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最后一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02 12:3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 最后一课(法)都德?最 后 一 课 都 德第一课时
感 知 园4分5分3分4分预习交流 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纪下半叶 国
主义作家。出身法国南方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就独自谋生。先在一所小学校里担任学生自修辅导员。后来到巴黎,从事文艺创作,过着清苦的青年文人生活。作者简介:法现实 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 ,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 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1873年,他发表的又一著名短篇小说集
,就是以这次战争为背景的。
《磨坊文札》《小东西》《月曜故事集》 其中 和
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共计近百篇短篇小说。每篇一般两三千字,文笔简洁生动,题材丰富多彩,构思新颖巧妙,风格素雅清淡。《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时代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871年,法国战败,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上页 下页 返回请说出你知道的爱国的诗句(每句2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
小说
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按篇幅、容量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情节:
环境:
人物:
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小说的人物描写包括: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三要素哽住赚钱捂住踱步惩罚祈祷诧异宛转喧闹皱边肃静懊悔钥匙郝叟胳膊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上页 下页 返回激情朗读整体感知1.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分)
2.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5分)
3.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1、这篇小说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 --------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3、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爱国主义情感 本文写了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的阿尔萨斯省中一所乡村小学里,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的事情。 课文线索及结构一、上学路上
二、上课之前
三、最后一课
四、宣布下课
以 为线索到“先生的小院子里”到“他那副大眼镜”到“我真永远忘不了”到全文结束开端
发展发展高潮、结局小弗朗士的见闻和感受 特色2+3作业1.完成第二课时学案
2.巩固基础知识,完成练习册积累运用题第二课时
探 究 园一、精析文本1、小弗郎士上课途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
2、这最后一课的上课前与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课有什么特别含义?
3、老师讲到法语是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4、“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
5、重点分析最后一部分: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我又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6、分析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小弗郎士上课途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8分)——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作用。同时,看布告牌的细节,也巧妙的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明朗、轻快的景色,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使人们的心情反而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压抑的感觉。 阅读课文第7-10节(上课前)
  到了学校、小弗郎土发现哪些情况不同往日 ? 请填写下表 -填表说明“最后一课”的异乎寻常(4分)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偏安安静静的,
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开课桌,关课桌,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戒尺
穿着漂亮的礼服有镇上的人没有镇上的人异乎寻常!这最后一课的上课前与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课有什么特别含义?(8分)最后一课,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因为从此以后学校里布许再教法语了,小孩从此要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接受异国文化。作者再这里把一个小学校里德一堂课的意义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使这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具有了庄严的意义。
上“最后一课”本身就是抗议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 因为这是阿尔萨斯赫洛林的学校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从此之后只让教德语了。老师讲到法语是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6分)   高度赞美法国语言,强调掌握法语的重要意义。用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我又为什么觉得他
从来没有这么高大?(8分)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而先生的脸色中感到他对祖国的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他的爱国精神,使我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我认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 “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 (6分)------这个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小弗朗士上课前后的心情和态度上是否有变化?从中文茂能看出小弗朗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具体语句分析。(6分)上学的路上:
上课之前:
上课时:分析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8分) 韩麦尔先生既是一位严师,也是一位有40多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语言,有崇高的爱国情,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有战胜敌人的执着信念。 小弗郎士有天真好玩、不爱学习、的稚气性格,他还是有一定的意志力,内心爱憎分明,对敌人还是有一点恨。铁匠开玩笑,他以为是讽刺自己,所以气急败坏地跑进先生的院子里,说明他有很强的自尊心。后来被老师感染,开始热爱祖国文字,爱自己的国家。 二、讨论主题 ? 通过对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以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为代表的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三、启示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不要把热爱祖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 四、总结写作特点 1.选材:材料为表现中心服务。 2.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一堂法语课。这标题不但指出文章的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 3、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
具体生动。二、类文链接1.阅读《最后一课》和《摆渡老人》
2.找一下这两篇文章在写景上与文章的相似处。特色2+3作业1.完成书后第二题
2、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3、任选一个人物,运用多种方法描写写作坊一、写法借鉴作者在人物描写时都运用了哪些方法二、坊间模拟小组合作修改自己的练笔并评出优秀的片断练习 特色2+3作业完成作文修改
完成《木兰诗》预习学案文章是如何刻画韩麦尔先生的?在文中找到依据。(6分)
韩麦尔先生--服装、表情、动作、语言。 服装:穿礼服上课表示对最后一课的重视。 表情:柔和、严肃、惨白、呆 语言: 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
动作:用尽全身力气书写“法兰西万岁”
总结:韩麦尔先生漂亮的礼服,温和而又严肃的表情,富有哲理、发人深思的教诲,用尽全身力量写下的“法兰西万岁!”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这一切都说明这个普普通通的语言教师的职业是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连在一起的。因此由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典型,更有代表性。 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 ------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工作四十多年,却要被无辜赶走,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这当中有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敬爱之情,还掺杂着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   小结:小弗郎士原来是个幼稚、无知的孩子。当他听到要永远失去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时,他的感情起了极大的变化,他感到了亡国的痛苦--"坏家伙";对祖国语言的眷恋--"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称先生是"可怜的人"。现在,小弗郎士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他明白了布告牌前为何围了那么多人,今天教室气氛为何与往日不同,过去讨厌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小弗郎士的爱国心在他思想上强烈地表现出来 老师讲到法语,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表现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小弗郎士这次听讲全都懂? ------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全都懂,觉得挺容易。他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言,听得特别细心,所以全懂。 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上习字课时,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专心写字的?
此时,从教室屋顶传来鸽子咕咕的叫声,"我"心里怎么想?表现小弗郎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抓住声音和最容易分心的人和事来写。(细节描写)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小弗郎士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人民学德语,也表现出一个天真的孩子对侵略者无所不至的暴行的愤慨。 小弗郎士以怎样的心情观察老师,联想到了什么?为什么小弗郎士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土设身处地的想到老师将离开生活、工作四十年的地方多么伤心,他心疼老师、爱老师,又发出了“可怜的人”的慨叹。由此可见,小弗郎士同情并理解即将被侵略者赶走的韩麦尔先生。听到郝叟那古怪的拼读字母的声音,他想笑,但没有笑,因为他感到难过。他听出这声音中包含着悲愤与痛苦。
他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忘不了自己祖国的语言。 2、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转 拿 使 写 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 3、找出表现他内心极度悲痛的词语,简要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脸色惨白”、“他哽住了”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 5、他写完这几个字,痛苦得“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既不转身也不回头 ,为什么?------他没有勇气宣布“散学了”因为这就意味着跟祖国语言的永别,他也没有勇气再看一下孩子们和听课的镇上的人,眼前的这个刺激和打击太大了,他悲痛已极,只能无力地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这最后一课的结束。先生的心都碎了。 小弗郎士心路历程: 上学的 路上看到教室里的气氛知道是最后一课上最后一课时怕骂、贪玩 吃惊、诧异 难过、懊悔 悲伤、愤怒 (幼稚) (成熟) 小弗郎士在文中有何作用?? 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 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1、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2、韩麦尔的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郝叟老头的那本“初级读本”,和那副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镜。
3、前后两次出现的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
4、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
5、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
6、---------
这些细节起着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每一细节都蕴含深意,发人深思。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