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测试(一)
一、选择题
1.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成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但该决议却遭到了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主要是因为( )
A.决议的最初提议者是英国
B.决议是在美国的操纵下通过的
C.阿拉伯人要让出大片领土给犹太人
D.建立联合国家更有利于地区稳定
2.1947年8月,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印度新德里附近的许多居民慌忙地登上开往巴基斯坦的火车。这些居民( )
A.是被印度当局强制驱逐到巴基斯坦的
B.是为了宗教信仰而被迫迁徙的
C.是被国际社会强制迁往巴基斯坦的
D.是为了逃避战乱而主动迁徙的
3.1993年,巴解组织和以色列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该宣言对以色列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 )
A.有利于改善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B.使犹太人定居点问题得到和平解决
C.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D.以色列的生存权得到了承认
4.印巴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下图展示了印巴边境上双方哨兵在降旗仪式上的较量,双方都在使劲地跺脚与怒吼。究其根源,双方矛盾产生的历史根源应源于( )
A.宗教信仰的不同
B.存在领土争端
C.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
D.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政见的不同
5.周恩来在致纳赛尔电中说:“英法帝国主义梦想用腐朽的‘炮舰政策’,恢复他们对埃及的统治。……但是在今天的时代里,它们的这些阴谋是注定了要失败的。”这里的“失败”主要指( )
A.埃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
B.推动了中东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C.以色列实际控制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
D.美苏开始走上中东角逐场的前台
6.对苏伊士运河战争的结束没有起作用的是( )
A.埃及军民的英勇抗击 B.阿拉伯国家的支持
C.英法国内人民支持战争 D.美苏大国的干预
7.从战争爆发因素的角度看,海湾战争与“二战”后历次中东战争的主要相同之处有( )
A.大国的卷入、宗教的冲突
B.宗教的冲突、民族问题
C.土地等资源的争夺、民族问题
D.土地等资源的争夺、大国的卷入
8.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9.中东地区和南亚次大陆都曾多次发生战争。历次中东战争和印巴战争( )
A.都是由于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
B.都是多个民族国家对另一个民族国家的战争
C.都是为了争取独立建国的民族生存权利
D.都是长期存在的民族和宗教矛盾的产物
10.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随后,安理会687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所有成员国,在1991年1月15日之后,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促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从中可以看出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是( )
A.和平解决争端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维持国际均势 D.重建战后国际新秩序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艾奇逊对于英国的态度很不满意。他在1月23日对国务院高级官员们说,他考虑美英两国在朝鲜问题上会不会距离太大。大家都认为他该与英国大使弗兰克斯谈谈。实际上,弗兰克斯本人在两天前就在给贝文的电报里讲道,杜鲁门当局正受到舆论和国会的强大压力,逼它宣布中国为侵略者。它本身既有同感,也无法阻止或推迟这一行动,因为它怕被指责为对共产党不够强硬。大使说如果联合国不把中国打成侵略者,美国公众就会对联合国失去信心,这样就将影响英国跟亚洲,特别是跟印度的关系。联合国大会在2月1日通过决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打成“侵略者”。第二天,艾奇逊向内阁报告大功告成。南斯拉夫总统对来访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帕金斯说,就他对苏联人心理的了解,他不认为苏联会做出任何要被世界舆论指责为侵略者的事。
——摘编自华庆昭《从雅尔塔到板门店》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朝鲜问题引发国际局势紧张的理由。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宣布新中国为“侵略者”反映的本质问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2月20日,英国首相艾德礼在下议院发表对印度政策声明,宣布至迟在1948年6月前把政权转到“负责的印度人”手里,并选派蒙巴顿到印度办理交接事务。
——陈庆军《世界近代现代史精要》
材料二:1947年7月,蒙巴顿公布了《印度独立法案》,主要内容为: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国家;各土邦有权选择加入哪个自治领土,抑或两者都不加入,保持原来与英国的关系,但不能自治。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印巴分治的原则,并说明英国的重要目的。
(3)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蒙巴顿方案》的影响。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73年5月,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年会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应付美元颓势,夺回失控的金融战场主导权。国际银行家们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让国际油价上涨400%!这个计划的关键是挑动埃及和叙利亚进攻以色列,美国对以色列的公开支持会激怒阿拉伯人,使其对西方实行石油禁运,最终导致石油价格暴涨。1973年10月6日,叙利亚、埃及向以色列发动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华盛顿在战争期间的表现和战后基辛格(时任美国国务卿)著名的“穿梭外交”都精确地执行了彼尔德伯格5月会议的路线。1975年,欧佩克的部长们同意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石油价格暴涨导致了石油贸易结算对美元需求的暴涨,使美元在国际上重新获得有力支撑。随后而来的高油价时代,造成了西方各国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人民储蓄被大幅洗劫,更为不幸的是毫无防范意识的发展中国家。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74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赤字达到了350亿美元,相当于1973年的4倍,与石油价格上涨成比例。
——摘编自宋鸿兵《货币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经济、政治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第四次中东战争后石油价格暴涨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联合国的决议,占人口总数不到的犹太人将占有56%的土地,这就意味着阿拉伯人要让出大片土地给犹太人,这导致了阿拉伯人的强烈不满,C正确。
A不是材料体现出的原因。
决议体现的是联合国的决议,B错误。
D属于联合国建立的目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印巴分治,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根据联合国的决议,占人口总数不到的犹太人将占有56%的土地,这就意味着阿拉伯人要让出大片土地给犹太人,这导致了阿拉伯人的强烈不满。
2.【答案】B
【知识点】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解析】【分析】1947年8月,印巴实现分治。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被迫迁往插上宗教标识的地域——穆斯林的巴基斯坦。
【点评】考查印巴分治方案
3.【答案】D
【知识点】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宣言对以色列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相当于保证了其居住权和生存权,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错误,这一宣言并没有涉及到其他阿拉伯国际国家。
B选项错误,这一宣言主要涉及的是以色列国家的问题。
C选项不是最大的意义,故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东战争,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保证了以色列的居住权和生存权。
4.【答案】C
【知识点】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解析】【分析】正是由于英国殖民者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印度、巴基斯坦的标准,才导致了两国的矛盾与冲突。C正确。
其他不是根源,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印巴分治的准确把握。由于英国殖民者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印度、巴基斯坦的标准,才导致了两国的矛盾与冲突。
5.【答案】A
【知识点】“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解析】【分析】苏伊士运河战争使埃及收回了苏伊士运河维护了民族利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A正确。
其他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东战争的准确把握。苏伊士运河战争使埃及收回了苏伊士运河维护了民族利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
6.【答案】C
【知识点】“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解析】【分析】注意结合战争时期相关各方的态度展开分析。战争中英法国内人民对战争持反对态度,C正确。
其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东战争的准确把握。中东战争中英法国内人民对战争持反对态度,但是并未起作用。
7.【答案】D
【知识点】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解析】【分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湾战争与二战后的历次中东战争,在战争爆发因素上相同的是为了争夺土地石油等资源,大国的卷入和干预,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海湾战争的准确把握。海湾战争与二战后的历次中东战争,在战争爆发因素上相同的是为了争夺土地石油等资源,大国的卷入和干预。
8.【答案】D
【知识点】冷战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马歇尔计划”并非从欧洲吸引援助,而是美国给欧洲提供援助,排除A。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一次对抗,危机仅持续了13天,不可能给美国的财政造成赤字,排除B。
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年,而图表截止时间是1968年,排除C。
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正值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军费开支庞大,给美国造成财政赤字,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越南战争的准确把握。20世纪60年代正值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军费开支庞大,给美国造成财政赤字。
9.【答案】D
【知识点】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解析】【分析】印巴战争的根源在于英国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政策,而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分别建国则是联合国的决议,据此排除A项。
B、C两项是针对中东战争而言,排除。
D项表述符合史实,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东战争和印巴战争的准确把握。中东战争和印巴战争都是民族和宗教矛盾激化的产物。
10.【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
【解析】【分析】联合国安理会有权使用强制手段直至使用武力维持和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海湾战争迫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维护了科威特独立与主权,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联合国,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1.【答案】(1)理由:朝鲜问题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之一;朝鲜内战会引发局部地区的热战,是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到亚洲其他地区稳定;中国是世界五大国之一,新中国对朝鲜问题的态度,将引起美、苏、英、法等多个大国的关注。
(2)本质问题:二战后初期的联合国被美国操控;新中国抗美援朝的正义行动被西方大国歪曲;新中国遭到西方大国的仇视与扼杀;两极格局下,大国霸权主义的横行促使地区性冲突不断升级。
【知识点】冷战的原因及主要表现;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1)主要从朝鲜问题的性质及其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角度回答,侧重于政治方面,运用到的知识主要是冷战时期的国际局势,从而得出答案,朝鲜问题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之一;朝鲜内战会引发局部地区的热战,是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到亚洲其他地区稳定;中国是世界五大国之一,新中国对朝鲜问题的态度,将引起美、苏、英、法等多个大国的关注。
(2)根据所学,联合国宣布新中国为“侵略者”明显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联合国的操纵的结果,其反应的实质是二战后初期的联合国被美国操控;新中国抗美援朝的正义行动被西方大国歪曲;新中国遭到西方大国的仇视与扼杀;两极格局下,大国霸权主义的横行促使地区性冲突不断升级。
故答案为:(1) 理由:朝鲜问题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之一;朝鲜内战会引发局部地区的热战,是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到亚洲其他地区稳定;中国是世界五大国之一,新中国对朝鲜问题的态度,将引起美、苏、英、法等多个大国的关注。
(2) 本质问题:二战后初期的联合国被美国操控;新中国抗美援朝的正义行动被西方大国歪曲;新中国遭到西方大国的仇视与扼杀;两极格局下,大国霸权主义的横行促使地区性冲突不断升级。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朝鲜战争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2.【答案】(1)现象:英国决定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原因: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的实力;印度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
(2)原则:依据宗教信仰划分印巴领土,但允许土邦自由选择。目的:削弱印度力量,避免印度强大;继续保留在印度的政治影响。
(3)评价:适应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结束了英国在印度的长期殖民统治,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的进程;但是,它具有殖民主义的烙印,造成了印度的民族分裂,给印巴两国人民带来了不利影响,埋下了印巴矛盾和冲突的种子,造成南亚次大陆局势的紧张。
【知识点】“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以及带来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材料中的“把政权转到‘负责的印度人’手里”可以看出,材料一反映的是英国决定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联系所学可知,其主要原因是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的实力和印度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
(2)印巴分治的原则根据材料中的“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国家;各土邦有权选择加入哪个自治领,抑或两者都不加入”,可以分析得出依据宗教信仰划分印巴领土,但允许土邦自由选择。联系所学可知,英国的目的是削弱印度力量避免印度强大,继续保留在印度的政治影响。
(3)英国《蒙巴顿方案》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反映的允许印度独立带来的影响,以及材料三所反映的造成印巴分治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
故答案为:(1) 现象:英国决定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原因: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的实力;印度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
(2) 原则:依据宗教信仰划分印巴领土,但允许土邦自由选择。目的:削弱印度力量,避免印度强大;继续保留在印度的政治影响。
(3) 评价:适应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结束了英国在印度的长期殖民统治,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的进程;但是,它具有殖民主义的烙印,造成了印度的民族分裂,给印巴两国人民带来了不利影响,埋下了印巴矛盾和冲突的种子,造成南亚次大陆局势的紧张。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印巴分治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
13.【答案】(1)原因:为挽回美元颓势,美国阴谋推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领土争端;冷战期间,苏美对阿以双方的支持。
(2)影响:美元获得了“石油的生命”,重新掌控国际金融市场;发达国家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发展中国家贸易赤字激增,影响国内经济发展。
【知识点】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应付美元颓势,夺回失控的金融战场主导权”“挑动埃及和叙利亚进攻以色列”并结合美苏冷战的国际背景分析。
(2)根据“使美元在国际上重新获得有力支撑”“造成了西方各国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人民储蓄被大幅洗劫”“更为不幸的是毫无防范意识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赤字达到了350亿美元,相当于1973年的4倍”概括归纳。
故答案为:(1) 原因:为挽回美元颓势,美国阴谋推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领土争端;冷战期间,苏美对阿以双方的支持。
(2) 影响:美元获得了“石油的生命”,重新掌控国际金融市场;发达国家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发展中国家贸易赤字激增,影响国内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东战争的准确把握。结合中东战争的原因和影响即可得出答案。
1 / 1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测试(一)
一、选择题
1.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成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但该决议却遭到了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主要是因为( )
A.决议的最初提议者是英国
B.决议是在美国的操纵下通过的
C.阿拉伯人要让出大片领土给犹太人
D.建立联合国家更有利于地区稳定
【答案】C
【知识点】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联合国的决议,占人口总数不到的犹太人将占有56%的土地,这就意味着阿拉伯人要让出大片土地给犹太人,这导致了阿拉伯人的强烈不满,C正确。
A不是材料体现出的原因。
决议体现的是联合国的决议,B错误。
D属于联合国建立的目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印巴分治,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根据联合国的决议,占人口总数不到的犹太人将占有56%的土地,这就意味着阿拉伯人要让出大片土地给犹太人,这导致了阿拉伯人的强烈不满。
2.1947年8月,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印度新德里附近的许多居民慌忙地登上开往巴基斯坦的火车。这些居民( )
A.是被印度当局强制驱逐到巴基斯坦的
B.是为了宗教信仰而被迫迁徙的
C.是被国际社会强制迁往巴基斯坦的
D.是为了逃避战乱而主动迁徙的
【答案】B
【知识点】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解析】【分析】1947年8月,印巴实现分治。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被迫迁往插上宗教标识的地域——穆斯林的巴基斯坦。
【点评】考查印巴分治方案
3.1993年,巴解组织和以色列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该宣言对以色列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 )
A.有利于改善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B.使犹太人定居点问题得到和平解决
C.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D.以色列的生存权得到了承认
【答案】D
【知识点】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宣言对以色列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相当于保证了其居住权和生存权,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错误,这一宣言并没有涉及到其他阿拉伯国际国家。
B选项错误,这一宣言主要涉及的是以色列国家的问题。
C选项不是最大的意义,故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东战争,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保证了以色列的居住权和生存权。
4.印巴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下图展示了印巴边境上双方哨兵在降旗仪式上的较量,双方都在使劲地跺脚与怒吼。究其根源,双方矛盾产生的历史根源应源于( )
A.宗教信仰的不同
B.存在领土争端
C.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
D.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政见的不同
【答案】C
【知识点】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解析】【分析】正是由于英国殖民者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印度、巴基斯坦的标准,才导致了两国的矛盾与冲突。C正确。
其他不是根源,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印巴分治的准确把握。由于英国殖民者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印度、巴基斯坦的标准,才导致了两国的矛盾与冲突。
5.周恩来在致纳赛尔电中说:“英法帝国主义梦想用腐朽的‘炮舰政策’,恢复他们对埃及的统治。……但是在今天的时代里,它们的这些阴谋是注定了要失败的。”这里的“失败”主要指( )
A.埃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
B.推动了中东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C.以色列实际控制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
D.美苏开始走上中东角逐场的前台
【答案】A
【知识点】“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解析】【分析】苏伊士运河战争使埃及收回了苏伊士运河维护了民族利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A正确。
其他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东战争的准确把握。苏伊士运河战争使埃及收回了苏伊士运河维护了民族利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
6.对苏伊士运河战争的结束没有起作用的是( )
A.埃及军民的英勇抗击 B.阿拉伯国家的支持
C.英法国内人民支持战争 D.美苏大国的干预
【答案】C
【知识点】“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解析】【分析】注意结合战争时期相关各方的态度展开分析。战争中英法国内人民对战争持反对态度,C正确。
其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东战争的准确把握。中东战争中英法国内人民对战争持反对态度,但是并未起作用。
7.从战争爆发因素的角度看,海湾战争与“二战”后历次中东战争的主要相同之处有( )
A.大国的卷入、宗教的冲突
B.宗教的冲突、民族问题
C.土地等资源的争夺、民族问题
D.土地等资源的争夺、大国的卷入
【答案】D
【知识点】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解析】【分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湾战争与二战后的历次中东战争,在战争爆发因素上相同的是为了争夺土地石油等资源,大国的卷入和干预,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海湾战争的准确把握。海湾战争与二战后的历次中东战争,在战争爆发因素上相同的是为了争夺土地石油等资源,大国的卷入和干预。
8.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答案】D
【知识点】冷战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马歇尔计划”并非从欧洲吸引援助,而是美国给欧洲提供援助,排除A。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一次对抗,危机仅持续了13天,不可能给美国的财政造成赤字,排除B。
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年,而图表截止时间是1968年,排除C。
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正值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军费开支庞大,给美国造成财政赤字,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越南战争的准确把握。20世纪60年代正值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军费开支庞大,给美国造成财政赤字。
9.中东地区和南亚次大陆都曾多次发生战争。历次中东战争和印巴战争( )
A.都是由于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
B.都是多个民族国家对另一个民族国家的战争
C.都是为了争取独立建国的民族生存权利
D.都是长期存在的民族和宗教矛盾的产物
【答案】D
【知识点】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解析】【分析】印巴战争的根源在于英国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政策,而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分别建国则是联合国的决议,据此排除A项。
B、C两项是针对中东战争而言,排除。
D项表述符合史实,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东战争和印巴战争的准确把握。中东战争和印巴战争都是民族和宗教矛盾激化的产物。
10.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随后,安理会687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所有成员国,在1991年1月15日之后,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促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从中可以看出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是( )
A.和平解决争端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维持国际均势 D.重建战后国际新秩序
【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
【解析】【分析】联合国安理会有权使用强制手段直至使用武力维持和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海湾战争迫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维护了科威特独立与主权,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联合国,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艾奇逊对于英国的态度很不满意。他在1月23日对国务院高级官员们说,他考虑美英两国在朝鲜问题上会不会距离太大。大家都认为他该与英国大使弗兰克斯谈谈。实际上,弗兰克斯本人在两天前就在给贝文的电报里讲道,杜鲁门当局正受到舆论和国会的强大压力,逼它宣布中国为侵略者。它本身既有同感,也无法阻止或推迟这一行动,因为它怕被指责为对共产党不够强硬。大使说如果联合国不把中国打成侵略者,美国公众就会对联合国失去信心,这样就将影响英国跟亚洲,特别是跟印度的关系。联合国大会在2月1日通过决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打成“侵略者”。第二天,艾奇逊向内阁报告大功告成。南斯拉夫总统对来访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帕金斯说,就他对苏联人心理的了解,他不认为苏联会做出任何要被世界舆论指责为侵略者的事。
——摘编自华庆昭《从雅尔塔到板门店》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朝鲜问题引发国际局势紧张的理由。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宣布新中国为“侵略者”反映的本质问题。
【答案】(1)理由:朝鲜问题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之一;朝鲜内战会引发局部地区的热战,是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到亚洲其他地区稳定;中国是世界五大国之一,新中国对朝鲜问题的态度,将引起美、苏、英、法等多个大国的关注。
(2)本质问题:二战后初期的联合国被美国操控;新中国抗美援朝的正义行动被西方大国歪曲;新中国遭到西方大国的仇视与扼杀;两极格局下,大国霸权主义的横行促使地区性冲突不断升级。
【知识点】冷战的原因及主要表现;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1)主要从朝鲜问题的性质及其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角度回答,侧重于政治方面,运用到的知识主要是冷战时期的国际局势,从而得出答案,朝鲜问题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之一;朝鲜内战会引发局部地区的热战,是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到亚洲其他地区稳定;中国是世界五大国之一,新中国对朝鲜问题的态度,将引起美、苏、英、法等多个大国的关注。
(2)根据所学,联合国宣布新中国为“侵略者”明显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联合国的操纵的结果,其反应的实质是二战后初期的联合国被美国操控;新中国抗美援朝的正义行动被西方大国歪曲;新中国遭到西方大国的仇视与扼杀;两极格局下,大国霸权主义的横行促使地区性冲突不断升级。
故答案为:(1) 理由:朝鲜问题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之一;朝鲜内战会引发局部地区的热战,是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到亚洲其他地区稳定;中国是世界五大国之一,新中国对朝鲜问题的态度,将引起美、苏、英、法等多个大国的关注。
(2) 本质问题:二战后初期的联合国被美国操控;新中国抗美援朝的正义行动被西方大国歪曲;新中国遭到西方大国的仇视与扼杀;两极格局下,大国霸权主义的横行促使地区性冲突不断升级。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朝鲜战争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2月20日,英国首相艾德礼在下议院发表对印度政策声明,宣布至迟在1948年6月前把政权转到“负责的印度人”手里,并选派蒙巴顿到印度办理交接事务。
——陈庆军《世界近代现代史精要》
材料二:1947年7月,蒙巴顿公布了《印度独立法案》,主要内容为: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国家;各土邦有权选择加入哪个自治领土,抑或两者都不加入,保持原来与英国的关系,但不能自治。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印巴分治的原则,并说明英国的重要目的。
(3)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蒙巴顿方案》的影响。
【答案】(1)现象:英国决定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原因: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的实力;印度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
(2)原则:依据宗教信仰划分印巴领土,但允许土邦自由选择。目的:削弱印度力量,避免印度强大;继续保留在印度的政治影响。
(3)评价:适应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结束了英国在印度的长期殖民统治,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的进程;但是,它具有殖民主义的烙印,造成了印度的民族分裂,给印巴两国人民带来了不利影响,埋下了印巴矛盾和冲突的种子,造成南亚次大陆局势的紧张。
【知识点】“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以及带来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材料中的“把政权转到‘负责的印度人’手里”可以看出,材料一反映的是英国决定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联系所学可知,其主要原因是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的实力和印度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
(2)印巴分治的原则根据材料中的“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国家;各土邦有权选择加入哪个自治领,抑或两者都不加入”,可以分析得出依据宗教信仰划分印巴领土,但允许土邦自由选择。联系所学可知,英国的目的是削弱印度力量避免印度强大,继续保留在印度的政治影响。
(3)英国《蒙巴顿方案》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反映的允许印度独立带来的影响,以及材料三所反映的造成印巴分治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
故答案为:(1) 现象:英国决定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原因: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的实力;印度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
(2) 原则:依据宗教信仰划分印巴领土,但允许土邦自由选择。目的:削弱印度力量,避免印度强大;继续保留在印度的政治影响。
(3) 评价:适应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结束了英国在印度的长期殖民统治,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的进程;但是,它具有殖民主义的烙印,造成了印度的民族分裂,给印巴两国人民带来了不利影响,埋下了印巴矛盾和冲突的种子,造成南亚次大陆局势的紧张。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印巴分治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73年5月,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年会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应付美元颓势,夺回失控的金融战场主导权。国际银行家们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让国际油价上涨400%!这个计划的关键是挑动埃及和叙利亚进攻以色列,美国对以色列的公开支持会激怒阿拉伯人,使其对西方实行石油禁运,最终导致石油价格暴涨。1973年10月6日,叙利亚、埃及向以色列发动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华盛顿在战争期间的表现和战后基辛格(时任美国国务卿)著名的“穿梭外交”都精确地执行了彼尔德伯格5月会议的路线。1975年,欧佩克的部长们同意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石油价格暴涨导致了石油贸易结算对美元需求的暴涨,使美元在国际上重新获得有力支撑。随后而来的高油价时代,造成了西方各国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人民储蓄被大幅洗劫,更为不幸的是毫无防范意识的发展中国家。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74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赤字达到了350亿美元,相当于1973年的4倍,与石油价格上涨成比例。
——摘编自宋鸿兵《货币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经济、政治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第四次中东战争后石油价格暴涨的影响。
【答案】(1)原因:为挽回美元颓势,美国阴谋推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领土争端;冷战期间,苏美对阿以双方的支持。
(2)影响:美元获得了“石油的生命”,重新掌控国际金融市场;发达国家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发展中国家贸易赤字激增,影响国内经济发展。
【知识点】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应付美元颓势,夺回失控的金融战场主导权”“挑动埃及和叙利亚进攻以色列”并结合美苏冷战的国际背景分析。
(2)根据“使美元在国际上重新获得有力支撑”“造成了西方各国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人民储蓄被大幅洗劫”“更为不幸的是毫无防范意识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赤字达到了350亿美元,相当于1973年的4倍”概括归纳。
故答案为:(1) 原因:为挽回美元颓势,美国阴谋推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领土争端;冷战期间,苏美对阿以双方的支持。
(2) 影响:美元获得了“石油的生命”,重新掌控国际金融市场;发达国家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发展中国家贸易赤字激增,影响国内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东战争的准确把握。结合中东战争的原因和影响即可得出答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