赋》中都没有指明同游者,雕刻家以自己的想象,艺术地在作品中加上了苏轼的好友佛印和黄鲁直,并以苏轼居中,鲁直、佛印分居左右,再以“苏、黄共阅一手卷”表现二人的闲适心情,以佛印的洒脱神态作为衬托,又将三人置于船头的显著位置,就突出了雕刻作品的主体部分。
(3)游览的地点是在赤鼻矶,雕刻家巧妙地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刻上《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文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大胆的艺术创造,更好地体现了作品“大苏泛赤壁”的主题。
(4)精心设计“舟尾横卧一楫”的细节,两个舟子都很悠闲,给观赏者带来江上泛舟的实感。
(5)佛印“矫首昂视”,使人感到他似乎在望着天空和两岸的山色;一舟子“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使人感到江上确有徐徐吹来的“清风”,这就把“核舟”以外的广大艺术空间展示了出来。
本文通过对我国明代的一件微雕作品——“核舟”详细介绍,赞扬了雕刻者王叔远的高超技艺,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本文介绍核舟,采用了总分结合、依次介绍的写法,有条不紊,给人以条理清晰的印象。首先,概括介绍,使读者对王叔远技艺的精巧有一个总的印象。其次,先总起一句,指出核舟的大小,然后以核舟各部分所在的不同位置为序做详细说明:船舱—船头—船尾—船顶,结构严谨。最后总
结,照应开头,深入一步。三个部分,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思路清晰。
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写作特色
总分结合,前后照应。
第一部分,概括介绍,使读者对工艺美术家王叔远技艺的精巧先有一个总的印象,这是总说。第二部分,先总起一句,指出核舟的大小,然后按照事物各部分的位置进行详细说明。第三部分,又是总说,照应文章开头,但比第一部分深入了一层,它以一连串的数字做综合统计,使所说明的核舟给读者留下更明晰的印象,加强了说明的效果。三个部分先总后分,分而后合。结尾以“嘻,技亦灵怪矣哉”来收束全文,同开头说的“奇巧人”相照应。
结构梳理
箬篷、小窗、
雕栏、对联
船舱
船头
佛印(右)矫首昂视
东坡(中)抚鲁直背
鲁直(左)如有所语
船尾
右舟子若啸呼状(动)
左舟子视端容寂(静)
奇巧(总)
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分)
灵怪(总)
构思巧妙
船背
题名、篆章
技术精湛
核舟记
【拓展延伸】
唐三彩 唐代低温彩色铅釉陶的通称。所谓“三彩”即多彩之意,包括黄、绿、白、褐、蓝、黑、紫等多种色彩,有的一色单用,有的多色混合使用,而黄、白、绿三色在三彩器中最为常见。三彩器品类繁多,其中各种动物俑及人物俑在世界美术史上享有盛誉。 三




刺绣 在织物上以色丝和线绣出花纹图案或字形的中国传统工艺品。刺绣工艺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的历史,常用于服装和屏风、壁挂等装饰品。手工绣品种多样,风格各异。其中苏州苏绣、湖南湘绣、四川蜀绣和广东粤绣,合称“四大名绣”。
竹柄纱
地堆绫
加绣花
蝶扇
(一)我国优秀的传统技艺
(二)樊锦诗:根入石窟蟠
樊锦诗是杰出的文物保护专家、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1963年北大毕业后,她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为了敦煌,樊锦诗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19年,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获得了“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的她,没有停下脚步,仍忙碌于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编纂工作中,用一生践行“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2020年5月,她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颁奖词: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