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期末复习课件(共36张PPT)-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期末复习课件(共36张PPT)-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09 16:2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期末复习: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思维导图
考点过关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5年5考)
1.金刚石、石墨与C60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碳单质 金刚石 石墨 C60
突出的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天然存在的最 _ 的物质 灰黑色,有滑腻感,质 __ ,有良好的 _ 性 由C60分子构成,形似足球
用途 作钻头、裁玻璃等 制铅笔芯、润滑剂、石墨电极等 用于超导、催化、材料、医学及生物等领域


导电
生活中常见含碳的物质
木炭
活性炭
焦炭
炭黑
吸附和防腐
吸附色素和异味
冶金工业
制墨、打印机、复印机的炭粉
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_ _。
3.活性炭和木炭有较好的 _ _,可用于吸附色素、异味等。原因是其具有 _ 的结构。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吸附性
疏松多孔
4.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 _ ,如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长时间保存而不易褪色。
(2)可燃性(可用作 _ _)
①氧气充足时: _ (写化学方程式,下同);
②氧气不足时: _ _。
(3)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①与CO2反应: _ _;
②与氧化铜反应: _ _;
③与氧化铁反应: _ 。
稳定
燃料
C+O2 CO2
2C+O2 2CO
C+CO2 2CO
C+2CuO 2Cu + CO2↑
3C+2Fe2O3 4Fe+3CO2↑
(1)C60由分子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由原子构成。
(2)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但是化学性质相似。
(3)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
【易错点】
巩固训练1
1.下列物质中,常用作电极材料的是 (  )
A.木炭 B.活性炭 C.石墨 D.金刚石
2.热爱劳动,传承美德。下列劳动项目的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C
B
选项 劳动项目 解释
A 在新家具中放活性炭包除味 活性炭发生了化学反应
B 将铅笔芯粉末放入生锈的锁芯中开锁 石墨有滑腻感
C 用金刚石作玻璃刀头裁玻璃 金刚石无色透明
D 向烧烤炉中加入木炭 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3.Vantablack,又称“超级黑”,是用比头发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制成的,热传导效率为铜的7倍,硬度为钢的10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超级黑”由碳元素组成
B.“超级黑”是优秀的热传导材料
C.构成“超级黑”的微粒停止了运动
D.碳纳米管与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4.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金刚石裁玻璃 B.用石墨制铅笔芯
C.用焦炭冶炼金属 D.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
C
C
5.一密闭容器内盛有等质量的碳和氧气,高温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容器内的气体物质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氧气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6.取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a g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相关量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M点对应的固体物质只有两种
B.N点对应的固体为黑色
C.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a-b)g
D.0~t2 min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A
C
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5年4考)
1.物理性质
颜色: _ _,气味: _ _,溶解性: _ _,
密度:比空气 _ ,宜采用 _ _法收集。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点燃前要 _ 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火焰呈 _ 色)。
根据这一性质,一氧化碳可用作 _ _。
无色
无味
难溶于水
略小
排水
验纯
2CO+O2 2CO2

燃料
(2)毒性: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 _ _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血红蛋白
①涉及CO的实验中,要有尾气处理装置(有毒性),实验开始前要验纯,防止加热或点燃时爆炸。
②用煤等含碳燃料取暖时,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一定要保持室内通风。
【易错点】
(3)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①与氧化铜反应: _ _;
②与氧化铁反应: _ _。
CO+CuO Cu+CO2
2Fe+3CO2
3CO+Fe2O3
实验 木炭(或CO)还原氧化铜
实验 木炭还原氧化铜 CO还原氧化铜
实验原理 _
实验装置
C+2CuO 2Cu+CO2↑
CO+CuO Cu+CO2
实验现象 黑色粉末逐渐变 _ 色,澄清石灰水 _
注意事项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灼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 _ _;
(2)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的目的是 ,使反应更充分;
(3)加热时,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网罩的原因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变浑浊
炸裂
增大药品的受热面积
注意事项 (4)反应结束时,先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再停止加热,原因是 _ _,使试管炸裂
(5)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再点燃左边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 ;
(6)反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防止 _;
(7)CO有毒,要进行尾气处理,可采用点燃法或 法 。
防止石灰水倒吸至灼热的试管底部
CO不纯,加热后发生爆炸
生成的铜在较高温度下重新被氧化成氧化铜
收集
巩固训练2
1.“围炉煮茶”是当代年轻人赋予传统文化新内涵的生动体现,但也有人因为在密闭的室内开展这项活动导致中毒。造成中毒的物质是 (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甲烷
2.如图实验中,有四支充满不同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拔掉塞子后,试管中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  )
A.一氧化碳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空气
A
C
3.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微型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验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B.实验中观察到滤纸条变红,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C.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气体的质量
D.气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尾气逸出而污染空气
C
考点三 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_ , _ 溶于水(体积比约为1∶1)。固体二氧化碳俗称 _ ,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干冰
2.用途:
(1).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
(2).二氧化碳能用于 。
(3).二氧化碳能用作 。
灭火
气体肥料
2.化学性质
实验
现象 _ 的蜡烛先熄灭, _ 的蜡烛后熄灭 紫色石蕊溶液变 _ 澄清石灰水 _ 无明显现象
下层
上层

变浑浊
性质 ①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密度比空气大 与水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与碱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H2O=== H2CO3
Ca(OH)2+CO2=== CaCO3↓+H2O _、
CO2+2NaOH===Na2CO3+H2O
3.二氧化碳的制取
(1)工业制取(煅烧石灰石): _ _;(填化学方程式,下同)
(2)实验室制取[详见P19《专题一 常见气体的制取(必考)》]:
_ _。
4.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 _ 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CaCO3 Ca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C+CO2 2CO
吸热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般步骤
步骤 (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2)加入固体药品 (3)加入液体药品 (4)收集并验满
示 意 图
示 意 图
操作及注意事项 夹紧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漏斗内形成一段水柱,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将锥形瓶横放,用镊子将大理石(或石灰石)放在锥形瓶口,再慢慢使锥形瓶直立。 长颈漏斗下端要在液面之下,形成 “液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柱高度保持一段时间不变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
已集满
1.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是能溶于水,不能说是易溶于水。
2.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但使石蕊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一种酸性物质(碳酸)。
3.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
【易错点】
5.“低碳”生活与“碳中和”
(1)概念:①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②“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2)低碳行为: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提倡纸张双面使用、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1)干冰是固态的CO2,是纯净物。
(2)人工降雨可利用干冰实现,此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易错点】
CO与CO2的鉴别与除杂
1.鉴别
方法 现象 CO 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现象 澄清石灰水________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无明显现象 溶液变 _ _色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_ 无明显现象
点燃 燃烧,发出 _ 色火焰 不燃烧
变浑浊

黑色固体变红色

2.除杂
(1)除去CO2中的CO:通过足量灼热的 _ 粉末。
(2)除去CO中的CO2:先通入足量 _ _溶液中,再通过浓硫酸;或通过足量灼热的 _ _。
(1)CO与CO2组成元素相同,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其分子构成不同。
(2)CO具有还原性,而CO2不具有还原性,不能用来冶炼金属。
(3)不能用点燃的方法去除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CuO
NaOH
碳粉
【易错点】
巩固训练3
1.任何事物都要辩证地看待和评价。下列关于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B.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
C.能致人死亡,说明它有毒
D.实验室可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
2.欲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可将混合气体通过( )
A.澄清石灰水 B.水
C.炽热的炭层 D.灼热的氧化铜
B
D
3.如图①~④为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仅有3套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B.装置②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C.装置④所示为反应正在进行的状态
D.装置③和④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C
4.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表示转化中的另一种反应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X可以是O2
B.Y可以是Ca(OH)2溶液
C.反应①一定是CO与O2的反应
D.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发生反应②
C
5.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创新实验。实验时,先加热碳粉,一段时间后将酒精灯移至CuO处加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酒精灯加网罩是为了提高火焰温度
B.气球可以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实验中,CuO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D.装置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2↑
D
直击中考
1.(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化学真题)在生活生产中碳单质的应用广泛。下列有关含碳物质的性质或用途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木炭常温下化学性质很活泼
C.金刚石用作电极 D.石墨用作钻探机钻头
2.(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真题)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由碳、氧元素组成,能相互转化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都可作为燃料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与水反应,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温室气体,含量增多都能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A
A
3.(2023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化学真题)2023年3月27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O中毒者应立即移至通风处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C.高楼火灾时,人应乘电梯逃生
D.吸烟有害健康,青少年一定不要吸烟
4.【2023湖南衡阳真题】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碳的单质都是黑色
B. 植物光合作用可将转变为
C. CO和CO2元素组成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D.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
C
B
5.(2023云南)碳及其化合物存在如下转化关系:C→CO CO2
X(“→”表示一种物质会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




A.由C转化为CO2的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依次升高
B.CO只能通过与O2反应转化为CO2
C.CO2可通过与C反应转化为CO,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
D.X可能是酸或盐
B
6.【2022四川乐山中考】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备CO2的实验中,下列装置图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制备CO2 除去CO2中混有的HC1气体 干燥CO2 排空气法收集CO2
装置图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