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生物学高考一轮复习学案:第46讲 植物细胞工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4】生物学高考一轮复习学案:第46讲 植物细胞工程(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11 20:3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学高考总复习教案
第46讲 植物细胞工程
课标内容 (1)阐明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一定条件下,将离体植物器官、组织和细胞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并重新分化,最终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2)概述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继而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3)举例说明植物细胞工程利用快速繁殖、脱毒、次生代谢物生产、育种方式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考点一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细胞工程的概念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过程(如菊花的组织培养)
(2)植物激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作用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植物组织的发育方向
高 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
低 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适中 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
简记为:“高”根,“低”芽,“中”愈伤
①光照:在愈伤组织诱导阶段,对有些植物来说,避光培养有利于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当愈伤组织再分化出芽和叶时,一定要有光照,有利于叶片内叶绿素的合成。②植物组织培养中所需的碳源一般为蔗糖,少数为葡萄糖和果糖,原因是蔗糖既可提供充足的碳源,又可维持相对适中的渗透压,而葡萄糖和果糖在与蔗糖提供相同数量碳源的前提下,其造成的渗透压可能过高。
考向 结合植物组织培养,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1.(2023·江苏南京调研)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再分化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再分化过程中,不同细胞内合成了功能不同的特异性蛋白质
B.脱分化与再分化过程所使用的培养基主要是激素浓度及用量比例的不同
C.再分化过程在实验室或植物组织培养车间进行,需要避光处理
D.再分化过程中,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
答案 C
解析 再分化的本质就是细胞分化,分化的实质是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内转录出不同的mRNA,合成了功能不同的特异性蛋白质,A、D正确;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浓度和用量比例,因此脱分化与再分化过程所使用的培养基主要是激素浓度及用量比例的不同,B正确;诱导愈伤组织期间一般不需要光照,但再分化过程将形成根和芽等营养器官,芽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光照,同时叶绿素的形成过程也离不开光照,所以再分化过程需要光照,C错误。
2.(2019·全国卷Ⅲ,38)培养胡萝卜根组织可获得试管苗,获得试管苗的过程如图所示。
→→→
①     ②        ③
→→
 ④     ⑤       ⑥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胡萝卜根段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试管苗。用分化的植物细胞可以培养成完整的植株,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
(2)步骤③切取的组织块中要带有形成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步骤⑤到步骤⑥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新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通过细胞的________过程,最终可形成试管苗。
(4)步骤⑥要进行照光培养,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一般可保持原品种的________,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繁殖。
答案 (1)全能性(或答:形成完整植株所需的全部基因) (2)形成层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3)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试管苗所需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 分化(或答:再分化) (4)诱导叶绿素的形成,使试管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5)遗传特性 无性
解析 (1)分化的植物细胞可以培养成完整的植株,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在本实验中,切取胡萝卜块时要切取含有形成层的部分,原因是形成层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3)决定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步骤⑤(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步骤⑥(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试管苗)所需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故步骤⑤到步骤⑥需更换培养基。愈伤组织通过细胞的再分化过程形成试管苗。(4)步骤⑥需要照光培养,其作用是诱导叶绿素的形成,使试管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5)组织培养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属于无性繁殖,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保持了原品种的遗传特性。
考点二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无性生殖
(3)过程
(4)意义和局限性
2.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
(3)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在特定组织或器官中,并在一定环境和时间条件下产生
①次生代谢物:是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酚类、萜类和含氮化合物等),在植物抗病、抗虫等方面发挥作用,也是很多药物、香料和色素等的重要来源。
②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人们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来获得目标产物,这个过程就是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③植物细胞培养: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对单个植物细胞或细胞团进行培养使其增殖的技术。
【情境推理·探究】
1.单倍体植株是进行体细胞诱变和研究遗传突变的理想材料,其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大多数单倍体植株的细胞中只含有一套染色体,染色体加倍后得到的植株的隐性性状容易显现
2.马铃薯栽培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差,野生马铃薯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好。利用野生马铃薯种,通过细胞工程改进马铃薯栽培种种植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将野生马铃薯细胞与马铃薯栽培种细胞进行融合,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成植株
3.结合诱变育种,从细胞工程的角度出发,简述一种培养抗寒香蕉品种的方法及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体细胞诱变育种。利用诱变剂等方法使香蕉离体培养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育成完整植株,然后筛选培育出抗寒品种
【重点难点·透析】
1.植物组织培养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
2.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有性杂交的辨析
考向1 围绕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考查科学思维
1.(2022·江苏盐城调研)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没有青枯病的抗性基因,少数马铃薯野生种存在青枯病的抗性基因。由于核型等差异,野生种难以与四倍体马铃薯栽培种直接杂交繁育,为获得具有抗青枯病的马铃薯栽培种,研究人员进行了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低渗溶液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A和B以获得两种原生质体
B.培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与野生型或四倍体栽培种之间存在核型差异
C.过程②的培养基中需添加等量的生长素类和赤霉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D.③为再分化过程,可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鉴定植株的抗病性状
答案 B
解析 酶解法可用于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但不能在低渗溶液中进行,否则原生质体会吸水涨破,A错误;培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是细胞融合的结果,其为六倍体,与野生型(二倍体)或四倍体栽培种之间存在核型差异,B正确;过程②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过程,其培养基中需添加等量的生长素类和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C错误;③为再分化过程,植株的抗病性状是由蛋白质表现出来的,采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D错误。
2.(2023·湖北黄冈调研)下图是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番茄—马铃薯”植株的技术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过程②表示再分化的过程
B.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原生质体融合
C.已知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番茄—马铃薯”属于三倍体
D.该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A错误;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B错误;“番茄—马铃薯”属于异源六倍体,C错误。
考向2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3.(2023·广东茂名调研)紫杉醇是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的高效抗癌物质,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是扩大紫杉醇来源的重要途径。下图为三种红豆杉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数量与紫杉醇产量的数据图。
(1)以南方红豆杉叶为原料获得生产紫杉醇的愈伤组织需要通过细胞的________,愈伤组织细胞具有较强的________能力。这一技术的成功实现了组织培养技术在一个重要领域的应用,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分析两个曲线图可知:培养后期紫杉醇产量出现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并进行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三点);与传统方法获得紫杉醇相比,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紫杉醇,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答两点即可)。
(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组织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赤霉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脱分化 分裂、分化(分生) 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2)培养的细胞数量减少、某些代谢产物积累等 防止微生物污染,保证氧气供应充足,使细胞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产量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促进培养细胞的伸长
解析 (1)以南方红豆杉叶为原料获得生产紫杉醇的愈伤组织需要通过细胞的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分化能力。这一技术的成功实现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2)对比分析两个曲线图可知:培养后期,培养的细胞数量减少、某些代谢产物积累等导致紫杉醇产量下降。植物细胞培养过程需要充足的氧气,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并进行搅拌,其目的是防止微生物污染,保证O2供应充足,使细胞与培养液充分接触。与传统方法获得紫杉醇相比,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紫杉醇,具有产量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优点。
(3)赤霉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培养细胞的伸长。
重温真题 经典再现
1.(2021·福建卷,11)科研人员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矮牵牛新品种,技术流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愈伤组织是幼嫩叶片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的
B.获得的杂种植株都能表现双亲的优良性状
C.可用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甲和乙的融合和细胞壁再生
D.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愈伤组织以获得原生质体
答案 D
解析 愈伤组织是幼嫩叶片通过细胞脱分化形成的,A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和基因间的互作效应,获得的杂种植株不一定能够表现双亲的优良性状,B错误;可用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甲和乙的融合,但不能诱导细胞壁的再生,C错误;由于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故可以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愈伤组织以获得原生质体,D正确。
2.(2021·江苏卷,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常用于商业化生产,其过程一般为:无菌培养物的建立→培养物增殖→生根培养→试管苗移栽及鉴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为获得无菌培养物,外植体要消毒处理后才可接种培养
B.组织培养过程中也可无明显愈伤组织形成,直接形成胚状体等结构
C.提高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有利于诱导生根
D.用同一植株体细胞离体培养获得的再生苗不会出现变异
答案 D
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为获得无菌培养物,外植体要经过表面消毒处理后,才能进行培养,A正确;组织培养过程中也可无明显愈伤组织形成,直接形成胚状体等结构,B正确;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因此提高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有利于诱导生根,C正确;用同一植株体细胞离体培养获得的再生苗会出现变异,如在愈伤组织的培养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等变异,D错误。
3.(2019·北京卷,4)甲、乙是严重危害某二倍体观赏植物的病害。研究者先分别获得抗甲、乙的转基因植株,再将二者杂交后得到F1,结合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以下对相关操作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B.通过接种病原体对转基因的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
C.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比例获得F1花粉再生植株
D.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若干再生植株均为二倍体
答案 D
解析 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杂交后得到的F1,仍为二倍体植物,所以F1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均为单倍体,D错误;培育抗甲、乙的转基因植株的第2个步骤即为将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A正确;可通过病原体接种实验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个体水平的检测,B正确;花粉离体培养技术就是以花粉为外植体进行的植物组织培养,其培养基中需要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且在植物组织培养不同阶段需要调整激素的比例,C正确。
4.(2019·江苏卷,20)为探究矮牵牛原生质体的培养条件和植株再生能力,某研究小组的实验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获得的原生质体需悬浮在30%蔗糖溶液中
B.过程②需提高生长素的比例以促进芽的分化
C.过程③需用秋水仙素处理诱导细胞壁再生
D.原生质体虽无细胞壁但仍保持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 D
解析 过程①获得的原生质体不能悬浮在30%的蔗糖溶液中,30%的蔗糖溶液可导致原生质体失水皱缩甚至死亡,A错误;过程②为再分化过程,需提高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以促进芽的分化,B错误;过程③不需用秋水仙素处理,愈伤组织细胞就已经有了细胞壁,C错误;原生质体虽无细胞壁,但含有细胞核等结构,即含有全部的遗传信息,原生质体仍保持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限时强化练
(时间:30分钟)
【对点强化】
考点一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2023·襄阳五中期中)某科研小组拟培育一种名贵菊花的脱毒苗,其技术路线为“制备MS固体培养基→外植体消毒→接种→培养→移栽→栽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取材部位应选择植物顶端分生区附近,因其分裂旺盛且病毒少
B.外植体消毒常进行无菌水冲洗、酒精处理、消毒液处理等措施
C.接种时,将外植体的1/3~1/2插入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
D.“外植体接种→培养→移栽”的过程中不需要更换培养基
答案 D
解析 培养的不同阶段,对主要营养物质和激素的需求不同,所以培养过程中要及时调整各种营养物质、激素的比例,及时更换培养基,否则会导致外植体死亡,D错误。
2.(2022·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期初)紫杉醇是一种高效抗癌的药物。国内某团队研究光照条件对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和紫杉醇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光照条件 接种干重/(g·L-1) 收获干重/(g·L-l) 紫杉醇含量/%(干重)
光照 4.33 9.13 0.007 0
黑暗 4.38 12.10 0.016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愈伤组织生长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愈伤组织培养过程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C.光照能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并提高紫杉醇含量
D.培养基中的有机物仅能为愈伤组织提供能量
答案 B
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主要进行细胞生长和分裂,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愈伤组织培养过程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微生物的污染,B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信息分析,该实验研究光照条件对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和紫杉醇含量的影响,自变量是光照的有无,因变量是愈伤组织生长和紫杉醇含量,表格数据显示,两组接种干重相似,但光照条件下收获的愈伤组织干重和紫杉醇含量均低于黑暗条件,C错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有机物可以为植物细胞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此外还可以调节渗透压,D错误。
3.(2023·河北承德质检)科研人员研究了马铃薯茎尖外植体大小对幼苗的成苗率和脱毒率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培育脱毒苗所依据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和细胞全能性
B.培育的脱毒苗具有抗病毒的能力
C.实验结果表明茎尖越小,脱毒率越高,成苗率越低
D.根据本实验,培养脱毒苗时茎尖的适宜大小为0.60 mm
答案 C
解析 马铃薯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可利用马铃薯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形成脱毒苗,所依据的原理是细胞全能性,A错误;培育的脱毒苗不具有抗病毒的能力,B错误;在茎尖外植体大小为0.27 mm时,脱毒率和成苗率均较高,因此马铃薯脱毒苗培养中茎尖外植体的适宜大小为0.27 mm,D错误。
考点二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4.(2023·山东临沂期中)20世纪70年代,以植物细胞克隆为代表的细胞工程诞生。随后,植物花药离体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以及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得以确立和发展,标志着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胡萝卜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培养过程只需要灭菌和适温恒温的条件
B.在培养基中加入如牛磺酸、丁酰环腺苷酸等分化诱导因子后,培育一段时间,胡萝卜的愈伤组织就可以诱导出试管苗
C.在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利用蛋白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D.进行原生质体融合时,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来诱导细胞融合
答案 D
解析 在胡萝卜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培养过程除了需要灭菌和适温恒温的条件外,还需要避光、植物激素、适当的营养等条件,A错误;牛磺酸、丁酰环腺苷酸等分化诱导因子能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但不能诱导愈伤组织细胞分化,B错误;在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C错误。
5.(2023·广东惠州质检)实验人员利用矮牵牛(二倍体,2n=14)的红色花瓣细胞(液泡呈红色)与枸杞(四倍体,4n=48)叶肉细胞,制备了相应的原生质体,并诱导其融合,经筛选、培养获得杂种植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获得该杂种植株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可利用电融合、离心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可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筛选出杂种原生质体
D.若原生质体均为两两融合,则融合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为62条
答案 D
解析 获得该杂种植株的方法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A正确;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时,可以采用物理方法(电融合法、离心法等)和化学法(聚乙二醇等),B正确;杂种原生质体的染色体数目是两种细胞染色体数目之和,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所以可利用光学显微镜筛选得到融合后的杂种原生质体,C正确;若原生质体均为两两融合,则会形成3种细胞,即矮牵牛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枸杞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杂种细胞,所以融合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8条或96条或62条,D错误。
6.(2023·山东枣庄三中)下图是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甲、乙)融合并培育新植株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溶液处理,且溶液的渗透压略大于细胞液渗透压
B.过程②可用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主要依据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过程③表示细胞壁的再生,④⑤需要根据生长发育进程更换不同的液体培养基
D.最终得到的植株相对于甲、乙,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因此不具有可育性
答案 A
解析 过程①为去壁,为防止原生质体吸水涨破,需要将植物组织置于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等渗溶液中,或溶液的渗透压略大于细胞液渗透压,A正确;过程②可用聚乙二醇等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主要依据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③表示细胞壁的再生,④为脱分化过程,⑤为再分化过程,⑥为个体发育过程,④⑤⑥这三个过程需要根据生长发育进程更换不同的固体培养基,C错误;最终得到的植株相对于甲、乙而言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异源四倍体,是可育的,D错误。
【综合提升】
7.(2023·江苏南通质检)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辣椒素的获得途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
(1)培养时,通常选择新生营养芽作为外植体,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和②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过程。
(2)微型繁殖是植物繁殖的一种途径。与常规的种子繁殖方法相比,这种微型繁殖技术不受季节气候等环境因素的限制,繁殖速度________,且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倍体的植物细胞产生的辣椒素的量常高于二倍体。为了获得更多的辣椒素,科研人员常利用________________(试剂)处理二倍体愈伤组织细胞,使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欲确定愈伤组织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通常需制作装片,进行显微镜观察,此过程中需要对染色体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是________。
(4)辣椒在幼苗期易受真菌感染,对农作物的生产会造成很大影响。因此科学家将含几丁质酶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到辣椒细胞中,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最终培育出抗真菌的辣椒幼苗。此过程中,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需要用________酶,将表达载体导入辣椒细胞中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 (1)新生营养芽细胞分化程度低,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脱分化 再分化 (2)快 保持植物原有的遗传特性 (3)秋水仙素 甲紫溶液 (4)限制酶和DNA连接 农杆菌转化法
8.(2023·海南海口期中)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白菜—甘蓝是用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来的蔬菜新品种,它具有生长期短、耐热性强、易储存等优点,如图为“白菜—甘蓝”的培育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得到原生质体,需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白菜和甘蓝的细胞。
(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中文名称,写出两种即可),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由杂种细胞得到白菜—甘蓝植株还需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其中不需要光照的培养过程为________。
(3)经花粉直接培育的白菜—甘蓝植株,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这种植株通常不育,为使其可育,需进行人工诱导,通过对幼苗使用________进行处理,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
(4)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传统杂交技术相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纤维素酶、果胶酶 (2)聚乙二醇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 形成的杂种细胞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脱分化 (3)19 秋水仙素 染色体变异 
(4)能打破生殖隔离、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作物新品种
解析 (1)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可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得到原生质体。(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物理法包括电融合法、离心法等;化学法包括聚乙二醇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等。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形成的杂种细胞再生出新的细胞壁。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还需要使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其中脱分化过程一般不需要光照,再分化过程要给予适当光照。(3)经花粉直接培育的白菜—甘蓝植株,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0+18)÷2=19,不含同源染色体,这种植株通常不育,为使其可育,可通过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4)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传统杂交技术相比的优点是能打破生殖隔离、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作物新品种。
9.(2023·河北衡水金卷)如图表示植物繁殖的几种人工方法,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单倍体植株通常的获取方法是________。若图中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A的体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则①过程常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
(2)若想在培育获得B的过程中同时获得突变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植株,通常用物理诱变或化学诱变的方法处理________。
(3)若C为胡萝卜—羊角芹,则②过程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在融合细胞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成分通常包括琼脂、无机营养、有机营养和________等。
答案 (1)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2)愈伤组织 (3)细胞膜的流动性 植物激素
解析 (1)图中培育获得A的过程表示单倍体育种,获取单倍体植株常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2)若要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获得突变体,一般用物理诱变或化学诱变的方法处理愈伤组织,再由愈伤组织经再分化形成突变植株。(3)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在融合细胞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成分通常包括琼脂、无机营养、有机营养和植物激素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