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第2节《相交线》参考教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第2节《相交线》参考教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05-02 11:36:09

文档简介

7.2 相交线(第1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知道对顶角的特点,理解“对顶角相等”.3.知道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2.同过说明对顶角相等的理由,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品质.
重点 1.对顶角相等;2.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难点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点.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说明 活动目的
活动1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认识相交线、平行线.
活动2 对顶角. 学习对顶角的特点,理解“对顶角相等”.
活动3 同位角、内错角、旁内角. 认识同位角、内错角、旁内角的特点.
活动4 回顾与反思. 整理本节课的知识.
课前准备
教具 学具 补充材料
电脑、投影仪 课件资源、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直线的位置关系请同学们用两支铅笔做实验,看一看同一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通过试验感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请把不同的位置关系画在练习本上. 展示部分同学画的图,并教师点评. 总结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1)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相交;(2)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平行.今天我们学习相交线. 教师边讲边画.
活动2 对顶角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两条直线相交有四个角:∠1,∠2,∠3,∠4.我们看∠1和∠3的顶点、两条边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点评. 感知对顶角.
对顶角的特点:①具有公共顶点;②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师生共同总结对顶角的特点. 总结对顶角的特点.
除了∠1和∠3是对顶角,还有其他的对顶角吗?∠1和∠2是对顶角吗?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加深对对顶角的认识.
请你比较∠1和∠3的大小,∠2和∠4的大小.你发现什么结论?可以说明理由吗?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感知对顶角相等.
请完成下面填空:∠1+∠2=_______°, ∠3+∠2=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1=∠3.谁能说一下∠2=∠4的理由. 学生完成,教师给予鼓励. 理解对顶角相等.
如果∠1=52°,你知道∠3的度数吗? 学生回答,教师鼓励. 应用对顶角相等.
活动3 三条八角如图,a,b被直线c所截构成八个角.在两直线a,b内的角是_______________;在截线c左侧的角是_________________;在截线c右侧的角是________________;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体会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位置关系.
哪个角与∠3同在两直线a,b之内,又在截线c的同一侧?哪个角与∠3同在两直线a,b之内,但在截线c的另一侧?∠3在a的下方,哪个角在直线b的下方,又与在∠3截线c的同一侧?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感受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我们说,∠3和∠5是同旁内角,∠3和∠6是内错角,∠3和∠7是同位角,你能说明同旁内角、内错角和同位角分别满足什么条件吗? 学生总结,教师点评并给予表扬. 总结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点.
∠1有同位角吗?有内错角吗?有同旁内角吗?∠4有同位角吗?有内错角吗?有同旁内角吗?每个角都有同位角吗?都有内错角吗?都有同旁内角吗?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加深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理解.
活动4 回顾与反思今天,我们学习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四个角,有两对对顶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请完成下面问题:1.在图1中,指出对顶角.2.在图2中,指出∠4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整理所学内容.
请完成P36做一做和P36练习1、2.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巩固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知识.
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P37)A组做在书上,B组题做在作业本上.
1
2
3
4
1
2
3
4
8
5
6
7
b
a
c
2
1
3
4
图1
1
2
3
4
8
5
6
7
b
a
c
图27.2 相交线(第2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条直线垂直的有关概念;2.知道垂线的性质及距离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垂线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想垂直的实际情景,培养学生数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
重点 1.垂直的定义;2.垂线的性质及垂线段最短的应用.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说明 活动目的
活动1 预备知识. 回忆两直线相交,引出垂直的概念.
活动2 垂直的定义. 学习垂直的有关概念.
活动3 画垂线、垂线的唯一性. 学习垂线的画法,总结垂线的唯一性.
活动4 垂线段最短. 探究垂线段最短.
活动5 回顾与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课前准备
教具 学具 补充材料
电脑、投影仪 课件资源、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预备知识请看右图,如果∠1=90°,那么∠2=____°,∠3=____°,∠4=____°. 学生回答,教师鼓励. 回忆旧知识.认识两条直线垂直时,四个角都是90°.
活动2 垂直的定义这是一种特殊的相交——垂直.大家看一下两条直线垂直时,夹角是多少度? 学生回答,教师鼓励. 学生认识垂直的特点.
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角时,我们说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交点叫做垂足.两条直线a,b垂直记作“a⊥b”,其中“⊥”是垂直符号. 师生共同总结垂直的定义. 总结垂直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形,在生活中是非常多的,请同学们举出几个例子.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鼓励. 深化对垂直的认识.
活动3 画垂线请同学们一起讨论课本P39“试着做做”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引出“画垂线”
我们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我们怎样用量角器画垂线呢?还有其他的方法画垂线吗? 学生回答,教师鼓励. 总结画垂线的方法.
请画出经过A点与l垂直的直线.点A在直线l上或点A在直线l外,经过点A可以画出几条直线与l垂直? 学生画,教师巡视指导. 体会垂线的性质.
经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师生共同总结垂线的性质. 总结垂线的性质.
活动4 垂线段最短我们一起来完成课本P39“一起探究”.我们认识到一个事实: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记为“垂线段最短”)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就是这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学生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探究“垂线段最短”.
活动5 回顾与反思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特殊的相交——垂直.1.垂线的夹角是多少度?2.我们还总结出垂线的两条性质,能说一说吗?3.点到直线的距离指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也可由学生自己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请同学们作课后练习P40.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巩固相交线构成的角的知识.
请同学们做课后习题P40第1题, 学生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巩固垂直的知识.
布置作业 把课后习题P40第2、3题做在书上.
1
2
3
4
l
A
l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