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4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4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9 16:1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当科学家们放弃现有理论而支持一种新的理论时,我们该做何解释?最新的科学理论在客观性上是否就比先前的更好?大多数关于这些问题的现代讨论都源于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一部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它无疑是过去几十年中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著作。
库恩是一位训练有素的科学史家,他尤其对科学革命感兴趣,每一次革命都导致了科学世界观的根本变化,一系列现存的思想为另一些完全不同的思想所推翻。
当然,科学革命还是相对较少地发生的——大多数时间任何特定的科学都不处于革命状态。库恩创设了“常规科学”这一术语,来描述当科学家所属的学科没有经历革命性的变化时他们所从事的每天平常的科学活动。库恩对常规科学进行解释的核心概念是范式,一个范式就是对科学的总体观点——联结科学共同体并且允许常规科学发生的一系列共享的假设、信念和价值观。
按照库恩的观点,常规科学主要是一种解惑的活动。无论一个范式多么成功,它都将遇到特定的困难——那些它无法涵盖的现象、理论预见和实验事实之间龃龉,等等。常规科学家的工作就是试图消除这些较小的困惑,同时使得对范式的改变尽可能少。最重要的是,库恩强调常规科学家并不试图检验范式。如果一位常规科学家得到了一个有悖于范式的实验结果,他通常会假定实验方法有误,而不认为是范式错了。
常规科学的时期一般能持续几十年,有时甚至是几个世纪。在此期间,科学家们逐渐地阐释范式,解答越来越多的困惑,扩大范式的适用范围,等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反常——那些不论常规科学家们如何努力都无法与范式的理论假设相一致的现象。当反常累积得越来越多时,一种逐渐增强的危机感就笼罩着科学共同体。对既存范式的信心瓦解了,常规科学的进程也暂时趋停。这标志着库恩所说的“革命的科学”时期的开始。在此时期,主要的科学观念都处于公开竞争的地位。各种对旧范式的替代方案被提出,最终,一种新的范式就被确立。大约需要一代人的时间,科学共同体的所有成员都转而信奉新范式——这标志着科学革命的完成。
来自科学史上大量的例子恰好符合库恩的概括。例如,当我们考察从托勒密到哥白尼的天文学变化,或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变化时,库恩关于旧范式怎样被新范式取代的解释相当准确地得以适用。也有一些科学革命并非如此精准地符合库恩模型,例如近来生物学上的分子革命。然而尽管如此,大多数人都赞同,库恩对于科学史的描述蕴含着重要的价值。
为什么库恩的思想能引起如此的风暴?因为除了对科学史纯粹的陈述外,库恩还提出了一些相当有争议的哲学命题。库恩认为,接受一种新的范式是科学家出于信念的一种特定行为。如果一种特定的范式拥有强有力的倡导者,它就更有可能赢得广泛的认同。库恩对于范式转换的解释,似乎很难与实证主义者眼中作为一种客观、理性活动的科学相容。一位评论者写道,按照库恩的解释,科学中的理论选择就是“群众心理学的事”。
(摘编自萨米尔·奥卡沙《科学哲学》)
材料二: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系统地提出了他关于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该书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激烈的争论。
库恩的科学哲学观点,在认识论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错误,这主要表现在承认知识的相对性时,却否认了科学的客观真理性,从而陷入相对主义。在库恩看来,科学范式不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性的知识,而是科学家集团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心理条件下的信念、约定的规则、方法。这只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使用的工具,即一种用以解除科学难题的工具,并没有什么客观真理性可言,不同范式没有什么真理与谬误之分。在《科学革命的结构》最后一章,他写道:“为了更加精确,我们也许必须放弃这种明显的或含蓄的观念,规范的改变使科学家和向他们学习的那些人越来越接近真理。”
在库恩看来,由于不同科学共同体中的范式不同,他们心目中的世界也就不同;知觉的变化是随着范式的不同而不同的。他说:“两组科学家在不同的世界里实践着,当他们从相同的问题出发按相同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不同的东西。而且那不是说他们能看到他们喜欢的任何东西。两个都在看这个世界,而且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并没有改变。但是在某些领域里他们看到了不同的东西,而且他们是在不同的相互关系中去看这些东西。”可见,库恩把认识限制在主观经验的范围内。他所说的拥护不同规范的科学家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并不是反映客观世界,而是科学家们主观约定的世界,这就远离了唯物主义,而陷入了约定主义。
(摘编自李国秀《评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
1.下列对材料中库恩提出的“范式”概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规科学家笃信既存范式的合理性,他们“解惑”是为了阐释范式,而非检验范式。
B.天文和物理学界的科学发展逐一印证了范式理论,但生物学界的分子革命是个例外。
C.范式理论提供了关于科学如何演变、发展的独特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刷新了科学史。
D.范式理论尽管在全球有广泛持久的影响,但其核心观点的科学性也一直饱受争议。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库恩认为分别信奉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两位物理学家会因范式不同而缺乏共识。
B.材料一结尾提到的“群众心理学的事”与材料二对库恩的批评有不谋而合之处。
C.材料二通过对库恩原文的引用,论证其学说陷入了相对主义和约定主义的误区。
D.库恩的研究借用了哲学的方法,因此其影响也主要在哲学界,材料二即是反映。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库恩认为,科学家们放弃现有的理论而支持一种新的理论时,其态度未必是理性的。
B.科学革命会带来世界观的根本变化,而常规科学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关系不大。
C.新范式要被普遍接受,关键在于拥有一位强有力的倡导者,并对其他科学家构成压力。
D.库恩的科学史可以描述为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交替,推动科学向更高程度发展的过程。
4.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库恩范式学说中科学革命的过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说:“在革命以前科学界中的鸭子,在革命以后成了兔子。”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记忆光线
李汉荣
天文学家的一生,是单相思的一生,他们苦苦思慕、追寻、凝视着遥远的天体,而那些他们远在天上的“恋人”却浑然不觉。既不眉目传情,也不摇手拒绝。但他们依然固执地捕捉她们的细微信息,一缕微光,一点脉冲,一丝烟云,都令他们兴奋、迷狂,好像恋人有了微妙的暗示。也许他们中的不少人,用一生的激情和精力,孜孜以求、苦苦眷恋的那个偶像级天体,仅仅是从一百多亿光年以外传来的光线,很可能,经过一百多亿年的太空穿越,光线到达地球时,那天体早已毁灭了,这位痴心人看见的,只是恋人的遗像。
天文学家的单相思苦恋,是有点悲壮的意味了。但是细想来,我们人类的一切崇高的精神活动也都有点单相思的悲壮意味。读屈原的诗,我们为他的高洁情怀所感染,但谁见过屈原?屈原早已沉淀成历史长河深处的贵金属,我们感受到的是从语言的云层里辐射而来的诗人灵魂的光线。读《红楼梦》,我们会为黛玉及那些纯洁女子的不幸命运掬一把同情之泪,但我们无一人到过大观园,无一人见过林黛玉,那感动我们、洗礼我们的,是从时间那边、文字深处传来的美好生命陨落的血泪之光。翻雪山、过草地的万里长征壮举,是何等的感天动地,但我们听到那故事的时候,无数英雄们已经走进历史的壁画和浮雕,那让我们热血沸腾、情怀壮烈的正是那穿透历史烟雨的强大记忆光线。
我们总是在正在穿越的这段时间里,这段生活里,接受着此刻太阳的照耀,同时回望和远眺那笼罩我们的历史苍穹,它已成为我们生存和心灵的深远背景和强大磁场。那穿越层层烟云抵达我们的精神光线,也如此时的阳光一样,照耀着我们,增加着我们的精神钙质,扩大着我们的心灵幅员,且由于它携带着更多的记忆密码,它更激起我们对一种崇高生命境界的缅怀、追慕和敬仰。
这样说来,貌似单相思的苦恋和热恋,其实并不只是单相思,当对方足够美好、伟大和可爱,你将她视为追慕的女神和偶像,她就会调动你全部的生命激情和美好襟怀,去在精神上接近她,力求达到与她的美好、伟大与可爱对称的生命境界。那么,被你追慕着的远方的那个光源,无论是一个女神、一个英雄,或一个天体,她就已经进入了你的生命和精神,参与和塑造了你的成长,成为你心路历程的一部分。
我们总是缅怀和追忆那逝去的一切,我们总是发思古之幽情,我们总想挽留流逝的时光。诗人普希金说,那逝去的一切,都将变成美好的记忆;诗人华兹华斯说,诗是在沉静中回忆过来的情绪;诗人李商隐说,“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是在回忆;诗人白居易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依然是在回忆。而所有的回忆都是单相思。所有的单相思也将变成回忆。
照耀万物生长的只有一个太阳,而构成我们生命背景并照耀我们精神宇宙的,则是亿万个太阳亿万个星辰亿万条星河,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在千万年、亿万年光年之外。可以说,正是宇宙的过去之光、历史之光、记忆之光在环绕、笼罩和照耀着我们。
其实,宇宙就是一场漫长的回忆。
天文学家就是在宇宙的沧海里打捞记忆线索的人。
我们难道不是在历史的沧海里打捞记忆线索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的生存方式,其实都带着天文学的属性。
我们被时间深处的记忆光线缠绕着照耀着,同时,我们也将变成记忆的光线,去缠绕和照耀后来的心灵、后来的人生。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写天文学家的“单相思”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并为结尾的类比做铺垫。
B.屈原的诗、《红楼梦》和万里长征的壮举都让我们“热血沸腾、情怀壮烈”。
C.“宇宙就是一场漫长的回忆”决定了天文学家的追求都会落空,充满悲剧意味。
D.最后一段有《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一样的感伤、虚无情绪。
7.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蕴含的深意。(4分)
(1)单相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忆光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人类的“单相思”有什么积极的意义?请分条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联系文章,简析作者为什么说“人类的生存方式,其实都带着天文学的属性”,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体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元帝初镇江左,上疏荐喜。怀帝即位,公车征拜博士,不就。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
太宁中,与临海任旭俱以博士征,不就。复下诏曰:“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临海任旭、会稽虞喜并洁静其操,岁寒不移,研精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喜辞疾不赴。咸和末,诏公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会国有军事,不行。咸康初,内史何充上疏曰:“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伏见前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高尚邈世,束脩立德,皓首不倦,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高枕柴门,怡然自足。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疏奏,诏曰:“寻阳翟汤、会稽虞喜并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往虽征命而不降屈,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怠乎!政道须贤,宜纳诸廊庙,其并以散骑常侍征之。”又不起。
永和初,有司奏称十月殷祭,京兆府君当迁祧室,征西、豫章、颍川三府君初毁主,内外博议不能决。时喜在会稽,朝廷遣就喜谘访焉。其见重如此。
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年七十六卒,无子。
(节选自《晋书·虞喜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
B.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
C.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
D.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江左,古人在地理上以南为左,江左也叫江南;以西为右,所以江西可以称江右。
B.坟典,即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其中“三坟”指《伏羲八卦》《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三部书。
C.十乱,出自“予(周武王)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原指十个辅佐周武王治国平定叛乱的大臣,后泛指辅佐帝王的有才能的人。
D.《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指出“孝”是诸德之本,国君用孝治理国家,臣民以孝立身理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虞喜年少时就树立德行,博览群书,为人称道。同乡贺循说他高深莫测,太常华恒举荐他为贤良,内史何充也称赞他天资卓越。
B.虞喜操守高洁,嫉恶如仇。东晋的历任皇帝都曾要征召他委以重任,他都没有赴任,这是因为他对当时晋朝的黑暗统治不满。
C.虞喜贞纯朴实,治学勤勉。他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德行,直至年老也不厌倦,他的勤奋也没有人比得上,可以与古代贤人相媲美。
D.虞喜专心钻研经传,著书立说。他撰写了《安天论》《志林》,又解释了《毛诗略》和《孝经》,著述共有数十万字,流行于当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皇帝为征召虞喜等人发布了两次诏书,这两次诏书所说内容有何异同?(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夜夜曲
[南朝]沈约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交错使用了“纵”“横”“直”三个动词,忽纵忽横忽直,使人仿佛看到银河纵横穿流、星斗横竖移动的情景,暗示了空间的广袤。
B.“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星汉本为无知无情之客体,怨它何来?这种写法便是古人常说的“无理而妙”。
C.“宁知”把胸中的一股怨气,喷薄而出,着一“宁”字,与前面的“空”字紧相呼应,把人物的感情引向内心深处。声情毕肖,确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
D.颈联、尾联转而以室内之景映衬人物的心态。诗人的笔锋由夜空转入闺房。空房之内,一盏孤灯,半明不灭,正象征着人物的内心情怀。
16.诗的尾联写到主人公“零泪”“叹息”,简要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借物抒情,表现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也表明了作者在项脊轩年日之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感慨先前所喜欢的事物,顷刻之间已成往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一百多亿年前的一个时空奇点大爆炸而产生的。在这个时空奇点,目前所知的物理理论都不适用。但这个理论产生了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并非________。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________,提出了一个新的宇宙模型——火劫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宇宙创生是周期性的。从一开始对大爆炸时空奇点________到提出周而复始的火劫模型,科学家取得了不小的理论进展。但这个模型面临着很多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科学家又提出了反弹学说。这个理论可以解决宇宙大爆炸理论所面临的初始条件的疑难。不仅反弹学说很好地解决了宇宙大爆炸学说所取得的成果,而且避免了会让所有物理理论失效的时空奇点问题不再发生。科学家发现,真正要揭开宇宙形成之谜,就要找到宇宙开端大爆炸产生的原始引力波,遗憾的是,原始引力波至今没有被观测到。为了填补这个空白,中国科学家________。中国科学院提出了“阿里计划”,即阿里原始引力波探测实验。
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起源的奥秘,提出了很多假说。(    )。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国的物理学家将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我们也相信,宇宙起源之谜终将被解开。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白璧无瑕  苦思冥想  捉襟见肘  义不容辞
B.无懈可击  思前想后  捉襟见肘  义不容辞
C.无懈可击  苦思冥想  一筹莫展  当仁不让
D.白璧无瑕  思前想后  一筹莫展  当仁不让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反弹学说不仅很好地继承了宇宙大爆炸学说所取得的成果,而且避开了会让所有物理理论失效的时空奇点问题。
B.不仅反弹学说很好地吸收了宇宙大爆炸学说所取得的成果,而且避开了会让所有物理理论失效的时空奇点问题不再发生。
C.反弹学说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宇宙大爆炸学说所取得的成果,而且避免产生会让所有物理理论失效的时空奇点问题。
D.不仅反弹学说很好地吸收了宇宙大爆炸学说所取得的成果,而且避免产生会让所有物理理论失效的时空奇点问题。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个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世界科学家一直在努力,但理论预言需要经历漫长的科学实证
B.理论预言需要经历漫长的科学实证,世界科学家一直在努力,但这个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
C.世界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理论预言需要经历漫长的科学实证,但这个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
D.理论预言需要经历漫长的科学实证,这个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但世界科学家一直在努力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古代劳动人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为了记忆方便,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由于综合了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知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一年中的自然力特征,所以在普遍使用公元纪年的现代社会,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在4月24日举行的“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根据计划,我国将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通过火星环绕、着陆巡视、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精细巡视勘查等活动,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使我们真正走近火星,揭开它的神秘面纱。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环境最为相似的行星,不仅有大气,也有适宜的温度,还和地球有着相似的自转周期,是人类开展行星际探测的首选目标。研究火星与地球的异同,互为参考,是极具价值的基础研究。“天问”的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追求真理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类探索星空的脚步从未停歇。好奇心驱使着人类一次次仰望星空,一步步接近宇宙和科学的奥义,探查未知世界的秘密,思索人类的未来。
1915年,爱因斯坦以其天才的想象力预言了“黑洞”的存在,当时人们认为黑洞吞噬一切。
2016年,霍金说:“黑洞不是永久的监狱。如果你觉得陷入了黑洞,不要放弃,有路可逃。”
2019年4月10日,由全球200多位科研人员参与完成的首张黑洞照片发布,中国科学家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感悟、联想与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答案 B
解析 原文是说分子革命“并非如此精准地符合库恩模型”。
2.答案 D
解析 “其影响也主要在哲学界”于文无据。
3.答案 A
解析 B项“常规科学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关系不大”错。C项材料一原文是“接受一种新的范式是科学家出于信念的一种特定行为。如果一种特定的范式拥有强有力的倡导者,它就更有可能赢得广泛的认同”。D项“推动科学向更高程度发展”错,库恩认为不同范式没有什么真理与谬误之分。
4.答案 ①常规科学研究积累大量无法被既有范式解释的反常,给科学共同体带来危机感;②常规科学暂停,各种替代方案和范式被提出,公开竞争;③一种新范式被确立;④经过一代人的时间,新范式被科学共同体的所有成员信奉,科学革命完成。
5.答案 ①库恩的科学革命意味着新的科学范式的建立,而新的范式意味着对科学总体理解的变化,连带的是科学共同体遵从的信念、规则和方法的变化。②由于范式不同,科学共同体看待问题的思路和观念也都不同,同样的东西,在不同范式观照下意味着不同的东西。③库恩的表述过于强调了认识的主观经验,忽视了科学演进的客观性和实证性。
6.答案 A
解析 B项让我们“热血沸腾、情怀壮烈”的是翻雪山、过草地的英雄们的故事。C项无中生有。D项最后一段陈述“记忆光线”时的情绪是积极的、正面的。
7.答案 (1)人类缅怀、追忆,并想挽留逝去的时光。
(2)文学、历史等能影响我们的精神和心灵的记忆。
8.答案 ①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作品和壮举,能够感染我们。②思慕崇高的生命境界,精神和心灵得到洗礼。③调动生命激情和美好襟怀,达到更高的生命境界。
9.答案 人类在历史光辉的照耀下成长,人类文明在薪火相传中不断发展。这就如同天文学家在对天体过去的影像的研究中探索宇宙的规律。体验有观点,有感悟,结合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10.答案 C
解析 首先注意句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化”“政”“道教”等,依据句末语气词“也”断开一处,然后再借助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兴”的宾语是“化”,“致”的宾语是“政”,故应在“政”后断开,排除B项;此处“乎”相当于“于”,“于”一般不能放在句子的末尾,而应在句子中间,排除A项;“崇”的宾语是“道教”,应在“道教”后面断开,排除D项。故选C。
11.答案 A
解析 应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12.答案 B
解析 “嫉恶如仇……因为他对当时晋朝的黑暗统治不满”无中生有。从文中来看,只是说皇帝征召他,他没有赴任,并没有说他不赴任的原因。
13.答案 (1)诸葛恢治理会稽郡时,虞喜屈身为功曹。他被举荐为孝廉,州里举荐他为秀才,司徒来征召,虞喜全不就任。
(2)最好用蒲轮车去征召,用以表彰优异的操守,一方面可以发扬广远的教化,另一方面可以改变鄙薄的风俗。
14.答案 两次诏书都对虞喜等人的学问、人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可以与古人相媲美。除此以外,第二次诏书还有对虞喜等人不接受上一次征召原因的猜测。
参考译文
虞喜,字仲宁,是会稽余姚人。虞喜年少时就很有操行,博览群书,喜欢古籍。诸葛恢治理会稽郡时,虞喜屈身为功曹。他被举荐为孝廉,州里举荐他为秀才,司徒来征召,虞喜全不就任。晋元帝开始统治江东时,有人上疏推荐虞喜。晋怀帝即位后,派公车征召并授虞喜为博士,虞喜不赴任。虞喜的同乡人贺循为司空,是显贵的老前辈,每次到虞喜家里,接连停宿一两天忘记回家,说虞喜高深莫测。
太宁年间,虞喜和临海郡人任旭都被征召为博士,都未去赴任。皇帝又下诏书说:“振兴教化致力国政,最好是尊崇道德教化,阐明谦抑质朴的道理。自丧乱以来,儒家学说衰落,每当我读到《子衿》这首诗,未尝不感慨万分。临海人任旭、会稽人虞喜操守高洁,在险恶的岁月里也不改变,精研古代经典,处在今天却能履行古人的道德,他们的志向操守足以激励世俗,广博的学识足以阐明道理,前些日子虽然不来应命,要再用博士之位去征召他们。”虞喜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赴任。咸和末年,皇帝诏令公卿举荐贤良方正敢于直言的人士,太常华恒举荐虞喜为贤良。适逢国家有战事,没有落实。咸康初年,内史何充上疏说:“我听说举荐有才干的人士以后,明堂四门就都能肃穆,任用具有治国才能的大臣,天下就会太平,美善之道能够彰明,这是有来历的。现在圣德钦明,想要光大万世的功业,应整肃好招贤用的车马,一旦有贤人马上就去招纳。听说前贤良虞喜天资卓越,贞纯朴实,高尚而在世人之上,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德行,直到年老也不厌倦,加上治学深广,博闻强记,钻研艰深玄妙的学问,他的勤奋没有人比得上,身在安静的地方体察道理,没有仕宦的心意,在柴门内高枕安卧,怡然自得。最好用蒲轮车去征召,用以表彰优异的操守,一方面可以发扬广远的教化,另一方面可以改变鄙薄的风俗。”疏奏上去,皇帝下诏说:“寻阳人翟汤、会稽人虞喜都恪守常道,清白坚贞,不营谋世务,专心读书,节操高尚可以和古人相媲美。从前虽然有征召他们的诏令,但是他们不降身屈节,这难道是白丝布难染而求才的礼数怠慢吗!施政方略的实施需要贤才,应该把他们招纳到朝廷里来,这二人都用散骑常侍的职位来征召。”虞喜又不应命。
永和初年,有关官员上奏说十月大祭,京兆府君应当迁居祖庙,征西、豫章、颍川三府君刚缺社主,内外广泛商议也无法决断。当时虞喜在会稽,朝廷派人前往虞喜那里去询问。他就是如此被看重。
虞喜专心钻研经传,同时也研读谶书纬书,撰写《安天论》来诘难浑天和盖天这两种天体学说,又解释《毛诗略》,注释《孝经》,著《志林》三十篇。注述共有数十万字,流行于世。七十六岁去世,没有孩子。
15.答案 A
解析 应为“暗示了时间的迁延与流逝”。
16.答案 诗歌描写了思妇彻夜不眠、盼望久别不归的心上人的悲愁情景。在这个清寒的夜晚,思妇伴着“孤灯”,守着“寒机”,一直劳作到黎明。然而所忆之人杳无踪影,她只能默默地流泪,无限心酸、失望、无奈,都包含在这叹息声中。
17.答案 (1)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2)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18.答案 C
解析 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或挑剔,形容十分严密。白璧无瑕:洁白的玉上面没有一点儿小斑点,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语境中用了否定句式,指不是没有漏洞,不是指不完美,应选“无懈可击”。苦思冥想:深沉地思索。思前想后:形容前前后后地反复思考。“思前想后”强调反思,与语境不合,应选“苦思冥想”。一筹莫展:一点儿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儿办法也想不出。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语境强调没有计策、办法,应选“一筹莫展”。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语境指应该做的事,
与道义无关,应选“当仁不让”。
19.答案 A
解析 B项语序不当,“不仅”应移到“反弹学说”后面;结构混乱,应删掉“不再发生”。C项搭配不当,“解决”与“成果”不搭配。D项语序不当,“不仅”应移到“反弹学说”后面。
20.答案 D
解析 “理论预言”紧接上文“假说”,“世界科学家”与下文“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国的物理学家”衔接紧密。由此排除A、C两项。“经历漫长的科学实证”与“这个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应是前后衔接,由此排除B项。故选D。
21.答案 (示例)①农业和气象之间关系密切 ②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编成了歌诀 ③它仍能在农业生产中使用
22.答案 (示例一)我国将实施名为“天问一号”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对人类行星际探测首选目标的火星开展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
(示例二)我国将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对火星开展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该次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火星是人类行星际探测的首选目标。
23.写作指导 题目所给的是一组有机关联的材料。第一段谈好奇心和探索欲,谈宇宙和科学,谈未知世界和人类的未来。第二、三段谈科学家对“黑洞”的认识。第四段谈“黑洞”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中国科学家的作用。
对于材料,我们可以求同,如围绕材料谈人类的科学精神;也可以求异,如在对“黑洞”的探索过程中,前两个事例表明中国科学家缺席,第三个事例说中国科学家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中国在一步步向科学强国的方向迈进。这四则材料各有侧重,我们可以谈想象力、好奇心、探索欲促进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也可以谈揭开科学“黑洞”,需要不悲观、不放弃的精神,还可以谈科学无国界,合作共赢可加速科技的发展等。
写作时应基于材料又要不囿于材料,要由材料展开联想和思考以支撑论点。大家的积淀不同,联想与思考便不同。我们可以理性思辨,可以乐观展望,可以热情讴歌,可以深情呼唤,不同的内容定位,可以彰显不同的个性特征。若想完成“感悟、联想”的要求,不妨写成记叙文或散文;若想体现“思考”的深度,最佳文体应该是议论文。
参考立意:
①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促进世界科技进步与发展。
②好奇心改变世界。唯有保持好奇心,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
③探索“黑洞”所代表的未知世界的神秘,思考人类的未来。
④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人类创新的源泉。
⑤积极面对未知世界,不悲观,不放弃。
⑥对待科学要有批判意识、怀疑精神和谨慎态度。
⑦世界大同,合作共赢,共同进步。“黑洞”照片是全球科学界合作的典范,展现了科学无国界的魅力。
⑧首张“黑洞”照片彰显中国贡献,为中国科技发展喝彩。