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沪教版1.2《卖炭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沪教版1.2《卖炭翁》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01 10:5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为民而作”的诗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卖炭翁》就是其一。朗读课文找易错的字
炭 薪 鬓 愿 辗 辙 翩 敕 叱 驱 绡 绫 直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诗歌朗读: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中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很黑。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人和牛都疲乏了,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两位得意洋洋的骑马的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手下的爪牙。手里拿着诏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考一考默写原文和译文伐薪烧炭南山中。卖炭翁,砍两鬓苍苍十指黑。满面尘灰烟火色,外 貌颜 色bìn身上衣裳口中食。卖炭得钱何所营?自问自答最低生活水平经营心忧炭贱愿天寒。可怜身上衣正单,
为什么“衣正单”,
还要“愿天寒”? 困苦处境“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 矛盾心理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雪大,车重,路难走zhéniǎn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讨论:你认为老者“泥中歇”的时候在想什么?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对比
牛困人饥
翩翩两骑
满面尘灰烟火色
黄衣使者白衫儿jì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动词:形象逼真地写出了
宫史们蛮横无理的
强盗行径。 拿皇帝的命令大声呵斥chìchì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宫使赶着就要走,(老翁)舍不得也没有办法。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同“值”,
价钱、代价。对比
一车炭,千余斤
半匹红绡一丈绫“半匹”、“一丈”极言其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说这些无用的纱、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遮体。卖炭翁一年的辛苦就这样付诸东流,满怀的希望就这样成了泡影。 通过记叙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及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诗歌中心:那么,当卖炭翁一车炭被抢,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在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呢?
请大家想象一下,口头叙述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一诗节写卖炭翁老人的贫穷艰辛,后一诗节写宫使的公开掠夺,在对比中揭露了宫市的黑暗,在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全诗有叙述,有描写,有细节,有对比。笔法简洁,语言精练,在概括、剪裁和渲染等方面,处处显出诗人的匠心。尤其是结尾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诗歌小结:解题:乐府诗
叙事诗
讽喻诗
原作题下有小序——
“苦宫市也”
什么是“宫市”呢?
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烧炭——运炭——抢炭 卖炭翁 宫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