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教案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难点】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用图象将数据进行处理.
课堂导入
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式存在。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现象叫做物态变化。
课堂活动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动手做:把一支蜡烛点燃,竖直固定在桌子上。
在这个过程中,蜡烛点燃后,把熔化成液态的蜡烛油滴在桌子上,把蜡烛粘上后,蜡烛油又凝固成固态。
问题:蜡烛的熔化和冰的熔化特点一样吗?。
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实验探究: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和假设:
(1)在熔化过程中物质温度应该不断上升.
(2)每一种物质熔化时温度应该不同.
设计实验:
探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和石蜡的熔化过程,分别取适量的海波和石蜡,对它们进行加热,测出加热过程中的温度,观察熔化的情况,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图像,比较二者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器材:
还需要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水、搅拌器、火柴。
(3)注意事项:
①安装实验器材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
②水浴法:可使物体均匀、缓慢受热.
③石棉网:使烧杯均匀受热。
④搅拌器:使物体均匀受热。
⑤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接下来观看两个视频(PPT第6页)
1.海波的熔化
2.石蜡的熔化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别将蜡和海波分别放入试管中,并用酒精灯加热。
(2)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观察不同温度下它们的状态变化,在海波和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把数据填入表格。
分析与论证
(1)以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将表中的数据分别在两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再将所有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得到海波和石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现象:海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温度达到48℃时开始熔化。熔化的过程中继续加热,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完,才吸热升温;石蜡熔化过程,随着不断加热温度持续上升,在此过程中,石蜡由硬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
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温度变化特点
熔化前 熔化中 熔化后
海波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石蜡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实验结论:
由探究过程可知:海波熔化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需吸收热量,但保持温度不变,是固液共存态。石蜡熔化没有一定的温度,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一直升高。所以不同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
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
交流与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二、熔点和凝固点
根据固态物质熔化的特点不同,可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
(1)定义: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 例如:冰、海波、食盐、石英、萘、各种金属等。
各种晶体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3)晶体的熔化图象:
图像上每一段的温度和状态特点?
①A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的过程。
②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③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4)凝固点:晶体开始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5)晶体的凝固图象:
图像上每一段的温度和状态特点?
①EF段:物质处于液态,物质放热降温的过程。
②FG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晶体溶液的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③GH段:物质处于固态,晶体放热降温过程。
小资料
几种晶体的熔点 (标准大气压)
由表看出:
①不同晶体熔点不同,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②记住冰的熔点是0℃,钨的熔点最高。
想想议议
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达到-52.30℃,这时还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吗?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
讨论归纳:因为水银的凝固点是零下 39℃,气温达到-52.30℃时,水银已经凝固了,不可能再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温度。查熔点表,这时可利用酒精(-117℃)温度计。
撒水成冰
2.非晶体
(1)定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各种非晶体
(2)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特点:非晶体熔化过程中,随着吸热,温度一直升高,不存在温度不变的过程,没有固液共存态,逐渐变软、变粘、变稀、变成液态。
(3)晶体的凝固图象:
特点: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也没有一定的温度,随着放热,温度持续降低,状态逐渐变粘、变稠、变硬,变成固态。
三、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1.熔化吸热:
(1)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晶体熔化时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必须加热,若停止加热熔化也会马上停止。即熔化过程要吸热。
(2)非晶体熔化条件:吸热。
(3)应用:利用冰块熔化吸热来保鲜
2.凝固放热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液体在凝固时要放热。
(1)晶体凝固的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2)非晶体凝固条件:放热
(3)应用:北方的冬天气温低,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就是利用水凝固时放热,使菜窖内温度不致于太低,菜不致于冻坏。
课堂小结
物态变化:
1.常见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态变化: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在三种状态之间转化的现象叫做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2.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海波的熔化
海波在熔化时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才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为固液共存态,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
(2)石蜡的熔化
石蜡在熔化时没有固定的温度,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整个过程持续吸热,温度持续升高。
3.凝固过程
(1)海波的凝固过程
凝固前:持续放热,温度降低,为液态:凝固时:持续放热,温度不变,为固液共存态;凝固后:为固态。放热降温.
(2)石蜡的凝固过程
整个过程放出热量,随着温度不断降低。逐渐变稠、变粘、变软、变成固态,不存在固液共存态。
熔点和凝固点
1.晶体: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1)常见的晶体: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藁、各种金属。
(2)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2.非晶体: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沥青.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1.熔化的条件:(1)晶体:达到熔点,且持续吸热;(2)非晶体:吸收热量。
2.凝固的条件:(1)晶体:达到凝固点,且持续放热(2)非晶体:持续放热。
随堂检测
1.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A)
A.该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60℃
C.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10min
D.该物质在B点时全部变成了液态
2.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的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80℃,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3.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图甲中,实验器材的合理安装顺序是由下至上。(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3℃。
(3)由图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小杰同学为了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选用A、B两种物质进行实验,得到了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甲)。
(1)由图象可知,A、B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A。
(2)用温度计测量该晶体物质的温度,某时刻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晶体物质的温度是66℃,处于液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