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沪教版4.5《游山西村》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下沪教版4.5《游山西村》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01 11:4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游山西村陆游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现存9300多首,是我国古代高产诗人之一。其作品多强烈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炽热的爱国热情,同时鞭挞投降派,同情人民疾苦,思想性很强。
他的诗中,抗金北伐是其中心主题,(最有代表性的有《关山月》、《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除此之外,还写了大量描绘山川名胜、自然风物和人民生活的诗。陆游著作:《剑南诗稿》
《沈园》 陆游(1125-1210),南宋伟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做过宝章阁待制。幼年时正当金兵向南入侵,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年时期,曾到四川、陕西一带,参加军队生活,前后九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他晚年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风格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 作者轶事提起文人,就使人想起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然而陆游既是文人之佼佼者,又有非凡的武艺。为了实现收复失地的心愿,他曾经千里投师学习剑术40多岁时,他应邀到了抗金前线南郑。有一天,他带兵到山中围猎,天色渐暗,大家准备回营了,。猛然见袭来一阵腥风,传来一声怒吼,随着扑出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大家见了无不惊慌失色,纷纷逃避;只有陆游毫不惧怕,挺身仗剑,向虎刺了去,于是人虎之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最后,陆游一剑刺中了老虎的咽喉。陆兄如此骁勇,怎不令人咋舌!写作背景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抒发了抗金爱国的情怀,一度得到孝宗的赏识,所以入朝当了军器少监。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挤他,不断上书皇帝,诬陷他终日赏花吟诗,不务正业,皇帝偏听偏信,结果陆游被弃。
 陆游怀着满腔的愤怒,回到老家绍兴闲居。一天,陆游前往山西村拜访友人,友人及左邻右舍听说陆游来访,都热情地接待他,家家户户摆酒设宴相迎。那淳朴的民风使陆游十分感动,他诗兴大发,写下诗篇《游山西村》。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七言律诗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对仗文言知识一词多义
1.衣沾不足惜(值得)
2.丰年留客足豚(丰足)
古今异义词
春社近:古义“土地神”,今义一种集体组织。
词类活用
拄杖无时夜扣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足社夜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要笑农家酿的酒不好,丰收之年用丰盛的菜肴款待客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翻座一座座山,一道道水,怀疑无路可走时,忽然看见在柳色浓绿,鲜花明丽的地方,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颔联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吹箫打鼓声此起彼伏因为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农家穿衣戴帽的朴素古风犹存。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从今以后假如您(农家)允许我随时拜访。那闲来时,我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敲你家门。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初看起来觉得平淡,就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那样,仿佛是一则普通的记事,毫不费力。然而,诗人从这里的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酿的米酒。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的喜人景象。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客,还备有丰盛的佳肴呢!豚,指小猪,这里“足鸡豚”是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
上一页首
联(写农民朋友的好客习俗)“莫笑”——表现出农民的厚道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
水绕,花团锦簇,春光
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
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
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
令人回味无穷。现在多
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
时会生出许多希望。佳句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颔
联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诗由写景转入抒情,从村外之景转写村内之情。“春社”,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谓“立春后五戊日为春社”。即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当这一天将来临时,村子里不断的吹箫打鼓声音,响彻云霄,洋溢着一片节日的欢快气氛。乡民们还要向土地神祭祀,以祈求农事的丰收。这个简朴的古代风俗,在当时江南的农村仍然很流行。诗篇不仅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上一页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游村的感受如何呢?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实淳美,这些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今后怎么样呢?诗篇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如果说孟浩然诗的最后:“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露得非常直率,那么,陆游诗的结尾用笔则比较婉转,诗人吐露的意念是,今后倘有机会乘月明之夜外出闲游的话,我拄着拐杖会随时前来敲门叙谈。这一归结,点明了游村的诗题,而“夜叩门”与首句“农家”遥相呼应,不仅画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寻味。
上一页颈联写出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尾联不邀自来,深厚的友情。 诗中表现了农家的纯朴,热情好客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作品主题:本课要点作者——陆游(朝代、字、号)
体裁——七言律诗
内容——写农民的好客和古朴的风俗
(意趣浓郁的风情画)
诗中的名句——(写景,富有哲理)
(1)写农民朋友好客习俗的句子是?
(2)写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的诗句是?
(3)表现深厚友情的句子是?
本诗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示了农村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请从诗中找出这些句子。全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诗歌写了诗人在山西村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农村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从而表达了诗人的陶醉、恋恋不舍之情。体味、积累:
《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写的是山绕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还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
望。(1)今天我才了解到,我不但有那么多优点,也有那么多缺点。过去,我却从来不知道这么深刻。真是( )。(2)昨晚我被一道题难住了,怎么都找不到解题思路。这时爸爸走过来经他的指点,我很快解出了难题。这真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读一读试比较“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与“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比较相同:内容上都是描写作者做客农家的情形不同:
前一首《过故人庄》表达了老朋友之间诚挚的友谊。
后一首表达了对农家好客习俗和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
课后习题解答二、1、《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愿”是体指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上强。我们的发现:陶渊明与陆游心态比较 陶渊明与陆游当时写下《归园田居》与《游山西村》这两首诗时都以弃官。但从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可看出,陆游仍然希望为国效力;而淘渊明则钟意于田园生活,钟意于与世无争、自给自足的日子。1、头两句诗中的“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莫笑”突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赏。“足”字写出农家的盛情,也表现出诗人的满足。2、颔联两句的精彩之处表现在哪儿?一方面它是写景的佳句,写出了山水重叠环绕,春光无限的自然风光;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意味,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面对困难,锲而不舍,就会有希望。颈联着重表达的内容是什么?是通过对乡村祭祀的描写,赞美古老淳朴的风情风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之情。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全诗没有写一个“游”字,但诗中的每一句又都和“游”字相联系,记游过程很有层次:宴请酒席——漫步乡间——观看祭祀——告别山村成语典故:柳暗花明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抒发了抗金爱国的情怀,一度得到孝宗的赏识,所以入朝当了军器少监。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挤他,不断上书皇帝,诬陷他终日赏花吟诗,不务正业,皇帝偏听偏信,结果陆游被弃。
   陆游怀着满腔的愤怒,回到老家绍兴闲居。一天,陆游前往山西村拜访友人,友人及左邻右舍听说陆游来访,都热情地接待他,家家户户摆酒设宴相迎。那淳朴的民风使陆游十分感动,他诗兴大发,写下诗篇《游山西村》。诗中有这样两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句既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寄予希望的心境。“柳暗花明”后用来比喻环境的突然转变;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知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