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安徒生及童话这种文学体裁。
2、以“新装”为线索,理清故事情节。
3、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蠢、虚伪。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并掌握拟小标题的方法。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童话内容,感悟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以“新装”为线索,理清故事情节。
2、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蠢、虚伪。
4、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蠢、虚伪。
【教学法】
情境激趣法、教师引导,学生团结合作、主动探究
【课时】一课时
【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喜欢穿新衣服吗?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也非常非常喜欢穿新衣服,喜欢到了“为了要穿得漂亮,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甚至“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这位特别的皇帝。(板书《皇帝的新装》)
2.作者链接
安徒生(1805——1875)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3.给加点字注音
滑稽 ( ) 陛下( )头衔( )骇人听闻( ) 钦差大臣( )
随声附和( )炫耀( ) 勋章( )称职( )
4.文学常识填空
《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作者 安徒生,丹麦(国家)著名童话作家。他还有代表作《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至少写出三部)
童话是儿童 文学中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 想象 、幻想和 夸张 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 通俗、生动 ,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 拟人 的修辞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 思想感情 ,使它们人格化。
【合作·探究·展示】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穿上所谓的新装赤身裸体游街以致当场出丑的诙谐故事。
2、故事中主要写了哪些人物?(皇帝、骗子、大臣、百姓、小孩)
3、一篇文章的题材要按照某种“依据”组织起来,这种贯穿全文、把人物或时间连缀起来的“依据”通常称为线索。那么,你觉得这篇文章中贯穿全文始终的线索是什么? (新装)
根据这一线索,你能把各人物和故事串联起来吗?(请围绕这一线索梳理本文结构
层次,并用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
1 皇帝爱新装
2------4 骗子做新装
5------22 君臣看新装
23-----32 皇帝展新装
33----36 小孩揭新装
小组展示
你对哪一个情节最感兴趣?请小组用你最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采用复述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形式,表演时注意表现出各人物应有的表情、动作、神态、语言的语气等。
角色形象及语气特征提示:(1)旁白:语气亲切、自然,语调平缓。(2)皇帝:语调傲慢、神情自负。(3)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4)老大臣:老于世故,语调迟缓,故作镇定。
(5)小孩子:天真单纯,高声叫了出来。
另:人物心理活动由角色朗读,声音可适当放低,似乎是自言自语。 三、小组合作 深入探讨
(每小题10分,回答最完整、得分最多的组为“最佳小组”)
1.你觉得全文的中心内容可以用哪一个字概括?各个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字进行活动的?
“骗” 皇帝受骗 骗子行骗 大臣助骗 百姓传骗 小孩揭骗
骗子的骗局为什么会得逞?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
“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句话在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骗子抓住了人性中的虚伪、自私、怯懦的弱点,再利用封建专制皇权的威严,使并不高明的骗局得逞。
对于这篇童话的主题,你怎么认识?如果说它仅仅是揭露了皇帝及大臣们的丑恶灵
魂,你如何看?
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愚蠢、昏庸、虚伪,同时也教育我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要无私无畏,敢说真话。四、小结
童话以骗开始,又以骗结束,以至演出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看似荒诞无稽,而骗局却成功施展,一方面在于两个骗子毒辣地利用了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可以检验是否称职或愚蠢的奇怪特性,更主要的在于从皇帝到大臣,到满京城的人自欺欺人的心理本质。
拓展
一出荒诞的闹剧收场了,掩卷沉思,不由让人浮想联翩。由此我想到了影响到全世界的另一出闹剧————谣传2012年12月21日为世界末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人们对世界末日的恐惧,散布恐怖言论,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如个别地方疯抢蜡烛;尤其是一些邪教,如“全能神”。
“世界末日就要来临”,只有信“全能神”才能得救,凡不信和抵制的都将被“闪电”击杀。 ——邪教“全能神”教义
“全能神”自称除在西藏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均已建立组织,人数达数百万。
看来,要真正改变现实生活中的荒谬、虚假、丑陋乃至欺骗等荒唐的事情,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愿我们多一双慧眼,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爱
织
线索新装 看
展
揭
骗子 皇帝
(行) (受)
骗
(助) (揭)
大臣 小孩
封建统治阶级的愚蠢、昏庸、虚伪
保持童心,敢说真话
【反馈检测】
本文是以 为线索,以 为中心人物展开情节。全文情节发展为“ , , , ,揭新装”,脉络清晰,条理清楚。
2、骗子行骗,皇帝,大臣,官员,百姓受骗,孩子勇敢地揭骗,在这样童话中,你觉得作者想要对你说什么?
3、不脱离原文主题,大胆想像,为课文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要求:a.大胆想像,勇于创新。 b.书写规范、工整。 c.字数300字左右
阅读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4、“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一句中“天真”的本意是什么?在这里怎样理解?
5、“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一句中“似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6、“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的原因是什么?皇帝听到“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之后,“有点儿发抖”的原因是什么?
7、用横线画出描写皇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描写皇帝神情的句子,并说明这些描写揭露了皇帝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2、3、略4、“天真”的原意是“心地单纯,性格直率”,文中表示小孩爸爸对小孩不懂事的掩饰。5、用“似乎”写出了皇帝的虚伪和恐惧心理,去掉就起不到揭露的目的了。6、怕显出自己的不称职,或是太愚蠢;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7、心理:“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 “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神情:“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性格特点:虚伪愚蠢、自欺欺人。)
课件34张PPT。皇帝的新装(丹麦)安徒生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喜欢穿新衣服吗?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也非常非常喜欢穿新衣服,喜欢到了“为了要穿得漂亮,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甚至“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这位特别的皇帝。(板书《皇帝的新装》) 请指出下列图片的出处 这些作品有何共同之处?《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作者相同安徒生
体裁相同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 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 ,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 的方法,凡举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关于童话安徒生(1805~1875)全名是: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作者简介炫耀 称职 滑稽 陛下
头衔 骇人听闻 钦差
随声附和 御聘称职: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不可救药:预习检测合作探究展示1、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个国家,有一个皇帝很喜欢新衣服。一天,来了两个骗子自称能织世上最漂亮的布,而且用这种布织成的衣服愚蠢的人或不诚实的人是看不见的 ,皇帝便给了许多钱给这两个骗子让他们马上工作。复述故事2、于是,这两个骗子便在皇帝的一间大屋子里搭起织机,假装的很起劲的织起布来。 嘎嘎......嘎嘎...... 复述故事3、过了一段时间,皇帝忍不住想去看看这种神奇的布料。他想:“现在布料应该快织完了吧!我是不是该去瞧一眼呢?”但是,他马上想起来了,任何不诚实或愚蠢的人是看不到这种布料的,便派宰相去看。复述故事4、于是,宰相走进了两个骗子织布的那个大屋子。“噢!上帝呀!快让我瞧一眼这布料吧!”宰相在心里祈祷着。宰相拼命睁大眼睛,好看清楚些。但是,织布机上空空荡荡,没有任何东西。“噢!我的天哪!我怎么什么东西也看不见呀?”宰相想。“啊,哈……你觉得这布怎么样啊?”骗子们问他。“啊!难道这不是世界上最美的布料?”复述故事5、于是,他回来对皇帝说:“嗯……那可真是块漂亮精致的布料。哦,很快就要完工了。”虽然他什么也没看见。复述故事 ? ??????????? ???? ??????????? ??????????????????????????????6、过了不久,皇帝心想,“不知那块布料织完了没有,我简直等不及了。嗯,我得另外派一个人去看看。”于是,他又派了一个大臣去,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复述故事7、最后,皇帝决定要亲自去看看那块布料。于是,在许多大臣的簇拥下,皇帝来到骗子织布的地方,两个骗子假装干得比以前更卖力。“啊,哈……陛下,您看这布料漂亮吗?”骗子们问。皇帝不愿说什么也没看到,只表示满意。在大臣们的建议下,皇帝决定穿这美丽布料做成的衣服参加游行大典。复述故事?8、在游行的前夜,两个骗子忙了个通宵。他们摆出一副要按时赶好皇帝新衣的样子,整夜赶工。 复述故事?9、到了第二天早上,两个骗子对皇帝说:“陛下,我们刚完成您游行的新衣服。”说完,便十分优雅地把衣服捧给皇帝。当然,其实他们手上什么也没有。 复述故事?10、“好了,陛下,就让我们在这面大镜子前为您穿上这套新衣吧!”于是,皇帝脱光了衣服,只剩下内衣。两个骗子装模做样地一件一件为他上新衣服。 复述故事11、 皇帝穿着新衣服游行的消息很快便在老百姓中传开了。“嗨,听说皇帝的新衣服特别漂亮,叫人难以相信这是真的。”? “不错,而且更奇特的是愚蠢的人或者不诚实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游行终于开始了。 复述故事12、 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小孩突然叫了起来:“可是他什么也没穿!”小孩的父亲赶紧捂住他的嘴,但是这小孩子的话在百姓中迅速传开了。复述故事13、皇帝感到十分难堪,他这才觉得老百姓说的话似乎是对的。但他心里却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负更骄傲的神气。复述故事整体感知文章结构文章内容1、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物?2、课文情节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3、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骗”字进行活动的?(用一个字加以概括)整体把握 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自主探究:
文章开始写出皇帝的什么嗜好?
“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 换一套 衣服”这可能吗?这是什么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合作探究
1、在故事情节发展中,骗子们说了一句话起着关键的作用,找一找,并说说它为什么是关键语句? “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骗子胡说那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2、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很多人都不敢说真话。想一想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是什么。老大臣、“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更怕丢了乌纱帽。皇帝: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也怕丢了王位。老百姓:怕人嘲笑愚蠢; 怕招杀身之祸。3、小孩子为什么敢说真话? 因为小孩子单纯,天真活泼,不懂得人情世故无所顾忌。皇帝----
大臣----
骗子----
孩子----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愚蠢。虚伪愚昧、阿(ē)谀(yú)奉承。狡猾伪善。纯洁天真、无所顾忌。4、概括出皇帝、大臣及官员、小孩的性格特点。精读品析5、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用?作用: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夸张与想象: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一下皇帝穿着新衣游行时装模作样的丑态大家议一议对骗子的行为肯定?否定 ?故事可能会有什么结局?大家说一说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雨果 结束语重点语段训练
《皇帝的新装》阅读题
(一)
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枣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1、本段的大意是什么?
?
2、本段从哪三个方面写了皇帝爱新装?
?
3、作者采用的是什么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
4、从本段中可以看出皇帝是个怎样的人?
?
5、用“‖”为本段划分层次并写出段意。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
6、仿照“既……也……也……除非……”句式,写一段话。
?
?
(二)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这两个骗子又要了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说是为了织布的需要。他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了腰包。
7、《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国家)的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
8、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 丑陋——
9、这部分节选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10、下列句子中不是心理描写的一项是( )
A、愿上帝可怜我吧!
B、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C、难道我是愚蠢的吗?
D、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11、“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这句话中“这一点”指的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
?
(7——11题选自芜湖县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评价试卷)
?
《皇帝的新装》阅读题答案:
1、皇帝爱新装成癖。2、从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写了皇帝爱新装。3、夸张手法。突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这样的皇帝被骗子所捉弄是很自然的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可以看出皇帝是一个不理朝政、穷奢极欲、昏庸无能的人。5、……都花掉‖……新衣服‖……。这一段可以说是故事的序幕。它为骗子为什么要骗皇帝,皇帝及文武百官为什么受骗而且还骗别人,以致最后演了一出皇帝赤身裸体,招摇过市的闹剧作了准备。6、略。7、丹麦 安徒生 童话8、仔细 美丽9、皇帝派善良的老大臣看新装。10、D11、“我是愚蠢的”
作者
安徒生(1805——1875)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