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 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 5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 学习生字,读懂课题
1.讲历史人物故事
这单元我们要开一次故事会,让我们穿越到历史长河之中,去看看古代历史名人的生活,讲讲他们的故事。今天先来看看一个七岁小孩的故事。
2.读懂题目
(1)齐读题目。
(2)你能通过课题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道旁”就是“道路旁边”,在翻译古文时,组词法是很有效的方法呢!(板贴)“李”指的是“李子”,即一种水果。
3.识记“戎”字。
(1)提问:你对王戎有什么了解
学生交流,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结:借助注释是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好办法。(板贴)
(2)怎样记住“戎”字
右上的“戈”代表兵器,左下的“十”代表铠甲,两部分合在一起是武器的总称,现在还指军队、军事。比如一身戎装、戎马一生。
“戎”字也是我们要会写的:斜钩的书写要把握好弧度,写得挺拔舒展,两个撇画要写出区别,第一个是竖撇,第二个是斜撇。
学习活动二 初读文言文,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文言文。
让我去课文中看看王戎的故事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哦。
2.读准字音
(1)指名读课文,提示生字读音:尝、诸、竞、唯。读得很准确。
(2)学习多音字“折”的字音。
折有三个读音,你在这里你觉得应该读哪个?为什么?多子折枝,很多李子把树枝压弯了。知道了读音,我们也知道了多子折枝的意思。
(3)全班齐读。
学习活动三 读懂文言文,构建讲故事的支架
1.结合注释交流文意、停顿。
字音读准了,还要读懂,逐字翻译,连词成句是翻译文言文的秘诀。先来看第一句,谁来说说它的意思
( 1) 王我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尝”有三种意思:品尝,曾经,尝试。你觉得在本课中是哪一种意思 为什么 借助注释,可以知道“尝”在文中是“曾经”的意恩。这句话是说:王我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起玩耍。
请你读一读,注意停顿。老师提醒你们,在人或者事物后面可以停一停读节奏:王我/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竟走取之,唯我不动。指名说意思
预设 2:三年级学《守株待兔》的时候,知道古文中“走”表示“跑”的意恩;文中“竟走”指争着跑过去。发展到现在变成了一个词语,成了体育项目的名称。王戎与诸小儿先看到了长在路边的李树,然后看到了什么压弯了树枝 一一李子。这句话应该这样
读读节奏: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竟走取之,唯/我不动
( 3)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预设 3:“之”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每次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前文“取之”中的“之”在本文中都是指李子。“人问之”中的“之”指的是王我不去摘李子这件事。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准确地来理解“之”的意恩( 板贴)
读节奏:
( 4)取之,信然
古文中有许多成分省略了,我们在翻译时,要补充成分( 板贴 )
2.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3.借助导图,复述故事华罗庚说过,读书要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读厚是对重要的字追根求源、善于读出言外之意。读薄是要抓住最本质的东西,提纲要领,理清脉络。来,现在让我们试着来读得再薄一些.我们借助课堂作业本中的题目来看,第一句最关键的信息是什么。第一句一一王我尝与诸小儿游;第二句一一诸儿竟走取之,唯我不动。第三句一一道边苦李( 现在用来比喻庸才,无用之材 ) ;第四句一-取之,信然。
这也是这个故事起因、经过、结果。你能看着导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吗
4.想象人物说的话,揣摩人物的内心把故事讲生动。
借助导图我们能把故事说完整了,但是不够生动。现在我们来把书再读厚,想办法把故事讲生动了。
(1)出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提问;大家看到这棵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会说些什么 ( 想象语言)于是竟走取之( 2)出示“诸儿竟走取之,唯我不动
提问:诸小儿争着去摘李子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动作是怎样的 ( 想象动作 )
预设:小伙伴们看到满树的李子,纷纷大叫起来:“好多李子!”他们一边叫,一边跑向李子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乱成一团。
( 3)出示: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我不去摘李子,而是静静站着。人们会怎么问王戎
预设:你怎么不去摘李子 你傻啦,为什么不去 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 ......
( 4)出示: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提问:王我回答时是什么样的表情、语气(想象表情、语气 )引导:联系“必”体会王我的自信,想想王我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 会做什么动作
(5)提问:李子究竟苦不苦 出示句子“取之,信然。”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说说故事的结局。演一演:把诸小儿品尝苦李的情景表演出来,再现当时情景。想一想:诸小儿尝了苦李,会对王我说什么
学习活动四 思辨古今题目,体会王戎品质
1.出示“识”的意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取自《世说新语》书中原来的题目叫《王戎识李》,有三个意思:①认得。②知识。③见解,辨别力。题目中的识是是哪个意思?
2.王戎是根据什么来辨别、识别的。
(1)体会仔细观察
出示:道旁李树、多子折枝。
这两者,王戎的朋友们也看到了,王戎还观察到了自己的朋友们——竞走取之。王戎观察到的比别人多,比别人观察得更全面,我们可以夸他这样的观察是很——仔细的。板贴: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竞走取之
(2)体会独立思考
当人们观察到李树多子折枝的时候,脑子想的是——指名说。
王戎此时此刻思考的不一样,王戎此刻思考的是什么?
王戎仔细观察以后,如果道旁的李树甜又甜,那早就——道旁甜李,已少矣。又多又大又甜的李树一般长在哪里?(果园里)——园中甜李,多子折枝。王戎的思考与其他人都不一样,这样的思考我们称之为什么——独立思考。
(3)补充导图
这两句话加在导图中,应该加在哪里?加在人问之前面,因为这是王戎的思考。
因为王戎经过仔细地观察,独立的思考后,才做出了准确地判断。
(4)体会独立思考的可贵
现在你觉得你喜欢哪个题目?其实你们喜欢哪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进行了独立地思考。不管哪个题目都指向了,我们应该学习王戎身上那细心观察、独立思考的品质。
(5)体会王戎的冷静
联系《司马光》,体会司马光临危不乱的冷静,和王戎遇到事情时的冷静。
学习活动五 积累背诵课文,学习创意表达
1.王戎这样的品质真的值得我们记在脑子里的,让我们再读读。
2.熟读课文。
(1)古时候人们写字是从右往左竖着写的,而且没有句读。这样你还会读吗?
(2)男女生比赛读。
(3)全班齐读。
3.开展晋代故事会,学生用自己的话讲王戎的故事。
出示要求:在小组内练习讲故事,把故事讲完整。想象故事中人物会有怎样的对话,再把想到的内容加进去。
评价标准:
①借助导图,把故事讲完整。☆
②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把故事讲流畅。☆☆
③合理想象,加入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把故事讲生动。☆☆☆
学生小组内练习讲故事,全班展示交流。
4.《世说新语》这本书中有一千多个文言小故事,主要记载汉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的书,距离今天已经一千多年了。其中关于王戎的故事有好几个呢!课后大家可以读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