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0 08:2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源远流长的诗的历史中,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卷帙浩繁。漫步经典诗苑,轻叩诗歌大门,无论是品味季节变换,还是体验喜怒哀乐,吟诵诗词都能让我们感受到诗意生活无处不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苑,在缤纷的艺术奇葩中尽情徜徉。
新课导入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1.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领略多姿多彩的创作风格,体会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重点)
2.领会诗歌意境,揣摩语言,把握节奏,声情并茂地诵读古
诗,进而熟悉唱古诗的形式。(重点)
3.学会用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品读古
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难点)
4.试辑录一本专题诗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感受精神劳动的艰辛与创造成果的喜悦。(素养)
学习目标
诗歌是四大文学创作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之一,是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它起源于劳动,由劳动者集体口头创作,并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后来才具有独立形式。我国古代称入乐的为歌,不入乐的为诗,现在所说的诗歌主要指诗。
诗歌常识
知识备查
诗歌欣赏
预习检查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探究内容
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选择一两首你喜爱的诗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活动。
1.选定诗歌后,认真领会意境,揣摩语言,把握节奏。可以配上你喜爱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也可以自编音乐,声情并茂地朗诵。
活动一:声情并茂诵古诗
2.一名同学朗诵时,其他同学可以担任评委,从读音、语调、表情、背景音乐与意境的配合等方面评判,选出优胜者。
3.小组内评选出的优胜者,可以推举为代表,到班里参加评比。班里的评比可以邀请老师担任评委,选出优胜者并予以奖励。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开展唱古诗或吟诵古诗活动。
探究示例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苏轼评价唐代王维的诗和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不仅是与绘画,诗歌与很多艺术形式都有相通之处。只要用心体会,便会发现,许多诗歌都可以借助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种艺术形式,表现某一首古诗的内容。
活动二:别出心裁品古诗
1.艺术形式可以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比如,可以将柳宗元的《江雪》画成一幅画或写成书法作品;可以为李清照的《渔家傲》谱曲,并根据音乐和词的意境编一段舞蹈;可以把《木兰诗》改编成一个剧本,摄制成短片或制作电脑动画;等等。
2.小组分工合作准备或排演,在班里集中展示。
3.小组推荐代表发言,谈本组的创作思路,以及对不同艺术形式表现效果的认识。
探究示例
第一幕 决定替父出征
时 间:某天
地 点:木兰家
人 物:木兰、木兰娘
幕启
一间简陋的屋子,一台织布机、一张桌子和四张凳子。织布机对着门。
木 兰:(边织布边忧愁地叹息)唉!
《木兰诗》剧本(节选)
木兰娘:木兰,你叹什么气呀?
木 兰:娘,没什么。只是昨晚见到军中的文告,可汗在
大规模地征兵,文告上有爹爹的名字。可爹爹身
体不好,弟弟也还小,该怎么办呢?
木兰娘:是呀!
木 兰:我看只有我女扮男装替爹爹出征了。(坚定地)
嗯,就这么定了!明天我就去买匹马,准备各种
要用的东西。
木兰娘:(爱怜地看着懂事的女儿)唉!
幕落
从小学到现在,大家已经读过、背过不少古诗了。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个专题,把记忆中的相关古诗辑录到一起,编成一本专题诗集。
1.确定专题,选择古诗。如古诗中的春夏秋冬,古诗中的风花雪月,古诗中的湖光山色,古诗中的名胜古迹,古诗中的离情别绪等。将相关古诗辑录起来,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活动三:分门别类辑古诗
2.注释评点。分工合作,给每首古诗作注释,并撰写简要的赏析、评点文字。
3.编辑成集。为诗集起一个新颖别致的名字;设计版式、插图、封面;还可以写一篇“前言”或“编后记”, 简单记录这本诗集的编辑过程。
4.交流分享。编好之后,小组之间互相传阅、评价,共享“编书”的快乐。
古诗中的春夏秋冬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探究示例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南邻更可念,布被冬未赎。
——陆游《十月二十八日夜风雨大作》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板书设计
古诗苑漫步
分门别类辑古诗
别出心裁品古诗
声情并茂诵古诗
1.下面是一组有关“古诗中的植物”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2分)
(1)请结合两张图表提供的信息,将下面语段空缺处补充完整,注意语言的准确和连贯,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研讨练习
《全唐诗》出现频率前五位植物统计(单位:首)
《全宋词》出现频率前五位植物统计(单位:首)
数据来源:《草木缘情》,商务印书馆,2016年。
植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也是_________________。唐诗中出现了近四百种植物,几乎触及了唐人生活中遇到的所有植物种类。在众多的植物中,__________,3463首的数量表明唐代文人大多愿意通过它寄托“离情”。到了宋代词人笔下,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___________。这和它凌寒独放的特性有莫大关系。荷桃吉祥,松竹高洁,历代的文人们总是对_________的植物兴味盎然,他们不吝笔墨地对其进行品咏,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文学遗产。
唐诗宋词中的常客
柳独占鳌头
梅异军突起
寓意美好
(2)如果要紧跟上面语段补写出下面四个句子,其合理的顺序是什么?请在下面方框内填出正确的序号。(4分)
①当你神游“故人庄”“浣花溪”时,你就会感受到植物与文学
那份传唱千古的隽永关系。
②也可以说,没有植物就没有诗词。
③植物的名称内涵与寓意组成了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④文人们的精雕细琢或妙手偶得,又让庭院气息和原野芬芳充盈
其间。
正确序号:
③ ② ④ ①
(3)草木缘情,花果寄意,请在下面三个选项中任意选择两种古诗中的植物,模仿示例,分别为它们写一则“植物的自语”,注意语意的准确和表达的生动。(4分)
①《竹里馆》中的“竹”
②《饮酒》(其五)中的“菊”
③《蒹葭》中的“蒹葭”
示例一  《十五从军征》中的“旅葵”:我张开绿色的怀抱,抚慰你久别归来沧桑的心。
示例二  《黄鹤楼》中的“芳草”:我“萋萋”的样子,可否消解你似滔滔江水的哀愁?
选择________
植物的自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________
植物的自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幽深、静谧
一如诗人你淡泊、超脱
的心境。

我生长在东篱之下
可否为你归隐的生活
增添一缕馨香?
选择________
植物的自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苍苍”的样子
愿能疏解你寻找伊人
的焦急心情。
2.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分类】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 )(只填序号)(2分)
①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③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⑤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2分)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
——(谜底)陶渊明
(谜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谜底)陆游
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