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沪教版1.1《沁园春·雪》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下沪教版1.1《沁园春·雪》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01 12:0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沁园春 雪》说课稿说课流程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说作业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沁园春 雪》是沪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对大自然的赞颂”为主题展开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受到启示,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章,书写心中的情志。我们知道每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无论在情感熏陶、价值观的建立或者体型的学习和掌握上都是重要的。所以这篇诗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沁园春 雪》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写于1936年的一首词。在该词中,毛泽东咏雪言志,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的抱负,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恢弘的气势、壮美的意境”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本课作为本单元的开篇,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和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过程和方法目标:品味诗歌凝练、生动、含蓄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作者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2、品味精炼优美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和感受毛泽东的伟大情怀和胸襟
二、说教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制造语文学习的自由空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大力提倡自由研讨
三、说学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新课标也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我采用的学习方法是:
1、朗读法:“三分诗七分读”,将朗读贯穿始终以读品味,以读品情,以读促析。
2、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采用课标要求的体现学生主体,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重视方法指导的教学模式。同时,把整个教学环节设计为板块式。分为读诗词、赏精句、悟情感,练能力四大板块
1.导入新课 由雪历来是文人骚客所喜爱并吟咏的景物,并让学生背诵出所积累的有关雪景的诗句,比如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了雪景的寂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落寞心情;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借用精妙的比喻把凛冽的北方冬季雪景描写的美丽如春引入本词,看伟人笔下的雪景是什么样的,又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怀导入新课。我认为这样比较自然。
2.作者简介毛泽东: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作者简介应注意的方面)3 了解有关词的一些知识词,又称长短句,起于唐兴于宋,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根据字数多少分为大令、中令、小令。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决定词的格式;“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关乎词的内容
4 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公开发表在1945年,看这两个特定的时代背景,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936年2月,他带领红军奔赴抗日前线,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并且,蒋介石看过后,深深感受到了本词中毛泽东所透达的帝王之气。
5 读诗词(1)以不同的形式读,以读品味,以读品情,以读促析。教师范读,生自由读,然后分别请具有朗读才能的同学单个读,齐读。要求:
(2)读准字音,读出重音,注意停顿、速度、节奏以及情感,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也就是说能用朗读技巧和情感的投入赋予这首词以生命力,感染力,演绎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请同学们朗读时,注意思考:词的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绘北国壮丽雪景,抒爱国之情
下片: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6 诗词赏析上阕——问题设置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概括描写雪景的?哪些语句是具体描写雪景的?(同桌交流、指生展示)
明确:概况描写: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具体描写:“望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
2)、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述,由哪个词领起?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选择这些景物?有什么深意?(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展示)
归纳、明确:由“望”字领起。所望景物有长城、大河,山,原。诗人在“望”中见“长城”“、大河”(大河也就是黄河)并借助想象感受到“长城”“、大河”的全貌全景,长城、大河不仅属于北方雄浑的景物,它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作者采用写这两个富有代表力的物象,蕴含着诗人热爱并誓死保卫中华大地的情志。同时也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保卫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河山。
3 )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借助学生在预习时对“须”字的理解,这个须字不是“必须”的意思而是“等到”的意思,所以是虚写。
明确:这三句由写实转入想像,翻出一派新的气象,把人引入到一个辉煌的境界里去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妖娆。
虚实结合,体现了祖国山河的无比壮丽,蕴含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理解、赏析下阕——问题设置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5)、“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有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为下文真正的风流人物是谁做铺垫。
6)、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并品味含义
明确:“惜”
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学生先自己品味)
“惜”字用词考究,含蓄又精准,一方面肯定以上各帝王是英雄人物,但是诗人又委婉的批评了他们文治不足,同时很自然地引出文章主题。
7)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的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重点研读,品味语言 新课标对初中学生提出了“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阅读要求,各地的中考也把它作为考查的重要内容,常常把各种形式的语言鉴赏题请上中考试卷。确实,品味语言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发展思维能力,应教给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我将从常用的炼字、修辞、情感等方面入手,带领学生进行重点语句的赏析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我首先找出比较有语感和平时掌握了此类答题方向及方法的学生试着回答,其他学生补充,老师最后归纳、总结、明确
运用比拟手法,赋予群山和高原以勃勃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性格,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句诗词的赏析,首先提问学生从哪个角度进行赏析——情感角度
这是诗词的主旨句,它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点出真正的风流人物真正建功立业的人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的革命群众,他们将超越历史人物,具有更加卓越的才能,并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心和伟大的抱负。五.说作业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化成自己的能力,那么我设计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小练笔,让学生描写自己感兴趣的景物,并且寓情于景,抒发自己的情志。字数300字左右,当堂展示。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