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沪教版5.4《放下你的鞭子》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九年级下沪教版5.4《放下你的鞭子》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01 11:0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 放下你的鞭子陈鲤庭街头剧:
街头剧又称活报剧,是一种时事新闻的短小活泼的戏剧样式,因常在街头演出而得名。街头剧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它所反映的往往是当时时代的最热门的话题。
《放下你的鞭子》是街头剧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剧作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造成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况,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发出了强烈的控诉。剧中父女两人的遭遇,在战争初期具有广泛的概括意义,容易激起观众的感情共鸣和民族义愤,曾经产生了很大的宣传教育作用。在表演艺术上它采取了灵活的形式,如让演员混杂在观众中间等,使戏剧效果更为逼真。有些流动演剧队,一日之内连演数场,盛况不衰。当时被戏剧界合称为“好一计鞭子”的三个剧作中的另外两个——《三江好》、《最后一计》,在初期也颇为流行。 《放下你的鞭子》原是一出以反对阶级压迫和封建统治为主题的剧目,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一些剧团在演出中不断对剧情加以改动,使其成为一出以控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主题的抗日剧目。该剧的剧情是:该剧通过卖艺为生的父女俩的悲惨命运,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时代背景
九一八事变后,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袭击沈阳,占据北大营。当时蒋介石正集中力量进行内战,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密令东北各地的国民党军队退驻内,把东北地区拱手相让日本。东北三省相继沦陷,大批东北人被迫逃进关内。(主人公香姐正在这种情况下跟随父亲流落关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的烈火燃遍了全国。广大民众急需发动和组织起来进行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应运而生。它不管在哪里演出,无不激起观众对日寇的极大的仇恨,不知有多少热血青年就是因为看了这个街头剧深受感染和教育而毅然奔向抗日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放下你的鞭子》这样的街头剧,成了团结民众、发动民众、鼓舞民众奋起抗战的有力武器。 陈鲤庭,曾用名陈思白。上海人,导演,理论家。历任上海救亡演剧队队长。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协会理事。
作者介绍日军在沈阳城墙上向中国军队进攻
“九·一八”事变元凶板垣征四郎 观察油画《放下你的鞭子》,
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
《放下你的鞭子》 油画? 125X178 1940年
??司徒乔(1902-1958)
  
《放下你的鞭子》主题鲜明,形式简短,情节集中意义深远。著名女作家丁玲曾主演卖艺女,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放下你的鞭子》
的演出,对抗日救亡工作起了一定促进作用。
1937年14月,名演员崔嵬、张瑞芳
演出抗日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
一、整体感知课文。1、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理清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 东北地区沦陷后,人民群众流离失所,无以为生;挣扎在饥饿与死亡线上的父女俩到处流浪,卖艺为生。当女儿无力进行演出时,其父手持皮鞭痛打女儿,于是义愤填膺的群众纷纷谴责老汉:“为何鞭打自己的女儿?放下你的鞭子!”由老汉鞭打女儿,青工及众人认识到父女悲惨的流落根源,萌发了一股反日热情。
2、汉子和香姐街头卖艺,为什么他要鞭打自己的亲
生女儿?合乎情理吗? 3、假如你是香姐,父亲用鞭子打你时,你怎样想? 4、剧中的青工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在当时的社会里,
这样的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谈谈你所了解的这方
面的事例。 本文主要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请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
二: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 分析:卖艺汉——定位:
——个性:
——语言:
——意义:流浪关内,衣食无着、穷困潦倒、卖艺为生的难民(1)流浪卖艺多年,沾染江湖习气,保持爱国之心。
(2)生活逼迫,长期饥饿,一时忘情,抽打女儿。“如今正是国难当头……爱国的心眼儿”,控诉日寇的侵华罪行的“九一八小调”。“今天小子承你们先生的好意……去找我们的生路……”流亡内地的东北难民的缩影。人物形象的 分析: 香姐——定位:
——个性:
——语言:
——意义:一位流亡关内靠卖艺为生的穷苦女孩。乖巧懂事,她饿得实在没有力气了,仍然“勉强支起身体”想要继续卖艺,直到“倒在地上”。当她爸爸用鞭子抽打她的时候,她一点也没有怨恨,而是替她爸爸求情。她深知这一切都是因为饥饿造成的,而造成她一家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是“可恨的东洋鬼子”。“没有饭吃的时候……已经过了六年了。” “东洋鬼子的……我的妈也被他们杀死了”。“其实你就是把全部家产交给他们,还是要杀你的命。”“我一点怨恨他的心……更难过。”一个十七八岁的、因东洋鬼子而失去家园的、过着颠沛流离生活的女孩字。香姐的命运激起了人们无限的同情和民族义愤,据说当时演出时有不少群众把这当成了真实的事件。人物形象的 分析: 青工——定位:
——个性:
——动作:
——语言:
——意义:一个有着爱国主义思想,有着强烈的争正义感和高度觉悟的青年工人。见义勇为,对香姐的命运表示深切的同情。“我们都是一样穷苦的人,用不着谁来欺负谁。” “在这世界上不应该有这种人吃人的道理!” “我告诉你们……是不抵抗的卖国汉奸。”“只要大家齐心……比什么都大。”具有高度的觉悟,是正义的化身,民族精神的化身。青工的话,不仅仅是对“卖艺汉”说的,更是对广大的观众来说的。在青工的感召下,观众喊出“对呀!大家联合起来,一起去打倒我们的仇人”,正是喊出了亿万人民共同的心声。夺下了“卖艺汉”手中打人的鞭子,和他扭打了起来。 该剧通过对卖艺汉父女为代表的沦陷区人民流亡生活的叙述和描写,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蒋介石卖国集团的滔天罪行,表现了人民群众的爱国激情。小结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