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伯牙鼓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结交朋友的千古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哉
巍
我会写
zāi
wēi
弦
xián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互动课堂
试着读一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善:擅长。 鼓:弹。 志:心志,情志。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善哉:好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巍巍:高大的样子。 若:像。
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倾听。
伯牙 锺子期
国籍 (楚国)晋国 楚国
身份 上大夫 樵夫
穿着 绸缎 布衣
了解人物
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
知音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译文:伯牙弹琴,心里想着巍峨的泰山,锺子期说:“好啊!这琴声像大山一样高峻!”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译文:一会儿又想着流水,锺子期又说:“好啊,这琴声像流水一样浩荡!”
伯牙当时已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了,除了高山流水,他的琴声还可能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交流讨论
表现旭日东升的景象
表现下雪
的景象
表现秋天的丰收景象
……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知音?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锺子期死了,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这篇古文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流传千古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 与 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 、 的情感。
主题概括
伯牙
锺子期
知音难觅
珍惜知音
俞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中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拓展延伸
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关于友情的名言佳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课堂演练
一、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1.断绝;2.穷尽;3.走不通的;4.独一无二的;5.极、最。
破琴绝弦( ) 斩尽杀绝( )
绝处逢生( ) 美妙绝伦( )
绝大多数( ) 悬崖绝壁( )
1
2
3
5
5
3
二、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 )
A.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人了。
D.因为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B
三、对“知音”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
A.能弹出美妙音韵的人。
B.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C.能够听懂别人弹琴的人。
D.对音律有研究的人。
B
四、下面诗句中不能表现友情的一句是( )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