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乘法公式(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因为乘法公式实际上是整式乘法的特殊情况,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此,呈现方式是直接推演.所以本节教学过程以学生做自主活动为主线来组织,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补充讲解.乘法公式有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两部分,本节课主要讲解平方差公式.
首先通过一般多项式的乘法结果来引起学生的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趣:两个二项式具备什么特征,合并同类项后的结果是一个二项式.再通过一起探究中的几个计算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观察算式及结果,发现其中规律.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意见,积极与小组同伴合作,讨论,交流然后统一意见,师生共同总结出公式内容,分析公式结构.再通过探究公式的几何背景进一步认识公式.最后给出例题使学生对公式(a+b)(a-b)=a2-b2的a,b含义有更进一步理解,从而对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达到灵活和准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推导平方差公式,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
2.掌握平方差公式,能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相关运算.
3.提高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平方差公式的过程,让学生明确这一公式来源于整式乘法,又可以用于整式的乘法辩证思想.
2.掌握两数和乘以这两数的差的公式结构特征,培养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知数学公式的结构美、和谐美,在灵活运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2.以探索、归纳公式和简单运用公式这一数学情景,增加学习数学和使用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熟练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难点:理解理解两数和乘以它们的差公式的几何意义及特点,理解公式中字母a、b的的广泛含义,代数推理能力的培养.
关键:准确的找出因式中哪个式子是a,哪个式子是b,然后把原式写成公式所具备的结构,再按公式进行运算
教学方法
学生探索归纳与教师讲授结合
教具准备:
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叙述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2.计算.
二、探索公式与应用
1.一起探究:
课本P86(1)(2)(3)(4)
谈一谈:
①上面四个式子中,两个乘式之间有什么特点?
②乘积合并同类项后是几项式?这个多项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组内讨论,分工合作一起动脑、动笔进行探讨,然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每个算式都是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相乘,运算结果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总结大家的讨论结果,得出平方差公式:(a+b)(a-b)=a2-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板书)
2.认识公式的结构特征
(1)公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是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右边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数的平方.
(2)公式中的字母a和b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式(包括单项式、多项式等),只要符合平方差的结构特征,就可以运用公式.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差公式特点,给出下列三个变形,从中学会确定相同与相反项,并正确表示运算结果.
(-a+b)(-a-b)=( )2-( )2
(b+a)(-b-a)=( )2-( )2
(b-a)(-b-a)=( )2-( )2
学生活动:总结结构特征,对上述三个变形进行计算,从而加深对平方差公式的认识
3.用图形进一步验证平方差公式
给出下图,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1)请你表示8-5-1两个图中(10—4)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如果将阴影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10—5),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你能表示出它的面积吗?)两个图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3)(比较(1)和(2)的结果,你能验证平方差公式吗?)请你结合图形,对平方差公式(a+b)(a-b)=a2-b2 进行解释.
(1) (2)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进一步认识公式.
4.做一做
填写下面表格,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算式 与平方差公式中a对应的项 与平方差公式中b对应的项 写成就“a2-b2”的形式 计算结果
(m+2)(m-2)
(2m+3)(2m-3)
(x+2y)(-x+2y)
(1+3y)(1-3y)
体会平方差公式中a,b的含义,准确地找出因式中哪个式子是a,哪个式子是b.
例1 计算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前两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条件是否符合平方差公式特征,并让学生说出本题中a,b分别表示什么.
(2)第三题计算时把-5a看成一个数,把3 ( http: / / www.21cnjy.com )b看成另一个数,直接写出(-5a)2-(3b)2后得出结果.因此,我们在计算中,先要分析题目的数字特征,然后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就能比较简捷地得到答案.
(3)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只需将(m+n)中的两项交换位置,就可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5.课堂练习
课本P88练习1、2 习题1、2(1)(3)、4(1)
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请不同解法的学生,或发生错误的学生板演,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解法.
三、小结
1.什么是平方差公式?
2.运用公式要注意什么?
(1)要符合公式特征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
(2)有些式子表面不能应用公式,但实质能应用公式,要注意变形.
四、作业
P88习题2(2)(4)、3、4(2)
五、板书设计
乘法公式(1)做一做几何背景 例1(图)平方差公式:探究结果学生板演注意事项
a-b
b
b
a
图8-5-18.5乘法公式(2)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因为乘法公式实际上是整式乘法的特殊情况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此,呈现方式是直接推演.所以本节教学过程以学生做自主活动为主线来组织,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补充讲解.乘法公式有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两部分,本节课讲解完全平方公式.
首先让学生自编几道符合平方差公式结构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算题,目的是辨认题目的结构特征.然后引入完全平方公式,让学生用文字概括公式的内容,培养抽象的数字思维能力.接着从几何背景更为形象地认识两数和的平方公式,最后举例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完全平方公式,适时练习并总结,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以指导今后的解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记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说出它的几何背景
2.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3.提高进一步地掌握、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完全平方公式的探索和推导,进一步发展符号(字母)的识别运用能力和推理能力
2.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及理解,养成思维严密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知数学公式的结构美、和谐美,在灵活运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学生探索与老师讲解相结合.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理解字母表示的广泛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教学过程设计
看谁算得快
(1) (x+2)(x+2)
(2) (1+3a)(1+3a)
(3) (-x+5y)(-x+5y)
(4) (-m-n)(-m-n)
相乘的两个多项式的项有什么特点?它们相乘的结果又有什么规律?
引例:计算,
学生活动:计算,,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说出答案,得出公式.
或合并为:
教师引导学生用文字概括公式.
方法:由学生概括,教师给予肯定、否定或更正,同时板书.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教法说明】
看谁算得快部分,一是复习乘法公式,二是找规律,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特征.
证明:(a-b)2=[a+(-b)]2=a2+2a(-b)+(-b)2=a2-2ab+b2
公式特征:
(1)积为二次三项式;
(2)积中两项为两数的平方和;
(3)另一项是两数积的2倍,且与乘式中间的符号相同.
(4)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表示数,单项式和多项式
1.首平方,尾平方,积的2倍放中央.
2.结合图形,理解公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根据图形完成下列问题:
如图:A、B两图均为正方形,
(1)图A中正方形的面积为 ,(用代数式表示)
图Ⅰ、Ⅱ、Ⅲ、Ⅳ的面积分别为 .
(2)图B中,正方形的面积为 ,
Ⅲ的面积为 ,
Ⅰ、Ⅱ、Ⅳ的面积和为 ,
用B、Ⅰ、Ⅱ、Ⅳ的面积表示Ⅲ的面积 .
分别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回答问题.
【教法说明】利用图形讲解,增强学生对公式的直观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公式,同时也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例题
(1)引例:计算
教师讲解:在中,把x看成a,把3y看成b,则就可用完全平方公式来计算,即
【教法说明】 引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式的结构,为运用公式打好基础.
(2)例2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2);(3)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尝试解题,2个学生板演.
【教法说明】 让学生先模仿公式解题,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也正是学生对公式理解、应用和熟练程度上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反馈后要紧扣公式,重点讲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关于例2中(3)的计算,可对照公式直接计算,也可变形成,然后再进行计算,同时也可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3)(补充)例3 你觉得怎样做简单:
① 102
② 99
思考
(a+b) 与(-a-b) 相等吗
(a-b) 与(b-a) 相等吗
(a-b) 与a -b 相等吗
为什么
4.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练习一(P90)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学互评,教师抽看结果,练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集中解决.
5.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练习二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l) (2) (3) (4)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解答.
练习三
(1)有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共同计算,以下是他们的计算过程,请判断他们的计算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指出错在哪里.
甲的计算过程是:原式
乙的计算过程是:原式
丙的计算过程是:原式
丁的计算过程是:原式
(2)想一想,与相等吗?为什么?
与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法说明】 练习二是一组数字计算题,使学生体会到公式的用途,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起到加深理解公式的作用.练习三第(l)题实际是课本例4,此题是与平方差公式的综合运用,难度较大.通过给出解题步骤,让学生进行判断,使难度降低,学生易于理解,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类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解题方法.通过完成第(2)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与之间的相等关系,同时加深理解代数中“a”具有的广泛意义.
7. 总结、扩展
⑴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
⑵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公式的结构特征,公式中字母含义和运用公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8.布置作业
P91 A组 1,4,5
9.板书设计
乘法公式(2)做一做 几何背景 引例1 例2 (图)平方差公式: 探究结果 学生板演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