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秦腔
一、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采撷(xié) 嗥叫(háo) 茸毛(róng) 悚然(sǒng)
B.矜持(jīn) 赭色(zhě) 过瘾(yǐn) 逞能(chěng)
C.靛蓝(diàn) 飓风(jù) 麂子(jǐ) 熨平(yù)
D.驯服(xùn) 如晦(huì) 敦厚(dūn) 疙瘩(gē)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这使我知道,一个小生命是怎样鄙弃了一切浮夸,孑然一身担当着一个大宇宙。
B.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C.历来也有一部分人,对于王道和霸道两派之间的斗争,采取所谓不偏不倚的态度,企图找到一条折中的道路。
D.在那些风雨如晦的日子里,革命者没有动摇,更没有屈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阅读一些好书,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打开视野,培养自信,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他们遇见更好的自己,从而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
B.有时在月夜里,月光把微风摇摆的叶子镀成银色,我们望着它每瞬间都在生长,仿佛把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周围,甚至全山都带着生长起来。
C.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剧种之一,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的原因,故又名“梆子腔”。
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4.某青年记者去一个经济较落后的山村,准备采访一些年老的村民,下列几个问题中较得体的一项是( )
A.听说这里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生活水平也不高,请您谈谈你们的生活现状好吗
B.不久就会有新铺的公路从村边过,村里的面貌肯定会有大的改观,村民的生活水平也会上一个新台阶。听到这个消息,您有什么感想
C.您长到这么大,还没有出过山,是不是觉得很遗憾呀
D.路修好了之后,我还会来,到时候接您到山外面看看好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红红绿绿的“舞台”上正演着《霸王别姬》,那条紫色灯芯绒做的条幅上有几个黄色大字“横山县艺术剧团”。寒酸的横标________地耷拉着,天太热了。
那个舞台还叫舞台吗?薄薄的一层土上铺着一些高粱秆,演员在台上深一脚浅一脚,上来下去,可真难为他们了。我看到三伏天里,“霸王”“虞姬”穿的都是露胳肢窝的戏装,可这并没有影响他们________的演出。
我看了兵败如山倒的霸王退到乌江边,以及虞姬自刎的那一场戏。本来秦腔的做派、唱腔就有一股豪中有悲、________之势。霸王一上场,“哇呀呀”一声吼,见到虞姬,三步并作两步弯腰将她托起,仰天长啸,( )。他抓住虞姬的乌丝往嘴里一叼,左腿一抬;金鸡独立……我顿时感到一股英雄气概,没想到“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也有这样落魄的一天。但见他把头一扭,大吼一声向前冲去,自刎于滚滚乌江边,千古英雄就这么与美人同归于尽……我见到过各个剧种对霸王与虞姬永诀的艺术处理,都没有他们处理得那么悲怆。我在这小小的山洼里竟找到创作的源泉,是现今艺术家还未开垦的处女地,即便我有八张嘴也讲不完对这几千年丰富文化积淀的感受。
演出结束后,我们赶紧去了“后台”。我看到化着简单妆容的“演员”,千金不卖的破烂戏服和没了盖的道具箱。我拉着“霸王”,对他说:“我们是来学习的,您一定要__________……”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垂头丧气 谨小慎微 声势浩大 直言不讳
B.垂头丧气 一丝不苟 气吞山河 畅所欲言
C.没精打采 一丝不苟 气吞山河 畅所欲言
D.没精打采 谨小慎微 声势浩大 直言不讳
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吼着那绝望的、触及灵魂的秦腔
B.把那绝望的、触及灵魂的秦腔吼出来
C.那绝望的、触及灵魂的秦腔被吼出来
D.那绝望的、触及灵魂的秦腔出自他的口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在这小小的山洼里竟找到创作的源泉,这里是现今艺术家还未开垦的处女地,即便我有八张嘴也讲不完对这几千年丰富文化积淀的感受。
B.我在这小小的山洼里竟找到创作的源泉,是现今艺术家的处女地,即便我有八张嘴也讲不完对这几千年丰富文化积淀的感受。
C.在这小小的山洼里,我竟找到创作的源泉,是现今艺术家的处女地,即便我有八张嘴也讲不完对这几千年丰富文化积淀的感受。
D.我在这小小的山洼里竟找到创作的源泉,这里是现今艺术家的处女地,即便我有八张嘴也讲不完对这几千年丰富文化积淀的感受。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们的有些乡村或许已经衰败或者说“沦陷”了。如果说故乡沦陷了,那么①____________。我们都不过是雪崩中的一枚雪花,共同造成了这个“恶果”。对于这样的“恶果”,即使不向苟延残喘的故乡表示敬意,②________________。衰败起于逃离,③________________。期待故乡能够有复兴的一天。
9.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小时代青年”的特点,不超过40个字。
小时代的青年跟大时代的青年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贾平凹有篇散文,讲两个“60后”的陕西人,蹲在茅坑里大谈伊拉克问题,国际大事谈了一圈,最后才发现没带手纸。上厕所带手纸这么大的事都忘了,还在关心国际局势。“80后”和“90后”一般都是说自己,最多说说同事,说说北上广就算是谈大事了。这种区别,实际上是思维方式的差异,是管自己的事还是管闲事。大时代的人就是管闲事,“80后”“90后”最大的优点就是开始管自己的事。另外,信息的获取量也有很大的差异。大时代的人基本用眼睛阅读,最多用点耳朵。现在大家感知信息几乎是“五感”调动,信息量非常大。这带来两个好处:第一就是所谓的素质在提高,适应性也在提高;第二就是创造性在增强。
再者就是个人意识的觉悟不同。做房地产客户服务,你会发现,60岁左右的客户是“大叙事”,遇到分歧或问题,从来不知道找律师,你给他花钱请律师他都不相信。30岁以下的客户,连见面谈都不用,直接找律师打官司就行了。这说明,现在的年轻人权利意识、规则意识开始增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庆长假自驾车涌入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听一位朋友介绍,他这次“五一”长假在“农家乐”玩得很开心。我问他都玩了些啥,他介绍了几项:一是在树干上“荡秋千”,二是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三是到小河里抓青蛙。还有一些人在“农家乐”摆阔炫富、乱丢垃圾、赌博酗酒等。可见,目前“农家乐”旅游尚待引导、规范。
(1)请对不文明的游客说一句得体的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保护环境,增进城乡文明交流,请为“农家乐”接待方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山村的墓碣
冯 至
德国和瑞士交界的一带是山谷和树林的世界,那里的居民多半是农民。虽然有铁路、有公路伸到他们的村庄里来,但是他们的视线还依然为些山岭所限制,不必提巴黎和柏林,就是他们附近的几个都市,和他们的距离也好像有几万里远。他们各自保持住自己的服装,自己的方言,自己的习俗,自己的建筑方式。山上的松林有时稀疏,有时浓密,走进去,往往是几天也走不完。林径上行人稀少,但对面若是走来一个人,没有不向你点头致意的,仿佛是熟识的一般。每逢路径拐弯处,总少不了一块方方的指路碑,东西南北,指给你一些新鲜而又朴实的地名。有一次,我正对着一块指路碑,踌躇着,不知应该往哪里走,在碑旁草丛中又见到另外一块方石,向前仔细一看,却是一座墓碣,上边刻着:
“一个过路人,不知为什么,
走到这里就死了。
一切过路人,从这里经过,
请给他作个祈祷。”
这四行简陋的诗句非常感动我,当时我真愿望我是一个基督徒,能够给这个不知名的死者作一次祈祷。但是我不能。小时候读过王阳明的瘗旅文,为了那死在瘴疠之乡,但既然同是过路人,便不自觉地起了无限的同情,觉得这个死者好像是自己的亲属,说得重一些,竟像是所有的行路人生命里的一部分。想到这里,这铭语中的后两行更语重情长了。
由于这块墓碣,我便发生了一种从来不曾有过的兴趣:走路时总是常常注意路旁,会不会在这寂静的自然里再发现这一类的墓碣呢?人们说,事事不可强求,一强求,反而遇不到了。但有时也有偶然的机会,在你一个愿望因为不能达到而放弃了以后,使你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在那些山村和山林里自然没有再遇到第二座这样的墓碣,可是在我离开了那里又回到一个繁华的城市时,一天我在一个旧书店里乱翻,不知不觉,有一个二寸长的小册子落到我的手里了。封面上写着“山村的墓碣”,打开一看,正是瑞士许多山村中的墓碣上的铭语,一个乡村牧师搜集的。
欧洲城市附近的墓园往往是很好的散步场所,那里有鲜花,有短树,墓碑上有美丽的石刻,人们尽量把死点缀得十分幽静;但墓铭多半是千篇一律的,无非是“愿你在上帝那里得到永息”一类的话。可是这小册子里所搜集的则迥然不同,里边到处流露出农人的朴实与幽默,他们看死的降临是无法抵制的。因此于无可奈何中也就把死写得潇洒而轻松。我很便宜地买到这本小册子,茶余饭罢,常常读给朋友们听,朋友们听了,没有一个不诧异地问:“这是真的吗?”但是每个铭语下边都注明采集的地名。我现在还记得几段,其中有一段这样写着:
“我生于波登湖畔,
我死于肚子痛。”
还有一个小学教师的:
“我是一个乡村教员,
鞭打了一辈子学童。”
如今的人类正在大规模地死亡。在无数死者的坟墓前,有的刻上光荣的词句,有的被人们说是可鄙的死亡,有的无人理会。可是瑞士的山中仍旧保持着昔日的平静,我想,那里的农民们也许还在继续刻他们的别饶风趣的墓碣吧。有时我为了许多事,想到死的问题,在想得最严重时,很想再翻开那个小册子读一读,但它跟我许多心爱的书籍一样,沉埋在远远的北方的家乡……
1943年,写于昆明
1.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文中“瑞士山村”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谈谈你对“一个过路人,不知为什么,走到这里就死了。一切过路人,从这里经过,请给他作个祈祷”这几句诗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语言平实、朴素,请联系文章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因为尽管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扛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
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时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在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
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编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
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烈的呼应和感染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为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
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样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样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那腔儿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赏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作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观众席顿时沸腾起来。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和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取材于陈忠实的同名散文)
5.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斩劲了:非常给力
B.气韵弥漫:韵味充满(作品)
C.乡党:志同道合的同乡
D.哗然:因惊讶和赞赏而沸腾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产生神秘感的原因是看见演唱老腔的是白发白眉老汉等一群关中农民。
B.演员以木砖连续敲击长条板凳发出的响声经常掩盖了观众的掌声与叫好声。
C.朋友为小说《白鹿原》没有写老腔的笔墨而感到遗憾,作者对此深有同感。
D.老腔从宋代唱到现在,从乡野唱到音乐厅,说明这种表演形式一直很流行。
7.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在小说《白鹿原》中并没有写到老腔,为什么本文题目却是“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 C
解析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没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根据语境,应选用“没精打采”。谨小慎微:对琐细的事情过分小心谨慎,以致流于畏缩。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根据语境,应选用“一丝不苟”。声势浩大:形容声威、气势非常壮大。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很大。“声势浩大”的“势”与横线后面的“势”重复,应选用“气吞山河”。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畅所欲言: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根据语境,应选用“畅所欲言”。
6.答案 A
解析 括号前描写的是霸王的一系列动作,主语为“霸王”,括号里的句子主语也应是“霸王”,故排除C、D两项。再根据句式,常式句比变式句的表达效果更好,因此选A。
7.答案 D
解析 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第一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的主语是“我”,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是“小小的山洼”,可在第二个分句前加“这里”,排除B、C两项;二是成分赘余,“处女地”指未开垦的土地,与前面的“未开垦”重复,应删掉“还未开垦”,排除A项。故选D。
8.答案 (示例)①我们每一个在外的人都是“帮凶” ②也至少应该呈上温情的抚慰(或:也至少不应该表现出厌恶) ③复兴在于拒绝离开
9.答案 爱管自己的事;“五感”调动,信息的获取量非常大;个人的权利意识、规则意识在增强。
10.(1)答案 (示例一)这一方美丽和谐的净土,需要您用心呵护。
(示例二)保护环境,就是爱惜生命。
(示例三)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2)答案 (示例)留下城市文明,带走农家快乐。
1.答案 ①山村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纷争,环境幽静;②山村的人们朴质善良,保持着自己的生活特色。
2.答案 ①表达了生者对飘然远逝的人们的一种虔敬;②象征了对路上的人生的体会,是人生的写实;③借墓碣诗表现出对人类共同命运的理解和同情。
3.答案 作者说人类正在大规模地死亡,小册子和“许多心爱的书籍一样,沉埋在远远的北方的家乡”,表现出了对当时战争的厌恶之情;面对战争带来的大量死亡,作者遥想着瑞士山村的宁静和山中农人们质朴幽默的墓碣诗,表现了作者对安宁朴素的生活的向往。
4.答案 文章用平平常常的叙述、平平静静的语气,通过对几则独特新异的墓志铭的介绍,反映了山村居民朴素自然的人生观念,也透射出作者朴素豁达的生死观和博大的同情心。文章在平凡事物中见崇高,在朴素文字中见永恒。
5.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A项“太斩劲了”出现在第三段,联系上文“美得很”和观众对中年汉子、白毛老汉的唱腔的反应,“太斩劲了”应该表达极度赞美的意思。故选项解释正确。B项词语所在的句子是说,作者认为《白鹿原》应该在整个叙述文字里都有老腔的气韵,选项将“气韵弥漫”解释为“韵味充满(作品)”是正确的。C项“乡党”出现在文章的第八段“我”看他们演出时,此前作者只在关中看过一次他们表演老腔,谈不上“志同道合”,所以该选项的解释错误。“乡党”在此处应该是“老乡、乡亲”的意思。D项观众“哗然”的原因是主持人夺过演奏者的乐器,自己参与到表演中去,这种行为让人惊讶,而观众们“顿时沸腾起来”,是赞扬的态度。所以把“哗然”解释为“因惊讶和赞赏而沸腾”是正确的。
6.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项根据文章第一段的意思,作者“生出神秘感”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并没有听说过老腔;老腔和老腔演员得到了作曲家赵季平的赞赏。选项提到的是次要原因和表面原因。B项由文章第三段“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可知,演员以木砖连续敲击长条凳是演出的最高潮,“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并不是“经常掩盖了观众的掌声与叫好声”。C项由第五段最后两句可知,该选项正确。D项文章最后一段开头说老腔“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样唱着”,并不能说明这种表演形式一直很流行,属于无中生有。选项说“老腔从宋代唱到现在”,变或然为必然。
7.答案 (示例)赵季平:著名作曲家与老腔演员很熟悉,并给予老腔高度的评价,写出了老腔的艺术价值。
濮存昕:节目主持人出人意外地走到台前击凳高吼,融入表演,突出了老腔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观众:观众在看老腔表演过程中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声,表现了老腔演出
带给观众的精神享受。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所要描述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的艺术手法。在本文中,主要是通过写他人观看老腔表演的反应来表现老腔的艺术影响力和震撼力。可从与两次演出有关的重要人物中选择两例进行分析。
8.答案 (示例)要点一:文章题目中的“白鹿原”,巧妙借用小说《白鹿原》的书名,暗指关中大地,点明了老腔生长的土壤。
要点二:作者为小说《白鹿原》中没有写到老腔而感到遗憾,以“白鹿原”为题有弥补之意,也暗含了对老腔的敬意。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标题的分析。抓住标题中的两个关键词“白鹿原”“老腔”分析其含义。老腔是关中地区一种独特的剧种。《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就是关中地区。所以,白鹿原是关中大地的象征,是老腔产生的深厚土壤。《白鹿原》中没有写老腔是作者的遗憾,后来的话剧版本中有了老腔的表演,这让作者释怀。“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既暗含作者对老腔表演的敬意,也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得到弥补的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