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章节 第四单元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时 第 1 课时 课型 讲授课 年级 一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2、初步建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空间观念。3、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到礼物、整理礼物的活动,小组合作完成对物体的分类。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2、通过亲身实践感知各个物体的特征,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将生活中的实物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联系起来。2、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3、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三、学习者分析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抽象思维比较不易理解。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看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形象的模型等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认识到各种图形,掌握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 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学会将生活中的实物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联系起来。2、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3、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五、运用的能力点 能力点1: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能力点2: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能力点3: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六、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按照完整视频的时间点)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一、教学导入 1分钟-10分钟 通过微课视频播放: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 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块积木。挑好的请举手? 学生观看微视频,猜谜语 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学习 10分钟-25分钟 出示微视频,指导学生根据手中的学具进行对应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借助PPT呈现图片 学生利用教具,通过自主探究,回答老师的问题,可以分组汇报。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三、课中探究新知 25分钟-40分钟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的这些立体图形,你们想知道它们的特点吗?接下来来时播放一段小视频,你们可以找到答案,大家要认真观看。 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培养学生 1、学生进入探究活动,分组区分图形,通过学生触摸,观察区分这些立体图形,最后回答老师的提问。 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六、教学流程图
教学流程:让学生在“从立体图形中得到平面图形”、“给图形分分类”等实践活动中,体会“面在体上”,帮助学生体会从立体到平面的转换,进而理解面、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图形的特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注:此模板可另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