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位于江苏盐城的沿海滩涂有我国最大“风光渔”一体化发电站(如图),最上层为风力发电;中间层为太阳能发电;最下层发展水产养殖,实现了能源立体综合开发利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风光渔”电站利用的主要自然资源为( )
A.生物资源 B.土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气候资源
2.“风光渔”一体化模式( )
A.利用可再生资源发电 B.利用非可再生资源发电
C.可以适用于我国西北 D.可以适用于我国青藏
3.“风光渔”一体化设计有利于( )
A.降低当地土地利用率 B.完全解决当地用电量
C.减少当地养殖业收入 D.缓解当地的大气污染
如图是我国内蒙古高原某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图中反映了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 )
A.荒漠化 B.盐碱化
C.水污染 D.过度开采地下水
5.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休牧育草 B.南水北调 C.兴修水库 D.节约用水
近些年,我国南方一些地方采用“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模式,下层水产养殖,上层光伏发电。读“渔光互补”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采用“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土壤肥力 B.扩大耕地面积 C.优化能源结构 D.美化生活环境
7.与北方相比,南方地区适宜发展“渔光互补”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 B.水域面积广 C.耕地面积大 D.技术水平高
我国疆域辽阔,海域宽广。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全面建设海洋强省……”读我国疆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我国海域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海南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B.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C.大陆海岸线长2.2万多千米 D.自北向南是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9.关于广东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
A.行政中心为南宁 B.位于沿海地区
C.与三个省区相邻 D.简称是“广”
10.下列措施符合“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是( )
①提高装备技术,发展远海深海养殖②延长产业链,饲养多品种鱼类
③海洋具有自净能力,无限制地开发④加强海洋生态建设,保护红树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某市2008-2017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1.2008-2017年该市( )
A.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 D.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12.根据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针对该市的土地利用现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城市住宅向高层发展
B.城市建设向林地扩张
C.退耕还湖
D.退耕还林
博鳌亚洲论坛、建设国际旅游岛和自由贸易港,使海南省备受世界瞩目。下图为海南岛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上,据海南省新闻办消息,海南已全面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准备,海南岛将被打造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其优势条件有( )
①国家政策支持②沿海交通便利③海南经济发达④科研院所密集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14.“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促进了海南岛海岸带的大规模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有利于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是( )
A.将滨海地带全部规划为度假宾馆用地 B.重点开发热带雨林风光和高山族文化
C.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控制入海污染源 D.大力砍伐红树林,发展水产养殖
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和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5.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连接的四大流域是
A.长江、黄河、淮河、金沙江 B.长江、黄河、海河、辽河
C.长江、珠江、黄河、塔里木河 D.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16.至2017年6月,“南水”日均入京达370万米3。“南水”进京的影响是
A.改变了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B.降低了城区的地下水位
C.缓解了水资源匮乏的现状 D.大幅降低了居民用水价格
17.根据我国某省级行政区2010年基本图表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数量
面积(万平方千米) 39.4
人口(万人) 4596
国境线长度(千米) 4060
海岸线长度(千米) 0
平均海拔(米) 2000
1月平均气温(℃) >0
降水较多的月份(月) 5--9
年降水量(毫米) 1000-1500
(1)该省级行政区是______省份(填“沿海”或“边境”),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_级阶梯。
(2)该省级行政区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3)该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类型构成中,______________所占比重较大。
(4)根据以上信息综合判断,该省级行政区是下图中的( )(填数码)
(5)该省级行政区与④省区都有面积较大的草地分布。目前,我国在草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参考答案:
1.D 2.A 3.D
4.D 5.D
6.C 7.B
8.B 9.B 10.C
11.D 12.A
13.D 14.C
15.D 16.C
17.(1)边境;二 (2)B (3)林地 (4)② (5)过度放牧;开垦;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