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
培养想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说出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习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爱他人,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难点】
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教学法】
听——议——想——续接故事
【课时】一课时
【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以简介作者导入。
2.作者链接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俄国作家。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9岁丧父。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
3.文学常识填空。
《七颗钻石》是19世纪________(国家)最伟大的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童话,除此外,他还著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合作·探究·展示】
一、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1.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楚;不错读,不漏读;停顿恰当。
2.读出人物感情,读出重音。
3.有表情。
二、自主、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语速,复述故事内容。
2、你读懂了那些内容?(可以从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考虑) 如:
⑴、围绕水发生的爱心行动有哪几次?水罐各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板书)
⑵、熟读课文,思考并说出,你认为这个小姑娘是怎样的人?结合故事情节做简单说明。
⑶、课文的结尾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⑷、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歌颂什么?
三、赏析
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地方?
四、拓展升华
如果你是托尔斯泰,现在穿越时空,看了自己过去写的《七颗钻石》这篇文章,还想充实一些故事内容,你打算在哪些地方进行想象。
板书设计
童话 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
(想象) 空木水罐----有水----端正地放着----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巨大的水流
【反馈检测】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1)干涸( ) (2)绊( )倒 (3)shùn( )间
(4)清澈( ) (5)小姑娘赶紧去jiǎn( )水罐
(6)小狗把它tiǎn( )净了
(7)咽( )了一口tuò( )沫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5个错别字并订正。
如饥似渴 重蹈覆撤 哀叫 衰弱
清澈见底 挑肥捡瘦 洒水 羁绊
谈笑风声 无动于中 背判 凑合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很久很久以前”,这是童话及民间故事常用的开头。
B.文章开头用“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词来形容“大旱灾”,意在告诉小读者水资源的宝贵,教育读者要节约用水。
C.母亲病得“就要死了”,却不肯喝水,把水让给小姑娘喝,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爱心。
D.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七颗钻石变成了大熊星座,表达了作者美好的愿望: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5.文中小姑娘的爱心行动有几次?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
6.抱着满满一罐水的小姑娘被一条小狗绊倒了,可为什么罐子里的水却没洒,还满满的呢?你怎么理解这一细节?
?
1.(1)hé(2)bàn(3)瞬(4)chè(5)捡(6)舔(7)yàn 唾
2.
3.(略)
4.B
5.文中小姑娘的爱心行动有5次。第一次:夜里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第二次:有水了,自己“真想喝个够”,但想到妈妈就不喝了,赶紧抱回家去。第三次:自己舍不得喝水,却倒了一点水给小狗。第四次: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第五次:把到嘴边的水让给了素不相识的过路人。
6.一滴水不洒是不现实的,由于本文是一则童话,童话的情节往往是离奇的,所以小姑娘被一条小狗绊倒了,罐子里的水却还满满的也就符合童话的体裁特征了。这一细节暗示了冥冥之中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帮着小姑娘,这股力量或许是上帝,或许是耶稣,或许是圣母玛利亚,是小姑娘的孝心、爱心感动了他们,所以尽管摔了跟头,水罐里的水却还是满满的。
课件15张PPT。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列夫·托尔斯泰导入新课 以简介作者导入。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俄国作家。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 预习检测(zuàn)
钻 石 hé
干(涸) shùn
(瞬)间 chè
清(澈) guàn
水(罐) tiǎn
(舔)净(tuò mo)
唾 沫(jìng)
竟 bàn
(绊)倒罐 guàn 水罐
灌 guàn 灌溉绊 bàn 绊倒
拌 bàn 搅拌竟jìng 竟然
竞jìng 竞赛舔 tiǎn 舔净
添 tiān 添加合作探究展示托尔斯泰想像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一个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多次让水,使水罐发生神奇的变化。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品析
熟读课文,思考并说出,你认为这个小姑娘是怎样的人? 罹患癌症,捐助178个失学儿童——丛飞一个充满爱心的群体,一个关爱他人的符号——“微尘”社会的关爱助她圆梦的大眼睛女孩——苏明娟
1.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 地上睡着了。她梦见……
2.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发挥自己丰富的想像力,加入恰当的细节描写。任选一题,续写下文。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结束语重点语段训练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________了,草木丛林也都________了,许多人及动物都________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舔( ) 干涸( )
2.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①干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清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括号中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早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________(干涸、干燥、干旱)了,草木丛林也都________(打蔫、干枯、枯竭)了。许多人及动物都________(焦虑、焦躁、焦渴)而死。
4.这篇童话第一段环境描写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姑娘的水罐在不同的情况下五次展示了它的神奇:
第一次:小姑娘找不到水累倒了,醒来时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在草地上睡着了。”也许她做了一个梦,请你发挥想像,用100多字把小姑娘的梦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熊星座即北斗星,凭借它,人们夜里不会迷失方向;作者说它是小姑娘的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变成的,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舔(tiǎn) 干涸(hé) 2.①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②清澈:清而透明。 3.干涸 干枯 焦渴 4.地球上旱灾非常严重,水对每个生命的重要意义。 5.第二次当小姑娘被绊倒时,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水还满满的。 第三次小姑娘给焦渴的小狗喝了水,木头罐子变成银的。 第四次生病的母亲把水让给小姑娘喝,银水罐变成了金的。 第五次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喝,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涌出巨大的水流。 6.略 7.小姑娘有一颗比金子、钻石更宝贵的爱心,这爱心像北斗星一样永远普照人间。
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俄国作家。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9岁丧父。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