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含解析)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含解析)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09 14:1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20题)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出自宋·李清照《渔家傲》,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晓雾”属于胶体,分散质是空气
B.“晓雾”在阳光下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丁达尔效应
C.“云涛”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和“晓雾”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相同
D.氯化铁饱和溶液与“晓雾”属于同一类别的分散系
2.下列除杂方法(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不正确的是
A.通入浓硫酸 B.通入饱和食盐水后干燥
C.固体加热至恒重 D.溶液通入过量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B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
B.澄清石灰水与等体积等浓度的NaHCO3溶液:
C.Cl2和水反应:
D.铁粉溶于稀硫酸:
4.某一包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如下五种物质:、、、KCl、。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溶于水得无色溶液,溶液中无沉淀出现;
②向溶液中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时沉淀部分消失。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关于该粉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肯定含有 B.肯定没有、
C.可能含有KCl,可取②中溶液做焰色实验确定 D.该粉末一定是混合物
5.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CH3CH2OH B.Na2CO3 C.NH3 H2O D.Cu2(OH)2CO3
6.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A.
B.
C.
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B.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
C.强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一定大于弱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
D.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8.水溶液X中只可能溶有K+、Mg2+、Al3+、、、、中的若干种离子。某同学对该溶有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气体甲一定是纯净物
B.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镁的混合物
C.K+、和一定存在于溶液X中
D.和一定不存在于溶液X中
9.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Ca2+、Fe2+、Cl-、、、中的几种离子,为确定其组成,向该无色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并有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关于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含有Na+、Cl-、 B.肯定不含Ca2+
C.不能确定是否含有Fe2+ D.肯定含有、
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铜丝、石墨均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C.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D.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11.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Ca2++H2O+CO2=CaCO3+2H+
B.向NaOH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CO2+2OH-=H2O+CO
C.化工生产中漂白粉的制备:2OH +Cl2=Cl +ClO +H2O
D.Cu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Cu2++SO+Ba2++2OH-=BaSO4↓+Cu(OH)2↓
12.的毒性较强,常用(亚硫酸是弱酸)处理工业废水中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中表现氧化性 B.是氧化反应的产物
C.发生还原反应 D.生成1mol时转移个电子
13.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氧化剂与还原剂是不同物质的是
A.2Cl2+2Ca(OH)2=CaCl2 +Ca(ClO)2+2H2O
B.SO2+Cl2+2H2O=H2SO4+2HCl
C.CaCO3+2HCl=CaCl2+CO2↑+H2O
D.2KClO32KCl+3O2↑
14.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水蒸气冷凝成直径小于10μm(1μm=10-6m)的水滴后会自发形成H2O2,揭示了世界上第一个O2可能来自H2O2的分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光直射过10μm大小的水滴会产生丁达尔现象
B.“H2O→H2O2”中氧元素被氧化
C.每产生2.24LO2(标况下)需分解6.8gH2O2
D.水蒸气冷凝生成H2O2是一种新的绿色杀菌工艺
15.已知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时发生反应:4Fe2++4Na2O2+6H2O═4Fe(OH)3↓+O2↑+8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FeSO4只做还原剂,Na2O2只做氧化剂
B.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
C.该反应中由4 mol Fe2+还原的Na2O2是3 mol
D.4 mol Na2O2在反应中共得到8NA个电子
16.“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该消毒液无色、有漂白作用,它的有效成分是( )
A.NaOH B.Na2O2 C.NaClO D.KClO3
17.在一种酸性溶液中存在NO3-、I-、Cl-、Fe3+中一种或几种离子,向该溶液中加入溴水,溴单质被还原,由此可推断溶液中 ①一定含有I-,不能确定是否有Cl- ②一定含有NO3- ③不含有Fe3+ ④一定含有I-、NO3-和Cl-
A.① B.②③ C.④ D.①③
18.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水乳交融,火上浇油”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D.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19.酸性条件下,利用T.F菌可实现天然气脱硫,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过程I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B.过程II中,O2作氧化剂
C.总反应是H2S+2O2=H2SO4
D.Fe2(SO4)3可以循环使用
20.下列各组离子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Mg2+、Al3+、SO、Cl- B.Na+、Fe2+、NO、Cl-
C.Na+、Cl-、K+、Cu2+ D.Na+、HCO、CO、K+
二、非选择题(共5题)
21.“84消毒液”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液,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广泛应用。
(1)“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 ;
(2)“84消毒液”与适量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消毒能力,某消毒组成员欲用盐酸代替硫酸,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原因是 ;
(3)Cl2是最早用于饮用水消毒的物质,ClO2是一种广谱消毒剂,等质量的Cl2和ClO2消毒效率高的是 (填化学式);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酸化反应制得,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2.回答下列问题、
(1)写化学式:氢氧化亚铁 、硫酸铵 。
(2)写出硫酸氢钠的在水中电离方程式 。
(3)往鸡蛋壳上滴加盐酸,会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已知蛋壳的化学成分中含有,则上述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 。
(4)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酸过多时会胃疼,服用适量的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能治疗胃酸过多,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铁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向溶液中加入锌片,预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3.Ⅰ.智利硝石矿层中含有碘酸钠,可用亚硫酸氢钠与其反应来制备单质碘,其化学方程式为:2NaIO3+5NaHSO3=3NaHSO4+2Na2SO4+I2+H2O
(1)反应中 元素被氧化, 是氧化剂;
(2)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
(3)反应产物中,所得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微粒个数之比为 。
Ⅱ.有一种“地康法”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4)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 。
(5)在肉制品加工中,使用发色剂-亚硝酸钠时必须严格控制用量,确保使用安全.某一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六种:NaNO2、H2O、NO、I2、NaI、HI。已知该反应中NaNO2只发生了如下过程:NaNO2→N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工业生产中常用氨气(NH3)检查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有Cl2泄漏。若Cl2有泄漏,可以观察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为NH4Cl固体),同时会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今有甲、乙两支试管,每支试管中所盛的溶液各含K+、Al3+、Fe2+、Cl-、OH-、六种离子中的三种。向试管甲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
(2)若向试管甲中加入某种试剂直至过量,最终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加入的试剂是 (填化学式)。
(3)若将试管甲和试管乙中溶液混合,立即生成白色沉淀,继而部分转灰绿色,最终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生成红褐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可能为 。
(4)若取VmL试管乙中溶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充分反应得到mg沉淀,则试管乙中生成沉淀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 。
(5)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将高锰酸钾溶解在硫酸中配成的溶液,它的还原产物是Mn2+。若取试管乙中的溶液,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现溶液颜色由浅绿变黄,但没有可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5.材料一:现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由Na2SO4、CaCO3、NaCl、BaCl2、CuSO4中的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Ⅱ.向Ⅰ滤出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一定不含有 (填化学式)。
(2)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实验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材料二: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Ca2+、Cu2+、Fe3+、Na+中的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
(3)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 。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
参考答案:
1.C
A.雾有丁达尔效应,属于胶体,分散剂是空气,故A错误;
B.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不同,故B错误;
C.“云涛”、“晓雾”都属于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故C正确;
D.溶液和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不同,是不同分散系,故D错误;
故选:C。
2.D
A.浓硫酸能吸收水,可以干燥氯气,A正确;
B.HCl极易溶于水,食盐水抑制氯气的溶解,则洗气后干燥可分离,B正确;
C.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故加热至恒重能除去碳酸钠中的碳酸氢钠,C正确;
D.通入过量,碳酸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均转化为碳酸氢钠,不能得到碳酸钠,D错误;
故选D。
3.B
A.向B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生成碳酸氢钡,故A错误;
B.澄清石灰水与等体积等浓度的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钠和水,故B正确;
C.HClO为弱酸,不能拆写,故应为,故C错误;
D.铁粉溶于稀硫酸应该生成硫酸亚铁,故D错误;
故选B。
4.C
①溶于水得无色溶液,溶液中无沉淀出现,说明不存在碳酸钙、硫酸铜;②向溶液中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时沉淀部分消失,说明存在碳酸钾、硫酸钠;不确定是否存在氯化钾;碳酸钾会提供钾离子,做焰色反应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钾;故选说法不正确的是C;
故选C。
5.C
碱是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A.CH3CH2OH为非电解质,溶于水时不能电离出OH-,A项错误;
B.Na2CO3电离只生成Na+、CO,属于盐,B项错误;
C.NH3·H2O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为,阴离子全是OH-,C项正确;
D.Cu2(OH)2CO3难溶于水,且电离出的阴离子不全是OH-,属于碱式盐,D项错误。
本题选C。
6.A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看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有变化。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要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
A.该反应中氯的化合价从0价既升到+1价,又降低到-1价,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歧化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A项正确;
B.该反应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该反应同时属于置换反应,B项错误;
C.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归中反应,但该反应也属于分解反应,C项错误;
D.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也是非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A项。
7.D
A.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生成的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NH3是非电解质,错误;
B.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也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如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错误;
C.强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不一定大于弱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因为还受起始浓度的影响,错误;
D.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离子和阳离子,正确;
故选D。
8.C
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后有沉淀和气体生成,说明原溶液中至少含有CO32-、SO32-中的一种,一定含有SiO32-,一定不存在Al3+和Mg2+,一定存在K+,可能存在AlO2-、SO42-,当所得溶液继续加氨水时产生沉淀,说明有Al3+存在,而该Al3+是由AlO2-与过量盐酸反应而转变所得,所以,C项正确,D项错误。若CO32-、SO32-同时存在,则气体是一种混合物,A项错误;溶液中一定不含有Mg2+,B项错误。
9.B
向该无色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并有沉淀生成,则一定含、,一定不含Ca2+、Fe2+;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因为第一步滴加过量盐酸引入了Cl-,因此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含Cl-,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能含阴离子,一定含阳离子Na+。
A.由分析可知一定含阳离子Na+,可能含有Cl-和,A错误;
B.由分析可知一定不含Ca2+,B正确;
C.由溶液呈无色可知一定不含Fe2+,C错误;
D.由分析可知肯定含有,可能含有,D错误;
答案选B。
10.A
A.铜丝和石墨均为单质,不属于电解质,故A错误;
B.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也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也是金属氧化物,故B正确;
C.依据非电解质概念: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故C正确;
D.同一反应中,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臭氧和氧气之间的转化,故D正确;
故选:A。
11.D
A.依据强酸制备弱酸的规律,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不发生反应,故A错误;
B.向NaOH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离子方程式为:CO2+OH-=HCO,故B错误;
C.石灰乳中氢氧化钙没有全部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形式存在,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l2+Ca(OH)2=Ca2++ClO-+Cl-+H2O,故C错误;
D.向Cu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化学方程式为:Cu2++SO+Ba2++2OH-=BaSO4↓+Cu(OH)2↓,故D正确;
故选D。
12.A
A.Cr2O中Cr元素化合价从+6价降低到+3价,化合价降低,在反应中表现氧化性,故A正确;
B.Cr3+是化合价降低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故B错误;
C.HSO中S元素 化合价从+4价升高到+6价,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铬元素化合价从+6价降低到+3价,因此生成1mol Cr3+时转移3mol电子,故D错误。
答案为A。
13.B
A.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都为氯气,不符合题意;
B.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为氯气,还原剂为二氧化硫,符合题意;
C.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D.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都为KClO3,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A
A.10μm大于100nm,超出了胶体粒子直径大小,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现象,A错误;
B.水转化为过氧化氢,氧元素化合价升高,氧元素被氧化,B正确;
C.标况下,2.24L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2mol过氧化氢分解得到1mol氧气,因此要得到0.1mol氧气需要消耗0.2mol过氧化氢,0.2mol过氧化氢的质量为0.2mol34g/mol=6.8g,C正确;
D.过氧化氢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产物无污染,水蒸气冷凝生成H2O2是一种新的绿色杀菌工艺,D正确;
答案选A。
15.B
A. 过氧化钠中O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由-1价降低为-2价,所以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故A错误;
B. Fe、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还原剂是FeSO4、Na2O2,氧化剂是Na2O2,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4+1)=3:5,故B正确;
C. 反应中4 mol Fe2+被氧化,失去电子4mol,则被还原的Na2O2是2 mol,故C错误;
D. 有4molNa2O2完全反应时转移6mol电子,故共得到6NA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16.C
“84”消毒液是由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的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其中具有漂白性的是原因是次氯酸钠与酸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所以有效成分为NaClO;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7.D
向该溶液中加入溴水,溴单质被还原,则一定含有还原性的离子碘离子。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能氧化碘离子,铁离子也能氧化碘离子,二者均不能大量共存,而氯离子不能确定,答案选D。
18.C
A.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胶体都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铁活泼性强于铜,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故B正确;
C.“水乳交融”是物理变化,“火上浇油”是有机物的燃烧,是化学变化 ,故C错误;
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均能与醋酸反应,所以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故D正确。
故选C。
19.C
过程I中,H2S和Fe2(SO4)3生成S和FeSO4;过程II中,O2和FeSO4在酸性和T.F菌条件下生成硫酸铁和水。
A.过程I中,H2S和Fe2(SO4)3生成S和FeSO4,铁由+3价降低到+2价,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故A正确;
B.过程II中,O2和FeSO4在酸性和T.F菌条件下生成硫酸铁和水,故氧气作氧化剂,故B正确;
C.总反应式应是2H2S+O2=2S+2H2O,故C错误;
D.Fe2(SO4)3、FeSO4可以循环使用,故D正确;
故选C。
20.A
A.Mg2+、Al3+、SO、Cl-都不反应,大量共存,故A符合题意;
B.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为Fe3+,故B不符合题意;
C.Cu2+在水溶液中呈蓝色,故C不符合题意;
D.、能与H+反应,在酸性条件下不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21. NaClO 否 次氯酸钠与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有毒气体氯气 ClO2 2:1
(1)“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
(2)次氯酸钠与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有毒气体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H2O+Cl2↑。
(3)ClO2和Cl2用于消毒时,都被还原为Cl-,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计算出ClO2的消毒效率与Cl2的消毒效率的关系;根据题意知,酸性条件下,NaClO3和Na2SO3发生氧化还原生成ClO2和Na2SO4,同时生成水,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4价、S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6价,根据转移电子相等配平方程式,从而确定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
(1)“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故答案为:NaClO;
(2)“84消毒液”与适量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消毒能力,某消毒组成员欲用盐酸代替硫酸,不可行,原因是:次氯酸钠与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有毒气体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H2O+Cl2↑;故答案为:否;次氯酸钠与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有毒气体氯气;
(3)ClO2和Cl2用于消毒时,都被还原为Cl-,则有关系式ClO2~5e-,Cl2~2e-,5Cl2~2ClO2~10e-,Cl2与ClO2的质量比为:(5×71):(2×67.5)=353:135=2.6:1,等质量的Cl2和ClO2消毒效率高的是ClO2;根据题意知,酸性条件下,NaClO3和Na2SO3发生氧化还原生成ClO2和Na2SO4,同时生成水,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4价、S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6价,其转移电子数为2,根据转移电子相等配平方程式为H2SO4+2NaClO3+Na2SO3=2Na2SO4+2ClO2+H2O,所以该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答案为:ClO2;2:1。
【点睛】本题考查NaClO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点(3)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计算能力,利用电子守恒找出关系式:5Cl2~2ClO2~10e-,比较消毒效率;据转移电子相等配平方程式为H2SO4+2NaClO3+Na2SO3=2Na2SO4+2ClO2+H2O,确定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
22.(1) Fe(OH)2 (NH4)2SO4
(2)NaHSO4=Na++H++SO
(3) CaCO3+2H+=Ca2++H2O+CO2↑ Ca2++CO2+2OH-=CaCO3↓+H2O
(4) Al(OH)3+3H+=Al3++3H2O Fe2O3+6H+=2Fe3++3H2O
(5) 锌片上有气泡冒出 Zn+2H+=Zn2++H2↑
(1)氢氧化亚铁化学式Fe(OH)2,硫酸铵化学式(NH4)2SO4。
(2)硫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NaHSO4=Na++H++SO。
(3)往鸡蛋壳上滴加盐酸,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aCO3+2H+=Ca2++H2O+CO2↑、Ca2++CO2+2OH-=CaCO3↓+H2O。
(4)胃酸过多时服用适量的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离子方程式Al(OH)3+3H+=Al3++3H2O。工业上用稀硫酸除铁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O3+6H+=2Fe3++3H2O。
(5)可以电离出氢离子,加入锌片,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锌片上有气泡冒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
23.(1) S NaIO3
(2)
(3)5:1
(4)CuO+2H+=Cu2++H2O
(5)2NaNO2+4HI=2NO↑+I2+2NaI+2H2O
(6)8NH3+3Cl2=6NH4Cl+N2
(1)在反应2NaIO3+5NaHSO3=3NaHSO4+2Na2SO4+I2+H2O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NaHSO3中的+4价变为反应后NaHSO4、Na2SO4中的+6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aHSO3为还原剂, I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NaIO3中的+5价变为反应后I2中的0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NaIO3为氧化剂,故答案为:S;NaIO3;
(2)在反应2NaIO3+5NaHSO3=3NaHSO4+2Na2SO4+I2+H2O中,S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NaHSO3中的+4价变为反应后NaHSO4、Na2SO4中的+6价,化合价升高2×5=10,失去电子2×5e-;I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NaIO3中的+5价变为反应后I2中的0价,化合价降低5×2=10,得到电子5×2e-,即转移电子总数为10e-,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为,故答案为:;
(3)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为NaHSO4、Na2SO4,还原产物为I2,则所得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微粒个数之比为5:1,故答案为:5:1;
(4)反应Ⅰ是CuO与HCl反应生成CuCl2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O+2H+=Cu2++H2O,故答案为:CuO+2H+=Cu2++H2O;
(5)该反应中NaNO2只发生了NaNO2→NO,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根据钠元素守恒,生成物应含有NaI,根据化合价变化规律可知,有HI→I2,碘元素化合价升高,根据氢元素守恒,生成物中还有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O2+4HI=2NO↑+I2+2NaI+2H2O,故答案为:2NaNO2+4HI=2NO↑+I2+2NaI+2H2O;
(6)根据题意可知,产物为氮气和氯化铵,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NH3+3Cl2=6NH4Cl+N2,故答案为;8NH3+3Cl2=6NH4Cl+N2。
24. K+、、OH- HCl 4Fe2++8OH-+O2+2H2O=4Fe(OH)3; mol/L MnO4-+5Fe2++8H+=Mn2++5Fe3++4H2O
向试管甲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故溶液存在,根据离子共存可知,溶液中不存在Al3+、Fe2+,一定存在K+和OH-,乙试管中一定含有Al3+、Fe2+、Cl-三种离子,以此分析解答本题。
(1)向试管甲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故溶液存在,根据离子共存可知,溶液中不存在Al3+、Fe2+,一定存在K+,所以试管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K+、、OH-,故答案:K+、、OH-;
(2)因为试管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K+、、OH-,若向试管甲中加入HCl直至过量,最终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KCl,故答案:HCl;
(3)因为试管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K+、、OH-,乙试管中一定含有Al3+、Fe2+、Cl-三种离子,若将试管甲和试管乙中溶液混合,立即生成白色沉淀,继而部分转灰绿色,最终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此现象为Fe2+遇OH-立即生成白色沉淀Fe(OH)2,继而部分转灰绿色,最终有红褐色沉淀Fe(OH)3生成,则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的离子方程式可能为:4Fe2++8OH-+O2+2H2O=4Fe(OH)3,故答案:4Fe2++8OH-+O2+2H2O=4Fe(OH)3;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乙试管中一定含有Al3+、Fe2+、Cl-三种离子,若取VmL试管乙中溶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充分反应得到mgAgCl沉淀,根据AgClCl-,则试管乙中Cl-离子物质的量浓度c==mol/L。故答案:mol/L;
(5)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它的还原产物是Mn2+,试管乙中的Fe2+具有还原性,两者反应生成Fe3+,使溶液颜色由浅绿变黄,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4-+5Fe2++8H+=Mn2++5Fe3++4H2O,没有可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说明没有生成氯气,是因为氯离子的还原性弱于亚铁离子,所以酸性高锰酸钾只氧化了亚铁离子,故答案:MnO4-+5Fe2++8H+=Mn2++5Fe3++4H2O。
25.(1) Na2SO4、CaCO3、BaCl2 NaCl CuSO4
(2) SO+ Ba2+ = BaSO4↓ CaCO3+ 2H+ = Ca2++H2O + CO2↑
(3) Cu2+、Fe3+ Ag+
硫酸铜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而本题中得到是无色的溶液和白色沉淀,所以在混合物中一定不含硫酸铜;滤出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溶解的为碳酸钙沉淀、不溶解的为硫酸钡沉淀,故混合物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钡;不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钠;
(1)由分析可知,白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SO4、CaCO3、BaCl2,可能含有NaCl,一定不含有CuSO4;
(2)实验Ⅰ中发生反应为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为SO+ Ba2+ = BaSO4↓,实验Ⅱ中发生反应为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CaCO3+ 2H+ = Ca2++H2O + CO2↑;
(3)无色透明溶液则不含有蓝色铜离子、黄色铁离子;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生成沉淀为氯离子和银离子生成的氯化银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银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