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沪教版4.5《游山西村》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下沪教版4.5《游山西村》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01 11:3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学习古诗的方法?2释诗句,明诗意3想意境,悟诗情1知诗人,解题意游山西村陆游1知诗人,解题意这首诗的作者是谁?陆游谁能说出陆游是
什么朝代的什么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
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伟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做过宝章阁待制。幼年时正当金兵向南入侵,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年时期,曾到四川、陕西一带,参加军队生活,前后九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他晚年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风格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 著作:
《剑南诗稿》《沈园》1知诗人,解题意作者轶事提起文人,就使人想起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然而陆游既是文人之佼佼者,又有非凡的武艺。为了实现收复失地的心愿,他曾经千里投师学习剑术40多岁时,他应邀到了抗金前线南郑。有一天,他带兵到山中围猎,天色渐暗,大家准备回营了,。猛然见袭来一阵腥风,传来一声怒吼,随着扑出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大家见了无不惊慌失色,纷纷逃避;只有陆游毫不惧怕,挺身仗剑,向虎刺了去,于是人虎之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最后,陆游一剑刺中了老虎的咽喉。陆兄如此骁勇,怎不令人咋舌!成语典故:柳暗花明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抒发了抗金爱国的情怀,一度得到孝宗的赏识,所以入朝当了军器少监。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挤他,不断上书皇帝,诬陷他终日赏花吟诗,不务正业,皇帝偏听偏信,结果陆游被弃。
   陆游怀着满腔的愤怒,回到老家绍兴闲居。一天,陆游前往山西村拜访友人,友人及左邻右舍听说陆游来访,都热情地接待他,家家户户摆酒设宴相迎。那淳朴的民风使陆游十分感动,他诗兴大发,写下诗篇《游山西村》。诗中有这样两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句既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寄予希望的心境。“柳暗花明”后用来比喻环境的突然转变;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知识链接题目的意思是什么?游山西村“游山西村”:
在山西村游玩。 游玩文言知识一词多义
1.衣沾不足惜(值得)
2.丰年留客足豚(丰足)
古今异义词
春社近:古义“土地神”,今义一种集体组织。
词类活用
拄杖无时夜扣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足社夜游 山 西 村(七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húntúnguānzhǔkòu古诗散译你不要因农家的腊酒浑浊而笑话他们,
他们是用丰足的菜肴款待你,没有把你当成外人。
山岭重叠,溪水弯曲,远望好像前面已经没有路了,
走到近前,才知道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又出现了一个山村。
萧鼓追随是因为春社日将临,
人们穿戴简洁朴素,古朴的风尚犹存。
从今以后,我要随时乘着月光闲逛,
拄着手杖豪兴满怀的叩击农家朋友的柴门。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农家如何待客?风俗如何?诗人游玩,经历了什么?心情如何?表现感情: 农家热情好客,淳厚质朴,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
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整体感知 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诗中的三、四两句,尤其写得流利生动,已经成为广泛流行的成语。诗词赏析莫 笑 农 家 腊 酒浑
| |
头年腊月所酿的酒 浑浊,酒以清为贵
解释:
不要笑话农家酒味薄。
丰年留客足鸡豚。
| |
丰足 泛指猪
解释:
他们待客的情意却十分深厚。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初看起来觉得平淡,就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那样,仿佛是一则普通的记事,毫不费力。然而,诗人从这里的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
首联写农民朋友的好客习俗,表现了农家热情好客、淳厚质朴,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跃的情景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莫笑”二字,写出农民的厚道,表现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酿的米酒。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的喜人景象。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客,还备有丰盛的佳肴呢!豚,指小猪,这里“足鸡豚”是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也表现出诗人的满足。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青翠的山峦见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淙淙穿行,草木愈渐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渐依稀难认。
正在迷茫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家农舍,隐现于花木空疏之间,顿觉豁然开朗。 译:山层叠嶂,水迂回曲折,好像没有了去路,(忽然)出现了柳色深绿、花光红艳的山村。 既写出农村(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诗人喜悦心情。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面对困难,锲而不舍,就会有希望。令人回味无穷。这两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未来寄予希望的心境,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现在多用来比喻环境的突然转变,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绝路逢生的情景,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或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也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注意呀,这里是名句、佳句又富有哲理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两句诗写诗人探索前行时的感受,是写景名句,更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富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而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把这种自然景象摄入诗篇里,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早就描绘过,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到了宋代诗人手里,也有所描摹,如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时代接近于陆游的诗人还有强彦文,他的诗歌有唐人的风致,曾写过“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的诗句。但在意境的开拓上,可以这样说,这些诗句要远逊于陆游。这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 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景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唐宋诗醇》评这二句说:“有如弹丸脱手,不独善写难状之景。”这个评价是有见地的。这一联不仅写得极其自然,而且用语浅近,含意丰富;仿佛信手拈来,然而出人意表。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赢得人们的普遍喜爱,如今已成为广泛流传的成语。
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叙事 写景游山西村莫 笑 农 家 腊 酒 浑景色迷人柳 暗 花 明 又 一 村盛情待客山 重 水 复 疑 无 路丰 年 留 客 足 鸡 豚 景美人更美 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迎神的箫鼓声中来来往往。
农家虽衣冠简朴,但古老的乡俗却很盛行。
箫鼓:名词用作动词,吹箫击鼓.
古风:古老的乡俗.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诗由写景转入抒情,从村外之景转写村内之情。“春社”,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谓“立春后五戊日为春社”。即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当这一天将来临时,村子里不断的吹箫打鼓声音,响彻云霄,洋溢着一片节日的欢快气氛。乡民们还要向土地神祭祀,以祈求农事的丰收。这个简朴的古代风俗,在当时江南的农村仍然很流行。诗句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显示了他对吾土吾民的热爱.诗篇不仅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但愿从今以后,趁着月明之夜来闲游.能随时拄杖,轻扣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写诗人的愿望.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趁月夜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敲门拜访,恋恋不舍之情益于言表.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游村的感受如何呢?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实淳美,这些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今后怎么样呢?诗篇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如果说孟浩然诗的最后:“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露得非常直率,那么,陆游诗的结尾用笔则比较婉转,诗人吐露的意念是,今后倘有机会乘月明之夜外出闲游的话,我拄着拐杖会随时前来敲门叙谈。这一归结,点明了游村的诗题,而“夜叩门”与首句“农家”遥相呼应,不仅画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寻味。不邀自来,充满深厚友情。表达了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向往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一个热爱农村,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游山西村:诗人正因推助张俊北伐,被罢归故里,诗人心中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
写作背景《游山西村》:叙写了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之美里的快乐之情。赞美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向往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中心思想 <游山西村>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记叙,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小路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终于来到山西村.这里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这两句诗蕴涵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涵着希望.游山西村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写作特色本诗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示了农村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请从诗中找出这些句子。全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诗歌写了诗人在山西村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农村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从而表达了诗人的陶醉、恋恋不舍之情。体味、积累:
《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写的是山绕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还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精彩诗句《归园田居》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渡荆门送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课后习题解答二、1、《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愿”是体指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上强。我们的发现:陶渊明与陆游心态比较 陶渊明与陆游当时写下《归园田居》与《游山西村》这两首诗时都已弃官。但从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可看出,陆游仍然希望为国效力;而陶渊明则钟意于田园生活,钟意于与世无争、自给自足的日子。1、头两句诗中的“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莫笑”突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赏。“足”字写出农家的盛情,也表现出诗人的满足。2、颔联两句的精彩之处表现在哪儿?一方面它是写景的佳句,写出了山水重叠环绕,春光无限的自然风光;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意味,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面对困难,锲而不舍,就会有希望。颈联着重表达的内容是什么?是通过对乡村祭祀的描写,赞美古老淳朴的风情风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之情。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全诗没有写一个“游”字,但诗中的每一句又都和“游”字相联系,记游过程很有层次:宴请酒席——漫步乡间——观看祭祀——告别山村欣赏了完了这首诗,同学们能不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赞美一下山西村的景美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还能不能用一句诗来赞美
山西村的人更美呢?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吗?诗句的意思是: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
突然发现柳阴深深,鲜花明艳,眼前又是一个山村。这个村庄的风光更给了他深刻的启示:
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出现坦途。
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
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主要内容:表达情感 :
赞扬了农民的淳朴、好客的品性,
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人生哲理:
面对困难,我们不要轻易退缩,
因为曲折之后才是坦途。
要记住:“阳光总在风雨后!”作者到山西村做客,见到西山村的美景俗语:
1、“阳光总在风雨后”
2、“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对偶的巧妙运用
对偶作为一种修辞方法,使用字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成的一对短语后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语言方式。 返回启示启示一、诗贵在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读诗要仔细品味内在情感。
二、朗读是读诗的重要方法,要注意读出节奏。
三、学诗要借助想象,再造出诗歌描绘的意境。
古代诗歌鉴赏的重点思想内容
 写了什么?描写了什么具体形象?表达出什么思想情感?语言表达
怎么写的?描写出什么具体形象?运用了什么语言表达?塑造形象为什么这样写?核心:形象学习古诗的方法?2释诗句,明诗意3想意境,悟诗情1知诗人,解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