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自我评估(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自我评估(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2-10 17: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自我评估
(本试卷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已知正方形的周长为8,则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 )
A. 2 B. C. 2 D. 4
2. 如图,在菱形ABCD中,∠B=30°,连接AC,则∠BAC的度数为(  )
A. 60° B. 65° C. 70° D. 75°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3. 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A=20°,则∠BDC的度数是(  )
A. 40° B. 50° C. 60° D. 70°
4. 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10,P,Q分别为AO,AD的中点,则PQ的长为(  )
A. 10 B. 5 C. 2.5 D. 2.25
5. 顺次连接一个矩形四边的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 )
A. 菱形 B. 矩形 C.正方形 D. 无法确定
6. 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线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垂直
C.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D. 对角线互相平分
7. 如图,在矩形ABCD中,BC=8,CD=6.将△ABE沿BE折叠,使点A恰好落在对角线BD上的点F处,则DE的长是( )
A. 3 B. C. 5 D.
第7题图 第8题图
给出下列四个条件:a.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b.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c. 一组邻边相等;d. 一个角是直角.将图中所示的四边形顺次添加下列条件中的三个,添加的条件及顺序如下:①a→c→d;②b→d→c;③a→b→c.其中能得到正方形的是( )
A. 仅① B. 仅③ C. ①② D. ②③
9. 如图,在△ABC中,点E,D,F分别在边AB,BC,CA上,且DE∥CA,DF∥BA.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
B. 如果∠BAC=90°,那么四边形AEDF是矩形
C. 如果AD平分∠BAC,那么四边形AEDF是菱形
D. 如果AD⊥BC且BD=CD,那么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 如图,直线m∥n,直线l与m,n分别相交于点A,C,以AC为对角线作四边形ABCD,使点B,D分别在直线m,n上,则不一定能作出的图形是(  )
A. ABCD B. 矩形ABCD C. 菱形ABCD D. 正方形ABC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 如图,用一根绳子检查一平行四边形书架的侧边是否和上、下底都垂直,只需要用绳子分别测量比较书架的两条对角线AC,BD就可以判断,其推理依据是 .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平分,AB=6,则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 .
13.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在正方形外,△DCE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E交DC于点G,则∠CBG的度数为 .
14.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且OA=OB=OC=OD.若∠AOB=60°,则AB︰AC= .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5. 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2,菱形AECF的面积为1,则EF的长为 .
16. 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P为AB边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PE⊥OA于点E,PF⊥OB于点F,若AB=2,∠BAD=60°,则EF的最小值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2分)
17.(6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D和BC上的点,BE=DF,求证:DE=BF.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8. (6分)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点E在边BC上,点F在CD的延长线上,且DF=BE,求证:AF⊥AE.
19.(8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D为AB的中点,BE∥CD,CE∥AB.试判断四边形BDCE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20.(8分)如图,将正方形ABCD沿其对角线AC剪开,再把△ABC沿着AD方向平移,得到△A'B'C'.当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为菱形时,量得A'D=2,求原正方形ABCD的面积.
21.(9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CD边上一点,F为BC延长线上一点,CE=CF.
(1)求证:△BCE≌△DCF;
(2)若∠FDC=30°,求∠BEF的度数.
第21题图
22.(10分)如图,△OA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延长OA至点B,使OB=OD. 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其对角线AC,BD交于点E,连接OE交AD于点F.
(1)求证:△AOF≌△ADB;
(2)求的值.
第22题图
23.(12分)如图,在菱形 ABCD 中,F为边 AB的中点,FC与对角线BD交于点G,过点G作GE⊥BC于点E,∠ADB=∠FCB.
(1)求证:AB=2BE;
(2)求证:DG=CF+GE.
第23题图
24.(13分)如图,在△ABC中, O是边AC上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ACB的平分线于点E,交△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于点F.
(1)探究线段OE与O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点O运动到何处,且△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请说明理由.
(3)当点O在边AC上运动时,四边形BCFE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菱形,请说明理由.
第24题图
题报第1期 特殊平行四边形章末检测卷 参考答案
(
答案速览
一、
1.
C
2.
D
3.
A
4.
C
5.
A
6.
A
7. C 8.
C
9. D 10.
D
二、
11.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1
2.
24
13.
15°
14.
1

2
15.
1
16.
三、解答题见“答案详解”
)
答案详解
10. D 解析:取AC的中点O,过点O任意作直线,交直线m,n于点B,D,则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过点C作m的垂线,垂足为B,过点A作n的垂线,垂足为D,则四边形ABCD为矩形;取AC的中点O,过点O作AC的垂线,交直线m,n于点B,D,则四边形ABCD为菱形;以AC为对角线作四边形ABCD,不一定为正方形.
16. 解析:连接OP.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AC⊥BD,∠CAB=∠DAB=30°.因为PE⊥OA于点E,PF⊥OB于点F,所以∠EOF=∠OEP=∠OFP=90°.所以四边形OEPF是矩形.所以EF=OP.当OP⊥AB时,OP最小.因为AD=AB=2,∠BAD=60°,所以△ABD是等边三角形,BD=2.所以OB=BD=1,OA==.因为S△ABO=OA OB=AB OP,所以OP==.所以EF的最小值为.
三、17. 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所以∠A=∠C=90°,AD=BC,AB=CD.
在Rt△ABE和Rt△CDF中,AB=CD,BE=DF,所以Rt△ABE≌Rt△CDF(HL).
所以AE=CF.所以AD-AE=BC-CF,即DE=BF.
18. 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AB=AD,∠B=∠BAD=∠ADC=90°. 所以∠ADF=90°.
在△ABE和△ADF中,AB=AD,∠B=∠ADF,BE=DF,所以△ABE≌△ADF(SAS).所以∠BAE=∠DAF.所以∠DAF +∠EAD=∠BAE+∠EAD=90°,即∠EAF=90°.所以AF⊥AE.
19.解:四边形BDCE是菱形.
证明:因为BE∥CD,CE∥AB,所以四边形BDCE是平行四边形.
在Rt△ABC中,D为AB的中点,所以CD为Rt△ABC斜边上的中线.所以CD=BD.
所以□BDCE是菱形.
20. 解: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D=90°,∠DAC=∠ACD=45°.
设A'B'与AC交于点E,A'C与DC交于点F.
因为四边形A'ECF是菱形,所以A'F=CF,A'F∥EC,所以∠A'FD=∠ACD=45°.
所以∠DA'F=∠DAC=45°.所以DF=A'D=2.
所以A'F===.所以DC=DF+CF=.
所以原正方形的边长为.
21.(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BC=DC,∠BCD=90°. 所以∠DCF=∠BCD=90°.
在△BCE和△DCF中,BC=DC,∠BCE=∠DCF,CE=CF,所以△BCE≌△DCF.
(2)解:因为∠FDC=30°,∠DCF=90°,所以∠DFC=90°-∠FDC=90°-30°=60°.
因为△BCE≌△DCF,所以∠BEC=∠DFC=60°.
因为 CE=CF,∠DCF=90°,所以△E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CEF=∠CFE=45°.
所以∠BEF=∠BEC+∠CEF=60°+45°=105°.
22. (1)证明:因为四边形 ABCD 是矩形,所以 BE=DE,∠BAD=90°. 所以∠ABD+∠BDA=90°.
因为 OB=OD,BE=DE,所以 OE⊥BD. 所以∠OEB=90°. 所以∠BOE+∠OBE=90°.
所以∠BOE=∠BDA.
因为△OA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O=AD,∠OAD=90°. 所以∠OAD=∠BAD.
在△AOF和△ADB中,∠AOF=∠ADB,AO=AD,∠OAF=∠DAB,所以△AOF≌△ADB.
(2)解:连接BF.
由(1)得△AOF≌ △ADB,所以AF=AB. 所以△A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BF=AF.
因为BE=DE,OE⊥BD,所以OE垂直平分BD. 所以DF=BF.
所以DF=AF,即=.
23. 证明:(1)因为四边形 ABCD 是菱形,所以 AB=BC,AD∥BC.所以∠ADB=∠DBC.
因为∠ADB=∠FCB,所以∠FCB=∠DBC.所以GB=GC.
又因为GE⊥BC,所以BC=2BE.
所以AB=2BE.
(2)如图,延长CF,DA交于点H.
第23题图
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AD∥BC,∠ABD=∠DBC.
所以∠ADB=∠DBC,∠H=∠FCB.
由(1),得∠FCB=∠DBC,所以∠H=∠ADB.所以DG=HG.
因为F是AB的中点,所以AF=BF.所以AB=2BF.
又因为AB=2BE,所以BF=BE.
在△AFH和△BFC中,∠H=∠FCB,∠AFH=∠BFC,AF=BF,所以△AFH≌△BFC.所以FH=FC.
在△BGF和△BGE中,BF=BE,∠FBG=∠EBG,BG=BG,所以△BGF≌△BGE.所以FG=EG.
所以DG=HG=HF+FG=CF+GE.
24. 解:(1)OE=OF.理由如下:
因为CE是∠ACB的平分线,所以∠ACE=∠BCE.
又因为MN∥BC,所以∠NEC=∠ECB,所以∠NEC=∠ACE,所以OE=OC.
同理可得OF=OC,所以OE=OF.
(2)当点O运动到AC的中点,且△ABC是以∠ACB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理由如下:
当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AO=CO.
因为EO=FO,所以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因为FO=CO,所以AO=CO=EO=FO,所以AO+CO=EO+FO,即AC=EF.
所以 AECF是矩形.
因为MN∥BC,当∠ACB=90°时,∠AOF=∠COE=∠COF=∠AOE=90°.所以AC⊥EF.
所以矩形AECF是正方形.
(3)不可能.理由如下:
连接BF交CE于点G,因为CE平分∠ACB,CF平分∠ACD,所以∠ECF=∠ACB+∠ACD=(∠ACB+∠ACD)=90°.
若四边形BCFE是菱形,则BF⊥EC,但在△GFC中,不可能存在两个角为90°,所以不存在其为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