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言趣译,会用自己的语言疏通文意,准确而有趣地表达文意;品读文本,探究文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适度拓展,了解陶渊明的生命哲学。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讨论探究,学会思考、学会表达,懂得交流和尊重。
3、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从陶渊明面对逆境的心态中,学会释然,寻得内心的平衡。
教学目标:
文言趣译,会用自己的语言疏通文意,准确而有趣地表达文意;品读文本,探究文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适度拓展,了解陶渊明的生命哲学。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讨论探究,学会思考、学会表达,懂得交流和尊重。
3、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从陶渊明面对逆境的心态中,学会释然,寻得内心的平衡。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欧阳修曾说过“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那么,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到底有什么魅力,竟能让大文豪欧阳修给以如此高的评价呢?上节课,我们已经简单疏通了文意,本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本文的深层魅力。
二、陶渊明的语言(品味与概括)
1.朗读感受美:集体有节奏地朗读本文,品味骈体文的韵律之美。
2.文言知识回顾:理解下列文言词语的意思(旧知回顾)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不久
田园将芜胡不归胡:为什么
悟已往之不谏谏:劝止、挽回
恨晨光之熹微恨:遗憾
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
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
曷不委心任去留曷:为什么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之:到
3. 课堂活动:文言趣译、创意绘画(全文四段,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文字作为小组的作业,按照要求进行文言趣译。课堂上进行小组展示,其他小组准备质疑。)
三、陶渊明的情感(理解与诠释)
1、为何归去?
【明确】质性自然、心为形役、田园将芜、妹丧武昌
2、归去如何?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归去来兮辞》,同时思考文中体现出来的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在“陶渊明”前面的横线上加上表达情感的定语。
(幻灯片展示: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陶渊明。)
(1)学生读文章,自己品味情感。
(2)小组交流,展示定语及文本依据。
(3)老师总结,并展示幻灯片。
①我看到了一个快乐的的陶渊明。
②我也看到了一个忧伤的陶渊明。
③我还看到了一个在乐与忧的纠结中最终获得了宁静的陶渊明。
四、陶渊明的纠结与平衡(分析与评价)
终于归隐的陶渊明本该很快乐,但内心却有掩藏不住的忧伤,那么,陶渊明为什么忧伤呢?
1.学生谈论个人感受
2.老师展示自己的思考
【明确】①曾祖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
②年轻时: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
③彭泽令:“口税法”户籍改革,消富济贫
④归隐后: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
⑤57岁时:《桃花源记》理想社会蓝图
五、我认识的陶渊明
1.学生展示与交流
2.教师总结与提升
唐代以后,陶渊明逐渐成为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从陶渊明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梦见五柳枝,已堪挂马鞭。何时到彭泽,狂歌陶令前。——李白
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苏轼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毛泽东
六、课后作业
课外阅读钱志熙的《陶渊明传》,深度理解陶渊明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